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主編推薦 | | | | | | |
|
台灣消費市場分析 | | | | 這是個通路創造品牌的時代
東方線上╱研究員 陳順吉 在行銷的領域中,品牌與通路原本是兩個相互幫襯的領域:各個民生產業領域內的廠商建構起品牌,並且將它舖到通路上去販售,而通路也需要靠各種知名品牌的商品來吸引消費者臨店購買,進而創造業績。但是隨著商業型態越來越競爭,跨業競爭也逐漸頻繁,「通路」與「品牌」這兩者之間的界線逐漸被打破,而讓整個商業模式來到新的境界。舉例而言,從「品牌」跨足到「通路」的例子有新東陽從食品製造商,創立商品的新東陽品牌,後來進而自己成立通路「新東陽」。再者例如伯朗咖啡,原本是咖啡製造商創建的「咖啡商品品牌」,現在進軍到咖啡連鎖通路,成立「伯朗咖啡館」。 雖然有從品牌跨足到通路的例子,但是我們從近來市場發展的趨勢觀察到,更多情況的應該是在各領域內的領導「通路」,藉由其通路優勢推出「自有品牌」,反過來分食品牌市場的利潤。而且目前這種發展似乎得到不錯的市場反應。例如據報導,7-ELEVEn今年自營品牌有食品、飲料、用品等,年底前超過228個品項,加上計有的city caf�、思樂冰、鮮食等,營收已超過2成約200億元,明年約可成長4成,邁向300億元大關;家樂福今年也一口氣推出3種低、中、高價的自營品牌產品,總品項數超過2000項以上。最便宜是紅色家樂福超值商品,價格比領導品牌便宜2到3成;兼具低價與品質的是白色標籤,便宜10~15%;新規劃的金色標籤,則不打價格戰,訴求品質。(註一)根據家樂福統計,家樂福自有商品的業績,已經從去年的66億元預估成長到今年的87億元,幅度驚人。(註二) 從7-ELEVEn與家樂福的例子可以看出推出自有品牌商品的效果與利潤可觀。值得注意的是並非僅有7-ELEVEn與家樂福有推出自有品牌商品,很多在領域內領導通路也有自有品牌商品,且這種自有品牌商品正不斷擴大:例如量販店通路的的COSTCO好事多推出自有品牌COSTCO、Kirkland Signature;藥妝通路的屈臣氏推出的Watsons;超市通路的頂好推出的「First Choice」與「No Frills 特惠牌」等(相關資訊請參考各自官網),都是通路擁有自有品牌的最佳例子。 而根據2007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顯示,這些推出自有品牌的通路,在消費者心目中的領導位置非常明顯、無法被取代。例如若以「最近三個月內最常去的通路(單選)」來看,便利商店通路的「7-11統一超商」高達83.0%,藥妝店通路的「屈臣氏」高達74.9%,量販店通路的「家樂福」高達52.8%,超市通路的「WELCOME/惠康/頂好」達22.8%。顯示這些領導品牌通路在各自領域內具有其他業者無法撼動的地位。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通路與消費者的生活息息相關,根據2007年版E-ICP,一星期至少去一次便利商店的消費者比例高約八成五,三個月至少去過一次量販店的消費者約七成五,三個月內至少去過一次超市的消費者約六成四,三個月內至少去過一次藥妝店者約四成一。這還是全國性的數據,如果以都會區來比較,其數據將更高。 正因為便利商店、量販店、超市、藥妝店等已經是消費者日常生活中非常依賴的通路,所以這些領域內領導品牌的通路業者,與民生市場的各個區塊的領導品牌合作時,具有明顯的優勢。眾所週知強勢通路的上架條件嚴苛,而且費用高。更甚者,各大品牌也不敢因為通路推出自有品牌商品就隨意撤銷上架作為「報復」,只能默默的在本身的品質、價格、或促銷手法上做調整,以為因應。從此層面看來,各大品牌匯集在通路,雖然是通路吸引消費者的幫手,但是通路反過來推出自有品牌商品,卻是打擊到原有品牌商品,而這個過程中這些品牌敢怒不敢言,十足的「苦主」樣。