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紅茶、炸雞排、炸雞專賣店、35元咖啡…,一個個鮮明又血淋淋的案例擺在眼前,您看到了嗎? 一昧地抄襲模仿,只曉得做出類似的外觀,卻無法掌握住經營的精隨,是在企業角力的戰場中,許多追隨者失敗的主要原因!
可惜,天底下肯吸取前人失敗經驗者少,而愚蠢無知的人多,於是看到市場中只要有一個新的經營模式成功,立即就有一堆不瞭解門道的盲目追隨者蜂湧跟進,把趨勢炒作成流行,快速地榨乾消費者的興趣,進而大家一起都去死…! 撰文:扶風 記得在去(2002)年年初,台灣的街頭巷尾陸陸續續出現幾家在外觀上與肯德基(KFC)很像的台灣本土卡啦炸雞專賣店。這些店不僅與肯德基的外觀相像、商品雷同,有些甚至連名稱取得都很像KFC。
當時,肯德基的一桶外帶全家餐售價是新台幣399元,裡面有9塊炸雞,加上一瓶可樂和3塊比司吉。而台灣本土的卡啦炸雞專賣店一桶全家餐卻只要賣299元,整整少了100元。KFC的雞肉捲賣69元,本土的雞肉捲只賣35元。
• 炸雞土洋大戰 洋雞輸給土雞 產品的差異性不大,但是價格便宜許多,自然在剛開始推出的時候,掀起消費者的好奇與嚐鮮搶購的風潮,打得KFC七葷八素的。KFC有如啞巴吃黃蓮,表面上的官方說法是不予以回應,堅持自己的品質(這句話其中的含意好像是說本土的炸雞業者在品質控制與衛生管理上是有待確認的樣子),心中卻是有苦說不出。
(眼看KFC吃到苦頭,心中最高興的恐怕就是頭文字M了。可惜幸災樂禍沒有多久,頭文字M也被7-11敲的滿頭包。這是題外話,在此就不贅談了。)
話說眼見居然有人可以模仿肯德基成功,大賺「雞金」,於是就有一大票的餐飲業者心中不禁湧起「有為者亦若是、彼可取而代之」的貪心壯志,爭先恐後地跳下海,共同加入經營炸雞專賣店的行列。於是乎,什麼KLG、吮指王、達客利、台雞店、美國炸雞…紛紛如雨後春筍般,在台灣各地的街頭巷尾中,一個一個地冒出來。
這麼多的業者冒出頭來,會不會造成市場供過於求呢?會不會像葡式蛋塔一樣地「蛋花一現」呢?
• 趨勢變成一窩蜂 業者搶錢發瘋 本土炸雞業者紛紛挺起胸膛地表示,本土化經營的成本低,所以降價回饋消費者,而且本土化品牌、本土化經營是一個趨勢!本土業者深信,只要能夠快速地拓展門市(註:意思是說,準備用招募加盟店的方式,大賺一筆加盟金),達到經濟規模後,一定可以大家獲利(意思是說,總部跟加盟店都賺大錢啦!)。
本土化!好崇高的理想!對不起,在這裡不談政治,我們談的是企業經營。
本土化,是一個企業在跨地域經營時,必須認真面對,而且必須朝向發展的一個目標。
本土化,指的是在商品的特性上、在行銷的方式上,都要能夠迎合當地消費者的偏好與文化;在企業的用人方面,盡量聘用當地的勞工;在管理方式上,尊重當地的民俗風情,企業才會為當地的消費者所接納,企業的經營發展才會順暢成功。
• 畫虎不成 功虧一匱 本土化是趨勢沒錯,但是僅有皮相而沒有精隨,就只是模仿抄襲。抄的到位,一樣漂亮;抄不好,就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每一個人都有發財夢,一看到有個賺錢發財的機會,就拼了命地去追逐,這個現象古今中外皆然,但是如果沒有具備真功夫,追上了就真的會賺錢嗎?
看到西堤牛排館的生意好,就有西餐廳的業者也跟著推出7道菜;看到KFC的生意好,於是有人也跟著推出卡啦炸雞;看到烤肉店的生意不錯,自己也趕緊跳下來開一家…。一昧地抄襲模仿,只曉得做出類似的外觀,卻無法掌握住經營的精隨,是在企業角力的戰場中,許多追隨者失敗的主要原因!
• 對消費者疲勞轟炸 趨勢變成流行 「企業經營要成功,掌握趨勢是重點」固然沒錯,但是,如果加入這個市場的業者是盲目地一窩蜂湧入,只會皮相而不懂得潛藏在內的成功訣竅,供給遠大於需求的情形下,就會形成惡性競爭,價格破壞競爭的局面。瘋狂地對消費者轟炸的結果下,即便原本是「趨勢」的,也會演變成是「流行」的,消費者會短暫地嚐試接觸流行,但是很快地就會「膩」了,忘掉了!
經過一年不到的爭戰,答案很明顯,本土的炸雞店業者在沒有獲利的情形下,紛紛停下發展腳步,甚至結束營運。而加盟炸雞店的創業族,只能自求多福了。
• 肯吸取前人失敗經驗的是智者 可惜,天底下肯吸取前人失敗經驗者少,而愚蠢無知的人多,於是看到市場中只要有一個新的經營模式成功,立即就有一堆不瞭解門道的盲目追隨者蜂湧跟進。把「趨勢」炒作成「流行」,快速地榨乾消費者的興趣,消費市場還沒有養成,消費者很快地就膩了,進而大家一起都去死…!
咦,對了!最近好像在街頭巷尾又看到有許多的本土品牌50元披薩專賣店,也正在如同雨後春筍般地冒出。看到報章雜誌上的採訪報導,業者也同樣地挺起胸膛說,好像說這也是趨勢…。
「麻辣照妖鏡」為本刊新闢之單元。開放各界自由投稿,針對創業加盟市場的各式各樣奇特現象,評述己見。文章內容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如有感到雷同之處,純屬巧合,請勿自行對號入坐。來稿如經刊登,稿費從優。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