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主編推薦 | | | | | | |
|
台灣消費市場分析 | | | | 有錢的人較不忙? 談窮忙族與富忙族的差別
東方線上╱研究員 陳順吉 最近有一個新的名詞叫做「窮忙族」,意思是「錢少事多、忙個不停,卻始終是窮光蛋一個;窮忙族無力置產,連退休養老金也無著落!」。這是來自於最近一份調查,針對一九八○到二○○五年期間,台灣廿五到六十四歲男、女性勞工,每周工時和時薪的變化做的研究報告。在報告中所指出:(註一) 男性時薪所得前百分之十的「富人組」,近廿五年來每周工時減少了八小時,時薪則增到接近八百廿十元,但男性時薪所得最後百分之十的「窮人組」,廿五年來每周工時不減反增,時薪換算下來才八十元。女性勞工的「富人組」和「窮人組」也呈同樣趨勢,顯現台灣漸走向「窮者越忙、富者越閒」的社會。 解釋其中的原因,有專家指出,富有的人因為有錢有閒,有能力有時間吸收新知,考取證照,甚至自我進修,如唸EMBA,除了強化自我專業外,還可以建構上層人脈,讓自己升遷或轉職更順利。這些能力的培養,也讓富有的人有管道進行多元投資,讓其在金錢與資源上同時獲得提升,形成正向循環,進而深化在上層結構的基礎。 但是,窮忙族卻為了養家活口,可能身兼數職,累到沒有時間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也不能投資自己,而且也因為沒有時時充電,讓自己職場能力與自我腦力退化速度加快,競爭力更為薄弱,進而陷入惡性循環。 然而根據2007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顯示,我們來分析以上的論點是否存在。在條件設定上,除去29(含)歲以下以及51(含)歲以上者族群,同時屏除掉「沒有收入」以及「個人收入未滿10000元」者,以讓整個數字分析有個比較客觀公正的角度,盡量避免受到不同年齡層、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資源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將30-50歲的族群依照個人收入別,來比較他們的生活型態,從而找出論證的基礎。 從圖一可以看出,個人收入越高者,在以下層面的比例越高: ●要做的事情很多,時間總是不夠 ●社交活動時我是比較活躍的份子 ●會積極參加進修或在職訓練,以爭取晉升機會 ●會努力瞭解新型的投資或理財工具 此外,個人收入越低者,在「總覺得我的能力不如別人」的比例越高。而「周圍輕忽(低估)我的才能,使我有些鬱悶」的比例,則沒有受到個人收入高低而明顯的影響。 由以上數據可以發現,不管收入高低,其實每個人都很忙。只是收入較低的人是「窮忙」,而收入越高的人則是忙在「進修本職學能以爭取晉升機會」、「人際關係與社交活動」、「吸收投資理財工具的相關知識」。在時間的運用上,收入越高的人甚至比收入較低的人更感覺到時間不夠用。 在心態與自信心層面,不管是否有錢,每個人都希望得到週遭環境的人的肯定,這也反映出心理學上的「希望得到環境支持的需求」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但有趣的是收入越高的人越有自信,因為收入越高的人不會擔心別人低估他的才能而鬱悶,收入較低者則比較會擔心別人輕忽自己的才能。這或許也是一種社會的價值:認為「越有才能的人、對企業越有貢獻的人理應得到較高的薪水,所以收入越高就會反映出來似乎是越有才能的人」的這種價值觀。 經過2007年版E-ICP的資料發現,並非僅有「窮忙族」,也有「富忙族」。畢竟在這個時代,競爭激烈,僅有極少數的人可以很悠閒但很有錢的過一生,大多數的人,不管收入高低,都必須要戰戰兢兢,才能在社會上生存。因此,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我們都是「忙碌族」,只是我們可以追求的是「忙要忙的有代價」。如何像收入較高的人一樣,忙在「進修本職學能以爭取晉升機會」、「人際關係與社交活動」、「吸收投資理財工具的相關知識」,則是任何想要擺脫「窮忙族」所要努力的方向。 註一:「越窮越忙、越富越閒 M型趨勢明顯」,許韶芹,聯合新聞網,2007/11/05 07:10。 ●更多文章請見東方線上 | | | | | 喝飲料也要LOHAS。
