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模組廠爭取面板拚盡渾身解數
http://www.digitimes.com.tw/n/article.asp?id=0000074345_A6I57S2PUT548TI4I01I1
楊仁杰╱DIGITIMES | 2007/12/03 |
中小尺寸TFT LCD產業在2007年中突然出現面板供不應求現象,而2008年在面板產能增加不明顯、需求預估將更甚於2007年的狀況之下,預料將持續供不應求。因 此爭取面板來源不易的現象將由2007年的終端電子廠商,擴大至專業模組廠。中小尺寸TFT LCD的營業結構將顯著改變,如何確實掌握面板數量,將成專業模組廠勝負關鍵。 小尺寸後段模組製程消耗人力 面板廠外包挹注後段模組廠營收 |
由於手機用面板技術替代效應(即中階手機用面板由CSTN LCD轉向a-Si TFT LCD、高階手機用面板則由a-Si TFT LCD轉向LTPS TFT LCD)於2006年後半開始發酵,帶動小尺寸非晶矽(a-Si) TFT LCD需求急速上升,使得原以超扭轉向列(STN) LCD為主的面板廠均發生訂單成長停滯現象;而由於TFT LCD廠模組產線擴充不及,加上TFT LCD模組製程原即為勞力密集工業,1片玻璃基板動輒可切200~300片小尺寸面板,使面板廠的人工成本壓力倍增。
因此,除STN LCD產業龍頭三星SDI投入AMOLED產業、勝華直接購買彩晶舊有產線以建立自身TFT LCD及觸控面板 產能外,其餘STN LCD廠陸續投入新興營業模式-小尺寸TFT LCD後段模組代工,部分模組產能較充足的面板廠如群創及元太,甚至也向其他面板廠採購大片玻璃,進行後段模組加工,其中元太甚至已有3分之2的面板來源來自外購。
簡 言之,面板廠將已完成陣列製程的大片玻璃,轉賣後段模組廠,而由後段模組廠完成裂片、灌液晶及模組製程,而業務則可能由面板廠或模組廠招攬。在2006年 及2007年初,由於面板供不應求狀況尚不明顯,甚至出現模組廠獲利高於面板廠的現象。其中部分廠商由於STN LCD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獲利越來越困難,甚至轉型為專業中小尺寸TFT LCD後段模組廠,更顯著提升獲利率。
然而,2007年中開始,中小尺寸面板由於數位相框及 大陸白牌手機市場需求迅速成長,開始出現史無前例的嚴重缺貨現象,各面板廠即使產能滿載,仍難以因應終端市場的強烈需求。展望2008年,由於面板產能增 加僅大陸信利(Truly)2.5代廠及天馬微電子4.5代廠(滿載月產能均為3萬片玻璃基板),但中小尺寸面板市場需求仍持續提升,面板廠亦開始擴大中 小尺寸模組產能,直接的影響則將是後段模組外包量的減少。如此一來,如何確保面板來源,即成為後段模組廠的主要課題,而最近發生的華映與凌巨及元太與 BOE Hydis的結盟購併事件,均可視為強化面板來源,強化後段模組代工營業模式的行動。
凌巨採購華映3代廠 真正目的在於加深雙方合作關係而非競爭
華 映中小尺寸TFT LCD版圖原以中尺寸面板(尤其是可攜式DVD)為主,其開始量產手機用面板時間遠較他廠為晚,約於2006年第4季才開始。由於原先華映小尺寸模組產能 極少,故小尺寸面板後段模組主要均由專業廠商代工,其中凌巨可說是華映在小尺寸模組的最大營運夥伴,約有3~4成小尺寸面板後段模組均由凌巨承包。
