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3

車訊網 / 試駕報告 這是Impreza!?New WRX國內獨家首試

車訊網 /  試駕報告 這是Impreza!?New WRX國內獨家首試
這是Impreza!?New WRX國內獨家首試
【 OPTION改裝車訊 文•Eric 圖•顧宗濤】

後雙A臂懸吊助功
雖不犀利但卻沉穩

New WRX 最受人矚目的一項進化就是在「後懸吊」結構上的變革,它已從過去沿用十多年的麥花臣支柱+連桿式懸吊改為雙A臂設計(前懸仍為支柱式+L型下控制臂),原 廠宣稱這樣設計的用意在於一方面可讓後行李廂空間獲得改善,更重要的其實是要讓New WRX具有可媲美歐陸鋼砲般的精準操控。

Legacy、Saab、RX350與1系列,看看在New WRX外觀上是不是都能找到這幾部車的影子!?

雖然部分媒體把這項重大變革歸咎於,速霸陸想讓近年來成績表現不甚理想的Impreza WRCar戰力提昇,但事實上熟悉WRC賽事規則的讀者應該知道,WRCar的懸吊結構設計基本上與市售車並無直接關聯。

打開電動尾廂門後可以發現,New WRX後懸吊設計改為機械結構較不占空間的雙A臂設計後,果然讓後行李廂二側的避震器塔上方空間寬裕不少。

當年跑得嚇嚇叫的206 WRC不也是將市售車的「拖曳臂式」後懸吊結構改為了堅固耐用的麥花臣式設計!?

而真正會影響到賽事成績表現的應該說是近年來速霸陸幾乎稱霸的PCWRC(Gr.N原廠組),因為那才是參賽車必須維持市售車懸吊結構設計的賽事級 組,所以New WRX採用後雙A臂懸吊設計應該只是單純地想要讓車輛擁有,可與競爭對手如:Golf GTI、A3 Sportpack、 Focus ST、Mazdaspeed 3…等渦輪鋼砲一較高下的操控路感。

相信所有鯊迷看到擁有寬體暴規造型的新款STI還是會心癢癢的,按照過去經驗WRX若要變身STI應該不難透過鈑件移植圓夢。

實際路試New WRX給人的感覺是,新款Impreza雖然操控稱不上犀利,但的確多了幾分歐洲車的沉穩風格,尤其剛性明顯又較八、九代車型更為精進。

本車後差同為R160配置,但內部終傳齒比已由前代4.1改為3.9設計,來配合扭力峰值提早800rpm出現的輸出特性。

試車途中行經一段蜿蜒的鄉間小路,筆者將車速略為提高來測試車輛轉向反應,拜原廠五門車型空車重控制、車身前後配重與全時四驅50:50傳動輸出比…等妥當設計所賜,

前懸吊結構基本上設計沒有太大改變,但卻少了前代車型增加的強化下副樑結構設計,另外在L型下控制臂部分也並未使用鋁合金製品。

車尾懸吊路感反應較前代車型「踏實」許多,刻意拉扯方向盤,車尾均很聽話地隨著行車路線前進。此外,本車方向盤原廠15:1轉向比設計的輔助力道還算合宜,路感略較前代車型「溫文」,開起來有幾分像是新一代Camry般的輕鬆、順手。

New WRX底盤最大變革處在後懸吊結構已改為雙A臂式設計,一來可縮小整體懸吊結構體積,二來可讓車輛擁有更為直接的操控路感反應。

懸吊阻尼配置也讓人滿意,Q度較前代車型略低,低速沒有多餘彈跳,相信可迎合一般大眾行車操控需求。

身為老鯊迷的Eric,初次體驗新一代WRX,坐在包覆性頗為理想的可調式桶椅中,手握5MT排檔頭,彷彿又回到當年開著GF8南征北討的快樂時光…

雖然原廠強調本車水平對臥引擎重心較前代又再降低,但原廠車身仍略嫌過高,加上原廠胎圈僅使用相當不起眼的 Bridgestone RE92 205/50R17尺碼配置,磨耗指數Treadwear值更高達280,一旦過彎速度過快,勢必還是會讓車主心中浮 現換組短彈簧或整組Hi-low Kit的念頭,並將胎圈比照日規New STI車型升級至245/40R18等級。

New WRX的轉向操控雖不如前代車款來得直接、犀利,但卻相當沉穩、踏實,尤其車身剛性更較前代車款精進,證明Subaru又再次將新車的改良功夫著重在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

制動系統本車採用了令人跌破眼鏡的「復古」規格,回歸'98 IGT前單向雙活塞、後單向單活塞卡鉗設計(另外具有ABS+EBD系統),約為290mm的碟盤尺碼在17吋鋁圈內則略顯陽春;

本車原廠底盤僅配置205/50R17尺碼RE92A輪胎與前雙活塞卡鉗煞車配置,看來準車主牽車後很快就可以開始著手升級改裝計畫!

實際路試煞車百公里以內緊急煞停反應仍有一定水準,但相信Impreza車主對於煞車的要求可能會異於常人,找國內店家流用一組日規STI煞車套件應可圓滿解決。

New WRX所搭載2.5升+TD-04渦輪引擎(可變歧管+電子節氣門),可輸出最大馬/扭力與前代美規車型同為224hp/31.2kgm,但峰值卻由 3600rpm提前至2800rpm,Subaru這回停止馬力競賽而改朝調校中、低轉速域高扭力的做法則頗為值得讚賞!

