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台灣令人稱羨的工作,前華視新聞主播崔慈芬毅然到中國大陸求學,憑著琢磨自己為動力,在中國大陸開創出一片新的天空,懂得如何運用與人Social和真心交友來成為自己的助力,而不是表面的「應酬」,是崔慈芬成功行銷自己的重要關鍵。 ◎Social不是表面功夫,而是真誠以待。 撰文╱吳靜君 北京學姊崔慈芬在大陸不但學有所成,更在北京裡的日子裡體會出一套成功的做人、做事的方法建立起與北京當地人士良好的人脈關係。她表示,不論在任何地方必須要以誠懇的心與人交友,而不是以應酬的態度來增加自己或企業的利益。崔慈芬提到「不應一定沒酬,有應不見得有酬」,因此她寫了一本「教企業人如何SOCIAL的書」,教導有心投入中國大陸市場的創業族或已經投入中國大陸市場的台商如何Social才能夠與當地人真心交往,增加成功機率,而不單純只是「應酬」而已。
• 大陸人才輩出 企業人必須懂得Social 崔慈芬表示,大陸物流、資金、技術都是高水準,並且中國大陸又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因此,自然吸引許多人才進駐到大陸。崔慈芬分析道,造成大陸人才彼此間的激烈競爭有3個主要的原因:
1. 中國大陸各個名校開放給歐、美各國學生就讀,各國精英都集中在中國大陸的重要城市,競爭自然激烈。2. 中國大陸規定必須本地學校畢業才能考當地的職業證照,否則只能考海外職業證照,但只有擁有當地職業證照才能在當地工作。3. 1999年中國大陸大學增加錄取率,2003年全國大學畢業的學生將近100萬人找不到工作,再加上大陸本身就有許多下崗工人的問題,因此人才競爭更為激烈。
因為中國大陸人才競爭激烈,所以崔慈芬認為,擁有一技之長已經不是台灣人在中國大陸與人競爭的利基,唯有懂得與人交友,待人處事圓融、拓展人際關係才是台灣人能否在中國大陸生存的關鍵,這也是崔慈芬寫「一本教企業人SOCIAL的書」的重要原因之一。
• 台商切勿視大陸為單一市場 崔慈芬表示,台灣人或台商在大陸拓展事業必須先了解大陸人的文化,她舉例說明道,當我們聽到「問題不大」時,問題可能真的不大。但在大陸「問題不大」只是一句口頭禪而已,因此當大陸人說「問題不大」時還是得小心謹慎,有時候其實是「代誌大條」了。崔慈芬也提到,雖然中國大陸的語言、文化與台灣類似,但是在於習慣和用語方面還是與台灣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台灣人與大陸人交往必須要注意這一方面的細節。
此外,台灣人投資中國大陸的市場往往將大陸視為一個單一的市場,崔慈芬說,這是一個相當危險的觀念。她舉例道,「表演工作坊」第1次在大陸的北京市和上海市表演時,同一套表演模式所得到的反應就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台灣人投資大陸時如果以一套規則與不同地區的大陸人士Social,將會是危險的行為。
• 真心交友 課業、事業全方位 在與人Social方面,崔慈芬果真有一套精闢的見解和獨特的看法,並且她也注意到平常人容易忽略的小地方。舉例來說,一般人只知道「握手」是一種禮儀,但往往忽略了怎樣握手才能表達自己的真誠。崔慈芬表示,與人握手要不急不徐、不猶疑也不躁進,讓人很舒服又可以感受到誠意。
崔慈芬在北京也交了不少的朋友,雖然在中國大陸她沒有刻意地去開展任何事業,但是每天卻過得相當的充實。除了忙碌學業之外,崔慈芬也從事形象塑造的事業,在海峽兩岸傳授形象傳播的課程,可以說事業、課業兩得意。
• 仔細評估中國市場 創業族生財有道 課業、事業順心如意的崔慈芬並不以為得意,她認為學習才是主要的動力,因為永遠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唯有萬全的準備才能夠幫助她面對未來的挑戰。
對於想投入大陸市場投資的創業族,崔慈芬建議,如果已經有萬全準備和純熟技術的創業族可以到大陸市場闖一闖,因為目前中國大陸擁有充沛的資金、物流和人才,趁台灣還有領先的優勢技術時先在大陸卡位。但是,對於還在觀望的創業族,崔慈芬則認為應先了解大陸的文化和市場狀況再投入,她說,有不少台商因為不了解大陸市場而投資錯誤,造成血本無歸、得不償失。所以創業族進駐中國大陸市場前必須仔細評估,不盲目跟隨潮流才是生財之道。
崔慈芬小檔案:美國大眾傳播碩士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班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女性領導班
1989年金鐘獎最佳電視節目主持人
1997年金鐘獎最佳電視新聞主播
2000年台灣十大優質女性
2003年形象學院講師 http://www.image-great.idv.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