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者/陳順吉
人的消費行為,取決於能力與意願。雖然也有賺很少錢但花很多、或者賺很多錢但是花很少的情況,但一般而言,因為個人擁有金錢的多寡(花錢的能力),會對花錢的意願與特性產生明顯的影響。在本篇文章,將透過東方線上2008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中的「理財投資-可支配金錢應用(前三個)」面向,分析不同收入特性在支配金錢應用面向上有何不同。
1.E-ICP數據 在目標選擇上,我們以30-50歲族群為主(盡量避免因為年紀不同對收入差異所產生的影響),比較30-50歲的個人收入的不同(去除掉20000元以下者,盡量避免極端的數據對解讀產生的誤差),對於「理財投資-可支配金錢應用(前三個)」的差異。可以從圖一看出:
(1). 以下面向呈現出收入越高、比例越低的趨勢:「飲食」、「自己存起來」、「買衣服裝扮」。
(2). 以下面向呈現出收入越高、比例越高的趨勢:「拿錢回家給父母妻子」、「房屋貸款房租」、「投資理財股票基金」。
(3). 以下面向呈現出比例不隨收入高低而變動的趨勢:「休閒旅遊」。
2.E-ICP數據的經濟學解讀 以經濟學入門對財貨的分類,其中以「所得」為變數所導致的「正常財(normal goods)」、「劣等財(inferior goods)」、「必須財(necessities)」、「中性財(neutral goods)」、「奢侈財(luxurious goods)」的觀點來看,從圖一可以發現台灣的消費者有以下特性:
(1). 必須財是「食衣」需求,這是不管收入為何都必須基本滿足的層面,當然所得高者吃穿都比較名貴,所得低者吃穿都不講究,但至少不論貧富,都必須獲得一定程度的滿足。但隨著收入提高,消費者在此一層面的花費佔其所得比例隨之降低。
(2). 中性財是「(出國)旅遊」,亦即不管所得高低,都不會影響到「(出國)旅遊」的消費。圖一可看出,所得收入高低的不同,對「(出國)旅遊」花費的比例均相似,而且均非常偏低。顯示所得低者沒有花很多錢在「(出國)旅遊」,所得高者同樣也沒有花很多錢在「(出國)旅遊」。
(3). 奢侈財是所得提升越快、花在此財貨的比例越高,這類財貨一般都是有錢人的專屬品,例如鑽石、名車。而從圖一可看出「拿錢回家」、「住屋」、「投資」符合奢侈財的定義。這表示所得低者,在這些方面幾乎是無法滿足,而當所得逐漸提升,這些面向的滿足也逐漸提升,並且有所得越高、花在這些面向的比例越高的趨勢。
3.E-ICP數據的社會解讀、行銷解讀 實證經濟學的分析是中性的字眼,但同一個現象放在社會解讀、行銷解讀,則有不同的意涵:
(1). 住宅已經變成奢侈財:「住」應該是「必須財」,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隨著所得提升、花在此面向的比例應該逐漸降低,因此理應呈現出所得越高、花在住屋的成本比例越低的趨勢,但在高房價時代,住屋已經變成是一種奢侈財。所得低者買不起房屋或租不起房屋,越來越多家庭的住屋品質逐漸下降,同樣所得位階的新購屋家庭,以往可以住到三房兩廳者,現在可能僅剩下兩房一廳。但是我們也看到社會上的豪宅,動輒一坪上百萬以上,若以薪資所得三到四萬元的年輕中產階級來比較,其工作三年不吃不喝可能連豪宅一坪都買不起。即使是一般住宅,據統計台北市平均房價(包含中古屋)一坪至少30-40萬元以上,台北縣中永和、新店、板橋平均房價也在20萬元以上,這種房價飛漲的速度很快速的構成了一般消費者進入買屋市場的門檻高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本中產階級買屋者退居租屋市場,因此表面上看起來住的成本降低了,因為不用負擔房貸,但其實是「住宅已經變成奢侈財」,不是人人都消費的起了。
(2). 「越有錢越投資、還是越投資越有錢?」:從圖一可看出越有錢的人花在投資的比例越高,自己存起來的比例越低。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是因為越有錢才越能投資、還是越投資導致越有錢呢?不管如何,對有錢人而言,均有能力選擇投資與存款儲蓄,但是從圖一可看出有錢人只要有錢、投資的積極度越高,不喜歡存款這種消極式的累積財富的方式。因此,或許可以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願意勇敢投資者,成為有錢人的機率就會提高。
(3). 最後,我們可以發現「(出國)旅遊」比例很低,即便是當台灣人收入提升了,「(出國)旅遊」所佔的比例還是沒有明顯改變,比重依然很低。因此,或許所得的提升讓「(出國)旅遊」的絕對花費提升,但相對上沒有因為所得提升而讓台灣人花更多比例的錢在旅遊上。這是很可惜的事情,當人們錢越來越多,願意花更多錢去投資以賺更多的錢,願意花更多的錢住豪宅,卻沒有花更多錢四處旅遊、沒有讓自己享受悠閒假期,而仍汲汲營營於賺錢,讓人感覺到很多台灣人變成金錢的奴隸。
4.結論 雖然收入不同影響了人們的消費行為與投資態度,但重點是要讓自己有限的資源得到最大的滿足。有錢的人可以花錢投資在豪宅,但也應該花錢去「(出國)旅遊」,這樣的富足才有意義。同樣的,沒有錢的人雖然沒有那麼多錢花,但仍可尋求自己的快樂與生活方式。每個人若能找到符合自己收入狀況的消費模式,達到一種平衡狀態,從中追求快樂,這應該就是一個富足的人生,一個人人都可以自在追求與擁有的人生。
更多文章請見
東方線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