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1

台流

http://www.google.com.tw/search?q=%E5%8F%B0%E6%B5%81&hl=zh-TW&btnG=%E6%90%9C%E5%B0%8B%E7%B6%B2%E9%A0%81

〔註:編輯室轉自與媒體對抗版〕
NO:58「台流」這個名詞,在大陸越來越響亮



台灣人民  於 2003/01/11 19:09
「台流」這個名詞,在大陸越來越響亮

【多 維新聞社11日電】工商時報記者徐秀美、仲南強11日報導說,有人形容台幹赴大陸工作是「單程機票」,有去無回,幹得好,公司不讓回來,幹得不好,也沒臉 回來。正因強烈自尊心與一圓大陸夢想,驅使落魄的台商或正在待業的台幹們,甘願淹沒在大陸人海中,過著一餐只要五元人民幣、坐公車的儉樸生活。
「台 流」這個名詞,在大陸越來越響亮,除了人數越來越龐大外,其可能引起社會的問題,讓大陸政府不得不去重視它。台灣人流浪大陸稱之「台流」,與大陸的「盲 流」屬同義詞,最早台流人數最多地區為廣東省,其中以東莞地區的台流人數多最為著名,如今上海的台流隊伍人數遠遠超過廣省地區的盛名,台流也隨著台商企業 的北移在華東地區落腳,流竄人數高達一萬人,散居在大上海的各個角落。

台 流的故事天天可在台商圈中聽到,但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台流的一份子,有人依然住著豪宅,卻縮衣節食,尋找機會;有人工作就像吃飯般,有一餐沒一餐的,那 裡有打零工的機會就去;也有人過著每月生活費不到一千元人民幣,靠著台灣家人接濟的生活;這些不同層次的台流型態,都有不願人知的悲哀。

鐘先生十年前來到上海,經營辦公家具工廠,住的是古北高級公寓,每天出入以私家轎車代步,到卡拉OK唱歌給倒煙灰的小妹服務費是一百美元,如今,一百美元差不多是他一個月的生活費。鐘先生現在靠的是與上海街坊鄰居打「小麻將」混日子。

鐘 先生的家具廠因抵不過大陸私營企業的競爭而倒閉,三千萬元的投資付諸流水。他也到台商企業擔任副總,好景不常,職位被年薪只有他一半的大陸幹部所取代。自 此,三年沒有工作,靠著賣掉古北公寓的錢過活,同時脫離台灣人社交圈,混入低層上海人的生活中,從大陸人眼中的「台巴子」,淪為台流。

他形容自己連上海的民工還不如,大陸民工還能在過年時穿著廉價西裝,大包小包地回家過年,而他卻有家難回。在家裡等著他的,有家人妻小,還有大大小小的債主。

像 鐘先生這樣境遇的小台商,在大陸各地都有,然而現在更多的是遭裁員落難的台幹們。在原上海台商企業上班的陳先生,跟著台商企業一路從沿海一級城市退守到內 陸二級城市,歷經五年,最後還是被迫資遣,換了幾個工作後決定自行創業,沒想到投資失敗,連老婆的退休金也賠上,只好將原有三房的公寓以四千元人民幣出 租,一家三口搬到上海郊區住一房一衛的小房,出門坐五毛錢的公車,靠著房租收入,省吃儉用將生活費控制在一個月三千元人民幣以內。

也有台幹在失業後,不畏艱難在困境中求生存,重回台灣五○年代的打拚精神,夫妻倆索性在上海開起小餐館,擺起幾張桌子,靠著一天進帳千元人民幣的收入過日子,同時,也等一等、看一看是否還有就業機會。

這些台幹們靠著自己的力量在異鄉混一口飯吃。在台商圈中常聽到,有些台幹雖窮困但不潦倒,憑藉著其在大陸多年的經驗,向新進台商推銷其宏偉計畫,以三吋不爛之舌,在台灣人圈中游走,合作不成,還可以有幾碗魚翅吃。

也許是人數太龐大,過去台商圈對台流的際遇,還有些許的同情,必要時會伸手援手,如今在人人都可能是潛在台流的隱憂下,「天雨路滑,自己跌倒自己爬」,台幹們說,殘酷的現實需勇敢面對。

