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8

iT邦幫忙─臺灣、中國兩地的IT詞彙有何不同?

 
每週二∼六出刊.2008.05.29
 
本 期 目 錄 簡介/舊報明細
垃圾郵件詐騙手法翻新 瞄準高階主管
歷史是警惕,不是包袱
iT邦幫忙─臺灣、中國兩地的IT詞彙有何不同?
考取CCIE認證,企業最高加薪1萬元
證照與工作或者是薪資之間,是否有密切的關係?

優惠訊息

資策會「SAP BPERP國際認證班」,開辦唯一一期平日班
iThome+Money+獨家雙效配方,事業財運兩得意
iT邦幫忙!IT人的知識分享社群!登入搶5000元

專題報導 

垃圾郵件詐騙手法翻新 瞄準高階主管

垃圾郵件發送廠商鎖定有權閱讀機密資料的企業高階主管,發送攻擊,達到竊取機密資料的目的。夾帶Storm Worm的垃圾郵件,發送手法形成犯罪循環。

垃圾郵件發送業者為了提高對企業機密資料的掌控程度,鎖定高階主管作特定攻擊(Target Attack),形同真實世界中的詐騙手法重現網路世界。另外,垃圾郵件發送的過程,最終導向線上藥局進行威爾剛偽藥購物的流程,形成一種龐大的網路犯罪商機。資安顧問表示,這種方式也開始在臺灣看到發展的跡象。

高階主管成攻擊的對象
高階主管有權閱讀機密資料,一旦防護產生疏漏,這些高階主管將成為企業機密資料外洩的重要途徑。美國4月發生的美國法院傳票垃圾郵件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垃圾郵件發送過程形成一個不可破犯罪循環
除了瞄準高階主管之外,整個垃圾郵件發送的過程,也形成一個犯罪鏈。Cisco IronPort技術長Patrick Peterson在長達半年的研究中發現,有一種夾帶Storm Worm惡意程式的混合式垃圾郵件攻擊手法,與網路犯罪連結性越來越密切,甚至形成一種網路犯罪的循環。

Patrick Peterson指出,在2007年1月,美國開始流傳一封標題為「有230人死於歐洲暴風雨」的垃圾郵件。這不是一般廣告式的垃圾郵件,混合多種攻擊手法,從大量垃圾郵件發送開始,包含釣魚網站攻擊、夾雜惡意連結的徵才郵件,傀儡網站或者是P2P的管道,都可以發現這樣夾雜Storm Worm惡意程式的垃圾郵件。

全文>>
專欄 

歷史是警惕,不是包袱

那些過去的事情,從公司的經營管理層面來說,是沒有必要花額外成本還你公道的。我們只有靠自己現在以及未來的表現來開拓前途,至於那些過去的事情,就學會忘記吧…

公司裡面的每一件事情,背後往往都有許許多多的來龍去脈,有些是令人愉快的經驗,但其中絕大多數卻不是。其實我們待在組織裡面工作,多數時候並不快樂,因為很多事情都會讓我們聯想到過去種種的不愉快,以及某些讓人不敢恭維的政策,還有難以合作的同仁等等,這些歷史因素隨著我們在公司待得越久、累積越深。

這些負面因子最直接的衝擊,就是會造成我們一些根深蒂固的「預設立場」,常常在新案子或者新觀念出現的時候,我們自己就告訴自己「不能」,因為歷史會重演──之前試過不行的事情,現在應該還是不行。

曾經有一個實驗,研究人員把四隻猴子關在實驗室裡,實驗室的中間有一根鐵柱,上面掛著一大串香蕉。每當猴子爬上鐵柱要去拿香蕉的時候,實驗人員就用水柱把猴子噴下去,讓他拿不到。就這樣,四隻猴子連番被噴過幾次之後,他們知難而退,放棄拿香蕉。這時候,研究人員把四隻之中的一隻換成新的猴子。當新來的猴子要去拿香蕉的時候,其他三隻就會一齊阻止,其實是好心希望他不要浪費力氣。就這樣,猴子的經驗累積成不可破滅的包袱,即使後來所有的猴子都換新過了,而且研究人員也不再噴水,但是只要有猴子想拿香蕉,其他猴子就會出面阻止,即使這些猴子從來都沒有被水噴過。為什麼呢?因為他想拿香蕉的時候別的猴子阻止過他,所以他的經驗法則告訴他,香蕉是不可以拿的。

歷史因素就像是被噴水的猴子,隨時會跑出來阻止我們的創意,告訴我們這樣不行那樣不行。可是我們常常忽略一件事情:時間、環境與技術是會改變的,過去不行的事情,有可能因為時空與科技的因素而變得可行!

全文>>
 
 
iT邦幫忙─臺灣、中國兩地的IT詞彙有何不同?

工作上常常會跟很多中國地區的IT人彼此交流,有時候看不太懂他們的意思,他們常用的電腦名詞,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呢?

不論是設廠或拓展業務,企業將觸角延伸到中國地區,資訊系統免不了也要跟著過去,不論是聘用當地IT人,或是由臺灣指派工程師前往,我們都需要與對方協調IT上的諸多事務,像是指導使用者操作電腦,或是與專案人員討論系統需求。

不論臺灣或中國,幾乎所有IT名詞是由英文翻譯而成,不過兩地的譯法習慣不同,臺灣較偏向表達原文代表的意義,而中國則偏向以原文詞義直接翻譯。有些用詞雖然不同,但可以由字面推敲;有些差異就很多,若是沒有接觸過,就可能會不清楚其代表的意義。

認識彼此IT詞彙,讓兩地人員溝通更有效率
事實上,在臺灣有很多書籍或是新聞報導,也都會夾雜一些中國的IT用語,如許多翻譯書籍和教學網站,都會將「程式撰寫」(Coding)寫作「編程」;相對地,中國長期與臺灣的IT人員接觸,也開始將「數據庫」(Database)稱為「資料庫」。雖然上述情況,有可能是因為書籍編撰或翻譯人員,直接參考對方的書籍,且過程中並未將相關詞彙改成本地用法,致使很多書籍上出現,與本地習慣不同的IT名詞;或者有很多技術文件,也是由不同地區的IT人員負責撰寫,因此文中使用的部份詞彙,並不是當地慣用的。

對於兩地不同的IT名詞,其實並不需要計較太多,也沒必要去批評對方翻譯的好與壞,畢竟臺灣與中國兩地,彼此在資訊領域上都各自發展了很長一段時間,再加上觀念差異等眾多因素,使得稱呼上多少有些不同。不管是臺灣的IT人或中國的,了解彼此用語的重點在於,我們要知道對方想表達的意思,當我們越了解這些詞彙,在溝通上就更能明白對方的意思,雙方間的差異自然會逐漸彌平。文☉林郁翔

全文>>
前期文章 全部歷史文章
出刊日期 出刊主題
2008-05-28 IT領導者的新視野
2008-05-27 SSL VPN設備採購大特輯
2008-05-24 多管齊下,讓IPS發揮防護效果
2008-05-23 華航在臺灣首推自助報到系統30...
主編推薦  
讓我們做愛吧!
開車族請注意!
Idle Background - 桌布輕鬆換
激化你的工作DNA
我要訂閱這份報紙 我要取消這份報紙 訂報說明
.本電子報內容由 iThome online 提供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05號11樓 ,TEL:(02)2708-8038,FAX:(02)27094848。
廣告刊登授權服務隱私權聲明消費者保護兒童網路安全關於PChome徵人
網路家庭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c PChome Onlin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