2008-02-29

不同觀點解讀台灣消費者網路使用時數差異–家庭數位鴻溝仍在

 
每週 五 出刊.2008.02.29
 
本 期 目 錄 簡介/舊報明細
不同觀點解讀台灣消費者網路使用時數差異–家庭數位鴻 ...
無線上網,還沒真正開始吧!
不同媒體接觸者的基本特性分析
活動快訊
震盪金鼠年,好戲在後頭
金鼠年的大漲或是上萬點會出現在下半年嗎?
台灣消費市場分析 

不同觀點解讀台灣消費者網路使用時數差異–家庭數位鴻溝仍在

東方線上╱專欄作者 楊俊明

在2004,2005,與2007年的時候,筆者曾經針對台灣家庭擁有3C產品的數量和其家庭所得之間的關係進行探討,並發現台灣的家庭所得上下階層之間存在有明顯的差異,這樣的差異,很可能使得部份家庭在跨入數位時代的過程中顯然備受不公平的對待。根據這樣的觀點,筆者提出消費品應該有的思考方向。然而隨著時間的過去,筆者認為現在應該要從新的角度去檢驗有關數位鴻溝的問題。這一篇要談的就是台灣即將進入全面無線網路的時代,可是究竟不同所得分配的家庭,他們在使用網路的行為上有什麼差異?是否高收入的家庭比低收入的家庭更依賴網路?而這些資料在過去幾年之間有什麼樣的變化?反映出什麼樣的重要資訊?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筆者從東方線上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中抽取2002年版至2008年版不同所得收入家庭受訪者每週上網時數資料。若單就原始資料檢驗恐怕難以發現具體的徵狀,因此筆者將家庭收入分為高中低三等(低:每月家庭收入四萬元以下;高:每月家庭收入十萬元以上),並重新計算百分比。對於上網時數的部份,筆者亦將其整理為三塊:輕度、中度、重度。輕度定義為平均每天上網時數兩小時以下,重度定義為平均每天五小時以上。根據這樣的資料,我們可以整理出過去這幾年的數個九宮格資料(三等分家庭收入所得 X 三等分上網時數百分比)。

有趣的是,過去這七年的資料中明顯地顯露出一個趨勢:整體而言,不分家庭收入高低,輕度網路使用者逐漸減少,但是重度網路使用者逐漸增加。因此筆者為了圖示方便,採2002年、2005年與2008年版三期資料作為闡述之用。其結果詳見圖一。



回到圖一的內容中,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下去闡述這張圖:

1.不同家庭收入的共同趨勢:

(a)輕度使用者仍多,重度使用者最少:從圖一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輕度使用者目前仍然是佔據台灣消費者的多數,且不分家庭收入所得的高低均是如此。顯示雖然我國政府與產業界透過削減價格、建構基礎設備、政策利多等手法,大力推動網路的普及,但整體而言消費者的網路使用時數仍有提高的空間,換句話說,消費者的生活與網路結合的程度仍然有待提昇。

(b)逐年增加的重度與中度使用者比例:從圖一中另外可以看到的就是,跨年度而言,輕度使用者的比率逐漸下降,但是中度與重度使用者的比率逐漸增加。亦即,雖然消費者的生活中網路的結合程度有待提昇,但過去七年之間仍然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趨勢在高收入家庭中特別明顯!

2.不同家庭收入間的比較:

從圖一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發現到,高收入所得的家庭在輕度使用者的比率上,一直都是顯著地低於低收入家庭的;相反地,在重度與中度使用者上則是遠高於低收入家庭。這樣的趨勢並沒有改變過,特別是在中度使用量的部份,低所得家庭在過去七年之間成長了約10個百分點,但是高所得家庭卻成長將近17個百分點。這樣的資料表示,雖然整體消費者生活與網路結合的情況逐漸增加,但明顯地高所得家庭跑得更快!長期而言,這些家庭在數位時代中將會比低所得家庭有更多的優勢,因為他們可以更快速地獲取資料、更容易地散播資訊、更無負擔地更換新型的相關產品。

本篇文章藉由檢視過去幾年的資料,試圖回答幾個問題,茲將主要的發現整理如下:

1.不同所得家庭在網路使用上有明顯的差異,高所得家庭,其生活顯著地更依賴網路。
2.整體而言,台灣消費者的生活中,網路使用的時數仍然偏低,雖然有逐漸提昇的傾向,但這樣的傾向在高收入家庭比低收入家庭更為明顯。

●更多文章請見東方線上
 
 
無線上網,還沒真正開始吧!