沒有同鄉的救濟,沒有社會保障,失業的台幹寧願耗在人海茫茫的大陸社會,也不願回台尋找工作。「台灣經濟不好;回去沒有工作可作;大陸市場前景看好」,是多數台流們的說法。

隨著中小台商企業大批西進築夢神州,在中小台商企業壯大的過程中,創造著新的「台幹」到「台流」的故事。沒有固定的職業,沒有固定的收入,沒有大陸人的社會保障,過的是大陸低收入階層的生活。無業的台灣人仍在大陸堅守,執著地等待著屬於自己的機會。


台流

■ 邱莉莉

中央社二月三日 有則報導相當令人側目,中國廣東去年有上千家中小型鞋廠宣告關閉,約佔該省製鞋業一成五,涉及員工人數十五到二十萬人,其中包含不少台商和台資鞋廠。此新 聞是兩個赴中投資問題的冰山一角,即傳統產業的生產成本優勢不再,以及失敗台商淪為台流,而這都是主張對中國投資採完全開放、甚至傾向兩岸共同市場模式的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所不敢提及的。

台商選舉包機返 台的機票衍生走路工風波,馬英九和共產黨是否有「共同的企圖」備受關注,但我們換另個角度也可發現,馬英九和共產黨似乎也都有默契,不敢碰觸協助「台流包 機」返台投票的議題,馬陣營或許認為台商返國投票有助於總統大選的勝選,所以要求謝長廷回應是否同意台商包機返鄉投票,但如果是讓台流返鄉投票呢?

外界不知,海基會的台商服務中心為了協助台流順利返國,每年必須編列約三十萬元預算,主要是用在機票和零用金等支出,若不是卡在台胞證的逾期罰款,尋求政府幫忙的台流恐將更多。

台流在中國沒有職業收入、也無社會保險、亦享受不到任何社會福利,但他們也是「台商」,只不過這群「台商」卻一向得不到國民黨的青睞,目前關於台商包機投票的討論,多集中在既得利益或有經濟能力的台商,這也是中國組織「台企聯」策動的重點。

有人粗估台流人數高達七十萬,也就是說,若連台流在內,每一位在中國工作的「台商」都給一張選票自主投票,親中的馬英九還未必能獲得多數支持,因為他的開放論無法說服台流,如何解決在中國投資的經營風險、人身安全和查稅刁難等問題。

所以我們當然可質疑,三二二返鄉投票的台商,所反映的不是台商真實的民意,既非縮影、也非整體利益,只能說是「特定利益」,這種經過扭曲的代表性,政府不但不能促成,而且還要把關,以免影響選舉公平。(作者為台南市議會議員)


台幹當心變台流
獲派海外 先簽勞動契約
刊登日期: 04/2/05

記者 林安妮

準備到大陸一展身手的台幹,要特別注意了!若企業雇主是有根台商,在接受海外派遣前,最好先簽訂勞動契約,確保工資、年資一個也不少。至於打算投奔無根台商的企業員工,也要有「退休金自己存」的心理準備。

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杜啟堯指出,一般跨國企業在進行員工海外派遣時,通常會委由國際保險公司,設計員工勞健保及退休金保單,「這在國外很常見,但在台資企業卻很稀少。」

杜啟堯說,不少大陸台幹最後變成台流,有時是非戰之罪,「台灣母公司切斷返鄉資源,也連帶斷絕返鄉之路。」

漢邦會計師事務所主持會計師史芳銘也說,與台灣本土員工相比,大陸台幹的後半生保障相對不足。不少台商雖讓台幹加入大陸醫療體系,不過當地醫療品質不佳,「很多台幹就算是保了,也不敢去看病。」

他建議,台灣母公司可與境外子公司簽訂勞務合同,由境外子公司支付勞務報酬給母公司。母公司可將這部分收入,作為台幹在台薪資,由此規劃台幹退休 金。他解釋,子公司支付給台灣母公司的勞動報酬,可作應稅項目抵扣,還可讓台幹在台薪資師出有名,一舉解決勞健保及退休金等問題。


