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的昏沈、頭重腳輕、旋轉……,你是否有過頭暈的症狀?小心這可能是更大疾病的警鐘。 【文╱謝明玲】
王副理工作到一半,突然覺得腦子裡所有東西都在轉動,接著,就是一陣強烈的噁心;轟轟的耳鳴加上突然聽不清楚外界的聲音,讓他驚慌的連忙掛急診。
而對經常被報告期限追趕的陳小姐來說,這幾年更是為頭暈眼花的症狀所苦。她常覺得頭重腳輕,有時也會突然的視力模糊。就診治療了幾次,醫師甚至告訴她,要留心中風的可能。
突發的天旋地轉或者昏沈,雖然不致命,但無法控制自己身體的感覺卻給人更驚恐的不安全感。
其實,「頭暈」是泛稱的詞彙,症狀從昏沈、頭重腳輕、身體漂浮像走在棉花田上等,都是頭暈;頭暈中,「眩暈」是很特別的一種,會帶來三度空間的旋轉感。
「病人會覺得自己在搖動轉動,或者外面的事物在轉動,這叫做眩暈,」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任許權振解釋說,不管是「內轉」或「外轉」,都是眩暈的現象。
不僅頭暈的症狀千奇百怪,追溯起引起頭暈的原因更可以是複雜棘手的旅程。從簡單的內耳發炎到嚴重的腦瘤、中風都有可能。這樣的頭暈,可能不是閉眼休息,或者睡一覺醒來就能解決。
暈的感覺從哪裡來? 榮總神經血管科主治醫師陳昌明解釋,有三大系統影響人的平衡感覺:一是負責感知四周的眼睛;二是周邊的「本體覺」,讓我們感知身體在空間中的相對位置;第三是前庭系統,而這也是常引發頭暈的病灶所在。
榮總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杜宗陽點出,周邊(或稱末稍),也就是耳朵引起的頭暈病灶,常見的有前庭神經炎、中耳炎引起的內耳迷路炎、美尼爾氏症,以及良性姿勢性眩暈等。
杜宗陽解釋,前庭神經炎和內耳迷路炎一樣,一開始就會有嚴重眩暈。
前庭神經炎常發生在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之後,病毒感染到前庭。這類病人除了頭暈外,還會噁心嘔吐,無法吃東西無法走路,有的人會趴在床上動都不敢動。
內耳迷路炎和前庭神經炎的引發機制類似。嚴重的中耳炎,細菌感染就可能從中耳波及到內耳。
美尼爾氏症更會影響聽力。因為內耳內的淋巴水腫,造成內耳的循環變差,除了不定時的頭暈,還會天旋地轉、耳鳴,發作的那隻耳朵聽力會變差。許權振表示,早期的美尼爾氏症聽力的受損是可逆的;可是隨著疾病一再復發,就可能成為漸進的聽力損失。
另一種會復發的是良性姿勢性眩暈。杜宗陽解釋,內耳中三半規管中有「耳石」,如果耳石鬆脫掉落,在內淋巴內漂浮移動,就會造成頭暈。例如有的人晚上一翻身,就頭暈個幾秒鐘,造成病人一直不敢往某一個方向轉頭,就有可能是良性姿勢性眩暈。
「耳朵引起的頭暈儘管很不舒服,但好好治療控制一段時間,症狀就會改善,不會有生命的危險,」杜宗陽說,要小心的,是中樞或者其他如心臟、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的頭暈。
頭暈可能是腦瘤、中風、小腦萎縮等中樞性神經疾病的症狀表現;也可能是心律不整、低血糖、糖尿病等,也可能透過頭暈發出警訊。
「頭暈是種很跨科別的症狀,」陳昌明如此下結論說。
當昏沈的感覺發生 杜宗陽提醒初發頭暈的病人不要驚慌,尋求協助。他甚至建議初發的人能掛急診,目的是排除腦瘤、中風、心律不整等嚴重的情況。
可以注意的是,中樞引起的頭暈(如腦瘤、中風、小腦萎縮等)常伴隨著其他的症狀。例如眼睛看不清楚、複視、口齒不清、半邊肌肉麻痺;而如果是小腦的問題,可能會有精密動作變差的症狀,例如手動作沒有辦法精確落點(如病人對反覆連續指鼻子再指手指這樣的動作會有困難)。
而掌管平衡的前庭系統受損,是引起眩暈或頭暈的重要原因。但陳昌明表示,前庭系統其實包括中樞(腦中的前庭神經)還有周邊(耳朵前庭系統)。要判別是哪部份受損,可以從眼振,也就是眼睛的跳動來判斷。周邊器官引起的眩暈,眼振是單一方向,而且多是水平的(例如眼球都是從右跳動到左);而若中樞系統有受損,眼振會不限於水平,還會有垂直的跳動,且各式各樣的方向都有可能。
醫師們都提醒,某些引起頭暈的疾病,例如美尼爾氏症,是會復發的。這樣的人除了要隨身攜帶藥物外,特別要留心生活型態的正常,要避免巨大的壓力,飲食、睡眠要正常;而如果復發時症狀改變、加劇,或者一直無法緩解時,一定要儘速就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