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鵲 鵲屬 鴉科 Corvidae
辨.識.重.點
黑白相間的長尾大鳥,尾長約占體長之半;黑色體上常沾有藍綠色光澤,肩部有明顯的長條形白斑。飛行時,白色的翼尖、腹部,與黑色的軀體對比明顯。雌雄同色。
台灣本島的喜鵲為清初由中國大陸引進,現以歸化種視之;族群不大,呈點狀分布於台灣西側,東部的宜蘭與花東地區未聞有觀察報告。金門地區則為極普遍的原生種,幾乎隨處可見。
多見於開闊平原,以步行的方式於地面活動、覓食,亦棲於牛背。近年偶見於都會局部地區,如台北市有大面積開闊短草地的環境(大安森林公園、河濱公園、台灣大學等),顯然已漸適應都市化的環境;多於飛行中見到,亦經常停棲於上述環境附近住宅區屋頂的電視天線上。機警,稍有動靜即快速飛離,鼓翼略緩,直線行進,偶有間歇快速鼓翼的行為;落地之前通常會先於附近高枝停棲,確定無危險後才降落。繁殖期甚早,12月下旬即可見其築巢,巢經常築於耕地或河床附近的高壓電塔上,位置非常高,雛鳥離巢後常隨親鳥活動。
●鳴聲:單調、粗啞的「卡、卡、卡」連續單音。
台灣藍鵲 Taiwan Blue Magpie 藍鵲屬 Urocissa caerulea
辨.識.重.點
大型、長尾的藍色鳥種,嘴、腳紅色,頭、胸黑色,眼亮黃色;尾羽甚長,且均具備白色末端。雌雄同色。
體色與成鳥相似,但嘴暗紅色,尾較短,不具修長的中央尾羽。
尚稱普遍的留鳥,見於海拔1500公尺以下林緣開闊的環境,除非覓食,否則多於樹林中、上層以跳躍的方式活動;通常僅作短距飛行,且為一隻接著一隻排列有序的行進。有明顯的家族組群行為,群組常由一對親鳥與其過去所繁殖的子代,參雜少數外來個體所組成。繁殖期時(3月下旬至8月上旬)有非常特殊的合作生殖行為,親鳥過去所繁殖的個體,成年後會留在以親鳥為核心的群體中,共同參與築巢、驅敵,並餵食孵蛋中的雌鳥與孵出的雛鳥。
本種雖屬雜食性,但明顯傾向肉食,常獵捕囓齒類、鳥類、兩棲類與爬蟲類,活動於人類聚落周邊的個體會取食廚餘。育雛時,覓食對象較平時廣泛,於陽明山的觀察,其經常兩三隻聯手獵殺五色鳥(dP.64)甫離巢的亞成鳥;亦會聯手攻擊體積較小的蜂窩,攻擊時常重複且快速的衝撞蜂巢,待蜂群離巢找尋攻擊目標時,再由一隻伺機叼走蜂巢,並以蜂的幼蟲餵食雛鳥,之後尚會返回原處啄食因無家可歸而停於地面的落單成蜂。本種有儲食習性,會將吃不完的食物儲藏於葉叢、樹杈、樹洞,有時還會叼樹葉覆蓋食物。
●鳴聲:相當多變,部分音韻很容易與大卷尾(dP.72)混淆,低聲鳴唱時,旋律甚婉轉。
修長的尾部,為台灣鵲類共同特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