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工作坊創辦人賴聲川這幾年把戰場搬到對岸,一齣齣從台北開始的舞台劇「暗戀桃花源」、「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攻克北京、上海、廣州、貴州……,所到地方,處處爆滿,觀眾反映是「笑完會想哭,哭完會想好好回味一下」。
【採訪╱李雪莉 攝影╱邱劍英】
創作養分來自台北盆地,賴聲川無疑是台北文化的一份子,多元而精緻。
就像最近從北京又將紅回台北的「這一夜,Women說相聲」,裡頭融入黃梅戲、國劇、揚州小調、西北小調,甚至蒙太奇式的轉換。如同台北的多情風貌。
十二歲從美國搬回台北,居住在中山北路三段,四年級的外省第二代長期浸泡在美軍酒吧、盜版唱片行的國際化氛圍裡,讓他不折不扣活出台北人的見多識廣,灑脫與自在。
賴聲川這位在余秋雨眼中最懂得彈撥群眾心弦的創作者,如何看待北京與台北這兩個城市?他又如何詮釋台北這個被低估的城市?以下為專訪摘要。
台灣其實在兩年前就來了一群富豪團,像北京的地產商萬科總裁王石都來了,我有機會帶他們去一些地方。
從台北往淡水的路上,只有半小時,我帶他們去台北藝術大學,之後再到關渡的山下看和信醫院。
在台北藝大,他們看到學校裡的音樂廳,居然一個只有一千名學生的學校能有音樂廳,他們於是覺得自己的中央技藝學院或美術學院做不到,而台灣的學校能辦得如此精緻。
他們對和信醫院的印象更深刻。他們覺得比史丹佛醫院強太多了,漂亮又人性化。
於是,富豪團小聲地偷偷問我,「來這裡看病的都是哪種人?」
我就很驕傲地說,「有健保卡就來了,誰都可以來看病,你看旁邊拿健保卡掛號的,都是一般人,不是有特權的人才能來的。」
這些企業領袖看了這兩個地方說,大陸要趕上台灣還有很遙遠的距離。
這兩個地方能在大陸企業家身上種下種子,這就是台北的魅力。
我在各國住過,對台北認同感是最高的,以台北人為驕傲;我其實覺得華人世界裡,台北要看清楚自己是很重要的,台北有獨一無二的城市性格。
台北有種複雜度、精緻度,有種長年來的見多識廣又不炫耀,這就是台北的生活方式。
最近在北京有個服裝論壇,幾位北京的成衣製造商感嘆地跟我說,他們這一代四年級生不會產生像LV那樣的品牌設計師;我說我有點贊成,因為做服裝設計要有joy(樂趣),可是四年級的北京那一代沒有,甚至下一代,我感覺那個joy也還沒出來。
但在台北,很多人用自己的方式享受生命多年了,所以,開個小店、做個小生意,甚至一位公務員很可能同時是業餘跳傘高手;台北人已經很精緻地在尋找自己的生活樂趣。這在辛苦賺錢的華人世界裡,是很少的。
台北人生活比較灑脫,更有創作的能量與樂趣,樂趣很重要,沒有joy,很難有品牌。
華人世界裡,看得懂的人都知道,台北有它絕對的優勢,就是我們的文化。講準確些,這文化怎麼造成的,還是個自由的氣息。
台北的精緻與人性化 我在大陸與美國都工作過,台灣比美國自由太多了,以電視、電影、舞台劇為例,你要做什麼都可以,內容沒有任何限制,不論政治話題、性話題,完全沒有問題;多少人裸露在舞台上不用報備,也不用通知觀眾,就算在國家劇院上演也是這樣子。
二○○二年表坊的「等待果陀」在國家劇院裡搭了一條通道,我們國家劇院看了就OK,但這種情況在紐約,它第一件事就先拿火燒你的道具,試試看能否防災。
所以從技術面、題材面、行政面,台北都很自由。台北偉大的精神就在這裡,一切都可行。
而北京呢?凡事都在想政治。雖然北京觀眾愈來愈能接受很多東西,但我這麼多年來在兩岸跑,到了北京接受媒體採訪時,還是提心吊膽的,不知道何時會講錯話,那是長年來的文化。
但台北在創造上沒有絕對的優勢。因為北京的政府力量很強大,快速的用經濟來拚文化,企圖心很強,不只有硬實力,軟實力也慢慢出現,像「宋莊藝術合作社」已經變成全世界最有生產力的藝術村。
但台北的自由一定有利於創作。
台北到底有什麼樣的肥料和養分,也許沒有確切的答案,但我相信是一種sophistication(老於世故)的精神,那東西不易查覺,是人性的、民主的、生活的精緻。
這是為什麼我所有的創作都從台北出發,台北很難跟北京拚面積、拚氣勢。你的特色如果在拚大,那我可以告訴你,對許多商人來說,台北的KTV沒有廣州大、酒廊小姐也沒有上海漂亮。台北的特色在精緻與人性化。
所以我們要再把生活與美的標竿拉高,創意才會拉高,台北才能在兩岸直航後有持續的競爭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