隨 著中小尺寸TFT LCD需求上升,原3代廠已不足以因應華映訂單,華映遂有計劃地提升其4.5代廠用以生產中小尺寸面板的比例。目前,已有1座4.5代廠(滿載月產能為9 萬片玻璃基板)機台改造完成,可完全用以生產小尺寸TFT LCD,並預計在2008年7月,將該4.5代廠8成產能用於生產中小尺寸TFT LCD,並可能因市場需求而提前。另外,華映在10月31日舉辦的2007年第3季法說會曾表示,將增加中小尺寸模組產能,中小尺寸模組自產率預計將由目 前的1成,提升為3成,當時即引發多方揣測華映與營運夥伴間關係。
11月5日,凌巨與華映召開記者會,表示凌巨將以新台幣65億元代價, 購買華映3代線。表面看來,和先前勝華採購彩晶3代線類似,但實質卻截然不同。首先,這65億元中僅19億元為現金,其餘則將以發行新股方式引進華映資 金,屆時華映將成為凌巨最大股東,可見華映出售該3代線動機和當初彩晶以退出小尺寸面板生產為目的截然不同,而是企圖藉與凌陽集團的合作,將其中小尺寸面 板版圖擴大,甚至擴及與凌陽旗下的面板驅動IC廠商-旭曜間的合作。
而站在凌巨的立場,此舉最主要的目的,仍在於確保中小尺寸面板客戶。 站在諾基亞(Nokia)等手機大廠立場上,在面板供不應求的趨勢下,自然必須考慮面板來源的問題。雖凌巨與華映有長期合作關係,但在供不應求的狀況下, 沒有自有產能的凌巨,將難以面對客戶對於斷貨危機的質問。因此,凌巨取得1座可自行掌控的面板廠,即意味提升其與手機大廠談合約的能力,而非僅依賴市場波 動甚大的大陸白牌手機市場。
元太購買韓Hydis 以強化中小尺寸面板來源
元太 則係於11月21日宣佈,將以2,600億韓元(相當於新台幣93億元)代價購買南韓面板廠BOE Hydis,等於取得其全部產能-2.5代廠、3代廠及3.5代廠各1座。而和勝華與凌巨不同的是,元太將與另2家香港客戶合資成立控股公司(元太將佔有 該控股公司78%股權),並由該控股公司出面,取得BOE Hydis 95%股權。因此,購買案成立後,BOE Hydis公司仍將存續,員工及原經營高層亦將暫不更動。
BOE Hydis前身為現代電子(Hyundai)的TFT LCD部門,在1997年財務危機後,由大陸京東方(BOE)購併,並改稱為BOE Hydis;但2006年9月,京東方撤出所有資金,使BOE Hydis破產並展開重整。
元 太何以可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元太否認價格為唯一因素,並表示韓方期待購併案成立後,廠房與員工仍可留在南韓才是最主要因素。在預期中小尺寸面板將持 續供不應求狀況下,元太雖期待維持面板外購比例在3分之2,但在後段模組廠在爭奪面板前段玻璃來源愈顯激烈狀況下,恐不容易。這是元太願意接受韓方「根留 韓國」要求,也要爭取購併的主要原因。
而站在BOE Hydis立場,由於目前處於重整階段,爭取客戶不易,目前產能利用率約4成左右,加上雖該廠保有的2.5~3.5代產能較有利於生產中小尺寸TFT LCD,但其並無中小尺寸模組產能,目前的產品以平板電腦或工業電腦等利基產品為主,若能利用元太位於大陸的充足中小尺寸模組產能,則可大幅提升其產能利用率,並在2008年內獲利(元太提供的93億元資金將用以完全打消其既有負債)。
整體而言,在面板預期仍將供不應求狀況下,以中小尺寸TFT LCD後段模組為主要營收的廠商若不能及時取得穩定的面板來源,恐將面臨面板缺貨窘境。凌巨和元太的投資代價相當高,萬一供不應求狀況不如預期,短期內將難以獲利,但在市場一片喊熱聲中,也是不得不然的賭注。
--
[垃圾桶] 裡沒有會話群組。 當您有超過 5038.752806 MB (還在增加中) 的免費儲存空間時,誰還需要刪除郵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