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主編推薦 | | | | | | |
|
書的聯想隨筆 | | | | 高貴的流浪心靈──重讀赫曼赫塞(七)
文╱楊照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赫曼赫塞和他太太兩人都經歷了精神崩潰。這一次崩潰發生時,赫曼赫塞年紀比較大了,可以自己處理。他處理的手段之一就是跟太太瑪莉亞在一九二0年離婚。另一項手段則是他大量閱讀精神分析的文獻。其中當然包括了佛洛伊德,不過他並沒有被佛洛伊德說服,而是接受了榮格(Karl G. Jung)的理論。 榮格本來是布勒(Blueler)的學生,後來因為布勒十分信服佛洛伊德,跟佛洛伊德合作,也把榮格帶到佛洛伊德那邊去。第一屆國際精神分析學會的會長,就是佛洛伊德建議由榮格擔任的。可是榮格對於精神分析的看法,很快地就跟佛洛伊德有了分歧。兩個人除了相信精神分析是有用的,以及相信人有一個表面的潛意識所看不到的東西之外,大概也就沒有什麼重疊了。他們雖然有師生關係,但在一些很根本的信念上,兩人論點完全不同。佛洛伊德強調,人的潛意識是一種「心理經濟」(psychic economy)的模式。也就是說,人在一種經濟學的考量底下,為了要處理幼年、童年的經驗,所以就進行壓抑,而壓抑則造成了潛意識。換句話說,每個人的潛意識都是一種經驗的產物,我們要挖掘潛意識,就要去把被壓抑的經驗與記憶挖掘回來。可是榮格認為,人的潛意識基本上是集體性的,來自於一種非常神秘的原型。這是潛藏在所有人類共同意識底層、一種神話性的東西。這裡面有一個陰性的Animus,一個陽性的Anima,一個陰性的力量跟一個陽性的力量作為原型,彼此互動而產生了種種的掙扎與衝突,才形成了我們的潛意識。榮格的理論有一個好處,是它離開了個人的生活,提供了不需挖掘自己就可以理解潛意識的方法。要理解潛意識,可能比較需要知道的是神話以及儀式之類的東西。 有一段時間榮格的心理學跟人類學結合在一起,對藝術家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赫曼赫塞也在受影響之列。對佛洛伊德來說,人重新變回一個完整的人,是不可思議的,或者說,那是沒有道理的。當人出現病症時,精神分析可以幫你減輕你的症狀,可是精神分析永遠沒有辦法讓你的潛意識變成顯意識,或者讓你完全沒有潛意識的黑暗。但是榮格的理論卻可以往這個方向傾斜。也就是說你可以透過各種方式,把你的潛意識變成可以瞭解的東西,而與顯意識合流。榮格的理論通俗化之後,就被解釋為人的理性與非理性或是理性與感性,可以進一步結合,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赫曼赫塞一直都在追求自我的意義,以及這個自我怎麼去對抗、去跟週遭的環境區別。所以他從榮格那裡得到的一個基本概念就是,人是可以變完整的。應該這麼說,第一個前提是,我們現在所過的日子,尤其是在以分析為主導的知識底下,使我們變成不健全的、殘破的。可是我們有希望把我們自己的生活、把我們個人變回完整。只是在變得完整的過程中,你要克服種種誘惑。這個誘惑不是慾望的誘惑,而是分析的誘惑、說明以及知識的誘惑。《東方之旅》所要講的東西就是,如果你有那麼大的衝動,想要知道自己是什麼,那當你一開始知道、紀錄你是什麼,你就不再是原來的你自己了。所以如何屏除過度理性的語言和方式,去碰觸到那個不可被紀錄的東西,是最大的難題。如果能夠找得到解答,自我就能夠昂然地建立起來。 赫曼赫塞顯然在這個問題上,經歷過很多思考、困難,並且不斷地找尋答案。從他出版《東方之旅》到《玻璃珠遊戲》,這一直是他生命中最大的問題。而他之所以能將《玻璃珠遊戲》寫完,事實上也就意味著他找到了那個終極的答案。他繞了一個大彎才找到這個答案,他繞到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一個重要的哲學家身上,他在席勒(Friedrich Von Shiller)的哲學裡找到了答案。 | | • | 學院風女孩 | | 因著冬天的到來,學院風潮又一股囉!還沒跟上腳步的美眉們趕緊跟上囉∼ | | •若有任何看法,歡迎跟作者聯繫溝通。 作者信箱:mclee63@pchome.com.tw |
| .本電子報內容由 名家專欄之楊照 提供 .關於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欲轉載請聯絡 | | |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05號11樓 ,TEL:(02)2708-8038,FAX:(02)27094848。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