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7

親愛的,為什麼總是為同樣的事情吵?

本報內容由 康健網站 提供 每周一發刊.2007.12.17
康健電子報
親愛的,為什麼總是為 ... 大美人雜誌推薦BB霜


本期目錄
    親愛的,為什麼總是為同樣的事情吵?
    糖尿病新藥新療法一次說清楚
主編推薦
  • 跟國外客戶價格磋商攻略!
  • 為什麼,人就不能過得也想得簡單一點
  • 看到你的msn暱稱,心彷彿被狠狠的敲了一下
  時事一把抓話題不獨漏 精彩豐富的內容 盡在新聞專題
  就是愛漂亮!美妝保養達人親自傳授玩美訣竅
 
電子報最新消息
遠流英文有料報送免費通話
 前20名訂報任二份就送你SKYPE通話點數喔!
傑夫超猛學習法
 錯誤文法靠邊閃吧!讓傑夫來拯救你的破英文!
TOEIC高分應試指南
 TOEIC測驗高分加持,求學升職勇往直前!
訂閱特惠情報

康健網站

心靈對話    
親愛的,為什麼總是為同樣的事情吵?

夫妻情侶在一起久了,好像除了吵架還是吵架,而且為同樣的事不斷地吵。如果一定要吵,要怎麼吵才不會讓感情愈來愈淡薄,而是讓彼此更愛、更了解對方?

文╱吳若女 攝影╱陳德信

好萊塢奇幻喜劇電影《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 Day)》,描述一個氣象主播菲爾去賓州一個鄉間小鎮採訪土撥鼠節,結果遇上大雪而留下來過夜,時間卻意外停在同一天,每天醒來都是2月2日,土撥鼠鑽出地底的那一天。

被困在同一天的菲爾,待在小鎮過著一模一樣的生活,每天碰到同樣的人,遇到一樣的事,走過相同的街道,重覆到讓他幾乎發瘋,甚至還曾自殺,但不管怎麼樣,一覺醒來都還是2月2日,重新再來一次。

在你的生命中是不是也有不斷重覆,無法突破,讓人抓狂的事?特別是和另一半為錢、為孩子、為婆媳問題或家事不斷爭吵,兩個人的關係就像電影中的菲爾,永遠停在過不去的那一天?

無法解決的差異?

其實,吵架可不是「找對方麻煩」這麼簡單可解釋的,「會為同一件事不斷的吵,表示夫妻間有無法解決的差異,而這差異又反應出兩個人的價值觀、過去原生家庭或人際關係所留下來的影響,」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家族治療中心召集人暨諮商心理師趙文滔說。

有對夫妻總是為錢爭吵,太太不明白先生為什麼那麼苛刻,將家�的錢抓得那麼緊;又常責罵她額外的花費,讓從小手頭很寬裕的她難以接受。直到有一回聽家中長輩提到先生成長時的艱辛,才知道先生小時家境貧窮,就算後來靠自己賺了錢,仍十分節儉。她了解先生對錢沒有安全感後,兩個人的爭吵才慢慢減少。

另一個太太則是非常受不了先生回家後會有意無意說一句:「家�好亂,怎麼不收一收?」為此兩人經常爭吵。後來夫妻倆一起參加婚姻成長課,抽絲剝繭才發現,太太從小就很怕自己嚴厲的父親,東西沒收好會立刻受父親責罵,因此當先生隨意說一句時,她也會覺得受到指責,感覺自己表現得不夠好,好像回到兒時的情景。

先生笑著說,當他了解太太的心結後,再也不隨便說這句話,而是自己動手收東西,太太看了也會過去幫忙及接手,兩人不再為此爭吵。

吵架也能讓彼此更親近

爭吵的背後,常反映出自己或另一半的生命中還有些核心問題沒有被解決,只要有人一按到那個大按鈕或踩到幽暗不明的地雷區,內心的警報器會立刻引爆。

因此,另一位擅長婚姻與兩性關係的諮商心理師趙慈慧認為,吵架其實是很好的機會,更了解自己,也了解對方。

但怎麼樣才能愈吵愈了解,愈吵愈親近,而不是愈吵情愈薄,愈來愈憎恨對方?

