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主編推薦 | | | | | | |
|
數位時代 | | | | 千億商機,從親朋好友開始
掌握菁英族群,如同擁有人脈新金礦 Facebook最受商業世界青睞的,在於它確立了清晰的使用者性格——年輕的高知識份子╱中產階級;比起MySpace上那些乳臭未乾的青少年,對於廣告主而言,這群人的確看起來肥美許多。 正如同佐克伯所說:「我們不將這個網站視為一個線上社群,它的目的是建構一個可以強化實體社群的線上名錄,真實反應現實生活狀況。」 Facebook成功了,它在虛擬空間裡複製了人們的真實生活、人脈圈。 撰文╱何宛芳 一個秋日夜晚,微軟(Microsoft)執行長包默(Steve Ballmer)出現在矽谷住宅區的一戶平常人家裡。 他不是單獨一人,有一位二十三歲的年輕人跟他同桌共進晚餐,這個酷愛穿著T恤、牛仔褲的金髮青年,名叫馬克.佐克伯(Mark Zuckerberg),他跟微軟的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一樣,是哈佛大學的中輟生。三年前,當時還是大二學生的佐克伯,從哈佛離開,創辦了Facebook一個以全新通訊錄形式出現的人脈網站。 一週之後,這頓晚餐的結果,以震撼性的姿態,在美國各大媒體全面發酵:微軟確定將以破天荒的高價二.四億美元,買下Facebook一.六%的股權,這不僅是微軟近日以來在網路世界最重要的商業決策之一,更把Facebook的市值一舉推上了一百五十億美元(約新台幣五千億元)的歷史新高! 個人通訊錄 自動拓展菁英人脈圈 這已經不是Facebook第一次讓眾人跌破眼鏡了,從總裁的特立獨行、一再拒絕高額購併條件的紀錄,到各家搶親造成的身價飆漲,Facebook的一舉一動總是引人注目,但也每每引來更多謎團,到底這是怎麼樣的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在賣什麼?為什麼值那麼多錢? Facebook,從字面來說,就是「通訊錄」。Facebook的成功,是因為它將自己設定為「親朋好友」的人脈管家。每個進入Facebook註冊使用通訊錄的人,都必須依規定填入真實姓名、就讀學校等基本資料。之後,Facebook就開始自動地扮演「人脈管家」的角色,以便利的網路介面及遊戲,幫助用戶維護與同學、朋友們的人際關係。 例如Facebook會主動發信提醒你,某個你的Facebook朋友再過三天就生日了,記得表示一下。至於用什麼來表示呢?Facebook提供了虛擬的花束或蛋糕,還有各式特色商品供你選擇。 一般人的通訊錄都是封閉的,只歸個人所有,必須一筆一筆地鍵入資料,但是Facebook神奇之處,就是它不但免費為每位用戶做好個人通訊錄的管理,還能進一步主動分享彼此的通訊錄,從此之後,以「我」為核心的人脈網,就透過環環相扣的通訊錄,如漣漪般層層往外擴散。 這樣看來,Facebook不僅是個人的人脈管家,還夜以繼日、盡職地自動為用戶拓展遠端人脈。 如果這個會「自動拓展」的人脈圈,是以一個社會上人人艷羨的菁英社群為核心,那必定具有致命的吸引力!而這就是Facebook傳奇故事的起點。 哈佛宿舍發跡 兩年衝上全美流量第七 最早,這個網站的起點,是源起於創辦人馬克.佐克伯為自己哈佛學生宿舍所建立的「線上通訊錄」服務。二○○四年二月四日,Facebook正式在哈佛大學成立,開始提供以現實校園人脈為基礎的線上社群服務。 因為這個全新的社群網站既便利又好玩,只花了兩週時間,Facebook就吸引超過半數的哈佛大學學生登錄服務;開站不過三個月,這個嬰兒網站就風光打進了美國三十所大專院校。 同年夏天,佐克伯與之後加入的兩個夥伴莫斯柯維茲(Moslovitz)與休斯(Chris Hughes),前往美國西岸放暑假。原本單純的度假行程,最後演變成佐克伯與Facebook短暫歷史中最重要的一個夏天:佐克伯在這個陽光與創業的寶地上,遇上了新事業的第一個貴人,也是一路上最忠實的資金支持者——PayPal的共同創辦人席爾(Peter Thiel)。 在短短十五分鐘的會面裡,佐克伯抓準機會,成功引起了席爾的興趣,第一筆五十萬美元創業種子基金順利落袋。這五十萬,是Facebook開啟傳奇新頁的重要象徵。解決了資金問題,佐克伯義無反顧地決定追隨學長比爾.蓋茲的腳步,離開哈佛專心投入新事業。而Facebook的第一個百萬名會員里程碑,也在當年年底輕鬆達成。 隔年,在席爾牽線下,Facebook再度獲得高達一千二百七十萬美元的資金挹注。而Facebook也沒讓這位慷慨的支持者失望,當年度便讓會員一舉衝破了五百萬人關卡,流量也在二○○六年初,登上comScore美國網站流量排行榜的第七大,僅僅比Google低一個名次(編按:截稿前Facebook又更上一層樓,成為排名第六的網站)。 短短兩年時間,以大專、高中族群為基礎的Facebook,站穩了全美第二大社群網站的江湖地位。隨著第一大社群網站MySpace以五.八億美元售予新聞集團(News Corp.),Facebook自然成了市場上炙手可熱的購併追逐對象。 然而,佐克伯與Facebook的故事,也是從這兒發展出不同於其他Web 2.0公司的情節。不若其他公司歡欣地收下購併邀請函,佐克伯並不打算就這樣結束這段冒險。他不僅不只一次表明自己維持Facebook獨立的決心,也從不避諱談論著自己將Facebook推向上市、上櫃的野心。 說來有趣,即使Facebook不斷對出價購併的人說不,卻不減各界對Facebook的興趣,一個接一個出現的購併邀約,沸沸揚揚之後總是無疾而終,反而幫助佐克伯一次次提升了Facebook的價值。 購併傳聞炒熱市值 四年登上百億俱樂部 先是新聞集團的勁敵媒體衛康(Viacom)在二○○六年初,以七.五億美元向Facebook示好。同年九月又有雅虎(Yahoo!)開價十億美元。今年度Google與微軟更先後出手提出優渥條件,拉攏Facebook。幾經折衝之後,微軟終於以二.四億美元價格,搶下Facebook一.六%股權。如此推算下來,短短四年不到的時間,佐克伯就將Facebook推上了百億市值俱樂部,而這也正呼應了席爾過去對Facebook的評論:「這公司比外人想像的還要更有價值!」 或許席爾真的是Facebook的伯樂吧,但一個二十三歲的輟學總裁、一個四歲不到的網站、一年僅一.二五億美元來自網路廣告營收數字(對照流量相當的其他網站,Facebook目前的廣告營收,的確不十分光彩,市場預估其最大對手MySpace本年度的廣告營收就可達到五.二五億美元)……,的確還是讓不少人持續質疑Facebook的價值。然而,這也是Facebook迷人與令人迷惑之處。 詳細內文請見《數位時代》網站,更多精采專題,全省書店及便利超商熱賣中 | |
活動資訊 | | | | |
| .本電子報內容由 數位時代雜誌 提供 .關於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欲轉載請聯絡 | | |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05號11樓 ,TEL:(02)2708-8038,FAX:(02)27094848。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