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05

2個教父入獄 誰是下一個?

本報內容由 商業周刊 提供 每週 一 ∼ 五 出刊.2007.11.06
商業周刊
2個教父入獄 誰是下 ... 建立屬於自己的小圈圈


本期目錄
    2個教父入獄 誰是下一個?
主編推薦
  • 散戶的賺錢的利基在哪呢?
  • 越危險要越自在
  • 台灣女性沒有肥胖問題!?
  • 這是綠葉方舟的故事。
  白名單500組超好用,管理您的重要信件不漏接!
  無法逃避的金錢社會,賺足「錢」是對生命最好的承諾
 
電子報最新消息
你也可以是行銷達人!
 行銷金律、談判智慧,讓您創造贏家溝通法。
全民英檢線上超效練習
 100%全真模擬,迅速提升作答能力!
蕃茄健康減肥法
 減肥藥吃了傷肝腎,吃蕃茄自然健康又讓你享瘦
訂閱特惠情報

商業周刊

焦點新聞    
2個教父入獄 誰是下一個?

創投教父柯文昌疑涉內線交易遭收押

繼「投信教父」蔣國樑之後,「創投教父」柯文昌也被檢方聲押!政府嚴格執行法律,希望遏止內線交易犯罪,但弔詭的是,所有人都恐慌覺得,下一個坐牢的可能就是自己。 台灣法治出了什麼問題?對我們的商業環境又會帶來什麼影響?

(文)曠文琪、江元慶

這是一個教父被抓後七十二小時,所發生的故事。

又一個教父被抓了!

繼掌握上千億元資金的富邦金控投資長、曾被視為投信業教父的蔣國樑被羈押後,十月二十四日,普訊創投董事長柯文昌,也被羈押。當隔日報紙以頭版頭條寫著「創投教父柯文昌 收押!」的字眼時,柯文昌剛經歷第一天的牢獄生活。

柯文昌,民國六十八年就以三十歲的年齡,成為台灣惠普(HP)第一位本土總經理。離開HP後,他創業成立普訊創投,並且出任中華民國創投公會第一任理事長。伴隨台灣高科技業起飛,他的人脈極深而廣,與台塑副董事長王永在、英業達董事長葉國一、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以及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等科技大老,都有深厚淵源。譬如,當年廣達要在林口買地,由柯文昌向台塑牽線。他在商場的輩分,從在惠普時期部屬的身分可見一斑,包括德州儀器亞洲區前總裁程天縱、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研華董事長劉克振及創見董事長束崇萬等人。

普訊現已是是台灣最大創投基金集團,資本額共達一百七十五億元。旗下幾筆基金的股東來頭都不小,董、監包括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台達電、廣達、英業達、堤維西等企業,而且十年來名單幾乎沒有太大異動。這樣「硬底子」的柯文昌,怎會栽了跟頭?

他錯在哪?
檢方指利用資訊取得不公而獲利


起因要追溯到民國九十五年五、六月,全球第六大專業代工廠商捷普(Jabil)在普訊簽線下,洽談收購手機機殼廠商綠點。因為提早知道這項進行中的交易,根據檢調調查,從去年七月到十一月起,同時身為綠點大股東的普訊集團,開始在低檔買入綠點股票。一位外商基金經理人說,當時同類的手機公司價格低迷,只有綠點逆勢上漲,他們就覺得這支股票走勢很奇特。

民國九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雙方正式宣布合併,綠點的被收購價格為一百零九元。比九十五年七月份的平均價七十一.四元,高出五二.六%。消息宣布當天的綠點收盤價是一百零五元,雖然與收盤價間的溢價空間僅剩三.八%,表面看來股東已沒利益可揀,但這段時間,柯文昌等人粗估獲利達八億九千萬元。

柯文昌錯在哪裡?根據檢調指出,他是利用資訊取得不公平的情勢獲利!這是一宗內線交易案!一宗中外聯姻的購併喜事,不到一年,變成了弊案。而在弊案發生後的七十二小時,又在企業界引發怎樣的漣漪?

