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主編推薦 | | | | | | |
|
哈佛個案研究 | | | | 管理系統定江山
Master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羅伯.柯普朗 Robert S. Kaplan 大衛.諾頓 David P. Norton 康諾公司 (Conner Corporation;假名)順利完成股票首次公開上市後不久,就開始迷失方向。資深高階主管還是一樣每月開一整天的管理會議,可是討論的重點開始偏離方向。 本來排定的議程是:上午討論營運,下午談策略。但公司必須達成單季業績目標的壓力愈來愈大,因此營運議題所占的比重也愈來愈高,排擠掉了策略議題。結果,與會成員檢討每月的實際業績和每一季預估的業績時,總是發現營業收入低於目標,費用卻高出目標。經理人憂心忡忡,每次開會都要花好幾個小時,討論如何透過訂價方案、縮減產能、銷售總務及管理(SG&A)單位裁員、舉辦促銷活動,設法減少業績上的落差。一位高階主管指出:「我們沒有時間談策略。要是達不到單季數字,公司可能就完了。對我們來說,重視短期才能長久。」有太多公司和康諾一樣,早就知道他們的管理會議會出現「格雷欣法則」(Gresham's Law),即使是一些老字號的股票上市公司也不例外。這個法則是指,他們花了太多時間討論如何因應營運不良的問題,以致沒有時間討論如何好好執行策略。 一般企業總覺得,很難在迫切的營運需求,和長期的策略優先要務之間,取得平衡。兩者之間的衝突卻非處理不可:如果缺乏正確的策略方向,世界級的流程不會有成功的一天;要是沒有強大的營運活動來執行,世界上最好的策略也會一事無成。哈佛商學院的羅伯.柯普朗,和守護神集團(Palladium Group;前稱為平衡計分卡協會〔Balanced Scorecard Collaborative〕)的創辦人兼總監大衛.諾頓,在本文中說明如何在封閉式迴路的管理系統中,緊密連結策略和營運,有效地管理這兩者。 這套系統由五個階段構成,起點是從公司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聲明,以及從優缺點與競爭環境分析而來的策略發展。下個階段中,經理人利用策略地圖,把策略轉化成目標和方案(策略地圖是以主題來組成目標),也用平衡計分卡來連結目標和績效指標。第三階段需要擬定營運計畫,以達成目標和方案;營運計畫包含特定的流程改善,以及編製銷售、資源和產能計畫與動態預算。第四階段中,經理人將計畫付諸行動時,需要檢討營運、環境和競爭資料;評估進度;找出執行時遭遇的阻礙。最後一個階段中,必須測試策略,分析成本、獲利性,以及策略和績效之間的關聯性。如果策略的根本假設有缺失,則需要更新策略,從而啟動另一次迴路。 兩位作者不只描繪一張周延的藍圖,供企業經理人參考,用來成功執行策略,更提出一套完整的管理工具箱,以匯豐鐵路、信諾產物保險、Store 24為例說明。工具箱也收錄知名管理專家的一些架構,概述這些架構適用於管理週期的什麼地方,以及如何運用。 | | |
|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05號11樓 ,TEL:(02)2708-8038,FAX:(02)27094848。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