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1

海平面,你隱藏了多少秘密?

 
雙週 四 出刊.2008.05.22
 
本 期 目 錄 簡介/舊報明細
海平面,你隱藏了多少秘密?
一枝鉛筆畫出奈米碳網
科學&人文交織成火花
島民的國球
王建民他讓中華民國的國旗不斷在國際間強力放送!
最Hot科學 

海平面,你隱藏了多少秘密?

什麼是海平面?全球氣候變遷對海平面造成什麼影響?讓海平面上升的水是打那兒來的?全球三萬座水庫截留下來的水,也會影響海平面嗎?

撰文╱趙丰

這是一個經濟動盪的年代:通貨膨脹,熱錢滾滾,民營、官股、外資、黑錢,錯綜複雜,一月數驚。稅務局稽查組長柯學佳先生,受命調查海屏麵食企業公司(簡稱海屏麵)多年的銀行帳,已經不眠不休工作了好些時日了。

海屏麵企業是民生經濟重要的一環,過去的年代裡,曾經歷過大起大落,但維持它的穩定是今日全民的企望。它的固有資金龐大,銀行帳戶經常有帳目進出。詭異的是,除了有正常而明顯的季節性波動外,這些年來,海屏麵的存款平均數逐漸上升,最近更有加速上升的趨勢。勇於任事的柯學佳開始起疑,於是派出幹員、線民四出探訪,全面追蹤海屏麵收、支金錢的來處、去向,以及往來客戶間的交易。抽絲剝繭,逐漸有了眉目。

原來,存款的增加有一部份只是因為銀行把原來的零利率調成了小幅「熱」利率。另一部份的存款增加,則是某幾家投資公司持續不定期匯入,榮化關係企業的賓合公司和賓晨公司是最大宗,還有一家叫做帝夏水公司的。只是,這熱利率是多少,以及那些不定期匯入的金額確實是多少,由於資料零散,一時之間也只能掌握六、七成。柯學佳這一番努力,總結出的報告倒是贏得了當年最優工作獎。最近柯學佳又查出海屏麵帳戶的一個匯出扣繳戶,叫做水庫基金的,使得清查工作又平添變數,不進反退。

現在讓我們重述上面這一段故事,只是把角色替換掉:

這是一個全球變遷的年代:溫室效應、氣候增溫、自然災害、人口膨脹、環境污染,情況一年比一年嚴重。研究這些現象的地球科學家,為了調查清楚在這個情況下海平面有哪些細微變化,已經日以繼夜工作了好些年了。

海平面是大自然中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在過去的冰河期裡曾經歷過大起大落,但它能保持穩定是今日全人類的企望。海水的總量是很龐大的,也經常在增減著相當份量的水。詭異的是,海平面除了那些正常而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外,平均海平面正緩緩上升,近年更有加速上升的趨勢。勇於挑戰的科學家開始正視這個現象,於是祭出各式儀器和測量方法,全球追蹤海水量增減的來處、去向,以及與陸地、大氣之間的水交換。抽絲剝繭,逐漸有了眉目。

原來,海平面的上升有一部份是因為海表水在氣候增溫下,有一小部份的體積因熱而膨脹所致,另一部份則來自匯流入海所增加的水量,最大宗的是陸地永凍冰的融化,包括高山冰河和大陸冰層,以及人為抽取的地下水。只是這熱膨脹量是多少,以及那些匯流入海的水量確實有多少,由於數據取得不易,此時也只能掌握六、七成。這一番努力,總結出重要的〈IPCC-2007〉報告,倒是贏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最近科學家又統計出,多年來由於人造水庫在陸地上截流了大量的水,已使得海平面上升的程度打了些折扣,這使得解釋海平面上升的工作又平添變數,不進反退。

什麼是海平面?

2007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全球環保提倡者高爾和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研究小組(IPCC),發人深省。全球的平均海平面在上一個世紀裡,以看似緩慢的速率每年上升0.18公分,並且在最近十多年裡加快了上升的速率,幾乎翻了一番。〈IPCC-2007〉報告書在海平面這一章裡憂心忡忡的提出這樣一個結論:研究學者目前仍然「未能完全解釋海平面上升的各種原因的分量值。」

可是,究竟什麼是海平面?

