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2

王品集團個案全解析》從149萬到50億的成長之路

 
每週 三 出刊.2008.09.03
 
本 期 目 錄 簡介/舊報明細
王品集團個案全解析》從149萬到50億的成長之路
人資密技》活用SKAD原則,找出適用人才
參加就送《經理人月刊》12期!
台股震盪,九月持續整理!
以DEAL四方向看後市!
主題學習 

王品集團個案全解析》從149萬到50億的成長之路

全台灣11萬家餐廳,只有20家能突破10億營業額的「中小企業天險」,王品只用15年達到50億營業額,成為台灣第一大餐飲集團。王品如何在快速擴張的同時維持服務品質,在不同品牌間複製成功的經驗?

2007年,王品再度以43億新台幣營業額,蟬聯台灣最大的餐飲集團寶座,勝過晶華酒店、統一星巴克和君悅飯店等國際品牌。

今年,王品的營業額即將跨過50億大關,台灣區每月消費人次超過48萬。平均每4個台灣人,就有1人今年曾光顧王品旗下的餐廳。

50億,與科技製造業動輒百億、千億的年營業額相比,並不是個驚人的數字,但是根據經濟部2007年統計,全台灣約11萬家餐廳裡,99.75%年營業額在1億元以下,營業額超過1億元的,只有271家,其中更只有約20家餐飲企業,能突破10億營業額的中小企業「天險」。

王品這個以牛排起家的公司,為何能在15年內、建立8個品牌、打造兩岸95家店,成為本土最大的餐飲集團?

台灣最大的餐飲集團

由於投資金額和技術要求不高,使得餐飲業進入障礙低。許多人都曾笑稱:「失業了,就去賣牛肉麵!」然而,正因為進入障礙低,使得競爭者眾、消費者分散,更顯出王品集團成其大的難能可貴。
104人力銀行調查發現,若要創業,60%∼70%的上班族都會選擇餐飲服務業,似乎只要準備個幾十萬,就把「會做菜」和「開餐廳」畫上等號,輕忽了經營事業所需的財務制度、資金調度、人才培訓和核心技術等面向。

這種沒能做好在餐飲業創業的心理準備,獲利自然大幅降低。2005年的納稅資料顯示,只有77%的大型餐飲企業有獲利,而在中小型規模的餐飲業者當中,賺錢比率更不到一半。

餐飲業做不大的另一個理由,就是「人」。高雄餐飲學校助理教授蘇國垚指出,餐飲業賣的不只是食物,而是一種「體驗」。但餐點和服務,都可能因廚師和服務員不同而改變;即使同一個人,不同的心情和環境,也會產生落差,很難達到一致化;再加上消費者的喜好、口味不同,更增添用餐過程中的變數,提高管理的難度。

這和製造業開發產品後,便可大量生產的模式,截然不同。因此,餐飲業常見零星幾家風格獨具的「名店」,卻難以將服務與餐點規格化複製,產生經濟規模。

創業的獲利和名聲,就像海妖賽倫的呼喚,誘惑著創業者前仆後繼地投入資金和精力。王品集團裡一群沒留過學、沒財團支持的本土創業家,究竟是做對了什麼,得以突破成長的限制和魔咒,順利攻下灘頭堡?

經營制度健全,審慎擴張

「開連鎖店重視的不是刀工多好、多會掌握火候,而是要有『建立制度』的概念,」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溫肇東觀察,多數本土餐飲連鎖,往往在營業額還沒做到10億元,就開始授權加盟,收取鉅額權利金,最終卻因為人員流動率高,累積經驗不足,根本無法處理加盟店遇到的經營問題。

種種原因,讓規模大於10億的本土餐飲連鎖,屈指可數。自1980年代麥當勞(McDonald's)進入台灣,帶起連鎖餐飲風潮之後,多數本土連鎖不是遇到瓶頸,無法繼續展店,就是加盟失控引發「蛋塔效應」,導致短期內衝到巔峰後旋即萎縮的案例,不可勝數。

反觀王品,在展店7家、年營業剛突破1億時,董事長戴勝益就挖角專業經理人,把2本薄薄的標準工作流程,一舉擴充到38本,展現出大舉擴張的格局與決心。

制訂標準工作流程後的王品,就像學會紮馬步的小伙子,有扎實的功夫底子開始學習變化招式。王品成立8年後,開始有計畫地進入中西餐市場。2001年,成立中價位西餐廳「西堤」,隔年又進攻日式料理,成立中價位的「陶板屋」;接著再以「1年2個品牌」的速度衝刺,一舉以「聚」和「原燒」,攻下火鍋和燒肉版圖;「ikki」和「夏慕尼」也分別在懷石料理及鐵板燒品類中逐漸開枝散葉。2007年,善於操作中高價餐廳的王品,以主打日式咖哩和豬排飯的「品田牧場」,首度試探單價300元以下的平價市場,也創下每月營業額400萬的佳績。

