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種,就在你身邊
文——吳琬瑜 2005年9月 Cheers雜誌 8月的時候,我和妹妹及家人開車上山探望已過世的父親,尤其是在父親節及中元節慶的時候,對離開3年的父親思念特別深。妹妹提起,「為什麼小時候和現在感覺像是兩個世界?」我們想起小時候,家裡還沒有熱水器,每天都要用灶燒水洗澡,屋頂的煙囪炊煙裊裊,慢慢吹向藏青色的中央山脈。冬天時,父親會順便在燒水時,在灶裡放上生的地瓜烤,仔細翻面控制溫度,以免烤焦,等到我和妹妹洗好澡,就可以吃熱騰騰、香噴噴的地瓜。 最喜歡的時光,就是坐在父親腳踏車的後座,摟著他的腰,去花蓮大街兜風,明禮路上兩旁的樟樹、麵包樹的影像從我兩邊慢慢往後飛,長大一點就換成摩托車。我家的第一輛汽車就是我開車載兩位老人家了。這是一個小學教務主任養一家4口的生活寫照,也是當時所有公教子女成長背景的縮影,教員一個月的薪水剛好買一輛腳踏車。台灣民國60年的每人平均國民所得是410美元,10年之內成長6倍到2,443美元。 如果還記得,柯一正導演為中華汽車拍攝的汽車廣告:「爸爸的肩膀」。廣告的目標族群就是這一世代的人。我想這樣的汽車廣告片不會再出現了,因為汽車現在的目標族群是「新人種」。 這正是這一期《Cheers》雜誌的封面故事的主軸,所有的企業都瞄準亞洲新人種,從日本到亞洲四小龍(韓國、新加坡、香港、台灣),主流的消費世代正在移轉,對象是6、7年級,尤其是民國65年之後出生更為顯著。不論是中華汽車或是所有的企業,過去成功已經過去,必須用新的方法訴求新的族群,否則產品就會被淘汰,企業的名次重新翻盤。 我和年輕記者麥立心討論封面故事時,她聽著我的故事,感覺是從未聽聞。她和我正好是對照。她也是公教子女,大學時期就和媽媽到北歐自助旅行,印象最深的是冰島極冰融解的震撼畫面。買房子花最多錢裝潢的是浴室,因為要乾溼分離,重視的是有一個放鬆的生活空間,而不是長輩們在乎門面的客廳。台灣每人平均國民所得突破10,000美元的那一年,她國中三年級,隨著台灣的富裕而成長。 《Cheers》雜誌有一半以上的成員是這群新人種。 他們雖然自我(me最大),但是懂得自我要求,常常作品沒做到滿意,就不出手,表面還是一副不在乎的酷樣。自尊心很強,如果你口氣嚴厲說他們的作品不好,他們會覺得很受傷、很丟臉、有時會覺得很嚴重。他們的人生歷程還沒嚐遍生離死別,也無須負擔雙親或幼子,自我成為他們最關心的事。他們投入工作,是不想壞了自己的個人名聲或品牌,絕不是為了企業的永續發展。 他們靈巧並受良好的教育。接到任務,就可以到日本採訪最受注目的設計新星岩谷俊和,或是到美國採訪COACH、Tiffany的CEO與創意總監。但是給予的挑戰與壓力,最好能夠慢慢加溫,需要有一組資深的同事protect他們,不至於受傷過重,就想逃跑。 這是我對他們的觀察,他們可能不以為然。至於他們對非新人種的我,想法可能也是出人意表。 這樣的衝突、融合與激盪就產生了這一期《Cheers》雜誌的封面故事「瞄準亞洲新人種」以及秋季別冊「東京生活風格」。希望讓你感受創新、貼近變化,仍有知識與文化的內涵。 其他好文章還包括特別企劃「年輕力量大,6個CEO教你如何過人生」、「金融版圖大地震,人才大淘汰?」。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