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areer.com.tw/NewCareer_Site/home_article_detail.asp?R_menu_id=9&R_submenu_id=457&R_ap_id=5185
撰文◎謝其濬
攤開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的學生名單,不難嗅出濃濃的「醫師味」。
從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林萍章、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關尚勇、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牙科部陳立愷、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潘恆新……,陣容堅強,幾乎可以再開一家醫院。
近年來,醫療糾紛不斷,讓白色巨塔裡的醫師們開始勤翻六法全書。不少醫師坦言,因為醫療上經常遇到法律相關的問題,因此決定報考法研所。
事實上,不只醫師熱中念法律,還有不少工程師跨足法律領域。
主要的原因,不外是智慧財產重要性日益提高,一旦發生企業侵權訴訟,殺傷力不可小覷,企業因此需要編制有技術背景又懂法律的專利工程師,負責專利的管理。
「有的企業用來當武器,有的企業用來當擋箭牌,」威盛電子法務部專利工程師陳秉訓生動地形容。
一般研發工程師必須不斷追求新技術,經驗未必能夠「保值」,相形之下,「理工+法律」的專利工程師,往往擁有「愈陳愈香」的優勢。
銜接不同領域的橋樑
職場上,這一類「專業多工」的例子愈來愈普及,像「理工+商管」、「財會+資訊」、「生醫+光電」、「法律+生技」等人才,都在就業市場中十分搶手。
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金鼎講座教授李誠表示,這股「跨領域組合」的趨勢,正呼應了21世紀的時代特徵──每個領域都已經發展到極致,必須先「跨界」,再「整合」,才能激發新的火花。
在科際整合的趨勢下,企業更需要這些「專業多工」的人才,做為銜接不同領域的橋樑。
像寶來期貨總經理陶宏德就是因為擁有資工和財務工程的兩種專長,能夠將客戶端的需求,轉換成技術端可以執行的訊息。
而懂化工又懂法律的陳秉訓,則是負責將研發技術技巧地化為法律文字,並順利申請為專利。
「π型人」勝過「T型人」
知名企管大師大前研一將這類具備「專業多工」的人才,稱為「π型人」。大前研一認為,如果打算在同一家公司服務到退休,必須努力成為擁有單一專才的「T型人」,但是如果想在工作上獲得升遷,則必須努力成為擁有兩種專長的π型人。
大前研一相信,π型人比T型人多一隻腳,不僅跑得更快,也跑出更多的工作機會,更能適應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
不過,李誠則認為,現代上班族想要在同一家企業工作到退休,這種「終生受雇」的機率將愈來愈少。隨著各大企業不斷地瘦身、精簡人力,許多專業工作不斷地外 包出去,在未來,最後留在企業中的人才,通常是屬於具有整合能力的「專業多工」人,也就是大前研一所謂的π型人。
「如果你擁有某一個領域的專長,當你要把工作外包出去,至少你知道可以找誰,」李誠指出。
因此,如果你是「專業多工」的π型人,在企業中不但能跑得快,其實比T型人更能「站得久」。
最值得投資的第二專長
不過,面對眾多的專業領域,哪些第二專長最值得上班族投資,才能構成最有競爭力的π型人?根據職場的需求,普遍來說,以資訊、管理和外語等選項,最具加分效果。
π型人第二隻腳1:資訊技術
由於電腦運用普及,不論是哪一種專業,如果還具備資訊概念,都是如虎添翼。
「如果擁有資訊和財務工程的背景,對於我們來說,是100分的人才,」在新金融商品領域耕耘多年的陶宏德表示。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電腦審計部專案經理江東儒表示,會計人員如果也懂資訊,內部稽核時,可以透過電腦輔助,大幅節省人工驗證的時間,不僅有效率,而且更全面,更具審計的效果。
不過,國內目前只有中正大學開設會計與資訊科技研究所,以及電腦稽核協會提供部分類似電腦稽核之訓練,這類「會計+資訊」的人才還是嚴重不足。
