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主編推薦 | | | | | | |
|
哈佛個案評論 | | | | 打好創新的如意算盤
Is It Real? Can We Win? Is It Worth Doing? Managing Risk and Reward in an Innovation Portfolio 喬治.戴 George S. Day 小創新占一般公司產品開發組合的大部分,卻不曾帶來公司渴望的成長。 小創新(minor innovation)平均占企業界產品開發組合(development portfolio)的85%到90%,卻很少帶來企業追求的強勁成長。此刻企業正應該聰明地冒更大的創新風險,卻偏重在小創新:從1990到2004年,雖然以成長為目標的提案數增加了,開發組合中的大創新所占比率,卻從20.4%降為11.5%。結果是:內部充斥著過多穩紮穩打、漸進改善式的創新,造成所有專案都一延再延,組織壓力大增,營收目標也未能達成。 我把這些小型專案,稱為「小i」(little i)創新。公司若是追求持續改善,的確需要這些創新,但小創新不能為公司帶來競爭優勢,對獲利也沒有重大貢獻。風險很高的「大I」創新(Big I)專案,推出對公司或對世界來說都是新的產品或服務,如此才能帶領公司進入相鄰的市場,或者發展出嶄新的技術,創造公司所需的利潤,拉近營收預測值和成長目標之間的差距(根據一項研究,所有接受調查的公司推出的新產品中,只有14%屬於重大創新,但那些公司從創新獲得的利潤當中,有61%來自那些重大創新)。 但開發獲利極大的創新行動,風險也會相對增大。 這之間,要如何權衡取捨? 華頓商學院行銷學教授、兼梅克科技創新中心共同主任喬治.戴表示,企業界可用的解決方案,是以系統化的嚴謹方式,檢討本身的創新組合,並且在可接受的風險範圍內,盡量提高重大創新的數量。 有兩個工具,可以幫助企業做到這件事。第一個稱為風險矩陣,以圖形顯示一家公司整個創新組合的風險分布情形。 這個矩陣可以根據開發案偏離公司熟悉領域的程度,來估計每項專案的成敗機率。公司對相關的技術和目標市場愈不熟悉,風險愈高。 第二個工具稱作RWW篩選表,企業可用來評估個別專案的風險和潛力,方法是針對每個專案回答六個根本問題: 「市場真的存在嗎?」探討顧客需求、購買意願,以及潛在市場的規模。 「產品真的製造得出來嗎?」觀察創新產品研製的可行性。 「產品有競爭力嗎?」和「我們公司有競爭力嗎?」研究以公司的資源和管理階層,在市場上推出產品進行競爭的勝任程度。 「產品能獲利嗎?」探討必要的財務分析,以評估創新的商業存活力。 最後,「在策略上有意義嗎?」檢討產品是否符合公司的策略,以及管理階層是否支持它。換句話說,它會增進公司的能力嗎?增進能力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擴大公司的製造、物流或其他功能,它能做到嗎?它對品牌資產會產生正面或負面影響?它會搶走公司現有產品的市場,還是對它們的銷路有幫助?(如果是前者,是否寧可搶走自家產品的市場,也不要被競爭對手搶走市場?)它會增進或傷害與經銷商、配銷商、主管機關等利害關係人的關係?這項專案帶來的商機,是屬於既有市場的後續業務,或是無法用其他方式來開創的新市場?(後一種情況,就是3M決定推出防窺視保護片的原因:這種產品本身的市場不大,但推出後,可以開創防眩濾鏡這個大得多的市場。)若要徹底評估新產品是否符合公司策略,探討上述那些問題是很好的起步。如果其中只有一個問題的答案不如人意,不必因此就斷然封殺專案,但如果所有答案都顯示某個專案不太符合公司策略,可能就不宜推出新產品。 高層主管支持嗎? 如果管理階層接受新產品的初步概念,對開發小組當然會起鼓舞作用。但如果管理階層鼎力支持,是因為專案的各種假設經得起R-W-W篩選表的嚴格挑戰,就更能夠確保專案終將獲得成功。 | | |
|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05號11樓 ,TEL:(02)2708-8038,FAX:(02)27094848。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