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坐落於行政大樓和四維堂中間白色屋頂的風雨走廊,巡行而上,先經過傳播學院大樓,續上行至道藩樓與百年樓中間的小路,進去後往左是傳播學院後方,往右是百年樓;直行到底是一條非常陡的階梯,稱為行健道,爬上去可接到環山道上的待曦亭,也可接傳播學院後方的森林步道。行健道階梯前設有導覽圖可供循圖索驥,並提醍遊客小心山區有蛇出沒。穿過林間小徑可到醉夢湖,此乃規劃的步道路線中路徑最短的一條。
行經楓香木棧道這條充滿禪意的步道,除連結山下、山上校區的行人動線之外,渡賢橋頭設有木階梯通往指南溪和景美溪河岸,步道上有觀景平台可憑欄眺望,景美溪河岸的美景盡收眼底。寒蟬鳴唱之際,大致也是楓香準備換穿新裝時,校園因此平添不少聲色,捧著一本書在會賢亭,度過半日悠閒時光,是很不錯的選擇。
楓香道旁寒蟬淺唱 小雪時節,漫步在渡賢橋楓香木棧道上,楓香黃葉鵝黃素雅,隨風飄落,為深秋的步道增添了幾分詩意。蕭瑟的季風吹拂,從棧道邊的樹上,傳來悅耳的寒蟬叫聲。或許,只因秋冬天涼,聒噪的蟬都已蟄伏不出,才聽得清楚這般含蓄的自然天音!
蟬的古字為「單」,是個古老的象形字,漢朝有讓亡者口含玉蟬下葬的習俗,認為死者的靈魂可藉此得以重生。事實上,蟬的一生幾乎全在地下度過,在土內可長達十數載,只待天時地利,便出來鳴唱交配。
熱鬧的蟬鳴競唱成為炎炎夏日的必然記憶。或許,來此楓林棧道旁稍坐,聽聽寒蟬靜心和悅的淺唱,會改變大家對蟬聲聒噪的固有觀感!
見證歷史的大葉釣樟 政大之聲自民國86 年12 月以FM88.7 播出以來,最忠實的粉絲莫過於傳播學院停車棚後方那棵高大蓊鬱的大葉釣樟,靜靜聽著新舊交迭的校園逸事。此處,醉夢溪南岸渡賢橋附近的山林地,舊地名稱為「炮仔林山麓」。據《文山區誌》考據,因此地曾是往來木柵間的舊渡船頭,交通便利,商賈雲集,逢迎神廟會更是熱鬧非凡,爆竹聲此起彼落、響徹雲霄,地名由此而來。若再深入些推測,可能是描述當時森林中的優勢植物,如朴樹(朴仔樹)、白匏子(白匏仔樹),取其台語諧音,或者是苦蘵(炮仔草),甚至是客家人稱為炮仔樹的黃槿,如同炮仗花得名於黃花盛開、燦爛如鞭炮的典故。
大葉釣樟是樟科植物,但它的開花過程與展現方式迥異於其他樟科同類。樟科中的香楠、紅楠或大葉楠等,在春天抽芽時,芽苞包裹著花芽,在樹梢枝條末端同步綻放。而大葉釣樟由15至 20朵構成的繖形花序,在葉腋下結起紅白相間的彩球,顯得喜氣洋洋。
大葉釣樟和大葉楠都是溪谷生態的指標性植物,同時還代表著森林演替趨於成熟穩定的時期。從傳播學院那棵大葉釣樟的身型推測,想必經歷過「炮仔林山麓」時期的滄桑,經歷天然森林、渡船頭市集,到作育英才的高等學府之土地利用過程,時光巨輪快速滾動,令人興起「古月照今塵」的感慨。
高大蓊鬱的大葉釣樟佇立在炮仔山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