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累計 財富加值 現金流量觀念完整,25歲工作時就知道要存「未來的錢」,用第一份工作的技能替第二個老闆省下大錢,擢升主管,立大功也遇到貴人。 文╱鄭國強 55歲以後就不需再買新的保險,而每個月保險公司要付2萬元的生活費直到老死。」上櫃至寶電腦的主辦會計朱芳君得意說,那一檔結構型商品保單已經停售了,而這只是她手上的11張保單裡面的一張而已。 回想剛工作的時候,19歲開始半工半讀,朱芳君選擇了一個薪水最低、最苦的工作─會計事務所,位於忠孝東路3段;晚上再去唸位於林口的醒吾商專二專部,通車3小時是每天的生活,這種日子她過了3年。 用標會 養了自己第1桶金 一進去薪水7500元,但是要給媽媽5000元,當離開時薪水已經跳到24000元。但是她離開待了6年的會計師事務所時候,手上卻有30萬元的現金,若沒有優異的理財手法,一般人根本辦不到。 「我用標會的方式,以會養會,換取現金。」朱芳君解釋說,標會讓她完成了3件事情:定存、買房子的頭期款、買保險,等於是她現金流入的一個重要手段,朱芳君說:「繳完這些錢後,每個月還剩下5~6千元可以花。」 朱芳君簡單的介紹了用標會控制現金流量的「眉角」(閩南語發音,指的是訣竅),假設有5個人參與標會,1萬元以1500元得標,那麼實際付出去給得標者是8500元,但是下一期對方會還你10000元。那麼第二期得標的人,收到第一期得主付的這筆1萬,但是要給四個人8500元,到了第三期的得標者就可以拿到第一期1萬元,第2期1萬元,但是只要給2個人8500元,以此類推,越後面標到者現金壓力越輕,收越多,於是她刻意當後面的會腳。 用會錢 買了人生第1棟房子 一部分標會的錢,朱芳君拿去做定存,當年有7%的高利率,但是她都只存一年左右,然而標會對她起的最大槓桿作用,還是買了生平第一棟房子。朱芳君分析投資那棟預售屋的理由,「當時有利率5.3%自購住宅購屋貸款,向銀行貸款可能快要到10%的利率,相比之下存在價差。」當然,買房子要看地點,她買在板橋亞東醫院附近。 朱芳君說,自己原來也住附近,萬一新房子賣不出去,還可以留著自己住。再者,板橋市為台北縣政府坐落地,政府在做都市計畫的時候一定會以縣政府附近做優先考量,於是買了這個現在走路只要10分鐘就可到捷運站的房子,當時一坪16萬元,現在約有12年的屋齡,目前每坪倒漲至21萬元。 朱芳君接著說,買了後一年多交屋,總價440萬元,先繳訂金(不超過100萬元) 再繳各期款,她提到了關鍵:「房子交屋才可以跟銀行談房貸,爭取到先還本金,拉低算利率的基數。」買房子的第二重點是房客,因為可以幫你繳房貸利息。朱芳君說當時自己要繳1萬7千元上下的利息,租給別人1萬2千元,所以房客分攤不少。再一次的,朱芳君做了現金流量完美的操控,10年後貸款還清。 用心學 搞清楚有錢人的想法 人生的重大轉捩點,在朱芳君的第2份工作,在這家建築師事務所,她學到的是更長期的投資技巧─向有錢人學觀念,並且以過去6年在會計師事務所內學到的技能,幫老闆省了大錢,因此也一步躍上管理職。 朱芳君回憶起和國稅局每年討價還價公司被課稅率的過程:「國稅局說我們公司要課30%,我覺得不合理,最後爭取到10%,替公司省了上千萬元的稅。」因為這樣被老闆重用,不但以獎金回報她,還讓她由職員升上管理職。 也在這幾年之間,因為接近公司高層,朱芳君也耳濡目染了不少投資觀念。「老闆娘任小姐常常出國,回來就和我分享外面世界的想法,讓我眼界大開,原來有錢人會這麼想。」 買保險 成就提早退休享受人生 朱芳君並建議買保險不要分散買,要集中在同一家保險公司,遇到保單轉換的時候才不會賠到錢,又給保險公司賺走。雖然有的保險公司保費比較高,但是在國內就是數一數二龍頭,資源也比較充分,在轉換時候選擇也多。 每一張保單的到期時間點和回流金額,朱芳君都做過仔細推敲,現在都是用早期買的保單回本的錢,來繳近期才買的保險,所以等於同一筆錢在裡面滾,沒有投入新的錢,目前手上共有11張保單。 回想就業的每個階段,由標會操作現金流量,在公司會計上,用專業替老闆省錢而受重用,朱芳君也為自己做了最佳的「財富會計」。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