各品牌雖然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但都謹守王品的17字管理箴言「客觀化的定位,差異化的優越性,焦點深耕」,迅速但不躁進、穩健而不保守地攻下一個個市場山頭。

>>更多精采內文
實用祕技 

人資密技》活用SKAD原則,找出適用人才

研究發現,員工若是工作3∼6個月就離職,則企業必須重新招募、訓練人才所付出的成本和損失,將高達應試者月薪的6∼7倍。由此可見,企業應該找尋的是「最合適的人才」,而非「最優秀的人才」。

不過,企業在徵才過程中,究竟該如何才能快速又有效地找到對的人? 曾在鴻海、光寶等企業擔任過人力資源主管的賴旺根指出,透過SKAD的標準與規範來選才,將有助於主管了解應試者過去的工作經驗,進而預測其未來的發展模式。

SKAD是由4個指標所構成:

1.技術(skill):

「工作經驗」不等於「工作能力」。欲了解應試者的工作能力,應該探詢對方在過去的工作經驗中做過什麼、是用什麼方式達成任務、成功達成任務的關鍵是什麼,以及如何分配工作時間等。同時,也可間接向應試者之前的主管、同事查證,以更精確地評斷其工作能力和績效。

◎面試題目範例:你認為要完成此項工作必須具備什麼特殊才能?

2.知識(knowledge):

除了工作技術和能力,應試者還要事先了解工作規則、規章制度,以及將來所需的專業知識和管理技能。此外,應試者閱讀的書籍也是參考指標,由此可判斷對方是否不斷地提升專業知識。

◎面試題目範例:請舉例說明你如何學習一門技術,並且應用在實際工作中?

3.能力(ability):

也有人稱為「職能」(competency),是指一系列的知識、技能、行為特徵與其他個人特性的總稱。在選才過程中,可透過一些測驗進行評估,例如,智力測驗(IQ)可用來衡量應試者的心智能力及必備的基本學習智能,語文測驗則可測出應試者的外語能力,並做為將來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指標。

4.可適任的工作(do):

可分別從過去的經驗、現在可執行的工作及未來潛力,來評估應試者適合擔任何種工作。

*過去的經驗:從應試者過去的工作表現與個人優勢,推估其日後的適任性與發展性。

*現在可執行的工作:應試者過去的簡歷或工作經驗摘要,會呈現其現在可執行工作的能力及穩定度;而過去選擇工作的模式,也可清楚反映其格局和擔當。

*未來潛力:過去的績效和未來的表現密不可分。透過有效的方法,了解應試者過去的行為,是很重要的篩選步驟。因此,除了面談和測驗之外,面談主管更要細心查閱履歷表內容的真實性,以及所反映出來的訊息。

此外,面談主管也可以先檢視各項職缺的實際需求,如工作說明書、職務說明書等,進一步確認應試者的工作能力。

(取材自《一軍策略》,商周編輯顧問。整理•撰文 / 張鴻)
活動快訊 

參加就送《經理人月刊》12期!

主題式課程包裝,邀請『學界教授』+『企業主管』共同授課,透過『名師一堂課』+『企業精選案例』搭配,兼顧理論及實務。

經理人月刊「第一堂思考課」,徹底剖析『邏輯』+『創新』兩種思考方法。授課重點在破除相關見解間的矛盾和衝突,同時深入淺出的評述企業應用的實例。

>>我要報名
前期文章 全部歷史文章
出刊日期 出刊主題
2008-08-27 圖解賽局理論》正常人拚不過瘋...
2008-08-20 圖解賽局理論》為什麼談判總是...
2008-08-13 圖解賽局理論》拍賣得標,就證...
2008-08-06 圖解賽局理論》綜觀全局,預知...
主編推薦  
點這裡,每一本都是免費的!
刷卡集紅利 快、狠、準才夠力
打擊跨境貪污!揭開租稅天堂的神祕面紗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
我要訂閱這份報紙 我要取消這份報紙 訂報說明
.本電子報內容由 Manager Today經理人月刊 提供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05號11樓 ,TEL:(02)2708-8038,FAX:(02)27094848。
廣告刊登授權服務隱私權聲明消費者保護兒童網路安全關於PChome徵人
網路家庭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c PChome Onlin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