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主編推薦 | | | | | | |
|
台灣消費市場分析 | | | | 拿web2.0當武器?以web2.0的概念探討「iGoogle與Yahoo!奇摩的Portal戰爭」
東方線上╱研究員 陳順吉 上一篇文章「從web2.0看iGoogle」,以web2.0的概念,分析了iGoogle的特性,發現iGoogle具有「由第三方提供內容」與「個人專屬化頁面」的特性。同時亦發現此種網路特性將可增加使用者對iGoogle的黏著度,相較於舊版Google,iGoogle更具有傾向於Portal 的特性。而iGoogle的這些改變,是否可以讓它在台灣Portal市場據有一席之地,並具有與Yahoo!奇摩抗衡的實力,則是令人感到興趣的問題。在本篇文章,將透過web2.0的面向,分析Yahoo!奇摩網站的特性,並以此對照iGoogle,比較兩者的異同。 1 web2.0概念下的Yahoo!奇摩內容探討: 1.1 根據「從web2.0看iGoogle」所轉述的資策會訂出的web2.0三大營業模式,而Yahoo!奇摩是否符合這些條件,茲分述如下: 1.1.1 由第三方提供網站內容:Yahoo!奇摩的一些內容(如圖一所示),例如新聞、氣象、房地產…等,的確是由第三者所提供的內容。也因此而更豐富化了Yahoo!奇摩的內容。就iGoogle而言,由第三者提供的內容更豐富,尚包含了天下雜誌、YouTube、維基百科等。 1.1.2 由網站業者提供網站內容:Yahoo!奇摩較少內容是網站業者自行提供的。這種情況也跟iGoogle相似,後者也只是提供一個使用平台,本身亦是不提供實質內容。 1.1.3 由使用者提供網站內容:Yahoo!奇摩內有些內容則是使用者提供的,例如「Yahoo!奇摩知識」、「Yahoo!奇摩拍賣」、「Yahoo!奇摩交友」、「Yahoo!奇摩個人部落格」、「Yahoo!奇摩影片分享(目前是Beta版)」等。相較之下,iGoogle較少這種內容的提供。 1.2 除了這三大商業營運模式所劃分的web2.0特性外,「專屬網頁的個人化需求」亦是可以凸顯出web2.0甚至是web3.0的精神。在這個層面上,兩者無不積極整合個人使用需求,例如Yahoo!奇摩透過會員登入,可以同時進入個人的Yahoo!奇摩信箱、個人部落閣、Yahoo!奇摩拍賣…等。而iGoogle更可透過cookie技術記載使用者對於iGoogle頁面的設定,除了讓使用者決定要接收哪些資訊來源外,更讓使用者可將自己需要的信箱、相簿、便利貼、字典翻譯、遊戲或書籤等功能全放在同一個工具列中,更方便管理和檢視。 1.3 由以上的四種層面的探討,可以發現兩者都不是傾向於自己提供網站內容,而是形塑一個平台,讓其他網站的內容、使用者提供的內容、甚至是「專屬網頁的個人化需求」。差別在於Yahoo!奇摩在「由使用者提供網站內容」的優勢大於iGoogle,但是iGoogle在「專屬網頁的個人化需求」的優勢則大於Yahoo!奇摩。 2 兩者的競爭力差異 透過web2.0的概念來探討兩者的各自內容後,我們將以此分析兩者的競爭力差異,同時比較在競逐Portal市場時,彼此的優劣勢為何。 2.1 內容方面的差異性: 2.1.1 兩者相較之下,Yahoo!奇摩在「由使用者提供網站內容」的層面具有明顯優勢,但是在「專屬網頁的個人化需求」則明顯不足。而iGoogle剛好相反。 2.1.2 若從「由第三方提供網站內容」觀察,雖然兩者都有類似服務,但是iGoogle明顯較多。 2.2 使用族群多寡的問題 2.2.1 根據2007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顯示,在「最近1個月曾瀏覽過的網站(複選)」中,台灣Portal市場的霸主Yahoo!奇摩的比例高達98.5﹪,而Google僅佔有14.3﹪。顯示對網路使用者的接觸率上,Google仍遠落後於Yahoo!奇摩。若就信箱會員數觀察,目前台灣奇摩信箱用戶達823萬人,領先第2名的微軟MSN Hotmail的459萬人,YAHOO!