從這一點看來,通路握有了絕對的籌碼,贏得了與品牌較勁的戰爭,進而開創了「通路創造自有品牌的時代」。 而不管通路推出自有品牌商品的背後原因,是為了極大化營收利潤,還是為了提供更價廉物美的多元化商品讓消費者選擇,以鞏固並深化通路優勢,通路創造品牌的趨勢告訴我們一個真理,那就是誰握有與消費者接觸的最後一道關卡,誰握有通路,誰就是贏家。因此若從此角度看來,誰能提供消費者更全面性的接觸點,才是通路的贏家。因此下一個課題就此產生:實體通路與網路通路,誰才是未來的贏家。而這正是我們下一篇所要探討的課題。 註一:「統一超自營品牌營收大躍進 明年預估成長40% 上看300億元」,張嘉伶,蘋果日報,20070925。 註二:「『漲』勢欺人 問題不在物價?」,吳琬瑜,賴建宇,天下雜誌,第377期,2007.08.01-08.14,P.76-84。 ●更多文章請見東方線上 | | | | | 幸福的承諾,BRAVIA。
東方線上╱研究總監 邱高生 這樣的故事,應該是說生活的點點滴滴事,更為恰當,相當平常,生活上不是經常是這樣嗎?不能算是什麼大不了的片斷事,生活也許不能都盡如意,大都會錯過了,承諾與家人的相聚落空了,此時此刻心中難免有那麼一點點的遺憾,但也是沒辦法的事,誰叫我們都要這麼忙呢?但也沒關係,只要有那心意就好,家人應該會諒解吧!說也很奇怪,發生這樣的事卻是會有一種說不出的幸福感覺,就是要你看在眼裡要為之感動! SONY BRAVIA液晶電視,前一陣子有一支TVCF電視廣告,說的就是這樣的故事,小女孩大約5歲吧!懵懵懂懂的樣子,童言童語天真地問身邊的媽媽,也有可能是阿姨,「爸爸在那裡啊?」,場景是在燈會的現場,人來人往的觀賞人群中,跟她在一起的媽媽用安慰口吻說,「爸爸應該快到了吧!」,原來這位爸爸答應小女兒要一起去看燈會,燈會開始了,爸爸並沒有來。場景拉到最開始,本來已經下班要走了,也帶著為小女兒準備好的燈,就在那一刻,電話響了,意思是說突然又有公司事要處理,等到忙完,跟客戶告別,急促地趕電車,下車站小跑步也才發現,「今年又趕不上了」燈會,顯然這位爸爸對小女兒說的又黃牛了,這不是第一次的趕不上燈會。 等到回家一進門,發覺大家都睡了,直接去小女兒房間打開房門,發現小女兒翻身裝睡還在等他的「赴約」,他也假裝不知道,當然知道自己「失約」了,拉上門,隨之回到客廳打開立式的小抬燈,赫然發現小女兒給他留言,黃色方方的小紙條寫著,「爸爸看一下電視喔」。爸爸乃遵照指示打開電視,當然是用BRAVIA看的,原來是小女兒看燈會的錄影,開始是燈會的總總景象,「哇!好美喔」,指的是燈會,當然也是暗指看BRAVIA畫面好美,然後是小女兒在寫掛在許願牆(筆者猜的)上的小紙條,「爸爸來不及了吧!你一個人好辛苦,爸爸你要聽話喔!等我長大,換我照顧你」,這樣的女兒小心意,任誰都要感動,當爸爸的再如何辛苦也值得這樣的幸福。 這樣的感動,只要當爸爸的人一定會知道,甚至於沒當爸爸卻只當人家子女的也是會看得懂,小時候不也曾經如此想過,等長大後要讓父母過好日子,這樣的承諾,這樣的小故事,這樣的幸福,可說是盡在不言中,當然就要看BRAVIA液晶電視,才會有的幸福,「最美的承諾•最感動的色彩」,這也是SONY BRAVIA 除了賣液晶電視,也要賣幸福的感覺,應該是相當成功的TVCF廣告。 根據2008年版E-ICP行銷資料庫的研究顯示,家中有液晶電視的消費者對SONY的品牌好感度高於全體受訪者對SONY的好感度,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似乎隱約可以感覺到看液晶電視真的是有幸福的要素。 ●更多文章請見東方線上 | | • | 四方力道決策系統~期股操盤寶典 | | 由國人自行開發的人工智慧操作系統,乃針對國內股市特性來設計。打破參考外資、法人進出的迷失,打破江波分析研判的盲點,彌補傳統技術分析的不足。 | |
| | | 性別大不同!談「為他人」以及「為自己」的金錢應用觀