那天,你偷得浮生半日閒,來到海邊遠眺大海,心曠神怡之際,你不禁問自己:那海天一線的所謂海平面,究竟是啥形狀?你知道它並不真是「平」的,而是圓球(或者更正確的說是因地球自轉而略呈橢球)切面弧的一小部份。你不禁仔細地想:地球表面的重力不是有些微不同的強弱分佈嗎?那麼重力強處,海水會被吸引多一點而堆高一些;反之亦然。所以海平面應該自動依歸到所謂的重力等位面(gravity equi-potential surface),也就是重力水準面(geoid)──海平面還真不「平」啊!而且,重力分佈其實會隨著時間而極緩慢地變動,例如地球的冰期後反彈,或是板塊運動和造山運動,都會導致重力水準面或多或少的緩變。你也意識到,這些微的高低不平,用肉眼還真辨別不出來。那麼,聰明的科學家是不是早想出好點子來精細測量了呢?

除此之外,你當然更確知海平面其實無時無刻、無處不在變動著,不是嗎?大小海浪、潮汐來去,大洋裡的海流、高低大氣壓荷、聖嬰現象(ENSO,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等所謂年際振盪的天候,在在都影響著海面高度,更別提還有更厲害的暴潮、海嘯等。每一項因素花一天一夜都講不完呢!

於是,你啟動「想像實驗」(thought experiment,這可是愛因斯坦常用的高招之一):一桶水,怎樣才能改變它的水位呢?上述各種海平面變化方式可以歸結成兩類:第一類相當於稍微扭改容器桶的形狀,第二類則是訴諸各式的擾動、攪動。那麼,平均海平面上升是哪一項?答案是──都無關,而是牽涉到改變桶裡水位的另外兩種方式:其一是把水加熱或冷卻;熱脹冷縮,水位自然跟著或漲或落。其二是更乾脆的直接加多或拿掉一些水。這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的柯學佳先生的故事。
推薦專欄 

一枝鉛筆畫出奈米碳網

石墨薄膜這種可以用膠帶分離出來的碳結構,將為物理的基礎科學和應用,帶來許多嶄新的進展。

撰文╱蓋姆(Andre K. Geim)、金(Philip Kim) 翻譯╱甘錫安

重點提要

■石墨薄膜是由碳原子連結成厚度僅一個原子的薄片,而許多層薄片重疊後形成石墨,也就是鉛筆中的「鉛」。物理學家最近才成功分離出這種材料。

■這種純淨(無雜質)且毫無瑕疵的晶體,在室溫下的導電性高於其他各種物質。

■工程師預言石墨薄膜可用於製作許多種產品,例如超高速電晶體等。物理學家也發現,這種材料有助於驗證某些現象奇特的理論,這些現象以往只能在黑洞和高能粒子加速器中觀察。

來談談不起眼的鉛筆。如果說這種現在很普通的書寫工具,曾經名列不可或缺的高科技用品清單榜首,你或許會十分驚訝。事實上,構造簡單的鉛筆甚至曾被認為是戰略軍事物資而禁止出口。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們每次用鉛筆畫線時,紙上的線條中就有目前在物理學和奈米科技上最熱門的新材料:石墨薄膜(graphene)。

石墨薄膜的組成材料是石墨,也就是鉛筆裡的「鉛」,它是由層層碳原子堆疊成的純碳結構。人類數百年前就已發現石墨有層層結構,因此物理學家和材料科學家很自然就會想將這種礦物一層層分開,以研究這種幾何結構十分簡潔優雅的物質。這種礦物的單層結構便稱為石墨薄膜,是純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以六角形排列構成的網狀結構,僅有一個原子厚。

不過多年以來,嘗試製作石墨薄膜的努力都以失敗告終。早期最普遍的方式是在石墨的原子面之間插入各種分子來劈開原子面,稱為化學頁狀剝離法(chemical exfoliation)。雖然石墨薄膜層在處理過程中某個階段一定會從石墨上剝離,但模樣卻不像石墨薄膜,最後的產物通常是一團石墨顆粒泥漿,跟潮濕的碳灰沒什麼差別,因此科學界很快就對化學頁狀剝離法失去了興趣。