東方線上╱研究總監 邱高生

有線,無線,真的是差很多。至目前為止,而且也是最近這幾年的事情,行動電話的發展,應該是最為成功的案例,行動通訊市場也因此而蓬勃發展,不要說那什麼影音傳送的功能,就基本的聽電話講電話,從有線電話到無線電話,這種魅力,就已經讓消費者不得不使用之,現在幾乎是人手一支行動電話,包括未成年的小孩在內,也必需要使用手機,這就是無線的便利性,電話是走到那裡講到那裡,當然也是走到那裡都可接收。

行動電話的市場,似乎就是這麼簡單地從有線變成無線,而且也讓我們看到無線是有多麼無限的市場,也許想得科幻一點,未來的電力傳送若能無線傳輸,那也是必然會帶來產業的大革命,當然這是未來的想像,就目前的科技運用,繼行動電話之後,無線上網應該是下一個無限商機,而若無線是如此地有魅力點,走到那裡都隨時可上網,那理論上而言,市場應該是快速而蓬勃發展,但事實上並未如此,就以台北市號稱無線網路建設最為完備的城市,對網路使用者而言也並非走到那裡隨時隨地都可以上網,所以,無線上網應該有一些關鍵點待突破,也許市場才正要啟動吧!

根據東方線上2008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的研究顯示,也就是在2007年7月左右的調查資料,在13~64歲2000個有代表性的樣本,只有3.8%在過去一個月內有使用過無線上網,若以有上網的網路使用者為BASE,那也才6.1%,如表01所示。若參照行動電話的市場成長曲線,也許無線上網將在某一時間點也會快速成長,現在應該還是在初期吧!



●更多文章請見東方線上
 
 
不同媒體接觸者的基本特性分析

東方線上╱專欄作者 陳順吉

就傳播上,媒體的選擇非常重要。不同的媒體可以接觸到不同特性的族群,因此瞭解不同媒體接觸者的特性是制定傳播策略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本篇文章,將以報紙、電視、雜誌、網路接觸、電影、廣播等不同媒體為基礎,去分析這些媒體接觸者的基本特性(如表一)。



一、「接觸」的定義

因為不同媒體有不同的接觸特性,就東方線上2008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的定義,以上列舉的媒體其接觸行為定義如下:

■報紙:昨天看報紙者
■電視:昨天看電視者
■雜誌:看上一期雜誌者
■上網:最近一個月上網者
■電影:一個月內看電影者
■廣播:七天內聽廣播者

雖然就以上定義,不同媒體接觸頻次差異很大,但為顧及不同媒體接觸行為本就不同(例如每天看電視的人很多,但每天看電影的人應該少之又少,所以我們應該取一個可供比較的基礎),因此將以上述定義為主,分析在這些定義下的各種媒體接觸者的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在全體2000個樣本數之下,「昨天看報紙者」依然高達1179個樣本數,表示近六成的人每天都有看報紙。比這個比例更高的是「昨天看電視者」,高達1938樣本數,相較全體2000樣本數,表示有超過九成五以上的人是每天都有看電視。而上網、看雜誌、聽廣播、看電影的比例則是逐漸遞減。因此在我們分析這些媒體接觸行為的不同切面時,要先瞭解其實就市場規模而言,電視、報紙仍是大多數人最常接觸到的媒體,其他才是網路、雜誌、廣播與電影。

