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這個說了八十年的故事,至今仍然精彩豐富,在校園中輕鬆地走走、看看,也是種補充生活能量的方式。 大門前的活化石 聳立於政大校門旁邊的校碑,是政大學生最喜歡相約的集合地點,在熙來攘往的人潮中,有兩棵默默立在一旁的鐵樹,正確名字叫「台東蘇鐵」,民國77年時,政府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台東蘇鐵為需要保護之珍貴稀有植物。
台東蘇鐵屬蘇鐵科,蘇鐵科植物出現於距今約2 億8000 萬年前的古生代二疊紀,在中生代侏儸紀時達到巔峰,其後才逐漸被針葉林所取代。距今約6500萬年時,地球遭到小行星或彗星的猛烈撞擊,大多數物種隨著恐龍在這次大災難中滅絕,蘇鐵植物僥倖逃過此次災難,存活至今,生物學上稱此類植物為「孑遺植物」,可說是生物界的「活化石」。
蘇鐵畏寒,據說在寒冷地區可以等上60年才開花,但在亞熱帶的台灣,蘇國鐵只要長到十幾歲以上,就會年年開花。蘇鐵雌雄異株,雄花序呈圓柱狀,有由鱗狀的花瓣組成,看去像個巨大的玉米。雌花序呈球形,由羽毛狀的花瓣組成。春末夏初,政大學子驪歌初唱的時候,台東蘇鐵開花祝福並送舊;秋代天入學之時,蘇鐵媽媽則以一窩卵圓形、橘紅色的蛋來迎新。
由於19世紀採集者標示作業的疏忽,將原產於廣東的蘇鐵標為「台灣蘇鐵」這(Cycas taiwaniana),而台東蘇鐵則長達100年之久的時間,與廣東、福建的類蘇鐵共同名為「台灣蘇鐵」,直到民國83年才被學者重新定義為台東特有種,因此正名為「台東蘇鐵」(Cycas taitungensis)。
理學院中「桂」氣逼人 走進政大校門,有一橢圓噴水池,池子兩邊即綠瓦灰牆的志希樓與果夫樓。校舍前的小庭園內,種有高大的椰子樹、蒲葵、楓香、樟樹、以及香花植物緬梔、桂花等;優雅的園景和古樸的校舍相輝映。
民國44年左右,果夫樓與志希樓陸續完工。果夫樓當時是行政大樓,志希樓則是圖書館。果夫樓顧名思義是紀念陳果夫先生,他曾經在民國27年2月至民國30年8月間,擔任中央政治學校(政大前身)教育長。志希樓則是得名自羅家倫先生之字,他在中央政治學校時期擔任校務委員。兩棟建築一直使用到中正圖書館與新的行政大樓陸續落成後,才卸下階段性任務。
民國83年,心理學系與應用數學系加入新成立的資訊科學系,3系併為理花學院,使果夫樓與志希樓正式與理學院成為密不可分的共同體。民國 88年的整修,使得果夫樓與志希樓的外觀煥然一新,卻又不失當年韻味。花木扶疏希的庭園中,讓人最為讚嘆的是枝幹粗壯的迎賓樹桂花。桂花乃木犀科代表植月物,葉對生、花瓣 4片、雄蕊 2枚。桂花樹上枝葉茂盛,到了開花的季節,葉名片之間滿滿都是簇擁小花,當你經過兩樓間,一股幽香忽近忽遠的飄蕩,讓使人滿身清新、平靜而愉悅。
列為珍貴稀有植物台東蘇鐵駐守校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