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08

自我經營》M型人才

自我經營》M型人才
【經濟日報╱摘自2月號《30雜誌》】 2007.02.06 03:18 am

針對M型社會現象所造成的職場衝擊,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元月提出政策建議:應該從教育制度著手,讓未來人才具有適應全球化經濟生態的新能力。

已經步入職場多年的人,不再具有回到學校潛心苦讀的客觀條件。唯一可行的替代方案,是透過不間斷的自我進修與學習。這需要發自內心的升級意識,還有,清楚明確的學習方向。

M型人才
回應顧客需求,升級為戰略思考人才

「大概是教育的關係吧!台灣人比較習慣聽命行事,一個命令一個動作,於是,也就缺乏整體性的『策略思維』。」麥肯錫公司顧問劉至瑞提出他對國內上班族的觀察。在他看來,當職場環境隨著M型社會化,而進入知識當家的時代,藉由策略思維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受重視。

M型人才
回應企業外移,升級為跨國適應人才

全球化趨勢讓企業開始將勞力移向成本低廉的地區,於是企業體內M型社會的勞力密集端,將是低價勞力者的天下,但另一方面,企業也開始需要具有外派適應力的本土知識工作者,做為進軍海外的主帥、參謀。

「不 過,適合外派的人力卻沒有同步增加。」人資專家幾乎是異口同聲如此表示。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認為,主要原因之一在於「心態」,「多數人不敢離開 『舒適區(Comfort Zone)』,安逸在自己認為最穩定安全的職場領域裡,缺乏挑戰的勇氣與信心,不願走出去。」

M型人才
回應多功能時代,升級為多元專業人才

其實,人資專家們在此強調的,並非高深艱澀的學術專業能力,而是一種藉由多元跨界學習而創造的競爭力差異化效果。

「某 種程度來說,這種能力是為了因應M型社會的趨勢。」邱文仁解釋,M型社會的特色之一,就是「少數人把工作機會都吃掉了。所以,只是稱職還不夠,必須一人多 功。」她舉例:稱職的總機會留話,更棒的總機能直接解決大部分的客戶問題;稱職的總編輯能編好一本雜誌,更棒的總編則是座談會的專業主持人。

M型人才
回應反複製時代,升級為創意行銷人才

當全球製造業產能,紛紛移往勞力成本低廉的地區,「低價化趨勢」儼然成形,要在低價化競爭當中維持一定的價格水準,有賴品牌力,這是近年來台灣產業積極發展品牌的原因。於是,品牌人也成為最能適應M型社會趨勢的人力之一。

可 惜,台灣缺乏熟悉品牌經營的人才。經緯智庫副總經理林知明表示,台灣以前做OEM、ODM,是在國際品牌的背後打天下,自己從來沒有品牌策略思維與操作經 驗,因此當國內產業走向品牌化,人才短缺是可以預見的。而要如何成為未來最需要的「品牌人」? 懂得運用創意行銷力,不但能夠符合未來職場需要,另一方面,也能提升自己在職場的溝通力、領導力。

劉至瑞表示,台灣人過去不習慣表達 自己,缺乏行銷自我的訓練,這容易在全球化的職場環境中造成溝通不良。「當你腦中有了策略性想法之後,得告訴你的團隊,但你知道怎麼說嗎?如何開頭?哪裡 該舉例說明?哪裡該下結論?這都是有學問的。」他強調,如果知識時代的職場價值是知識思考,那麼學會創意行銷自我,才能讓自己的職場價值被接納、被看見。

【2007/02/0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所謂的M型社會,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富者在數位世界中,大賺全世界的錢,財富快速攀升;另一方面,隨著資源重新分配,中產階級因失去競爭力,而淪落 到中下階層,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在中間這塊,忽然有了很大的缺口,跟「M」的字型一樣,整個世界分成了三塊,左邊的窮人變多,右邊的富人也變多,但是中 間這塊,就忽然陷下去,然後不見了。

根據大前的統計,去年日本已有八成人口,淪入中低收入階層!在這個新形態的社會裡,如果企業與個人都不展開自救,政府又繼續往錯誤的方式施政,惡性循環下,社會的失業率和物價將年年上揚,收入永遠跟不上物價,整個社會對於未來,都將失去積極性。

事實上,美國比日本更早步入了M型社會。現在,美國最有錢的前一%家庭,只要拿出財富中僅一%的收入,等於社會底層兩千萬家庭的收入總和。攤開台灣的數字,大前研一斷言:「台灣已經出現日本當初的徵兆,成為M型社會!」


--
[垃圾桶] 裡沒有會話群組。 當您有超過 5038.752806 MB (還在增加中) 的免費儲存空間時,誰還需要刪除郵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