趙慈慧建議,要將原本只是情緒發洩、指責對方、破壞性的爭吵,轉變為溝通式、表達彼此需求、建設性的爭吵。

例如,當自己的怒氣上來時,先察覺和辨認自己的情緒是怎麼回事,是自己的價值觀被威脅了?還是對自己重要的人或事造成傷害?或是自己的需求沒被滿足?接著,再了解對方的狀況,找出彼此的差異,對方為什麼這麼做、這麼想?而不是只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或生氣,堅持自己所想的。

比如說,平常已經忙碌晚歸的先生,週末還要跟朋友去打球,太太很生氣,覺得先生都沒有想到應該留在家�,因而發生爭吵。

趙慈慧建議,此時太太可先辨認自己是哪個部份沒被滿足?(是希望先生陪她一起做什麼或家�有什麼事需要幫忙?)而先生又為什麼一定要去打球?(是為了交朋友應酬、或是想放鬆和健身?)雙方能不能從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如先生不要每個星期都外出打球,或下午打但晚上回家吃飯。而太太也要學會並認清不能依賴先生來滿足自己所有的需要,她可以找自己的姊妹淘或朋友,做些讓自己快樂的事,找出折衝、解決之道。

建立愛與信任感

除了學會處理衝突的能力,從事家族治療已經十年的趙文滔也針對夫妻容易間爭吵的事情提出解套與建議。

像現在很多中產階級夫妻常為錢爭吵,因為兩個人都在外面賺錢,女性比以前更敢說話。但錢並不是關鍵,趙文滔強調,兩人背後的關係及安全感才是重點。很多人把錢抓得很緊是因為沒有安全感,如果進一步了解價值觀和原生家庭的影響,彼此有足夠的信任感與愛,很多看起來是錢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而婆媳問題的關鍵在先生,先生應該居中協調,在太太面前肯定和安慰太太;在自己媽媽面前,了解為人母的感受,滿足雙方的需求。同樣地,如果是岳父母或娘家人過度干涉小家庭,太太也要站出來跟自己家人溝通,而不是放任問題不管。

至於為孩子發生爭吵,是趙文滔在諮商中最常看到的。因為小孩子的狀況最多,特別是青春期,而教養小孩又反應出夫妻各自的價值觀與原生家庭的影響。像是有些家庭紀律較嚴謹,要求較多;有些家庭則是較輕鬆自在,或是較願意將感情表達出來,夫妻因為各自成長歷程不同,發生磨擦和衝突的比比皆是。

趙文滔建議,夫妻雙方要學著欣賞對方的好,而不是挑剔或批評對方,期望一定要跟自己一樣才是對的。比如說,讓孩子跟爸爸學到紀律,也能跟媽媽學到輕鬆自在。

家事分配也是夫妻衝突的另一個來源。趙文滔建議,堅持要太太做家事的先生不妨想想:「一定都要太太做家事,讓婚姻不斷發生衝突,還是花點錢找人幫忙,維持婚姻的和諧比較重要?」他也建議,不斷抱怨先生不肯做家事的太太也可以想想:「真的都要先生幫忙做家事嗎,還是覺得先生的付出不夠而有所不甘?如果先生真的沒辦法做家事,是不是有其他替代方案?」

不斷探討背後的原因,釐清內心的價值觀與堅持,才能找出關鍵點。

常常為愛投資與存款

在爭吵和溝通之餘,趙慈慧更建議,也要繼續在「愛情」與「自尊」兩個帳戶�多多存款,免得讓爭吵衝突透支了所有的感情。

像是在愛情的帳戶�繼續經營兩個人的關係,分享心中的想法和感受,時刻告訴對方,自己有多在乎和愛對方,讓愛的感覺繼續存在和燃燒;也要常常擁抱對方,稱讚對方的好,包括身體和性的美好。

在自尊的帳戶�,則是要讓對方感覺自己是有價值、有自尊的,讓對方願意再回到兩個人的關係,因為在爭吵磨擦中,難免會因一些破壞性的話語傷害對方,甚至失去自尊。

曾有研究發現,在親密關係中,一句破壞性的話語,要用5∼10句的好話才能彌補回來。因此,如果只是不斷的吵而沒有適時存入愛的存款,難怪很快就透支,讓兩人感情愈吵愈淡薄。

相愛容易,相處難。愛需要學習,處理衝突的能力更需要學習,不然只會依循原始的情緒反應與互動模式,不斷的爭吵,一再重覆。

就像《今天暫時停止》�的菲爾,從最初的疑惑、失望到絕望,最後才接受自己所碰到的困境,放棄用投機、自我自私的方式打發每天不斷重覆的日子,學會關心別人,幫助別人,以愛超越了時間上的困境,進入嶄新的一天。

◎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TOP

醫療停.看.聽    
糖尿病新藥新療法一次說清楚

有爭議的糖尿病藥還能不能繼續使用?有沒有其他新的選擇,救救失控的血糖?