故事從十月二十四日早上九點起始。

台北地檢署的候訊室,柯文昌終於忍不住,頭靠著牆,坐著就睡著了。這麼疲憊,是因為他剛歷經了跨夜九個小時的隔離偵訊,當法警對他上手銬,準備帶他去羈押裁定庭的瞬間,不知是累、還是無法接受事實。柯文昌的雙手只是微微一動,並未舉起。法警見怪不怪,一把將他雙手拉高,才對他上銬。

帶上手銬後的他,顯得蒼老。跟他之前才對媒體說:「我還可以再戰十年,不會這麼快退休!」那時的意氣風發,有天壤之別。

一小時後上午十點,羈押裁定庭召開。「我沒有內線交易,這只是專業的投資判斷。」柯文昌強打起精神替自己辯護。「是嗎?那你怎麼解釋這個?」檢察官拿出一份A4尺寸的建議書,內容是綠點的財務與營運報告,建議買進綠點。接著,檢察官提出電話監聽紀錄,證實這份報告是在檢調第一次調查綠點後,由柯文昌下令補做。這顯示出,普訊並非是因為專業的投資報告去投資綠點,而是一開始就以企業內部人的身分取得購併案資訊,而試圖從中圖利。

五個小時後,當合議庭法官裁定「羈押禁見」時,柯文昌呆立法庭,直到再度被銬上手銬,步上囚車。

誤觸法網?
政府辦了一堆,灰色地帶還是在


承辦人員看著囚車離去,忍不住議論,柯文昌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物?從過去偵辦的案件中,被交保出去還敢以電話下達指示補做證據、串供證人、湮滅證據,「類似案例還不多,」他是太囂張,敢跟司法對抗?還是,他根本不認為此事已觸法,所以手法才會「很拙劣」、「還很嫩」?

曾經參與創投業,現在是聚鼎科技董事長的張忠本,以業內人的經驗看此案:「普訊旗下管了七家公司,這七家創投都是由不同股東組成的獨立法人,在我們以前的認知中,投資綠點只是普訊旗下一家創投所為,與旗下其他創投的經營決策都是獨立行為,其他創投去買綠點的股票本來就沒關係,是去年證交法修訂後,擴大到非企業內部人的規範,才讓他們陷入吧。這應該只是誤觸法網……。」

二十五日上午,報紙頭版頭條登出柯文昌被押。

政府希望透過柯文昌案,警惕所有人,不要再跨越內線交易的紅線。「在我們眼裡,內線交易形同詐欺。」台灣證交所總經理蘇松欽說。然而,連續兩天訪談下來,企業與創投業的反應卻如下述:

「這次真是老猴跌下樹(台語:意指意外失手)!他不是壞人,否則那些人(指業界大老)不會信任他啦。我猜可能是這幾年創投狀況不好,他才會這樣吧!但是他犯的哪個法,好像是新修的,連我也還沒完全搞清楚……。」一位手握近二十億元資金的創投負責人表示。

「政府還鼓勵大家做購併,每個購併案都會出事吧。從明基西門子,到英商渣打合併竹商銀、美國橡樹基金購併復盛,好像都是這樣,我是不知道柯文昌有沒有問題啦。但是連他都出事,我看我們這工作大概是全天下最危險的工作。啊,我其實最好也不要跟你們多說話,我跟你說景氣好壞,你去買股票,搞不好也算內線交易……。」營業額千億元的電子零組件公司財務長說。

上述的反應,透露了什麼?

政府透過辦案,警告大家不要觸法。

但是,大家卻更相信,自己將是下一個誤踩紅線的人!

三年以來,政府辦了超過三十件內線交易案,還到處到企業開課辦講座,去宣導內線交易。但是,雙方的關係卻更緊張,且充滿不信任。怎麼會這樣?

是政府不該設立紅線?「內線交易問題解決,資本市場才可能真正活絡,」輔大金融所所長兼公司治理與企業倫理研究中心主任葉銀華說。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每年公布的國家競爭力評比,在內線交易方面,台灣是十年如一日的被評為「嚴重」的國家。被評比的六十多國中,台灣在此項目都排名在四、五十名之譜(名次越後代表越嚴重)。經過去年的積極改革,已有外資如里昂證券發表「二○○七年度亞洲企業治理調查」報告,指出台灣因會計制度與財報水準大幅提升,執法機關積極查緝內線交易,企業治理透明度排名從前次的第五名晉升到第四名,領先日本、南韓及中國大陸。

