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Yilan
進入21世紀,顯然,「享樂」的風貌,正在改變……
以前,所謂享樂,多半集中在形於外,可以輕易示人、驕人的外在表象物事,如名車名宅華服珠寶名錶名牌包……然而現在,隨著人類總體智識、眼界、感官與欲望的越加成熟、開闊、精練且多元,我們的關注與執著焦點,開始轉向──從以往單向的朝外觀看,轉而回歸自身與內在覺知的開發,並尋求內在感官與外在世界間的彼此交會。
所以,此際,只要是與感官覺知高度相關的項目,都無可避免地,一一成為當代最被關注的顯學。
這中間,特別是飲食,尤其成為上世紀九○年代至今,最受矚目也最能引起共鳴的享樂項目。
此中原因,除了一部分肇因於從二十世紀初全面展開的現代化洪流裡,為求量產,科技、機械與化學物的介入,迫使食物逐漸失去了過往的本來滋味,甚至含有種種有害物質而造成對身體的損傷;遂而,在一種回歸與反省的心態下,食之「質」重於「量」的思潮,逐漸復興。
然最關鍵還有,飲食始終是人最為貼近的最基礎生活課題,只要身而為人,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餐,常日生活裡日復一日天天必然接觸必然實踐;因此,人們漸漸發現,只要在這之上飽足了滿足了享受了愉悅了,快樂幸福圓滿,其實如此容易、唾手可得……
所以,幾世紀以來,我們從未如此刻這般,熱烈著癡狂著追逐美味。我們細細密密驅動著操練著所有的知覺感官,一層一層抽絲剝繭追索著窮究著,視覺嗅覺味覺觸覺上每一分毫的微妙變化;同時,在能帶來食之悅樂的各種無窮可能性上,不惜代價不斷追求尋覓。
影響所及,只要某個飲食類別或項目本身擁有一定程度廣博的體系與淵遠流長的歷史,便能在此時間幡然而起,從某特定區域或家常食物,一躍而為全球饕客間引領風騷的美味時尚。
即連「品味」的定義,也開始產生變化。
以前所謂品味,需得名牌時裝手錶皮件之設計師系列名字源流背景技藝演變系譜如數家珍;現在,葡萄酒要Chateau d'Yquem還是Chateau Margaux?握壽司要銀座久兵衛還是次郎?macaron小圓餅是青木定治還是Pierre Herme?純米大吟釀喝獺祭二割三,還是大七箕輪門的超扁平精米?生火腿是西班牙Jabugo地區Bellota等級的Iberico,還是義大利Zibello的Culatello?鹽用的是布列塔尼Guerande鹽之花,還是沖繩粟國島的粟國ソ鹽?咖啡豆得哥斯大黎加La Minita,還是牙買加藍山Blue Mahoe?……
置身這「飲食顯學年代」,能不能在餐桌上言談間信手拈來、抖落一篇篇學問識見,已成今日自詡上流人士必然配備的基本功……
詳看全文 原文出處:
《Yilan美食生活玩家》 —
追尋,極致之味(上)——Yilan新書《極致之味》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