奇摩信箱會員幾乎是MSN Hotmail、Hinet、PChome、Gmail總和。由這兩種數據可以明顯看出,使用Yahoo!奇摩的族群遠多於Google的族群。 2.2.2 Yahoo!奇摩的高流量與高會員數讓它在「由使用者提供網站內容」的此一web2.0概念的優勢非常明顯。我們可以看到它的拍賣、交友都是單一市場的領導者。就單一市場而言,越多族群提供內容將越能增加其競爭力,就跨服務平台而言,Yahoo!奇摩透過會員制度整合旗下的服務,增加使用者對Yahoo!奇摩的黏著度。與此相較,iGoogle不但在此一層面沒有提供可相競爭的服務,在會員數目上也面臨數目不足、無法做大的困境。 2.3 在競逐Portal市場的優劣勢 2.3.1 就Portal的功能而言,應該必須具備「綜合性」、「個人化」、「搜尋快」的特性:讓使用者可以自己很熟悉的介面與操作方式,快速的找到想要的服務,或者是透過搜尋快速且正確的找到自己想要的訊息。 2.3.2 Yahoo!奇摩的最大優勢在於Portal市場領導地位穩固,emai信箱會員人數眾多,而且透過一些服務機制來增加使用者對他的忠誠度與黏著度。但是在「個人化」方面無疑是他未來最大的問題。 2.3.3 雖然搜尋是Google的優勢運用,但是一般消費者應該不會很明顯感受到Google與Yahoo!奇摩在搜尋能力上的明顯不同(其實兩者是有差別的,Google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搜尋結果)。從Portal的角度出發,iGoogle最吸引人的應該是「專屬網頁的個人化需求」,刺激使用者將iGoogle設為首頁、入口網站。但是在「由使用者提供網站內容」層面則有待加強。 3 結論: YAHOO!奇摩憑藉著優勢的會員數、超高網路接觸率、優勢媒體壟斷地位、以及透過拍賣、交友等機制提升使用者的黏著度,因此短期內iGoogle要以新服務迎頭趕上的機率很低。但是iGoogle的網頁個人化將對使用者提供不小吸引力,當越來越多人習慣iGoogle的便利性時,就有可能將iGoogle設為Portal,進而對YAHOO!奇摩產生威脅。 就產品面而言,端看彼此能否解決自己困境(YAHOO!奇摩不夠個人化、iGoogle無法提供平台讓使用者提供內容與互動),但就實際面,雖然YAHOO!奇摩的現有優勢是iGoogle短期難以跨越的障礙,但是其商業氣息太重、廣告太多(請參考圖一)、充滿太多web1.0的版面,相較之下,反而讓iGoogle首頁畫面更顯得「乾淨」、「誠懇」、「消費者導向」。只是這種特質不知是否能獲得使用者的青睞?亦或仍被消費者使用Yahoo!奇摩的慣性所打敗?這都是未來值得持續觀察的焦點。 註一:「Google 2.8G信箱 全民免費 取消邀請信申請制 力拼微軟、YAHOO!奇摩」,王郁倫,蘋果日報,20070308。 ●更多文章請見東方線上 | | | | | 語言4:台語的style,在廣告中的意義
東方線上╱研究員 林正安 遠從李登輝總統時代開始,台灣就出現所謂強調「本土」的現象,這種現象一下子就瀰漫於廣告與媒體間,一直到現在都還是某種程度的「顯學」,最明顯、特殊又衝擊的例子,就屬周潤發三洋維士比「福氣啦」的廣告,它的特殊性在於運用周潤發香港人的異地背景,製造出強烈的對比性來壯盛台語style的一種型態,當然看的人不一定要覺得有什麼,但如果是由吳念真來取代周潤發的角色,感覺反而沒那麼有力,而吳念真的形象、語言、廣告,一直都是台語風的代表之一,其實「台語style」用詞跟「本土」意思類似,只是後者常跟政治某些意識型態混淆,所以改採「台語style」的用詞,是要表達行銷中台語所製造出的一種特別氣勢,畢竟「本土意識」在行銷上豐富的多,政治則比較狹隘。 政治的狹隘,也塑造台語風的刻板印象,演講會場的嘶吼,不是喊「一步一腳印、呼乾啦、凍蒜」,就是來一首「愛拼才會贏」,那種語言反覆使用,其實跟重覆播放的廣告差不多,而播放十幾年的廣告,民眾多少會膩吧?