二、各種切面的媒體接觸者特性

1.年齡與性別

就性別觀察,電視、報紙、網路、電影等並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特性,但是雜誌則是稍偏向女性,廣播則是稍偏向男性。就年齡來看,電視與報紙這兩個媒體已經算是非常大眾化媒體,因此其年齡分布與全體十分相近。其他媒體(雜誌、廣播、電影、網路)均集中在20-39歲的年輕族群。其中又以電影接觸者的年輕化趨勢(20-29歲)更明顯,而廣播則偏向30-39歲族群。

2.學歷

看電視者的學歷分布與全體相近。而看報紙、雜誌、上網、看電影的族群相較於全體,在大專以上(包含大學與研究所)的比例較高。尤其是看電影的族群,其平均教育程度最高。而接觸廣播者集中在高中職、專科的學歷。

3.個人月收入

在個人月收入方面,相較於全體,除了接觸廣播者的個人月收入明顯較高外,其餘的媒體接觸者多以中等收入(2-4萬元)較明顯。

三、行銷意涵

從以上分析可以發現以下幾點行銷意涵:

1.雜誌可以接觸到較多的女性族群。我們認為這可能與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女性、彩妝、美食、旅遊雜誌興起有關,而廣播接觸到比較多男性族群可能與許多聽廣播的行為發生在開車族身上,而開車者目前仍以男性居多,因此男性在聽廣播的比例上就會稍高於女性。至於其他媒體則沒有很明顯的男女差異性。這些都是在制定行銷傳播族群時,如果考慮到性別差異性時,可以參考的點。

2.年輕族群對各種媒體的接觸率均相當明顯,他們對來自於各種媒體管道所傳達資訊的接受度與能力均高。但是如果若要對年長者行銷時,似乎僅有報紙與電視是比較恰當的媒體選擇。

3.高學歷者對於各媒體的接受度與能力均高,尤其是在雜誌、網路、電影。因此可發現學歷較低者的媒體接觸率較低,倘若有些商品服務的傳播目標群是主訴求此一族群,在媒體選擇上的難度將提高。

4.收入高者接觸廣播的情況高於全體,因此奢侈財商品服務或可利用廣播,尤其是在早上上班時間時,許多有車階級的主管在上班路途上除了開車外,大部分就是聽廣播報導,因此在訊息傳遞上幾乎不會有干擾情況。雖然其餘媒體接觸者在個人月收入上並沒有明顯呈現高收入走向,但仍可因應不同的媒體特性,對高單價的奢侈財提供不同特性的助益。

5.就媒體工具比較,電視報紙的接觸率高,是訊息露出效率最佳的首選媒介,適合新商品上市初期時選擇。雜誌的分眾力高,不同雜誌往往可以吸引到鮮明的族群特性,因此適合分眾的深度溝通。網路可接觸到熟悉科技的族群與年輕族群。而電影則是傾向於非常年輕的族群,尤其是對流行、娛樂有高度敏感度的年輕族群。這些都是可供參考的方向。

●更多文章請見東方線上
活動快訊 


最新2008台灣消費者生活型態白皮書熱門上市
台灣消費者生活型態白皮書為E-ICP研究中心與政治大學企研所合作,透過因素分析及集群分析將消費者生活型態分類,讓您掌握台灣7大類消費者族群特性及面貌!如:女性流行時尚族群等等。
前期文章 全部歷史文章
出刊日期 出刊主題
2008-02-22 2008台灣消費環境七大發展
2008-02-15 2008年台灣六大生活型態趨勢研...
2008-02-01 爭品牌第一 更要銷售第一,台...
2008-01-25 爭品牌第一 更要銷售第一,台...
主編推薦  
把企業反虧為盈,一點也不難
木馬植入手法,完整揭密!
從一顆蘋果看到全球化的失衡
一口吃掉北海道
我要訂閱這份報紙 我要取消這份報紙 訂報說明
.本電子報內容由 東方線上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05號11樓 ,TEL:(02)2708-8038,FAX:(02)27094848。
廣告刊登授權服務隱私權聲明消費者保護兒童網路安全關於PChome徵人
網路家庭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c PChome Onlin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