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線上/專欄作者陳順吉
一、單車對我們的多重意義 單車是種很有趣的「概念」。單車是一種交通工具,根據2008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台灣人在「通勤工具(複選3項)」中,約有11.3﹪的台灣人以單車作為通勤工具。當然在人生不同階段對單車的需求不同,「13-19歲」比例最高,達40.3﹪,但是最低者卻是在「13-19歲」的下一階段「20-29歲」,比例僅只有2.4﹪。因此可知單車在不同階段的人生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單車也是一種進步與否的象徵,六十年代高雄楠梓加工出口區每到下班時間數萬人騎著單車下班的景象仍是那個時候最被人記憶的畫面。而許多描繪中國與越南生活的電影中,貧窮的人騎著單車穿越街頭標誌著落後的象徵。
但有趣的是單車在歐美國家卻是另外一種雅痞、自由、運動、健康的象徵,美國布希總統騎著越野單車的畫面更把單車與上層生活做了最直接與清楚的連結。其實我們也可以在台北街頭看到,通常在仁愛路、安和路、敦化南北路、國父紀念館等地方騎單車的人多是家住在這些精華地段的有錢有閒的人,一般人反而要忙忙碌碌,還沒有這種空閒去騎單車。在最近,單車又有了另外的意涵。為因應全球節能省碳與高油價時代,騎單車彷彿在健康、休閒、時尚之外,又加入了smart與環保意識的元素。
這種單車的風氣在台灣,則被另外賦予了在地的意涵。相較於舊時代的教育政策刻意忽視人民對台灣的認識,近年來探求本土特色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以「環島」作為一生中認識這塊土地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在「練習曲-單車環島日誌」、捷安特董事長劉金標以七十歲年紀完成環島夢想,加上馬英九環島自由行….等的影響下,越來越多人以騎單車環島作為好好認識這塊土地的最佳方式。
這因為以上因素,讓單車在近來火紅到不行,甚至已經到了很多知名品牌單車都缺貨、要買也買不到的現象,導致居然有歹徒在網路上利用網友搶購單車的心態而進行詐騙的狀況,(註一)由此可見目前單車的流行程度。現在擁有一台性能佳的單車成為許多人最企求實現的願望。
二、單車與行銷之間的關聯性 當然就行銷人員而言,行銷的敏感度就是關注社會的流行趨勢,並將商品、行銷策略與流行趨勢做最直接且完美的結合。為因應單車目前熱門的現象,我們可以看到在行銷的領域上,越來越多的行銷案例都是與「單車」這個概念做結合。例如在一些賣場,可以發現舉辦的一些促銷抽獎活動,是以知名品牌的單車為獎項做為主訴求點。此外在大眾傳播方面,我們可以發現在越來越多的電視廣告中,也可看到「單車行銷」的影子。例如台灣大哥大myphone以辦門號送自行車,而紐西蘭奇異果更是在廣告中直接以騎單車為表現方式:「吃了紐西蘭奇異果」=「擁有活力」=「騎單車」。(註二)另外,Epson愛普生印表機所舉辦的「50連環送」活動,也是以「買墨水,享紅利,中大獎,捷安特,馬上送」作為主訴求。(註三)
三、單車與行銷元素 從以上看到,單車已經從以往的「貧窮」、「落後」、「勞力交通工具」的形象,轉變成「活力」、「健康」、「樂活」、「環保」與「時尚」的代表,甚至被行銷人所注意到,進而融入到整體的行銷活動之中。
展望未來,我們預期只要單車仍被人們所關注,騎單車是一種大家認為好的、想要追求的悠閒與時尚,那麼「單車」就會被行銷人員所採用,成為傳播時的一種複合的新元素。
註一:「單車強強滾 網購詐案節節高」,吳俊陵,中國時報,C3/大台北綜合,2008/06/27。
註二:紐西蘭奇異果CF,
http://tw.youtube.com/watch?v=3uuqDNKzeNc 註三:請參考活動網站
http://w3.epson.com.tw/epson/event/200806-vipsp/main.htm 更多文章請見
東方線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