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您還記得哪幾首兒歌,剎那間,您會想起什麼曲子?「蝴蝶、蝴蝶,生得真美麗……」?還是「我是隻小小鳥,飛就飛叫就叫,自由逍遙……」?這幾首歌,想必大多數的人不會陌生,甚至還能朗朗上口。
人,真的是感官的動物,不管是什麼東西,能吸引住我們目光的,不外乎是漂亮的、悅耳的。如果以生物舉例,小朋友第一個認識的,除了家裡養的貓、狗之外,很可能就是公園中的蝴蝶,或是小鳥;原因之一,牠們容易看見,原因之二,牠們豐富的色澤,自然而然成為小朋友目光的焦點!只是,這些一直存在於我們周邊的小生命,雖然一路陪著我們長大,但也隨著我們成長、生活的選擇越來越多,而變得越來越不重要,距離日趨遙遠。久而久之,牠們成為我們生命中一個個陌生的名詞,就像名片夾內的名片一樣,雖有一面之緣,卻叫不出名字。
鳥,與蝴蝶一樣,多數都有引人注目的外表,但鳥類獨有的悅耳鳴聲,卻是蝴蝶難以望其項背的,所以,與動物有關的民間社團,鳥會,是最早成立的,目前林林總總的自然觀察圖鑑,鳥類圖鑑也是開山鼻祖。只是,早歸早,多歸多,解說方式大部分都太過於專業;專業不好嗎?不是,專業當然好,但要看對象,如果一個很專業的解說員,對著一個完全不熟悉鳥類的遊客,口沫橫飛的說了一大堆鳥的名字與生態,這個專業解說對遊客來說,您覺得會是收穫,還是一種壓力?如果民眾原本滿懷希望,想要簡單的認識一種新的生命,但在聽過這種專業解說之後,只感到一片茫然與挫折,那,他還會再來嗎?所以,成功的解說,是要懂得適可而止,而不是給遊客或讀者過多的壓力。
赤腹鷹 鷹屬
辨.識.重.點 有橙黃色蠟膜的小型暗灰色猛禽,體下無任何縱紋。飛行時,翼後緣平直;翼尖明顯以黑色表現;翼下覆羽幾無花紋,看似單調的棕色。雌雄相似。
雄鳥:眼暗色,體下色澤從均勻的污白色到橙栗色都有可能,但無橫紋。
雌鳥:眼黃色,胸部的橙栗色常較濃郁,淡色的腹部可見細密的橙栗色橫紋。
亞成鳥:眼黃色,一齡與二齡鳥體下具明顯縱紋,體上具淡色羽緣。飛行時,翼尖的黑色範圍甚小,飛羽可見橫帶。
近似種:台灣其他小型鷹類的蠟膜均為黃色,且飛行時翼下覆羽均有花紋,翼後緣常可見圓突。
台灣數量最龐大的遷移性猛禽(2004年秋季曾逾220000隻),8月下旬即可見少量,而大量記錄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間,11月仍可見殿後的小群。雷達顯示其於秋季南遷時,有相當數量由恆春外海通過;台東樂山亦有數量不下墾丁的遷移群,故於東台灣,赤腹鷹應另有一條重要,且不與恆春半島重疊的遷移路線。本種有非常少的個體於台灣度冬;2月上旬即可見零星的北返個體,春過境的極大量通常出現於4月中、下旬,6月上旬尚可見殿後的零星個體。
綜觀其遷移狀況,秋季南下的路徑非常可能與灰面鵟鷹相同,唯北返時,似主要沿著台灣西南沿海北上,高雄林園、小港,鳳山水庫與台南市上空均曾發現上千,甚至近萬隻的過境群體。記錄顯示,相較於灰面鵟鷹北返出海的重要據點多局限在台灣中、北部,赤腹鷹的出海據點顯然較為廣泛;南部的八掌溪、中部的濁水溪,乃至於澎湖均曾有大量的出海離境觀察,台中地區的望高寮與苗栗的通霄,應亦為其北返過境的重要路徑之一。本種主食昆蟲與青蛙,曾於溪頭密林下的溝渠邊見其捕食蟾蜍。
●鳴聲:尖銳、淒厲且連續的平緩喉音。
赤腹鷹成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