文╱李怡嬅 攝影╱陳德信

糖尿病用藥,有的傳出風險,有的則是新藥上市,造成病人處於資訊不明的狀態。「不少病人拿著報紙到診間問是否要換藥,」台中榮總內科部主任許惠�指出。而且幾乎每天,都有病友打電話到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詢問,「連不是使用梵蒂雅的病人,都憂心自己吃的藥有問題,」基金會表示。

第二型糖尿病(病人的體內初期雖能分泌胰島素,無奈身體卻無法對胰島素充份反應,產生胰島素抗性)藥物梵蒂雅(Avandia),原本是糖尿病病患降低血糖以及減少併發症的口服藥物,也是減少前期糖尿病(prediabetes,糖尿病高風險病患)轉變成糖尿病的選擇,能降低6成罹病風險。

但今年5月,發表在權威的《新英格蘭期刊》的報告卻指出,服用梵蒂雅會增加43%的心臟病風險。這項調查是綜合分析了44項有關此藥的研究後做出的初步結論。

這項訊息公布後,掀起軒然大波,糖尿病患本身就是心臟病的高危險群,引起糖尿病友一陣恐慌。

為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趕緊在6月份舉辦公聽會。公聽會後不久,FDA顧問委員會馬上開會,最後以22:1的票數,決議梵蒂雅暫時不需要下市,原因是醫療效果大於心臟病風險,但要求藥廠在仿單上加註警語。

梵蒂雅雖暫時解除下市危機,但這項風波已引起一些醫療機構擔憂,更新使用此藥物的新標準。10月份,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要求此藥從所屬的榮民醫院的處方單中刪除,而目前在使用的病患仍可繼續使用,但醫生必須主動告知病人可能引起心臟病的危機。

加拿大衛生部也發布新規定,包括除非第一線藥物Metformin(商品名庫魯化錠、固糖平錠、克醣錠等)無效,否則梵蒂雅不可單獨使用;儘管是輕微心臟衰竭的病患,也禁止使用此藥;以及不可與胰島素合併使用等限制。

而台灣衛生署也提出呼籲,要求醫師應謹慎評估病患使用梵蒂雅的風險與效益,而心臟病高危險群或有心臟病患者,也要主動告知醫師自己的心臟病病情。

最後,經過綜合分析了42個臨床試驗及比較其他3個長期研究後,FDA終於在11月中發布消息表示,沒有足夠證據證明梵蒂雅會引起或排除心肌梗塞的風險,因此目前沒有定論。

同時,FDA也要求所有藥廠在仿單上加註,抗糖尿病口服藥物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為至今尚未有任何抗糖尿病口服藥物被證實有此功能。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莊立民及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許惠�均表示,台灣糖尿病醫界的共識是,目前依照FDA的決議,不會主動改變病患的藥物處方,但需注意心臟衰竭的危機。

另外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院長杜思德也特別提醒,服用此類藥物(增敏劑TZD,包括梵蒂雅及愛妥糖Actos)的糖尿病人,需監控可能罹患心臟衰竭危機,包括是否有嚴重下肢水腫、有無從胸部X光檢查、及心臟超音波看到心臟肥大的跡象。

許惠�教授則提醒病患,面對這起事件,要關心,但不要恐慌,「千萬不要自行停藥,」否則可能導致更大的危機。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也做出建議,如果使用梵蒂雅的效果不錯,且沒有心血管問題,可以繼續服用,但如果有心臟病的高風險、或特別憂心副作用的人,也許就該與醫生討論是否停用。

新機轉藥物上市

8月份,糖尿病新藥DPP-4抑制劑(商品名Januvia,佳糖維)在備受期待下在台上市,提供病人另一個新選擇。

DPP-4抑制劑的作用機制與傳統藥物截然不同。人體的小腸會分泌一種二�基胜��(DPP-4)的酵素,會分解GLP-1 (Glucagon like peptide-1,一種食物進入小腸後,會刺激小腸分泌的荷爾蒙,可以促進胰島素分泌),糖尿病患進食後分泌的GLP-1會被二�基胜��分解。DPP-4抑制劑能阻止二�基胜��作用,增強GLP-1功能,促進胰島素分泌,進而降低血糖。

根據臨床實驗結果,這項藥物的降血糖效果與其他藥物差不多,優點是相較於其他藥,較不易增加體重、也不會產生低血糖的副作用;部分副作用則是略增加上呼吸道感染和鼻咽炎的風險。

DPP-4抑制劑不可使用在小於18歲的兒童,及第一型糖尿病患(病人的身體天生無法製造胰島素或製造的量很少,只能每天施打胰島素),此外,針對中度及重度腎功能不足及75歲以上的病患,臨床實驗資料不足,因此不建議這些患者使用。

使用前最好先評估胰島素分泌的功能。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台北榮總新陳代謝科醫師蔡世澤提醒,從作用機轉來看,胰島素分泌功能不佳的人,使用此藥的效果可能不顯著。他有一位病人,原本血糖控制得不錯,一聽說有新藥就堅持改用DPP-4抑制劑,換藥後導致血糖飆高,所幸送醫後無大礙。截至11月底,DPP-4抑制劑尚未通過健保給付,一顆藥價60元。