不久之後,實驗人員嘗試另一種比較直接的方法。他們拿石墨在另一種表面上刮擦或摩擦,將石墨晶體分成更薄的薄片。這種稱為「微機械劈理」(micromechanical cleavage)的技術雖然比較粗魯,但效果出奇地好。研究人員可剝下厚度不到100個原子的石墨薄片,德國亞琛科技大學的物理學家於1990年就曾分離出薄到透明的石墨薄片。

10年後,金(本文作者之一)與當時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的張遠波改良了微機械劈理法,製作出高科技版的鉛筆,當然可說是「奈米鉛筆」了,用奈米鉛筆「書寫」時可產生厚度僅數十個原子層的石墨。不過這樣製造出來的材料仍只是很薄的石墨片,不是石墨薄膜。科學界普遍認為石墨薄膜不可能存在於自然界中。

這個悲觀的看法在2004年宣告打破。蓋姆(本文作者之一)與當時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擔任博士後助理的諾佛謝洛夫(Kostya S. Novoselov)合作研究了許多種方法,以製作更薄的石墨樣本。當時大多數實驗室從碳灰著手,但蓋姆和同事碰巧是從石墨被蠻力分割後留下的碎片開始動手。他們將一小片石墨黏在膠帶上,對折膠帶,讓有黏性的一面包覆著石墨片,再撕開膠帶,將石墨片分成兩半,重複進行這個程序,做出越來越薄的石墨碎片。研究人員做出許多石墨薄片後,仔細檢視這些薄片,驚奇地發現有些竟然只有一個原子厚。更出乎意料的是,這些剛剛驗明正身的石墨薄膜具有很高的晶體特性,而且即使在室溫下,化學穩定性也相當高。

這項石墨薄膜的實驗發現,引發一陣國際研究熱潮。它不僅是所有可能狀況下最薄的材料,而且極為強固堅韌。除此之外,純石墨薄膜在室溫下傳導電子的速度比其他各種物質都快。目前全世界各實驗室的工程師都在研究這種物質,看看能不能用它來製造實際產品,例如超強韌的複合材料、智慧型顯示器、超快速電晶體,以及量子點電腦等。

在此同時,石墨薄膜在原子尺度上的獨特性質,則帶領物理學家深入鑽研必須以相對論性量子物理才能描述的各種現象。研究這類可說是自然界中最奇特的現象,以往一向是天體物理和高能粒子物理學者的專利,必須用上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望遠鏡或數十億美元的粒子加速器。石墨薄膜讓實驗人員使用一般實驗器材,就能驗證相對論性量子力學的預測結果。
活動訊息 

科學&人文交織成火花

人&自然科普寫作桂冠獎

系列活動一
我的科普閱讀&寫作經驗談講座
6/1 台北科學教育館~免費參加

系列活動二
科普寫作研習營
台北 7/12-13
台中 7/26-27
現正報名中~~

系列活動三
科普寫作徵文競賽
高達30萬元的總獎金等著你~~

以上活動歡迎上網查詢與報名 http://www.ylib.com/ws2008
前期文章 全部歷史文章
出刊日期 出刊主題
2008-05-08 人類斷肢 也能再生?
2008-04-24 大腦神經網絡:凡走過必留下痕...
2008-04-10 拯救黑鮪魚
2008-03-20 南極冰原蠢蠢欲動
主編推薦  
郭台銘不一定比你快樂
將下載的影片檔轉錄到 iPod
一路玩到掛篇-死前最想做的十件事
孩子有學習問題怎麼辦?
我要訂閱這份報紙 我要取消這份報紙 訂報說明
.本電子報內容由 科學人雜誌 提供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05號11樓 ,TEL:(02)2708-8038,FAX:(02)27094848。
廣告刊登授權服務隱私權聲明消費者保護兒童網路安全關於PChome徵人
網路家庭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c PChome Onlin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