至於像新興的數位典藏、數位學習等行業,由於缺少「文史+資訊」或「教育+資訊」的人才,目前主要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銜接兩端。因此,文史、教育背景的學生,如果具備資訊能力,等於為自己找到一片「藍海」。
相對來說,如果本身是資訊背景,則可以搭配財務、會計、管理或教育,也是頗「π」的組合。
π型人第二隻腳2:管理知能
典型的π型人,就是身兼理工和管理專業,一方面懂產品、技術,另一方面又熟悉行銷、業務、財務,在企業內部輪調的機會多,升遷的空間也比較大。
趨勢科技亞太地區產品行銷經理王明聖,就是因為擁有電腦科學碩士和EMBA,讓他把技術端、業務端、財務端完整地串連在一起。
π型人第二隻腳3:外語能力
與其說,外語能力是一種「專業多工」的選項,不如說,已經成為個人開拓國際視野時的基本職能。
芝加哥大學EMBA畢業的王明聖,曾經以校友的身分,幫忙面試台灣的申請人,他刷下來的其中一位,各方面條件還不錯,就是英文太糟了。
王明聖說,台灣目前知名的科技公司,都有海外布局,外語能力流利與否,代表你是否能和國際接軌,通常也就決定了你在企業中發展的版圖規模。
陶宏德也看好金融業到海外發展的機會,為了做好語言的準備,他目前每週會固定和外籍老師碰面,練習英語會話。他承認,台灣人還是吃虧在「聽」和「說」。
表演藝術聯盟的專案執行洪智郁有著「舞蹈+藝術管理」的背景,她也把外語能力列為未來進修的重點,「這樣才能和國際級的表演團體合作。」
π型人養成術
一般來說,要讓自己成為「專業多工」的π型人,主要可從3大路徑下手:
1.學校教育:輔系與研究所跨考
各大學都有輔系、雙學位制度,正好是培養π型人「專業多工」的起始點。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經理林詩倩除了是交大的外語和管理科學雙學位,因為父親本身是電腦工程師,她從小就接觸資訊相關知識,加上修過成本會計,比起所謂的T型人,多出的可不只是一隻腳。
另一個培養「專業多工」的機會,則是攻讀研究所時,選擇另一門學科。
一般來說,當然是理工背景跨考領域的選項最多,不論是理工跨理工、理工跨商學、理工跨法律,未來都很吃香。
不過,非理工背景未必沒有跨出去的機會,像外語背景可以考觀光休閒,音樂、舞蹈背景可以考藝術管理,甚至還有法律背景考上生物科學的例子。
至於台大土木系畢業的彭怡華,則是在讀台大土木研究所時,選擇跟資訊有關的電腦輔助工程組,目前任職於勤業眾信的企業風險管理部門,負責資訊安全。
彭怡華原本以為,進了這一行,應該跟土木無關,沒想到在企業風險管理中,有「防災」這一塊,因此他的科班訓練還是派上用場。
2.在工作中學習:辦公室即教室
有規模的大企業通常會提供教育訓練,為員工加強工作上所需的專業知識。像資誠甚至還會送員工到國外接受訓練。
另一種方式,則是直接從工作中學習。事實上,一般人在學校所學的東西,比較偏向一種「知識架構」,反而是從職場的實戰中,能夠獲得最扎實的知識(或專業)。
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畢業的江仁傑,目前是中研院「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的專任助理,沒有資訊背景的他,就是靠著自己的摸索,累積工作中所需的專業知識。
勤業眾信的呂漢強和黃鈺惠,都是法律系所畢業,靠著自修和同事的指導,累積會計方面的專業。
能夠在工作中學習,固然很重要,不過,陶宏德提醒上班族最好避免抱著「我就是來學習」的心態,「畢竟一開始,是由企業來教導你,接下來,你就得回饋企業了。」
3.自我進修:第二專長充電
成為π型人的第三種門徑,就是透過工研院、資策會等機構所舉行的課程,發展個人的第二專長。
像過去曾經有英文系的畢業生,上過資策會的網管班,成為資訊安全產品代理商的產品經理,因為常常得代表企業到國外談授權,也充分地發揮了外語的專才。
不論是哪一種組合,「專業多工」的最終目的,是打造「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才能讓你的競爭力既「加值」,又「保值」。
因此,「專業多工」必須是真正的專長,而不是半吊子的一招半式。即使是π型人,只有當鍛鍊出結實的兩條腿,才能比別人跑出更多的機會!
