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主編推薦 | | | | | | |
|
推薦專欄 | | | | 總編輯的話
文╱李家維 世間萬物像人類如此同類相殘征戰的,可能是絕無僅有了。看那春情麋鹿叉角鏗鏘互撞,弱者總能及時退陣;狐猴以腕塗腺液在樹幹上,為的是建起和平的氣味藩籬,自然能免除地盤糾紛。而最極端的個案就屬新得勢的公獅,牠追殺前朝的襁褓幼獅,為的是迫使眾母獅盡快懷上牠的子嗣。食與色是物種內偶爾相鬥的源頭,尖爪與利齒是牠們僅有的武器。而人類興戰的理由和方式就不能盡數了。在歐洲奧茲塔山上的永凍冰層裡,有具全身披掛的遺骸,他的左肩內有一個致命的箭頭,那是5000年前的人造兵器。遙想那個戰場上,既有揮舞的利斧、又有凌空的飛矢,當時人類已是凶殘之最了。 利刃和弓弩之戰在200年前被彈藥火炮取代,人類相互殺戮之悲慘,再推上高潮。中國人在八年抗戰中,有400萬軍人和1600萬平民死在日軍的槍彈和轟炸之下,而全球共有7200萬人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喪生。投在廣島和長崎的兩枚核彈,1萬5000噸黃色炸藥的威力,瞬間奪走21萬日本人的性命,恐慌又戲劇性的結束了二次世界大戰。 當美蘇冷戰到達高峰,大量越南難民乘桴漂離時,我正在海軍服役,乘風破浪之際,時興男兒當報效的雄心。但是看那老舊船身在海上浮沉,又不禁氣餒。那時國際上擁有核彈已是強權的標誌,威力總量足以數度滅絕全體人類。美國的核彈潛艦全球佈局,蘇聯更擁有單顆5000萬噸級的核彈王,中共也早已試爆成功,是熱核俱樂部的一員了。然而在高度的恐怖平衡下,人類竟奇蹟般的難得自律,長崎之後,再無核戰發生,傳統火炮仍是各地殺戮戰場的主力。 蘇聯解體,冷戰結束,核彈更無現身手之機,於是它們竟然幻身為人類的救星。在熱門電影「世界末日」及「彗星撞地球」中,都是核彈即時拯救了地球蒼生。現實中,這些事當然沒發生,數以萬計的核彈仍在各國的秘密基地內。老舊了,就得汰換,但這又是何其難也。在這一期的《科學人》,我們的封面故事就是這個沉寂已久的主題,談事實上仍存在的全球核武威脅和新核子彈頭的發展,更介紹了中國核武的現況。〈東風起•巨浪升〉這篇文章是如此精采,我相信廣大讀者和兩岸的軍事專家都會深度關切。核武戰略專家鄭大誠在文末語重心長的指出:台灣在有限資源和大國衝突下,應放棄挑釁式的建軍思維,才能確保國家安全。政客們,請傾聽這警語! | |
最Hot科學 | | | | 東風起巨浪升
—中國核武發展現況 世界強權美國國內正爭吵著該不該增添核子彈頭,東方新興的中國已經悄悄佈局,將核彈瞄準了假想敵人。 撰文/鄭大誠 1964年10月16日,中國成功地在新疆羅布泊試爆了首枚原子裝置,成為世界上第五個具有核子武器的國家。三年後,中國又成功試爆了一枚300萬噸當量(亦即威力相當於300萬噸黃色炸藥)的氫彈,領先法國一步成為熱核俱樂部的一員。經過40多年的發展,中國核武已具有相當的威脅性。 洲際飛彈仍是嚇阻美俄主力 在中國的核武發展過程中,除了初期之外,陸基(陸上發射)彈道飛彈一直是中國核武的主力。畢竟較諸昂貴且技術較複雜的空基與海基載具,陸基彈道飛彈是個較經濟且實際的選擇。中國的陸基彈道飛彈一開始時是求助於蘇聯,但在中蘇關係全面惡化後,中國只好藉由「逆向工程」的方式土法煉鋼,再加上1950年代末期以來的天災人禍,中國陸基彈道飛彈的發展並不順利,洲際飛彈的研製更是緩慢。 雖然躓踣者屢,但中國在1980年代已大致完成第一代彈道飛彈的部署。嚴格來說,第一代飛彈是「先求有」的產物,實際性能乏善可陳。第二代彈道飛彈主要研發工作約在1990年代末期完成,發展重點在於縮小核彈、固態燃料的使用,以及增加飛彈的靈活與精準度,其中東風31型(射程7250公里)以及東風5A型為洲際飛彈。東風5A型飛彈的射程據稱有1萬3000公里,並裝配有更精準的導向系統。中國也開發出東風31型的改良型東風31A型,射程可達1萬2000公里。這些新式洲際飛彈不僅在射程上大為提升,還可藉由重型卡車機動性發射,較諸以往發射井的定點發射,更多了彈性與存活性。 除了提升飛彈射程外,中國也積極發展「多目標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技術。