東方線上╱研究總監 邱高生 LOHAS (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在台灣我們翻譯成「樂活」,乃美國的社會學家Paul H. Ray和心理學家Sherry Ruth Anderson所提出,在美國從1960年代開始,即有一群新的消費族群漸漸在形成,至今此消費族群的人數大小約佔美國成年人的三分之一,有5000萬,這群LOHAS消費者在生活上追求自己身心靈的健康,在消費的過程相當注意是否會造成環境生態的破壞。美國這兩位教授合著在2000年出版的「The Culture Creatives」這本書中,亦稱之為Culture Creatives,簡寫為CCs。 在台灣的LOHAS消費族群又如何?根據政大別蓮蒂教授運用2007年版E-ICP行銷庫的研究顯示,在台灣亦有LOHAS生活型態族群存在,從2000個13~64歲有代表性的樣本中,可分為消費樂活族(17.0%)、自在樂活族(16.9%)、中庸均衡族(18.2%)、利己享受族(24.4%)、消極散漫族(23.7%),這其中消費樂活族(17.0%)和自在樂活族(16.9%)就是我們所說的典型的LOHAS生活型態族群,合計有33.9%,也與美國的比例相同大概是三分之一,若13~64歲有1800萬人口,即可換算在台灣的LOHAS消費族群應該會有610萬。 在台灣610萬的LOHAS消費人口,可說是相當龐大的市場,尤其是LOHAS消費族群擁有「追求健康」的消費價值觀,包括自己的「健康」,家人的「健康」,以及地球環境的「健康」,因此我們可以相當確定,應該有很多的LOHAS商品可以開發,可說是台灣市場上新興的LOHAS商機。以下筆者將嘗試運用E-ICP行銷資料庫,以飲料為例,稍微探討一下,從LOHAS消費族群在各類飲料的飲用比例,取E-ICP研究的各LOHAS消費族群為橫軸,縱軸則為在E-ICP行消資料庫所列的各種之飲用比例,進行交叉分析,結果如表01所示,以此一窺LOHAS族群的飲料消費狀況,並進行分析探討其間的差異性,或可為開發LOHAS飲料之參考。 在表01中整體2000個樣本,可看出「鮮奶/調味奶/保久乳」的飲用比例最高,其次是「茶飲料」,再其次為「包裝水(礦泉水/加味水)」…等,由此亦可隱約看出近年來市場上飲料盛行的狀況,「茶飲料」應該是相當好,若再仔細分析這5個LOHAS消費族群的比較,即可看出消費樂活族在茶飲料、運動飲料、乳酸飲料(不含優酪乳)、碳酸飲料、果汁/果菜汁、即飲咖啡、沖泡即溶咖啡等的飲用比例高過其他5個LOHAS消費族群,而自在樂活族則在鮮奶/調味奶/保久乳、包裝水(礦泉水/加味水)、優酪乳、機能性飲料等的飲用比例高過其他5個LOHAS消費族群。 由以上簡單的分析,大致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典型的LOHAS族群應該就是一般飲料的高度飲用者,尤其是消費樂活族,而且飲料越具有「健康」概念的飲料越是其最愛,這或許跟飲料市場吹健康風有關,兩者互為因果,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LOHAS族群對飲用飲料,也有追求品味生活的傾向,在其飲用即飲咖啡、沖泡即溶咖啡的比例即可約略為證,此點與CCs追求品味生活似乎有不謀而合之處。 喝飲料也要LOHAS嗎?且待2008年版E-ICP行銷資料探討之,理論上而言,LOHAS的消費趨勢應該會越來越明顯。 ●更多文章請見東方線上 | | 跟著孔子的路,新興的旅遊方式
東方線上╱研究員 林正安 前一陣子,前總統李登輝去日本旅遊之前,說他這一生最想去的三個地方,分別是絲路、孔子周遊列國的路線,以及日本的奧之細道,這三個地方不僅特殊,感覺還頗有內涵,並且包羅萬象,不愧是喜歡唸書的李總統,所會擁有的那種特殊的旅行見解,加上是打定「一生」一定要去的那種情懷,聽起來還頗浪漫。其實,最近幾年,民眾也開始時興「主題式」的旅遊風,這可能是普羅民眾在長期旅遊經驗的淘洗之下,所必然出現的自覺式、精緻化的旅遊走向,只是沒有像李登輝前總統那樣,也沒有像「文學作家之旅」或「藝術之旅」那麼小眾。 根據東方線上2007年版E-ICP消費者行銷資料庫的調查,全體民眾複選三項偏好的旅遊類型,居第一的仍是傳統的欣賞自然景觀風景的76.9%,這可能是最不用動腦筋,或者「進」可附帶主題式遊樂,「退」可隨意走動純觀賞的旅遊型態,至於第二以後的其他五項,可說相當接近,分別是美食之旅44.5%、原始生態之旅41.7%、溫泉之旅35.6%、水上活動35.2%,以及文化/傳統節慶32.9%,這五項的內容比較概括性質,所以參與的人數又比小眾多一些,卻又比第一名的欣賞自然美景少很多,這是未來市場可以留意的五大塊,至於更後面的流行╲購物、運動╲健身,甚至醫療╲美容,比例相對上仍是少很多。 所以年輕女士喜愛的流行購物之旅,甚至醫療美容,目前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多,反倒是美食之旅的高比率,讓人吃一驚,美食不限境外,台灣本身就蘊含大量美食,國內的旅遊業者似乎可趁此機會,推出台灣境內的美食之旅,像上述的水上活動、文化/傳統節慶也是台灣的強項,值此經濟不景氣之時,這種「次大眾」的旅遊消費模式,以及相關的內容,是值得好好經營的。 ●更多文章請見東方線上 | | |
|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05號11樓 ,TEL:(02)2708-8038,FAX:(02)27094848。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