新指引 提早施打胰島素

今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在泰國曼谷舉辦「攜手對抗糖尿病」國際教育會議,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提出最新治療準則,建議基礎胰島素應提早使用。

以往,由於病患排斥打胰島素,往往使用多種口服藥後,仍無法有效控制的情況下,病患才勉為其難打胰島素,「通常為時已晚,胰臟已經太累了,」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分院顧問醫師林瑞祥搖搖頭,新指引出爐,提醒醫生多與病人溝通,愈早使用胰島素,能讓胰臟減少負擔,喘一口氣,控制血糖的效果會更好。

但過去施打胰島素真得很麻煩。患者一天可能要注射1∼4次、還要自行準備空針、酒精棉片,加上藥劑需冷藏,不能隨身攜帶,日常活動或工作常因此而受限,無法自在地出國旅遊或參加社交活動;甚且,要小心翼翼確認抽取的劑量正確,打太多或太少,都會引發高血糖或低血糖;此外注射時的疼痛感也令人難受,心裡承受的壓力及肉體的痛,常讓病人痛苦難堪。

還好有新工具問世。外型像鋼筆的拋棄式注射筆,能隨身攜帶,筆針注射完即可丟棄。每次注射前,不需抽取藥物,只要旋轉筆身,按下事先調配好的劑量,一劑打完只需2∼3分鐘,而且筆針的設計較細,疼痛感也減少許多。

此外,不喜歡常扎針的人,還有一種新選擇──胰島素幫浦。這是利用幫浦原理透過軟管、經由扎進皮下的軟針將胰島素注入體內,「施打的時間到了,按(幫浦)幾下就好了,」杜思德院長解釋,好處是三天換一次針頭就好,不像以前一天得扎四次針,而且它的大小和呼叫器一樣,方便攜帶。

但是健保不給付,18萬的裝置費及每個月5000元的耗材費,必須自行負擔。 基因研究新進展,指出新藥的方向

11月中,台大莊立民教授在台灣醫學會上發表他最新發現,對藥物研發帶來新方向。

他從1997年開始,從脂肪細胞培養陸續發現三組與糖尿病相關的基因,其中一組PGR2、PGR3基因,能抑制基因酵素活性,可以使維持葡萄糖穩定的蛋白質PPAR活性增加,提高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可能減緩第二型糖尿病人對胰島素阻抗引發的血糖升高。

莊立民教授進一步指出,間接增加PPAR的機轉,作用較傳統藥物溫和,受到內在的平衡調控,或許可以研發出另一種調控胰島素敏感度的糖尿病新藥。

控制糖尿病,光靠藥物是不夠的。多項研究已經證實,須配合生活型態的改變才能有效控制血糖,包括飲食上少油、少鹽、少糖、少膽固醇、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多運動,「這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許惠�教授諄諄叮嚀,每個人都該遵守。

別怕施打胰島素

台灣施打胰島素比例偏低。根據統計,只有17%的糖尿病患施打,低於國外的施打率25∼30%。主要原因是病患對打胰島素存在許多迷思。

1.打胰島素導致洗腎、眼睛會瞎掉?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分院顧問醫師林瑞祥解釋,有些糖尿病患通常在病發後很久才開始打胰島素,此時已經產生眼睛、腎臟病變了,與打胰島素只是時間上的巧合,而非打胰島素所致。事實上不良的血糖控制才是這些併發症的真正原兇。

2.打胰島素會上癮?醫生表示,臨床上沒有這樣的案例,這完全是錯誤的觀念。

3.一旦打針,一輩子都打持續打?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許惠�表示,打胰島素的目的是為了控制血糖,若病人使用口服藥後療效不錯,當然不用再施打胰島素。

◎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TOP
熱門焦點  
Kelly心情筆記
 Kelly在交友頻道與你分享她的內心世界


前期文章 全部歷史文章
出刊日期 出刊主題
2007-12-10 昂首闊步,像名模一樣走的美
2007-12-03 10招樂活烹調法 健康•節能•環保
2007-11-26 只要15分鐘 三菜一湯輕鬆上桌
2007-11-19 便血,是痔瘡還是大腸癌
2007-11-12 跟老外學樂活

感謝你訂閱這份電子報,下列電子報或許你會喜歡,請勾選
   圓滿家庭親子教育 ...    常春樂活    學前教育雜誌    免疫革命
   爸爸一天十分鐘    漂亮家居    花草遊戲    健康100電子報
我要訂閱這份報紙» 我要取消這份報紙» 訂報說明
.本電子報內容由 康健網站 提供
.關於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欲轉載請聯絡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05號11樓 ,TEL:(02)2708-8038,FAX:(02)27094848。
廣告刊登授權服務隱私權聲明消費者保護兒童網路安全關於PChome徵人
網路家庭版權所有 Copyright PChome Online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