東方線上╱研究員 陳順吉 在物價飆漲、只有薪水不漲的年代,如何「開源節流」對許多民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本篇文章,將根據2007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料庫,以「可支配金錢應用(前三個)」為主軸,分析台灣人都買錢花到哪裡去,同時性別的不同對「可支配金錢應用(前三個)」態度是否有哪些不同,並從中看出兩性在社會關係、家庭關係、自我關係的差異性: 1.全體民眾 依據2007年版E-ICP(如圖一),民眾在「可支配金錢應用(前三個)」中,比例最高者是「飲食」,高達七成以上。其他依序是「休閒/應酬/玩樂」、「自己存起來」、「教育費用(自己或子女學費/補習/自修…)」、「拿錢回家(父母妻子)」、「買衣服/裝扮」、「房屋貸款/房租」、「投資理財(股票、基金等…)」、「(出國)旅遊」。顯示食衣住行仍是民眾花費最多的層面。但特別的是「休閒/應酬/玩樂」位居第二位,顯示人民的生活品質提升,越來越多民眾願意花錢在這些層面上。值得注意的是「投資理財(股票、基金等…)」的比例不高,僅達一成,顯示台灣人對投資並不是那麼積極,多仍是以「存錢」這種較消極的方式來理財。 2.依性別 倘若用性別來分析(如圖一),可以發現:男性與女性對於「可支配金錢應用(前三個)」的差異性頗大: (1)男性在「休閒/應酬/玩樂」、「拿錢回家(父母妻子)」等面向上比例遠高於女性:顯示男性的社會關係花費大於女性。因此與工作、朋友應酬的開銷大。而兩性互動中,男性仍是金錢的提供者,所以當男女朋友出去時,男性將被期待要擔負起付錢的角色。再者,男性被賦予擔負起原本家庭、現有家庭開銷的角色期待,因此即使結婚後,不與父母同住,男性可能仍將負擔起父母親的開銷,而且在目前家庭,也仍需要擔負起日常家用開銷。 (2)女性在「自己存起來」、「教育費用(自己或子女學費/補習/自修…)」、「買衣服/裝扮」:從中顯示出來女性的花費傾向於自我事務,同時也比較會規劃自己。所以女性比男性更懂得且更有機會將錢用在自己身上、或花在自己身上,買衣服、學習課程、自己存錢等比例都高於男性。 (3)男性在「房屋貸款/房租」的比例上略高於女性,兩者差異性不會很大。顯示現今女性獨立性明顯,或責任加重,承擔房屋貸款的壓力已經與男性相似。 (4)男性與女性在「飲食」面向差異不大。而在「投資理財(股票、基金等…)」、「(出國)旅遊」差異性也不大,兩者比例都不高,顯示不論男性與女性,對於投資理財均持較保守的態度,且對於旅遊的積極度也較保守。 3.結論:男性為他人,女性為自己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發現,男性與女性在「可支配金錢應用(前三個)」有頗大的差異。男性的花費多是為了維持社會關係、家庭關係,而較少在自我關係的經營上。反觀女性,對於自我關係的經營上明顯高於男性。當然我們看到女性意識抬頭,較傳統時代,女性更為獨立,因此有承擔一部分的家庭關係責任,因此在「房屋貸款/房租」負擔的比例接近於男性。但是整體而言,男性的金錢應用傾向於「為他人」、女性的金錢應用中傾向於「為自己」的特性,很清楚的可以從數據中展現出來。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在許多商品廣告,例如房屋廣告、人壽保險廣告、房車廣告,都是訴求「家庭責任承擔」與「家庭美滿」,且訴求目標對象就是男性。但是女性商品,則是「寵愛自己」、「漂亮自我」等。從行銷訴求也可以看到這種不同的消費習性,這些都是值得行銷人員持續的觀察。 ●更多文章請見東方線上 | | |
|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05號11樓 ,TEL:(02)2708-8038,FAX:(02)27094848。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