問題出在哪?
道德與利益的抉擇,認定標準不一


那麼,是紅線不夠清楚?「過去確實比較不清楚,但是去年新法修訂後,現在只有資訊揭露時點,仍有爭議,」葉銀華說。曾經擔任股市禿鷹案與台開內線交易案公訴檢察官的博理法律事務所律師李傳侯指出,其實相較於美國,台灣有關內線交易法的制定更為明確,如對於內部人為何,就有直接定義。反倒是美國,他們只是把內線交易歸入詐欺罪的一種,並未特別立法。

紅線該設,也夠清楚。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張忠本認為:「問題出在執行的細膩度,而不是法條本身,」法律可以要求行為改變,但是不能在一夕之間,扭轉大多數人累積多年積非成是的價值觀。

這些積非成是的價值觀就在我們四周。以柯文昌案為例,假想你是他,身為一個創投的負責人,當你知道綠點正進行購併談判,溢價空間極大,你可能為了創投股東的利益,建議他們進場買進。這可能不算內線交易吧?因為你是為了股東才這樣做,並沒有把錢放在自己口袋。而且,你不是挪用別人的錢,讓他人因此受害。在此同時,你也承擔風險,如果這起購併案,並沒有談成,股價也可能下滑。

如果你是這樣想,那麼,你可能已觸犯紅線而不自知。「你其實傷害了那些很早就把股票低賣的小股東,因為他們損失了賺到後續漲幅的利益。」每做一個決定前,就要思考,這是否傷害到別人的利益,「這是道德與利益的抉擇。這很難,到這個階段,法律就變成是最低的標準。」葉銀華說。

法律是最低標準,道德是自我要求的高標準,這是台灣人摸索中的一堂課。「我不是在替內線交易做辯駁,只是,現在法律從嚴認定,與業界行之有年的經營模式間,確實有些落差,但是就不能因此認定,大家都是奸商,這很傷人,我忍了很久,才會這樣說,」張忠本說。「你可以多點時間來宣導這些新修標準,去琢磨出那些灰色地帶的分寸。」

如何改善?
政府執法須謹慎,企業要嚴以律己


一位筆記型電腦公司的發言人說:「從柯文昌案到和艦案,在我們眼裡的感覺都差不多。」原來,那些不理解、恐慌、不信任到失望。也悄悄串成一條分隔政府與企業的紅線!

這條紅線,牽動著所有人的敏感神經。一旦碰觸,輕則衝擊投資人利益,重則讓企業興起 離開台灣的念頭,帶來的破壞力,將勝過柯文昌案對台灣商業環境衝擊的千倍,甚至萬倍。要怎樣擦掉這條紅線?葉銀華說:「政府必須更謙卑與謹慎的去處理,企業則要把法律做為自我要求的最低標準,對自己要求更高。」

政府之外,從兩位教父先後入獄事件,企業界也要先承認,這條紅線的存在。
TOP
熱門焦點  
股市大贏家,我用K線寫日記!
 市場上真的沒有專家,只有贏家和輸家,謝金河:如果以前就有這樣的一本書,你會少走很多的冤枉路…
8期699元,再送10月號Smart電子雜誌
 《商業周刊》電子雜誌8期699元,再送《Smart智富月刊》和商周特刊!


前期文章 全部歷史文章
出刊日期 出刊主題
2007-11-05 關鍵一擊 超越對手20年!
2007-11-02 全美最大資產管理公司掌門人芬克建議執行長
2007-11-01 1年銷售100億的 商辦仲介天后
2007-10-31 兩年登上大陸網路電視第三大
2007-10-30 深入故宮後山 探訪國家寶藏

感謝你訂閱這份電子報,下列電子報或許你會喜歡,請勾選
   遠見雜誌    Taiwan News財經 ...    今周刊    商業周刊
   中廣新聞    中經社經濟新聞    華視新聞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 ...
我要訂閱這份報紙» 我要取消這份報紙» 訂報說明
.本電子報內容由 商業周刊 提供
.關於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欲轉載請聯絡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05號11樓 ,TEL:(02)2708-8038,FAX:(02)27094848。
刊登廣告個人連結企業合作隱私權聲明關於PChome徵人
網路家庭版權所有 Copyright PChome Online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