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羅拉要賣二千億訂單大動盪 台股封關前,摩托羅拉閃電宣布將分割或出售手機事業部,吹皺了相關台廠一池春水。在台灣的手機廠中,五成以上營收依賴摩托羅拉的比比皆是;摩托羅拉一則短短聲明,衝擊的卻是台廠一年兩千億元的產值,而未來買下摩托羅拉的人,也同時決定了台廠的命運。 撰文╱林易萱
在全球手機版圖上節節敗退的摩托羅拉(Motorola)一月三十日宣布,正考慮出售、或切割手機事業部門的可能性;「一切仍在探究(exploration)階段,如此而已。」摩托羅拉策略部門資深副總裁Donald McLellan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的曖昧不明態度,彷彿是希望拉抬摩托羅拉身價,讓可能的買家願意出更高的條件,競標這個依然有光環的老牌手機大廠。
潛在收購者態度保守 然而,將近一個月過去,摩托羅拉光環褪色的速度卻遠超過McLellan與董事會的想像。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和三星(Samsung)都明確表達沒有收購意願;私募控股公司(private-equity firms)受到次級房貸風暴影響,加上手機事業挑戰過大,收購摩托羅拉的可能性大減;PC大廠戴爾(DELL)停留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最後,在美國政府否決中國華為對於美國網路科技供應商3Com的收購案後,更使得摩托羅拉可能買主中,態度最積極的中國中興通訊,收購成功率大幅降低。
始料未及的局勢,讓摩托羅拉突然在二月二十一日宣布撤換現任財務長Tom Meredith,改任命擁有私募控股和購併經驗超過十年的Paul Liska。這位新任財務長,前一場最著名的戰役,就是二○○三年擔任美國知名百貨公司席爾斯(Sears)公司的財務長期間,以六十億美元的價格,將席爾斯旗下信用卡業務出售給花旗集團。
分析師私下表示,請來一位具有私募背景的人出任財務長,目的絕對不是來開源節流,而是要想辦法重整財務結構,為分割或出售打造更好的條件。
目前,摩托羅拉旗下分為三個事業群:家庭與網路事業部、企業行動部,和占摩托羅拉營收五一%的手機事業部。據估計,前兩項事業部的價值約有二百九十億美元,加上資產負債表中的四十億美元現金,總額已經超過摩托羅拉目前的市值;也就是說,仍在虧損中的手機業務,市值幾乎等於零。在目前一片悲觀的情況下,摩托羅拉能不能以最好的條件風光出嫁,似乎成了比挽救虧損更重要的事情,而未來摩托羅拉花落誰家,更牽動著台灣手機供應鏈的前途。
國際品牌大廠收購意願不大 含摩托羅拉在內的國際五大手機廠,可以分為非韓系的諾基亞(Nokia)和索尼愛立信;及韓系的三星、樂金(LG),不管對哪一家品牌來說,收購摩托羅拉最大的價值,就是進軍美國市場。
穩居手機龍頭寶座的諾基亞,在全球市占率逼近四○%,但是在美國市場卻只有一一%,明顯輸給摩托羅拉的三一%;而索尼愛立信,也有同樣的問題。另外,對三星和樂金來說,因為都採用CDMA規格,和摩托羅拉一樣,在美國原本就有很好的表現,若吃下摩托羅拉,等於接收摩托羅拉現有的市占。
進一步分析,若是由諾基亞或索尼愛立信買下摩托羅拉,對於台灣的零組件供應商來說,衝擊相對較小。主要原因在於,諾基亞與索尼愛立信對台灣零組件的依賴日益加深;但若是由韓系品牌奪下摩托羅拉的經營權,韓系品牌一向慣用「國貨」,將使台灣失去相關的零組件商機。
但許多業界人士和分析師皆表示,不論是韓系或非韓系品牌買了摩托羅拉,對於摩托羅拉全球最重要的ODM夥伴華寶和奇美通訊,衝擊無法想像。
雖然,華寶已有少量的諾基亞訂單,但諾基亞已有富士康和中國的比亞迪兩大代工來源;而其他品牌,則完全沒有在華寶下單,「這就是代工廠最大的風險。」所有人異口同聲。
在○七年第三季的法說會上,大立光財務長邱東泉曾經感嘆地說,每一家手機廠都希望分散客源,「但是最重要的客戶,全球不過就那五家,能夠分散到什麼程度?」台廠在手機產業中單一客戶集中的狀況特別明顯,其中對摩托羅拉的依賴尤其深,摩托羅拉未來花落誰家,牽動的是超過十家以上台廠、一年二千億元的產值,衝擊之大,無怪乎在摩托羅拉宣布消息後,相關台股股價全部躺平,反映投資人悲觀的情緒。
中國企業背後有政府撐腰 在摩托羅拉的候選買家名單中,中國的華為和中興通訊始終榜上有名;對於缺乏國際品牌的中國來說,摩托羅拉是躍上國際舞台最快的跳板,華為和中興會不會重演聯想購併IBM的戲碼,大家都在看。更重要的是,通訊事業是中國以國力培植和保護的重點產業,雖然摩托羅拉市值龐大,但只要中國政府在背後撐腰,吃下摩托羅拉並非難事。
