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Yilan
身為熱帶子民,鳳梨,真是常日生活裡非常親近熟稔的水果。
印象中,家裡頭餐桌上總是時時有鳳梨的,而也和其他台灣水果一樣,小時候切鳳梨似乎總是多少看點運氣,常常一個不小心就碰上酸味逼人香味寡少纖維粗澀還兼「咬嘴」的鳳梨,沾鹽沾甘草粉猶不能解,只好全數倒進鍋裡加糖煮開了當甜點吃作數。
然一年一年過去,卻是漸漸驚喜發現,吃鳳梨再不怕咬嘴了,顯然是培育與種植技術的一日千里,絕大多數,都是甜滋滋香馥馥吃得人眉開眼笑。
尤其更令人驚喜是品種越來越多,鮮食品種便有開英種、台農四號(又稱釋迦鳳梨)、台農六號(蘋果鳳梨)、台農十一號(香水鳳梨)、台農十三號(又稱冬蜜鳳梨或甘蔗鳳梨)、台農十六號(甜蜜蜜鳳梨)、台農十七號(金鑽鳳梨)、台農十八號(金桂花鳳梨)、台農十九號(蜜寶鳳梨)、台農二十號(牛奶鳳梨)、台農二十一號(黃金鳳梨)等等等。
各品種間生產季節還相互錯開,由得我們這些嗜愛鳳梨者,開春吃金鑽,接下來是牛奶鳳梨與甜蜜蜜鳳梨接棒,即使入冬,還有冬蜜鳳梨等著,一年四季都有不同風味的好吃鳳梨由得你大快朵頤。
然所有鳳梨裡頭,最得我的喜愛的,卻始終還是來自關廟的金鑽鳳梨。追究其中原因,當然也許是產區地近我的故鄉府城,多年吃慣了特別覺得親切,然更喜他酸甜具足、口感爽脆、香氣既清新又奔放。
而事實上,在台灣的鳳梨群芳譜中,來自關廟的金鑽鳳梨,也始終是名聲最響亮的一員;提起鳳梨,關廟,定然是大多數人心中首先浮現的代表地名。
也因此,台灣水果採訪之行的最後一站,關廟鳳梨剛好正進入盛產期,幾乎沒有太多猶豫,我們來到了關廟,全台聞名的鳳梨之鄉。
台灣鳳梨故事 台灣鳳梨栽培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間,根據記載,其時多半散生於台灣南部各地,一直到日治時期約1903年間,日本人嘗試在台灣發展鳳梨罐頭產業,才逐步有了大規模的栽種。到了1920年代,鳳梨罐頭的製造與輸出已成台灣重要產業之一,1970年代,鮮食鳳梨與冷凍鳳梨也加入外銷行列,鳳梨罐頭產量甚至曾經躍居世界第一,台灣鳳梨之名享譽全球。
只可惜後來,勞力低廉的東南亞鳳梨逐步崛起,一步步搶去台灣的外銷優勢,1980年代,台灣鳳梨轉以內銷市場為主,鳳梨罐頭產業萎縮,鮮食鳳梨取而代之,成為台灣鳳梨的主力。
而台灣鮮食鳳梨滋味得能一日千里,絕大多數得歸功於人稱「台灣鳳梨之父」的嘉義農業試驗所研究員張清勤。他自1957年進入農試所開始,便帶領工作團隊,從父母本的培育、雜交授粉、採種、播種、育苗、選種、比較、試驗……;數十年的心血投入,直至1994年,方正式成功推出品質與風味俱佳、且還適宜冬季生長的台農十三號冬蜜鳳梨;之後,更陸續育成台農十六、十七、十八與十九等品種,一手打造了今日台灣鮮食鳳梨的繽紛成就……
詳看全文 原文出處:
《Yilan美食生活玩家》 —
四月,關廟金鑽鳳梨(上)— 台灣水果月記/之十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