【2005-02-04/經濟日報/A9版/兩岸經貿】

請參閱附件
台幹當心變台流 (111 KB)
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杜啟堯

海基會會盡快通知家屬,看家人願不願意幫忙接回。不過,多數案例是,家人多以被「台流」騙錢騙怕了、「台流」當年拋妻棄子為由拒絕


赴中投資淪為台流風險大 台商宜審慎評估

--------------------------------------------------------------------------------

【大 紀元6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十七日電)海峽交流基金會與中國各地台商協會基於人道立場,多年來協助在中國落難的台商返回家鄉。這些曾風光 一時的台商不免慨歎,如果當初多作風險評估,了解當地投資環境與法令,也不會淪落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成為政府的負擔。
台商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理事長高為邦說,投資中國失利向海基會投訴的受害案件已超過一千兩百件,向中國海協會、台辦系統投訴的案件,更早超過了五千件,受害台商如果無法妥善處理遭坑騙的狀況,極有可能淪為「台流」。

高 為邦提醒台商,要注意中國十二大投資陷阱,包括「不履行承諾、套牢台商」、「不履行合約、侵占台商權益」、「不遵守法律、掠奪台商資產」、「假合資、真詐 財」、「假借據、真要錢」、「強取利益、不從囚禁」、「先囚禁,再掠奪」、「白道撐腰、黑道要脅」、「勾結銀行貸款,債務套牢台商」、「銀行掠奪台商存 款」、「嚴懲不履約台商」,以及「假執法、真搶劫」。

觀看「台流」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台商懷抱著夢想「錢進中國」,但在過度冒進及掉入各式各樣陷阱後,蒙受失敗命運,基於心理因素及現實壓力,不敢、不想也不能回台,最終在孤立無援下淪落為「台流」。

從多數案例分析,最先台流多半集中在廣東一帶,東莞厚街甚至還有個「台商流浪村」,但現在,上海的台流人數恐怕更多。

這些台商部分是早期基於歷史情感、親情壓力,看到中國有龐大商機,在未做好風險評估前,就大舉拿錢冒進的台商,最後遭受親戚、中國政府或國營事業聯手坑騙、侵吞下,生意失敗無顏返台,寧願在中國流浪。

有些台商不甘心投資心血被侵占,到處上訪投訴,不討回公道誓不罷休;有些是幫台灣老闆打拚的台幹,被開除或被中國幹部取代後,蟄伏中國,等待另一個不知道何時才會降臨的工作機會。

有些是沉迷酒色、包二奶,散盡家產後,依靠三寸不爛之舌、招搖撞騙地在中國混飯吃;有些是智能不足的台灣人被人蛇集團以小利騙去中國辦假結婚,利用完後因無證件而滯留中國。

上述態樣中,當然還有為躲避台灣債務、在台犯罪後落跑到中國的台灣人;不過,這些遭台灣有關單位通緝的台流,屬於兩岸協緝循遣返模式回台的部分。

「台流」在中國的慘狀,近年來逐漸被兩岸政府正視處理。

這些台流沒有職業、沒有收入、沒有中國的社會保險,也不知道可去各地的社會福利救助站尋求救濟,過的是宛如乞丐的生活。不但沒有護照、台胞證,或是台胞證逾期被公安查到繳不出大筆罰款的悲慘絕境,他們還不一定願意接受台商協會或海基會幫助返台。

海基會台商服務中心協助「台流」返台工作,每年約編列新台幣三十萬元,前一年協處返台的案例數,約為十五至二十人,主要是返台機票、零用金等必要費用。

海基會經貿服務處表示,大部分「台流」都積欠台胞證逾期罰款,海基會及台商協會不會代墊,但會透過管道幫忙說情,免除或減免大額罰款,並讓台流簽下借條後返台。

處理「台流」返台業務的人士說,台流不到山窮水盡,是不會找台商協會或海基會協助的,若找上海基會後,海基會會盡快通知家屬,看家人願不願意幫忙接回。不過,多數案例是,家人多以被「台流」騙錢騙怕了、「台流」當年拋妻棄子為由拒絕。