只是,即使是成熟的個人電腦產業,聯想也至少花了將近三年,才成功磨合品牌形象、跨國人事和銷售通路的問題;在瞬息萬變的手機產業,目前以小吃大、以本土吃國際的案例,如明基合併西門子通訊部門(Siemens Mobile),中國的TCL買下阿爾卡特(Alcatel),幾乎都以慘敗收場;就連新力與易利信兩大跨國公司共組索尼愛立信,也花了兩年時間,燒掉雙方許多資金,才終於等到翻身的這一天。對於缺乏經營全球品牌經驗的中國廠商來說,購併摩托羅拉,不只口袋要夠深,決心和耐力能否撐得氣長,更是考驗。
由於中國積極扶植本土廠商,若摩托羅拉被中國企業拿下,長期而言,不論零組件或代工,對台灣廠商都有很大的影響。像是手機組裝廠富士康及比亞迪處於競爭中,若摩托羅拉的品牌由中國企業拿下,身為中國新崛起企業的比亞迪,訂單受惠的程度可能更高。在台廠中,惟一最有可能受惠的,是目前已經供貨給中興通訊,但尚未打入摩托羅拉等大廠供應鏈的聯發科。一旦中興買下摩托羅拉,聯發科不只訂單量增加,更可趁此機會進入苦戰許久的全球手機五哥及美國等國際市場,一舉兩得。
戴爾電腦意外殺出 倫敦《金融時報》曾經指出,目前手上握有超過一百四十億美元現金的美國PC大廠戴爾(DELL),有意願購併摩托羅拉的手機事業。戴爾的出現,有些出乎市場的預料;但從戴爾創辦人兼執行長Michael Dell在最近一次法說會上的說法,似乎真的嗅到戴爾轉型的味道。
Michael Dell表示,「目前我們正處在電腦與通訊互連的黎明時刻。」要能跟上趨勢,公司勢必要經過一番改造;而戴爾消費性產品負責人、前摩托羅拉手機事業執行副總Ron Garriques也在接受美國《商業周刊》的採訪時表示,行動通訊的重要性無庸置疑,為了在市場中獲得成功,「戴爾將提供全方位的產品。」
兩位高層的發言,為戴爾購併摩托羅拉增添了不少想像空間,對台灣廠商來說,更可能是一個最好的結果。戴爾與台灣供應鏈的關係,原本就相當密切,後續的代工訂單,預料仍將交由原先的供應鏈負責,對目前的代工關係影響有限。
在今年華寶的尾牙宴上,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明確地說,華寶沒有任何經營品牌的know-how,因此不會考慮買下摩托羅拉;而華寶董事長陳瑞聰則表示,華寶已在進行客源分散的動作,希望將摩托羅拉轉讓傳聞帶來的衝擊降到最低。
華寶堅持沒有收購可能 華寶沒有意願,但其他的EMS大廠如富士康、偉創力等,由於本身強大的垂直整合能力,在零件供應、成本控制和研發製造各方面都有優勢;當初相機大廠柯達(Kodak)將數位相機的品牌與研發製造拆開,並將研發製造部門出售給EMS大廠的前例,很有可能再度發生。
若最後是由EMS廠買下摩托羅拉的製造部門,對於台灣的ODM廠來說,訂單比重將明顯滑落,而零組件則視進入門檻而有不同情形,如按鍵、機殼等,由於競爭者眾,故訂單被瓜分或流失的可能性大;但對於技術含量較高的相機鏡頭等零組件,則仍將保有一定的優勢。
《紐約時報》曾感嘆地寫道,「一九八三年,是摩托羅拉『發明』了手機市場。」猶記得在一九九六年,摩托羅拉發表了讓市場讚歎的StarTac摺疊式手機,不只奠定了摩托羅拉的地位,更把它拱上世界第一的寶座。「眼看著這些輝煌的過去化為烏有,是令人非常傷心的事情。」評論家說,「但這就是企業要做的事。」或許仍有許多人感到不捨,但對於摩托羅拉的經營者來說,眼前考驗著他們智慧的,是如何為這個品牌留下一個漂亮的下台身影...
■《今周刊》584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百億身家壓寶買地╱肥佬黎:我賭台灣大好!
◎特別企畫:郭台銘、許勝雄最擔心的事╱摩托羅拉要賣 二千億訂單大動盪
◎企業最前線:義大利設計、台灣供料、大陸生產╱布希鞋以高科技心法年銷四千萬雙
◎兩岸風雲:一個失業、一個退休、一個魚痴╱三個中年人創業 在沙漠養熱帶魚
◎個人理財:回顧10年金鑽獎—得獎最多的基金╱空頭下的止血策略
◎焦點新聞:控制物價、維持房市榮景 只能選一樣╱彭淮南說不出口的兩難棋局
◎新聞現場:陳炫彬拿iPhone 蘋果、友達有喜訊?
◎高科技:藍光光碟防盜技術勝出 好萊塢片商選邊站╱新力上演30年復仇記
◎國際眼:房貸抵押投資獲利優渥?揭開瑞士銀行次貸爛帳的真相
◎今選:體驗新媒介威力╱用最少預算 寫下最成功的行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