未來民眾會不會再吃這一套,有待觀察,主要是「台語style」不只有這樣而已,台語表面上很封閉,像是難學的語言,但其實它的內容夾雜著不同(統治)國家的詞,看起來還頗為開放,各國語言在台語的變音也有一定的份量,這是台語非常有趣的現象。從這裡來看快來的選舉,到時馬英九講台語講得太標準反而不見得好,事實上很多年輕人講台語已不流利,走音、華台語交叉是常有的現象,而且一代不如一代,教科書怎麼強調是一回事,語言是生活的(不然教育部的英語早就成功了),年輕人、甚至上班族大多用華語來溝通,家中新生代小兒,即使是本省籍的父母,也多用華語與他們溝通,或者純正的台語已經變音,事實上周潤發三洋維士比「福氣啦」的廣告,周潤發的配音已經有點那個味道,如果他的台語配音太純正,這個廣告反而失去味道。 根據東方線上2007年版E-ICP消費者行銷資料庫的調查,現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看國語連續劇的比例已比台語連續劇高,流行音樂更明顯,40歲以下的人,聽國語流行歌曲比台語的還多,這種現象值得行銷人注意,台語當然不會消失,但或許未來講不標準的台語會變得自然,或許「不標準台語」或「半調子台語」會變成以後「台語style」在廣告中的意義。( klar99@pchome.com.tw ) ●更多文章請見東方線上 | |
| | | 幸福。是啥?
東方線上╱研究總監 邱高生 求幸福的人心,似乎蠢蠢欲動,種種跡象顯示,追求幸福變成一種生活價值觀,好像很多人開始思考要如何過著幸福的生活,想著自己每天這樣汲汲營營,�來了那麼多的東西,算是戰利品吧!像住豪宅,開名車,食則三珍海味,全身上下盡是名牌,可是在夜深人靜猛然一醒時,卻發覺擁有這麼多的一切,而內心卻也有那麼多的牽掛,甚至於是諸多的煩腦,讓你此時此刻坐立難安,還真想拋開這一切,遁入空門,斷了那心中三千「煩惱絲」,而事實上想歸想,談何容易呢?真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當早上太陽再次升起,還不是一樣,要和那麼多的人和事爭鬥,而在這暗夜的時刻,內心也深深反省著,本來以為追到而擁有這一切,就會擁有幸福,而等到真的已經得到手了,卻發覺在此時此刻並沒有幸福可言,除了擁有很多財產外,剩下的卻一無所有。 以上這樣的描述,似乎在暗指著,擁有豪宅,開名車,食則三珍海味,全身上下盡是名牌,有能力享盡人世間的榮華富貴就一定會不幸福,生活就是要簡單才會有幸福,所謂「簡單的幸福」,因為簡單所以幸福,這種論說也引起諸多的共鳴,相當振奮人心,但事實恐怕這也未必然是如此,簡單就可以有幸福,君不見,「貧賤夫妻」之說嗎?每天就是為錢吵吵鬧鬧的,當然也沒有什麼幸福可言,還能稱得上什麼幸福呢?可是仔細看看,也有人可以「安貧樂道」,一家子其樂融融,父慈子孝,真是羨煞多少「富而不幸福」的有錢人家。所以,幸福不幸福,一點也不簡單,你看人家就說人家不幸福,可是人家搞不好覺得好幸福,同樣的,你也會覺得他人擁有的幸福,那那能叫做幸福,你也不會想要那樣的幸福。 由此可見,幸福不幸福是相當的主觀,是一種百分之百完全主觀的現象,只要你認為幸福就是幸福,只要你感覺不幸福就是不幸福,不需要什麼理由,或者用什麼奇怪的理由都可以,像被迫害也會有幸福感覺。幸福不幸福,這是一種自我解釋的現象,同時也是別人眼中的一種現象,不容易找到什麼幸福法則,可是現在想追求幸福的人卻是越來越多,也許因此會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幸福」消費行為,變成一種「幸福」的消費趨勢,當然這也蘊含著消費者對追求幸福的一種「自覺」。幸福,即使是這麼主觀的現象,也許不易研究探討,但可確認的是,追求「幸福」是一種新生活價值觀的形成。 ●更多文章請見東方線上 | | |
|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05號11樓 ,TEL:(02)2708-8038,FAX:(02)27094848。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