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者╱陳順吉
一 、中產階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 中產階級一詞,英文是middle class,表示一種社會階層。其來源自於英國工業革命後,因為工業型態興起,興起了一群專業、收入不低且知識水平高的新階層,他們有別於上層貴族富豪階級,又不同於下層的勞工階層,因此被稱為「middle」class。廣義的中產階級,不單純指收入與學歷的鮮明特性,還代表了一種生活品味與消費能力。
站在政治穩定的觀點來看中產階級,無疑可呈現更鮮明的特性。中產階級往往被視為是政治穩定的「中道」力量,他們亦可算是既得利益者,溫和、理性,沒有太多激烈的意識形態,重視務實利益。再者,中產階級往往跟民主政治密切關聯,因為民主政治的安定發展根基於穩定的中間選民,讓選舉結果不走偏鋒,得以保持政治的穩定發展。在這種面向上,經濟與社會意涵的「中產階級」往往與民主選舉面向的「中間選民」有相當大的重疊關係。
因此,中產階級佔全國人口的比例越大,政治越趨穩定。從歷史的軌跡看來,任何穩定的民主政治必然都有一群廣大堅實的中產階級,更重要的是讓中產階級獲利,是政治穩定的基礎(當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從體系中得利,且滿意這種利益結構,那麼就不會有很多的人想要改變這個社會的權力結構,政治也就不會有太大變動)。否則如果連中產階級都淪為赤貧、心生不滿、相對剝奪感越來越重時,政治就不可能穩定,原本穩定的基礎也將會一夕轉變為領導改革、甚至革命的動力。從各國政治來看,歐美的民主政治如此穩固就是因為他們有龐大的中產階級作為基石,而東南亞國家或第三世界國家的政治之所以政治動盪不安,就在於過於貧窮、或者尚未形成一個鮮明且得利的中產階級。
二 、中產階級雖然重要,但往往是被犧牲的沉默的多數 中產階級對一個國家的經濟、民主鞏固如此重要,因此國家執政者應該要好好善待中產階級,保障其利益。但是我們也發現中產階級很容易成為選舉上所謂的「沉默的多數」。從資源分配來看民主政治,任何的政策走向都是以全體納稅人的錢去補貼特定族群,因此也常常被批評為「政策買票」。我們可以發現,多數的政策買票,往往補貼了上層的既得利益者、特定利益團體、或者是所謂的中低所得者。而中產階級卻成為補貼最少、但負擔最多、被上下兩層壓搾的沉默多數。
三 、上下兩階層壓榨中產階級 例如,從稅負觀點來看,現有法律明顯對有錢有資源的上層階級有利,這包含「遺產稅」、「贈與稅」、「土地增值稅」、「證券交易所得稅」….等,其內容均是對有錢人有利的方向。再者,有錢人往往擁有較多股票、或在企業經營中位居要位,因此「股票分紅」、「獎勵投資條例」…也屬於廣義上對有錢人有利的方向。因此在台灣一個很奇特的現象是很多有錢人透過合法途徑避掉許多稅款,甚至有年收入超過億元的富豪不需要繳交一毛稅款的奇怪案例。若以數據顯示,根據財政部統計指出,台灣所得前30名的富翁,平均的繳稅率不及10%,造成有錢的人繳的稅率居然低於一般薪資階級的奇怪現象。這些每年獲得超高利益者的繳稅幅度居然比月薪兩萬五的大學新鮮人還低!雖然最近「最低稅負制」開始推行,期望減少這種不公平的現象。但實際成效如何仍待長期觀察。
而中低收入戶,同樣也不用繳稅(因為其所得太低,未通過法定繳稅門檻)。因此中產階級完全成了繳稅的大宗。一般薪資所得承擔了70%的所得稅稅源,遠高於一般先進國家的五成水準。再者,繳稅稅率達40%者多是高薪的薪資所得者(仍屬於中產階級),真正的富人,早已透過證券交易所得及土地交易所得免稅,經由股票投資及不動產投資累積鉅額財富,同時坐享免稅淨利。(註一)
而窮人不僅可免稅,同時享有很多的社會福利。據一位曾在民間社會機構任職多年、且本身為社工所本科畢業的友人指出,中低收入戶其實得到政府許多的照顧,小至孩童的學費、獎學金、以工代賑,大到優惠貸款、每月的低收入戶補助,林林總總加起來,已經不少。因此就曾發生多起為了避免低收入戶資格被取消、而把自己的房子登記在親友名下的情況;或者因為子女所得提升而被取消低收入戶資格時、就到區公所抗議的情況。友人指出,相較許多所謂的「中產階級」每日忙忙碌碌的辛勤工作卻仍是無殼蝸牛,其實許多中低收入戶本身已經是有房子、甚至房貸還享受非常優惠貸款。相較之下,中產階級反而變成真正的貧窮,而中低收入戶是更為「富有」。
四 、景氣不好加深中產階級的相對被剝奪感 由以上分析,可以發現「中產階級」聽起來好像是不錯的名詞,但其實卻可能是被上下兩層壓榨的階級。在「歌舞昇平」時代,經濟好時,中產階級雖然負擔了大部分的社會稅負,但仍然還能保有一定的生活品質。但是我們看到近來整個台灣似乎邁入了「停滯性通膨」:經濟成長停滯不前卻伴隨非常明顯的通貨膨脹壓力。物價飛漲,經濟情勢不升反降,股市大跌、房市冷淡,名目所得不增,但通貨膨脹率節節高升,導致實質所得下降。因此消費者的生活品質明顯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對中產階級而言無疑是更雪上加霜。因為中產階級再次成為被壓縮的一群,通貨膨脹、油水電與民生物資的調漲是由全民共同承受,但是政府再次針對中低收入戶提出各樣補貼、補助政策,協助中低收入戶度過難關。例如馬政府提出對「近貧戶」補助半年最高達三萬元。但是中產階級卻未得到獨特的優惠。雖然整體而言生活品質仍優於中低收入戶,但不斷的相對被剝奪,已經使得中產階級的實質所得與生活品質逐漸往中低收入戶靠近。
舉實際例子,隨著七月油電雙漲,越來越多人減少開冷氣、開車的機率。更有報導指出有越來越多人跑去百貨公司、或各式賣場逛,目的不在購物。而在「省自己的電費、吹店家的冷氣」。這種生活品質明顯下降的情況,無形中拉近了與中低收入戶的生活品質。
此外,根據東方線上2008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顯示,在生活型態方面,認為「錢愈來愈難賺,我愈來愈不敢隨意花錢了」的比例達83.8%,若以個人收入做為橫軸分析,「沒有收入」者79.5%;「10,000元以下」者82.8%、「10,001-20,000元」者85.4%、「20,001-30,000元」者88.2%,到了「60,001元以上」者達90.3%。顯示月收入五、六萬元的中產階級,其實對金錢花費的態度更保守。
五 、中產階級=真慘階級 由此可知,中產階級可說是「真慘階級」:承擔了社會大部分的稅負,卻沒有享受到上層階級與下層階級的福利。尤其是在經濟不好、又遇到通膨的負薪資成長時代,相對被剝奪感應該是最高的。從這邊看出,除非中產階級不再做沉默的多數,針對社會的不公平有所反應,例如要求政府對富有的人課徵更多的稅,或更公平正義的施政,不然這種「慘」狀將會一直持續下去,而且隨景氣不好而更加「慘下去」。
註一:「經濟人語:中產階級稅太重了」,許啟智,蘋果日報,2008年06月02日。
更多文章請見
東方線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