看到這顆新型Type75五速手排變速箱就知道它屬於採用九代車型相同「用拉的」離合器設計(六-八代用推的)。

日規S-GT的2.0升EJ20引擎已改用雙渦流TD-04與等長頭段設計,美規WRX則沿用前代非等長頭段與傳統TD-04渦輪,機油底殼部分則與F型豬鼻鯊同樣採用了原本專為等長頭段所設計的「三角型」設計。

[NextPage]
多五百西西真好開
似大排氣量NA線性


說 到Impreza就不能不提到它自始至終所搭載的水平對臥四缸渦輪引擎。New WRX的動力系統基本架構雖然源自前代F型歐/美規的2.5升 Boxer DOHC+Turbo配置,但透過像是輕量化、高效率的新型中冷器與黑色塑鋼進氣歧管等設計,原廠公布數據最大馬力與美規前代同為 224hp/5200rpm,最大扭力則雖同為31.2kgm但峰值卻由前代3600rpm提前至2800rpm,光看數字就很讓人期待這顆引擎在中、低 轉速域的扭力反應表現。

為了因應日益嚴苛的環保法規,New WRX從Front-pipe直到尾段算算看它共有幾個觸媒與消音包,尤其採用「橫置」具有車底擾流效果設計的尾段消音筒更寬達60多公分,日後若能一次將它換掉,相信多個15匹馬力應不成問題。

雖然排氣量增加了500c.c.,FHI工程師卻並沒有同時配合將渦輪出風量加大,而同樣沿用過去WRX/IGT慣用國內俗稱四號的三菱TD-04渦輪與傳統非等長頭段(日規S-GT改用新型雙渦流TD-04+等長頭段),渦輪壓力值設定約為最大0.85bar。

變速箱亦同為過去前代車型所使用「Type75型」五速手排配置。但在3.9終傳齒比配置方面則與國內先前販售歐規F型WRX不同(原為4.1,後差R160),這應與新車型引擎扭力調校提前輸出後的整體表現息息相關。

試車當天大家終於在將New WRX頂起後,才找回熟悉的速霸陸Boxer引擎+4WD正統精神。

本車上路給人第一個印象是相當安靜、平順,車內完全沒有過去速霸陸「碰-碰-碰」的水平對臥節奏聲響,踩下油門的動力反應直覺更像是部大排氣量NA車,來到路口低速迴轉也不用急著排回1檔,用2檔即可毫不喘氣的完成掉頭。

由於扭力峰值調校設定的提前,儘管變速箱前三檔的齒比配置略疏,但整體動力銜接卻非常順暢,變速箱各檔位進退檔手感也較過去早期GC/GF時代5MT有明顯改善。

New WRX採用了新型輕量化、高效率中冷器與塑鋼進氣歧管等設計,但嚴格來說舊款EJ20引擎若要流用則似乎沒有太大的必要。

架上VC-3000專業測試儀器,依照過去測試Impreza經驗將1檔起步轉速控制在6500rpm,緩慢釋放行程依舊頗長的離合器約前1/3 段,感受到引擎動力與變速箱接合之際始將離合器全放,轉速瞬間來到6500rpm紅線區排入二檔,車速很快便通過了時速百公里的預定目標。

叫出成績顯示New WRX跑出了0-100km/h:6.42秒佳績,印象中過去原廠WRX似乎很少能有跑進6秒半以內的能力(約6秒尾),而 New WRX整個加速過程幾乎讓人感受不出它猛爆的加速力道,只能夠用「很順」二字形容,但測試成績卻足以說明本車在動力性能上的精進程度。

雖然New WRX看起來完全不鯊(殺),開起來也感覺不到它的快與暴力,但是0-100km/h:6.42秒的實測加速成績卻證明了,速霸陸原廠對其所花費調校功夫屌傲之所在。

試車後記By Eric  

算一算過去六年內,Impreza從2002年的GD系大改款歷經圓燈、方燈、豬鼻淚眼,直到現在最新GH系的蛇眼或稱之為Saab頭階段,共計變臉四次,讓人摸不著速霸陸是否還在摸索真正適合Impreza的設計!

雖然New WRX不再有Boy Racer形象,同時也跳脫了市售Rallycar的影子,Subaru不再將新Impreza的研發主力放在與 對手無止境的引擎馬力、加速競賽,而改向銷售更為成功的Legacy學習空間、質感路線,此舉到底成功還是失敗,就留待全球市場銷售數字觀察。

最後Eric想把本篇New WRX「國內」獨家首試報導獻給於今年9月16日,不幸於直升機墜機意外中喪生,享年39歲的英國拉力冠軍車手 Colin McRae與其年僅5歲的兒子,畢竟不少人之所以會愛上Impreza,正是因為看過當年他在WRC賽事中,駕駛Impreza Gr.A廠 車飛越跳台與滑胎的英姿!



http://www.carnews.com/detail/2007-11/18/article_view_12205.htm
--
[垃圾桶] 裡沒有會話群組。 當您有超過 5038.752806 MB (還在增加中) 的免費儲存空間時,誰還需要刪除郵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