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性別、年齡、職業和收入,去鎖定主要消費族群的時代已經過時,
消費者的面貌,正進行一場全面性的混種運動,
混種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愈來愈矛盾,他們不斷打破年齡、打破舊有價值觀,
「混種消費」已成為行銷研究的新趨勢。 文╱王一芝
你還用職業與收入預測消費模式? 沒有人不知道,想要抓住消費者的心,首要任務就是先瞭解他們。但要抓住消費者的心,其實是愈來愈難了。在過去,只要看一個人的性別、年齡、職業和收入,就可以清楚瞭解他的消費模式。
尼爾森行銷研究顧問執行總監蔡翠真說,以前美國甚至只要輸入郵遞區號,就可以形塑出消費者面貌,「因為他們都開相同的車子,小孩上同一個學校,放假也去附近同一個郊外野餐……。」
但是今天,消費者已經大大改變了,甚至還出現許多前所未見的新興族群。
大約七、八年前,就有國際客戶要求堪稱消費者調查研究第一把交椅的尼爾森,開始進行消費者生活型態調查。奧美廣告研究總監吳雅媚也發現,客戶在做行銷族群切割時,開始加入生活型態的元素。
更困難的是,生活型態演變太快,而且多種型態並存於同一個消費者身上,又產生多種變數,導致企業對消費者的掌握焦慮,更甚於以往。
首先,許多以趣味性命名的新興族群名詞不斷增加,而且出現速度愈來愈快,光是熟女,就可以分成敗犬(適婚年齡而未婚女性)、勝犬(在適婚年齡中結婚的女性),也能夠生出輕熟女(指25歲至35歲擁有獨立經濟能力的都會女性)、干物女(放棄戀愛,凡事都以不麻煩為原則的女子)。而且,一位消費者可能是樂活族、熟女,又是御宅族,一個消費者不是只有一種Life style,」李奧貝納策略規劃總監梁曙娟觀察。
請記住這個新名詞:混種消費者 不斷觀察消費者的梁曙娟發現,一切的解答就在於,消費者產生了許多「不該擁有,卻想要擁有」的狀況。另一方面,隨著個人意識抬頭,很多時候消費者又堅決想做自己,多方因素刺激下,才開始進行「混種運動」(Mixing)。
這個混種運動下產生的消費者,已經不再是原本的「CONSUMER」(消費者),梁曙娟稱他們為「CONSUMIX」,也就是混種消費者。
為了驗證CONSUMIX這個消費者轉變的趨勢,2006年,李奧貝納進行質化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不同消費族群間的態度與價值觀的差異,已超越以往以人口為主的分類區隔方式。不斷的矛盾現象,又促成了一次2584多份的量化問卷調查。
研究團隊依據價值觀傾向,將消費者歸類為六種混種消費族群,發現不同年紀、性別、收入的消費者,應該差異很大的,卻其實愈來愈像,原先認為存於某個特定年齡的價值觀,卻平均分布在不同的年齡層。
未來十年內,消費者將普遍在年齡、性別、科技、收入和生活型態上產生新的變化,出現許多無法解釋的矛盾行為,亦即各種「情節」。例如,過去觀念認為,男人不應該愛美,可是最近時下男性愈來愈多企圖想變美型男,這就是「性別情結」。又如以往被認定對電腦一竅不通的家庭主婦和爺爺奶奶,為了能夠和出國念書的孫子聯絡,開始學習上網、MSN、SKYPE,這是「科技情結」。
如果用各種情結來分析消費族群,那麼宅男女本身就是年齡、性別和收入的混種。
當消費者變成了混種消費者,最大的挑戰就是,各個族群彼此之間,都流著一些對方的血液、DNA,也會做出不屬於他這個族群的行為。
因此所有行銷人,混種消費者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更多精彩文章請上【遠見雜誌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