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主編推薦 | | | | | | |
|
中國式管理 | | | | 三人成虎致「毀」人不倦 談處理毀謗的智慧
企業內部組織調動,最怕立場衝突、流言四起,這不但是企業的重大危機,也考驗了管理者的智慧。以下兩則戰國策中的案例,便是「信任」與「聽信流言」兩者截然不同的領導風格,也左右著故事最後的結局。 撰文╱劉原超 進入千禧年後科技進步更為迅速、能源日益短缺、原物料以及人工成本高漲、市場競爭的激烈己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在市場國際化、自由化的經濟環境中,企業很難再利用政府的保護政策來對抗競爭,企業之間亦透過各種手段相互購併。 面對瞬息萬變的競爭情勢,達爾文物競天擇的理論再度被驗証,汰弱留強已成為企業的宿命,為求生存,「創新求變」似乎成為唯一的出路,領導者如果只知墨守成規自然被擠入「汰弱」的行列。人心思變,企業領導者為求變革常以組織再造╱組織變革的名義從事組織調整,起用新人並藉此裁汰冗員以求提高競爭力。 在調整的過程中,難免會涉及或傷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倘若未能妥善處理,必然引起內部猜疑及「立場」衝突。企業內部一旦產生不同的「立場」,整人和被人整將不可避免,組織中必然瀰漫著一連串的毀謗、中傷、借刀殺人、勾結外力增強內鬥實力的惡質氣候。 一般而言,「毀謗及中傷」只是組織內鬥的初期技倆,更厲害的手段則包括「借刀殺人」及「勾結外力」,倘若任其發展,組織變革必定失敗,而參與變革者也將付出極大的代價。因此企業領導及管理幹部在進行變革之際,也應及早體會「毀謗的作用」,並認識「如何面對毀謗」及「如何處理毀謗」。以下茲以戰國策中的兩則案例作為說明,希望從事領導及管理工作者亦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案例壹:三人成虎的啟示 魏國有一位叫龐蔥的大臣被派遣隨太子赴趙國首都邯鄲城做人質,在臨行之前,龐蔥特意向魏王問道:「今有一人向國君報告:街市上有老虎。國君會相信嗎?」魏王非常肯定的回答說:「不相信。」(由於當時魏國首都大梁城是頗具規模的城市,在熱鬧的街市上決不可能有老虎出現。)隨後龐蔥又問:「今有兩人向國君報告:街市上有老虎。國君會相信嗎?」魏王仍然回答說:「不相信。」龐蔥繼續問道:「今有三個人向國君報告:街市上有老虎。國君會相信嗎?」此時魏王遲疑了一會回答說:「寡人相信。」 龐蔥立即說道:「其實街市上沒有老虎是一件非常明顯的事實,然而三個人的說詞就能讓人相信街市上有老虎,相信國君應該了解『三人成虎』的道理吧!趙國邯鄲距離魏國大梁比起街市遠的多,在我與太子赴邯鄲後,前來向國君進讒言或說壞話的人肯定不只三個人,希望國君對此有所明察,以免君臣關係受到破壞,當然對太子的安危也會有所不利。」魏王說:「寡人知道如何辨別。」龐蔥辭行後毀謗即起,魏王因受讒言影響,在龐蔥陪同太子完成任務返國後,居然連龐蔥的面都不願見,可見「三人成虎」的威力有多大。 從龐蔥的角度來看,做為一個顧命大臣的考慮絕不是多餘的,既需面對外部的敵人威脅,又需防範內部的鬥爭傷害,而人主又是如此輕信讒言。對領導者而言,不輕信一個人是可以做到的,不輕信多數人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多聽是對的,但是多數人的相同看法則未必是正確的;有些是以訛傳訛的流言,有些則是有計劃的利用流言來達成毀謗的目的。 因此,利用毀謗及流言害人在組織中是常見的事,也是非常有效的攻擊武器,這叫「眾口礫金」,假話只要講多了,假的就變成真的了。因此做為下屬的管理幹部在執行長官特殊任務時,就要格外小心注意「三人成虎」所造成「毀人不倦」的破壞力。 案例貳:不欺死父的考核與參驗 下面這一個個案是齊策中的一段記載:公元前三三四年秦惠王借道韓、魏襲擊齊國,齊威王派出章子(匡章)為大將軍領兵應戰。當齊、秦兩軍對陣時,來使交涉及通告往返頻繁,章子故意將部份軍士扮成秦軍夾雜於來使之中,趁機混入秦軍大營。 此時齊威王設在軍中的密探(保防人員)回報齊威王說章子讓齊軍投奔秦軍了,齊威王聽了並無反應。不久,另外的密探又來回報,章子率齊軍降秦了,可是齊威王仍舊是沒回應,如此經過不同的密探幾次內容相似的回報,齊威王仍然沒有反應,此時有些沉不住氣的大臣們就請求齊威王說:「不同的密探回報的內容均相同,這個事情已經非常明顯了,章子怯敵降秦,為了穩住軍隊,國君何不盡速派人除掉他,以免局勢失控」。 齊威王回答說:「章子決不會背叛寡人的,道理非常明白,用不著這麼做」。過了不久,前線傳來捷報,齊軍大勝,秦軍潰敗。此時侍臣就問道:「國君怎麼知道章子絕對不會背齊降秦的呢?」。齊威王答道:「章子的母親因事得罪了他的父親,被他父親殺了埋於馬棚下,當寡人任命章子為大將軍時,曾經勉勵他說:將軍此次若能克敵致勝,凱旋而歸,寡人一定會儘力幫你厚葬令堂。章子回答說:臣並非不能改葬死去的母親,只是父親過逝前並未吩咐可以改葬母親。倘若未有父親遺命而擅自改葬,豈不是違背了死去的父親嗎?因此迄今未敢改葬。 你們想想看,連死去的父親都不願違背的人,在朝做臣子怎可能會違背及欺諞活著的國君?」。在這個個案中可以發現領導者對委以重任的幹部必須有長期確實的考核及參驗才不致輕信流言、讒言及毀謗之詞。就領導者而言,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前提必須有長期的考核與參驗為基礎,才能在眾口礫金、三人成虎、及毀人不倦的破壞下,堅定不移的支持屬下完成所賦予之特殊任務。〈本文選自創業搶鮮誌2007年09月號〉 | | |
| .本電子報內容由 創業搶鮮誌 提供 .關於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欲轉載請聯絡 | | |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05號11樓 ,TEL:(02)2708-8038,FAX:(02)27094848。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