海基會表示,既然「台流」仍為中華民國國民,站在人道的立場,海基會當然要伸出援手,儘管仍有遭賴賬的情事發生,但協助絕非讓這些「台流」予取予求,更不會讓有限的資源被騙子利用。

台商在中國投資風險隨著中國經貿環境變遷,風險快速升高,涵蓋社會、法制、經濟、經營四大層面,細項指標包括人身安全、查稅刁難、反傾銷報復、嚴重缺電等。

為了自身的權益,也避免成為政府的負擔,台商赴中投資前,應該更審慎評估,避免重蹈投資失利的覆轍。

【左右看】

台流在大陸

【左看】從台幹到台流

1

■陳念亭

史學大家霍布斯邦曾說﹕「詞彙是比文獻更響亮的證言」。果若﹐ 「台流」此一新詞彙無異是邇近大陸熱中﹐犖犖大端者。商業周刊形容這群隱身在中國各個角落的人﹐從一個城市流浪到另一個城市﹐因而被稱為「台流」。「台 流」一詞取自中國改革開放早期形容無戶籍、無固定居住所、無固定收入﹐竄流在大都市角落的大陸外地人﹔如今﹐「台流」則泛指沒有固定工作的台灣人。

在大陸的台灣人﹐從「大膽西進」論述中﹐被妝點成刁鑽進取的「新興民族」(the rising people)﹐到充斥南中國、馳騁長江三角洲眾台資企業的「台幹」﹐至去年萎靡經濟而生的「台勞」﹐以致當下的「台流」﹐台灣人在大陸的地位可說江河日下。

事實上﹐「台流」不過是舉世瞽瞍不移鼓吹市場烏托邦、提昇化競爭 力等法則劍及履及下的後果﹐當「台幹」在大陸台資「幹部本土化」下﹐退化成「台勞」時﹐「台流」不過是失業「台勞」的代名詞。「台」對資本而言﹐不過是語 助詞般﹐無啥意義。又如﹐華勒斯坦所言﹕如果邊陲指涉的是一個「過程」﹐則有了「邊陲化」此一名詞。如此﹐「台流」不過是市場向寰宇拓邊下﹐「邊陲化」現 象的表現﹐那麼全球化的真義毋寧是﹐人類正被兩極分殊化﹐哪管你身在何處、來自何處﹖﹗(社會工作者)

           

【右看】中國夢碎

■林春款

「都是中國惹的禍」可說是瀰漫全台的中國熱根源。批評大陸者﹐認 為中國「吸金力」讓台灣陷入經濟與資本失血的泥沼中﹔好發春秋大夢者﹐視大陸是事業的第二春。然而﹐大陸「台流」現象﹐猶如「新年新失望」﹐潑了「中國 熱」一頭冷水。尤其﹐「台流」這群沒有固定工作的台灣人﹐側身於大陸社會底層﹐委實難堪。

據分析﹐「台流」大致可分為4種。一是早期跑路到中國﹐未能在 中國東山再起者﹔二則是懷著中國夢而投資﹐投資不利變成一貧如洗者﹔第三指經營娛樂等八大行業﹐在台灣已了無生機者﹔第四種則是被當地人取代的學歷、收入 雙高的失業台幹。不管如何﹐「台流」現象已說明﹐大陸市場已非台灣人可獨攬。

尤其﹐兩岸皆成為WTO會員的現實下﹐本地市場即全球市場﹐已 從概念層次呱呱墜地﹐與其說「台流」戳破了中國夢﹐不如說是對所有白日夢的當頭棒喝﹐畢竟個人或企業體的「競爭力」才是築夢踏實的最終保證﹐否則爾等與大 陸語言、文化的親近性非但不是台灣人的利基﹐反倒是更被易大陸高水平、低工資的勞工取代。

最後﹐全球化尚未剷平的是國籍所衍生的公民權問題﹐因此「台流」會否像台灣「外勞」般﹐為免增社會成本而回送台灣﹐更是政府值得關注的。(教育工作者)


 

 

(2002.01.07)





--
[垃圾桶] 裡沒有會話群組。 當您有超過 6423.752806 MB (還在增加中) 的免費儲存空間時,誰還需要刪除郵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