「多目標獨立重返大氣層」彈頭內含3~12個不等的子彈頭或載具,可以對不同目標發動獨立攻擊,是目前洲際飛彈彈頭最難的技術之一。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應該已經擁有此項技術,否則光憑單一彈頭,在戰時恐怕難以有效穿透美國的彈道飛彈防禦系統。 中國目前能攻擊到美國的洲際飛彈約有20餘枚。美國估計到了2015年,中國會有75枚飛彈對準美國。一般認為,中國洲際飛彈攻擊目標應以美國城市(如洛杉磯)為主,方能收戰略嚇阻之效。掌管彈道飛彈的二炮部隊(類似俄羅斯的戰略火箭部隊)有六個飛彈基地(軍級或師級單位,與一般飛彈陣地不同),以美國為主要攻擊目標的是54及55基地。54基地總部設於河南洛陽,配有東風5型、4型及31/31A型飛彈,攻擊目標為美國本土及夏威夷地區。55基地總部位於湖南懷化,配有東風4型(射程5500公里)、東風31型、或許還有東風25型飛彈,以夏威夷及關島為主要攻擊目標。 除了美國外,俄羅斯也是中國飛彈的瞄準目標,不過優先性不及美國。56基地的東風5A型與東風31A型飛彈可攻擊歐洲的俄羅斯領土,包括莫斯科在內。51基地的東風3A或21型飛彈則是用來瞄準俄國在亞洲的軍事基地及設施,例如太平洋艦隊基地所在的海參崴。 海基核武的持續發展 中國核潛艦的研發可溯至1958年。由於技術(使用固體推進燃料、較小彈頭、水中發射以及潛艦本身)與文化大革命的關係,核潛艦計畫遭到嚴重破壞與耽擱。首艘戰略核潛艦(SSBN)夏級雖於1983年加入北海艦隊,不過性能差、噪音大、核輻射程度又高,至今甚至未出過中國領海,更不要說是進行巡航了。夏級潛艦上配載的巨浪1型潛射飛彈(SLBM)乃以陸基東風21型為基礎,為雙級式固態燃料推進飛彈,花了中國20多年才完成。不過巨浪1型的性能欠佳,除了僅能攜帶一枚核彈頭外,不到2000公里的射程誤差竟高達1公里,難以達成作戰目標。 有鑑於此,中國遂決定興建第二代094型核潛艦與巨浪2型潛射飛彈。依計畫,中國將興建4~6艘(一說是5~7艘)094型潛艦。有報導指稱首艘094型已在2004年7月下水,不過094型本身在設計上可能有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在核子反應爐、逃生系統及潛射飛彈發射的安全性等方面。否則考諸其他核武國家發展的經驗,中國不會在094型還沒有完全部署前就開始研發新一代的095/096型核潛艦。 在飛彈方面,094型潛艦每艘最多可配載16枚(一說12枚)巨浪2型飛彈。射程超過8000公里的巨浪2型飛彈是在東風31型的基礎上發展的,使用電羅經、慣性和全球定位三種導引系統,性能遠超過巨浪1型。該彈可攜帶3~4枚九萬噸當量的多目標重返大氣層彈頭,或1枚25~100萬噸當量的彈頭。據估計,巨浪2型可能會在2008~2010年間形成初步戰力。 在094型潛艦與巨浪2型飛彈的組合成軍後,中國將會擁有更可靠的核嚇阻資產。094型潛艦只要能在庫頁島周邊海域活動(中國的戰略核潛艦基地在青島姜格莊),就可將三分之二的美國本土涵蓋在射程之內。不過,對於094型潛艦與巨浪2型飛彈的實力亦不應過度誇大。整體來說,中國新一代的海基核武與美國現役水準至少有20年的差距,指揮、管理、通信、情報系統的整合也仍待強化,能不能突破周邊國家及美國第七艦隊的反潛封鎖與反飛彈系統,相當值得懷疑。 中國核武對台海戰爭的意涵 如果要動用攜帶核彈的洲際飛彈與潛射飛彈的話,那美中的生死之戰大概已無法避免。就目前與可見未來的國際環境來說,中國動用戰略核武的可能性不高。不過,在美中最可能爆發衝突的台海地區,使用戰術核武的可能性卻不能排除,特別是在美國直接攻擊中國的核武基地,或是解放軍遭到難以挽回的潰敗時。 【欲閱讀完整的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7年第70期12月號】 | | |
|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05號11樓 ,TEL:(02)2708-8038,FAX:(02)27094848。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