撰文◎謝其濬
攤開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的學生名單,不難嗅出濃濃的「醫師味」。
從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林萍章、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關尚勇、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牙科部陳立愷、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潘恆新……,陣容堅強,幾乎可以再開一家醫院。
近年來,醫療糾紛不斷,讓白色巨塔裡的醫師們開始勤翻六法全書。不少醫師坦言,因為醫療上經常遇到法律相關的問題,因此決定報考法研所。
事實上,不只醫師熱中念法律,還有不少工程師跨足法律領域。
主要的原因,不外是智慧財產重要性日益提高,一旦發生企業侵權訴訟,殺傷力不可小覷,企業因此需要編制有技術背景又懂法律的專利工程師,負責專利的管理。
「有的企業用來當武器,有的企業用來當擋箭牌,」威盛電子法務部專利工程師陳秉訓生動地形容。
一般研發工程師必須不斷追求新技術,經驗未必能夠「保值」,相形之下,「理工+法律」的專利工程師,往往擁有「愈陳愈香」的優勢。
銜接不同領域的橋樑
職場上,這一類「專業多工」的例子愈來愈普及,像「理工+商管」、「財會+資訊」、「生醫+光電」、「法律+生技」等人才,都在就業市場中十分搶手。
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金鼎講座教授李誠表示,這股「跨領域組合」的趨勢,正呼應了21世紀的時代特徵──每個領域都已經發展到極致,必須先「跨界」,再「整合」,才能激發新的火花。
在科際整合的趨勢下,企業更需要這些「專業多工」的人才,做為銜接不同領域的橋樑。
像寶來期貨總經理陶宏德就是因為擁有資工和財務工程的兩種專長,能夠將客戶端的需求,轉換成技術端可以執行的訊息。
而懂化工又懂法律的陳秉訓,則是負責將研發技術技巧地化為法律文字,並順利申請為專利。
「π型人」勝過「T型人」
知名企管大師大前研一將這類具備「專業多工」的人才,稱為「π型人」。大前研一認為,如果打算在同一家公司服務到退休,必須努力成為擁有單一專才的「T型人」,但是如果想在工作上獲得升遷,則必須努力成為擁有兩種專長的π型人。
大前研一相信,π型人比T型人多一隻腳,不僅跑得更快,也跑出更多的工作機會,更能適應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
不過,李誠則認為,現代上班族想要在同一家企業工作到退休,這種「終生受雇」的機率將愈來愈少。隨著各大企業不斷地瘦身、精簡人力,許多專業工作不斷地外 包出去,在未來,最後留在企業中的人才,通常是屬於具有整合能力的「專業多工」人,也就是大前研一所謂的π型人。
「如果你擁有某一個領域的專長,當你要把工作外包出去,至少你知道可以找誰,」李誠指出。
因此,如果你是「專業多工」的π型人,在企業中不但能跑得快,其實比T型人更能「站得久」。
最值得投資的第二專長
不過,面對眾多的專業領域,哪些第二專長最值得上班族投資,才能構成最有競爭力的π型人?根據職場的需求,普遍來說,以資訊、管理和外語等選項,最具加分效果。
π型人第二隻腳1:資訊技術
由於電腦運用普及,不論是哪一種專業,如果還具備資訊概念,都是如虎添翼。
「如果擁有資訊和財務工程的背景,對於我們來說,是100分的人才,」在新金融商品領域耕耘多年的陶宏德表示。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電腦審計部專案經理江東儒表示,會計人員如果也懂資訊,內部稽核時,可以透過電腦輔助,大幅節省人工驗證的時間,不僅有效率,而且更全面,更具審計的效果。
不過,國內目前只有中正大學開設會計與資訊科技研究所,以及電腦稽核協會提供部分類似電腦稽核之訓練,這類「會計+資訊」的人才還是嚴重不足。
至於像新興的數位典藏、數位學習等行業,由於缺少「文史+資訊」或「教育+資訊」的人才,目前主要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銜接兩端。因此,文史、教育背景的學生,如果具備資訊能力,等於為自己找到一片「藍海」。
