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琳:越南不如30年前的台灣 雖然越南進步的空間還很大,但是在東協的光環之下,還是充滿無限商機與想像。 文╱鄭國強 友誼關是廣西進入越南的大門,也是中國九大名關之一,又名鎮南關,這裡不出幾百公尺,就可以進入越南的領土,對許多台商而言,雖然只是前進一小步,卻是踏入「東協十加一」經濟圈的一大步。 4月中旬,為了探討這個大經濟體未來20年將造成跨國的影響,製作「消失的國界」專題,三立新聞台主播陳雅琳團隊,第一次走訪了這個在東協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國度,一步一步的認識越南這個國家。 探索越南 從驚訝中開始 「護照裡面夾了50萬越南盾,第一關就是這樣過去的。」這是陳雅琳的第一個體驗,感覺不太好,但是在過去兩天拎著大包小包前往友誼關的一番折騰之後,這已經不算是很惱人的事情,之後坐上前往河內的巴士,到了晚上終於開進河內,整段路程花了4個小時。 「一進去大城,第一個印象就是大家超愛按喇叭的,不管大小車都要按喇叭。」陳雅琳對眼前的景象感到吃驚,但是接下來遇到的是真正的挑戰─找不到旅館落腳。 越南自從加入WTO以及東協之後,引大量外資湧入,連帶前往當地的外國商務人士也大量增加,根據當地人說,每天缺1萬多個旅館房間,「雖然不知道這個數字是否誇大,但是我們那天晚上找得很辛苦。」陳雅琳表示,後來花每晚約台幣1千元,只找到一個看起來像民宿的旅館,這時候接到河內台商會長的邀約:「要不要來吃消夜啊?」他們經過1天的折騰,又累又餓,很高興的出門了,和當地台商的接觸,就從這頓飯開始。 台商搶錢、搶電、搶人 「因為勞動合同法的壓力,台商都往工資便宜的地方移動。」陳雅琳談到台商的動機說,台商們衡量越南在語言上的障礙,並無法抵銷廉價的工資所創造出來的高價值,「做摩托車台商很早以前就去了,極低的人力成本可以克服語言障礙,只要生產效率夠,就可以輕易贏過在中國製造。」陳雅琳強調,再加上未來東協加一的免關稅效應,越南成為首選。 相較於日本看到的老年人口,陳雅琳訝異地說:「在越南街上都看不到老人家,我很少看到那麼多年輕的面孔。」因為越戰的洗禮,使得現在全國平均年齡在26~29歲上下,光是社會的負擔就沒那麼重,勞力市場也夠,而且都還沒全部用完。 「可是罷工的問題讓台商頭痛。」在海防陳雅琳遇到台商開聯合大會,主題竟然是「如何應付排山倒海的罷工潮」,她剛開始覺得不可思議,聽完後才能理解台商的困境,原來勞工超過某個人數可以組成工團,還在廁所留下秘密罷工活動訊息,而且當地的政府並不介入。 雪上加霜的是,這幾年台灣科技業開始進入越南,和傳統產業廠商展開「搶人大戰」,陳雅琳引述台商的反應說,「高科技廠只用高一點的薪水就把人引過去,還在傳產台商遇到罷工時,旁邊貼出『徵人』的布條。」 軟硬體障礙重重 在硬體設施上,台商也吃足苦頭,「停電不會預警,說停就停。」陳雅琳也談到在當地的親身經歷。除此之外,當地基礎建設不足,全國沒有任何一條真正的高速公路,所以運輸成本高,「而且連下水道都沒有,好像比30年前的台灣都不如。」 在軟體上,也是問題重重。陳雅琳以這次採訪的親身經歷說:「到處都收佣金的習慣,讓人受不了。」這次採訪過程,政府有派一位新聞官隨行以安排官方單位受訪,可是每天要付錢。 「我們就減少採訪政府行程,增加其他拜訪日數,沒想到他竟然不高興。」陳雅琳認為對方只是想要多賺幾天的錢,因為每次請託他約訪政府部門,常常得到的答案是「延到明天。」但是一拖延就拖了好幾天,直到她隻身回台灣該日,都沒有約到任何一位政府部門人員。 另外一次是從A地前往B地拜訪另一名台商,車行至B地,明明目的地就在眼前,司機硬是裝作不知道而略過,「台商還在電話裡頭罵司機,後來他直接請公司的司機來載我們。」陳雅琳提到,許多台商跟她說,無所不在的佣金習慣已經成為當地根深柢固的文化。 陳雅琳提出一個有趣的觀察:「在當地發展成績不錯的台商,都有娶越南老婆。」後來她才知道,因為越南政府對外國人投資有所限制,所以娶越南新娘是一種變通的方式。 電子廠前進越南 傳產台商被迫再遷徙 這幾年,連高科技廠商如仁寶、鴻海都來了,然而,對越南的傳統產業台商來說,卻讓他們面臨缺乏人工壓力,一個鞋廠老闆指出:「工廠規模已經比以前小很多了,當初從大陸東莞移動到越南,現在可能要再移往柬埔寨、印度,不轉型的廠商,只能不斷的移動。」 「現在的越南像是20年前的中國,而中國是20年前的台灣,回想台灣,又是20年前的日本,從已開發國家到開發中國家一步一步往後推。」陳雅琳說。 雖然越南有惱人的佣金文化,但是不用太多錢,什麼事情都打得通;沒有高速公路、缺乏足夠旅館,對建設公司而言卻充滿商機,陳雅琳說:「一件事情有兩面,越南是如此年輕的國家,還有很多機會等著她。」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