相對來說,如果本身是資訊背景,則可以搭配財務、會計、管理或教育,也是頗「π」的組合。
π型人第二隻腳2:管理知能
典型的π型人,就是身兼理工和管理專業,一方面懂產品、技術,另一方面又熟悉行銷、業務、財務,在企業內部輪調的機會多,升遷的空間也比較大。
趨勢科技亞太地區產品行銷經理王明聖,就是因為擁有電腦科學碩士和EMBA,讓他把技術端、業務端、財務端完整地串連在一起。
π型人第二隻腳3:外語能力
與其說,外語能力是一種「專業多工」的選項,不如說,已經成為個人開拓國際視野時的基本職能。
芝加哥大學EMBA畢業的王明聖,曾經以校友的身分,幫忙面試台灣的申請人,他刷下來的其中一位,各方面條件還不錯,就是英文太糟了。
王明聖說,台灣目前知名的科技公司,都有海外布局,外語能力流利與否,代表你是否能和國際接軌,通常也就決定了你在企業中發展的版圖規模。
陶宏德也看好金融業到海外發展的機會,為了做好語言的準備,他目前每週會固定和外籍老師碰面,練習英語會話。他承認,台灣人還是吃虧在「聽」和「說」。
表演藝術聯盟的專案執行洪智郁有著「舞蹈+藝術管理」的背景,她也把外語能力列為未來進修的重點,「這樣才能和國際級的表演團體合作。」
π型人養成術
一般來說,要讓自己成為「專業多工」的π型人,主要可從3大路徑下手:
1.學校教育:輔系與研究所跨考
各大學都有輔系、雙學位制度,正好是培養π型人「專業多工」的起始點。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經理林詩倩除了是交大的外語和管理科學雙學位,因為父親本身是電腦工程師,她從小就接觸資訊相關知識,加上修過成本會計,比起所謂的T型人,多出的可不只是一隻腳。
另一個培養「專業多工」的機會,則是攻讀研究所時,選擇另一門學科。
一般來說,當然是理工背景跨考領域的選項最多,不論是理工跨理工、理工跨商學、理工跨法律,未來都很吃香。
不過,非理工背景未必沒有跨出去的機會,像外語背景可以考觀光休閒,音樂、舞蹈背景可以考藝術管理,甚至還有法律背景考上生物科學的例子。
至於台大土木系畢業的彭怡華,則是在讀台大土木研究所時,選擇跟資訊有關的電腦輔助工程組,目前任職於勤業眾信的企業風險管理部門,負責資訊安全。
彭怡華原本以為,進了這一行,應該跟土木無關,沒想到在企業風險管理中,有「防災」這一塊,因此他的科班訓練還是派上用場。
2.在工作中學習:辦公室即教室
有規模的大企業通常會提供教育訓練,為員工加強工作上所需的專業知識。像資誠甚至還會送員工到國外接受訓練。
另一種方式,則是直接從工作中學習。事實上,一般人在學校所學的東西,比較偏向一種「知識架構」,反而是從職場的實戰中,能夠獲得最扎實的知識(或專業)。
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畢業的江仁傑,目前是中研院「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的專任助理,沒有資訊背景的他,就是靠著自己的摸索,累積工作中所需的專業知識。
勤業眾信的呂漢強和黃鈺惠,都是法律系所畢業,靠著自修和同事的指導,累積會計方面的專業。
能夠在工作中學習,固然很重要,不過,陶宏德提醒上班族最好避免抱著「我就是來學習」的心態,「畢竟一開始,是由企業來教導你,接下來,你就得回饋企業了。」
3.自我進修:第二專長充電
成為π型人的第三種門徑,就是透過工研院、資策會等機構所舉行的課程,發展個人的第二專長。
像過去曾經有英文系的畢業生,上過資策會的網管班,成為資訊安全產品代理商的產品經理,因為常常得代表企業到國外談授權,也充分地發揮了外語的專才。
不論是哪一種組合,「專業多工」的最終目的,是打造「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才能讓你的競爭力既「加值」,又「保值」。
因此,「專業多工」必須是真正的專長,而不是半吊子的一招半式。即使是π型人,只有當鍛鍊出結實的兩條腿,才能比別人跑出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