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6

留住優秀老師 中原祭出終身俸

留住優秀老師 中原祭出終身俸
【聯合報╱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

中原大學與壽險公司合作,將以變額年金保險作為教師退休福利儲金計畫,讓中原教師退休後可領終身俸,保障退休生活。

除了退休福利儲金專案,中原還祭出優厚的教師研究獎勵費,96學年度就有中原工業工程學系教授黃惠民,獲得一學年30萬的研究獎勵費。中原的教師薪資包括 本俸與研究費,助理教授可領薪資68000元到86000元,副教授有77000元到95000元,教授更可以領到92000元到105000元。

中原指出,私校教師的資格與專業責任都跟公立學校一樣,但在退休權益保障確明顯不足,私校教師退休後無法領取終身俸,也無法享有18%的優惠利率存款。

中原人事室組員吳美芬表示,此專案是考量「終身俸」是退休生活重要的經濟基礎。

中原退休福利儲金制度從今年2月開跑,中原按照教師年資,自提及相對應公提各提撥本俸的5%至8%,幫編制內的教師繳交每月年金保險費用,以變額年金保險做作為校內教師退休福利儲金計劃。

吳美芬舉例,一位30歲的助理教授進入中原任教,如果每年自然晉級及順利升等至教授,在職期間依照退休福利儲金辦法按月提撥至退休儲金專戶,預計65歲時 退休,以年投資報酬率平均6%計算,則可一次提領665萬餘元,約是本金的5.4倍。當然,教師也可以選擇以年金給付,年金保證期間選定為20年,那麼終 身每年就可以領到年金約新台幣38萬元。

元智大學在去年底提出「Faculty101計畫」,提出退休保障機制與彈性薪資制度,計畫三年內增聘將超過101位教師。元智大學副校長江行全表示,元智已經投入二千萬的推動元智退休保障機制,並即將開辦。

逢甲大學在民國九十年創立「福利儲蓄信託基金」,由逢甲的九位財金系教授親自操盤,成為私立大學自籌退休福利儲蓄信託基金先例。

逢甲大學表示,參與「福利儲蓄信託基金」的教職員工高達9成,教師按月從薪水中提撥5%存入信託,校方相對提撥,學校每年都編列2500萬做相對提撥基金。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31947

http://www.hellouk.org/forum/lofiversion/index.php/t158555.html

http://twnzone.org/discuz/archiver/?tid-191315.html

國內教授薪鬱悶 僅港1/ 4星1/5
〔記者申慧媛、袁世忠╱台北報導〕台灣各大學老師薪水只有香港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新加坡五分之一,陽春教授本俸加學術研究費,敘薪最高約十萬多元,就算兼行政主管加給也頂多十二萬元。
各國大學薪資來看,最高的大概是美國。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指出,美國私立大學給一流學者的薪資相當高,雖然無法得知各自的金額,但是年薪一般都在三十萬至五 十萬美金左右(台幣九百七十五萬到一千六百多萬,月薪八十二萬至一百三十七萬),大學校長的年薪則是四十萬至五十萬美金(台幣一千三百萬到一千六百多萬, 月薪約一百一十萬至一百三十七萬),相較於台灣大學校長每月才十幾萬台幣,差距實在很大。
根據調查,美國一位全職教授的平均年收入是七萬三千多美元(約台幣二百四十萬元),私立大學博士班的教授薪資最好,平均高達十三萬六千多美元(約台幣四百 二十萬),社區大學的助理教授就只有平均四萬八千多美元(約台幣一百五十萬)。若以學系來分,商學院最多,最多可比文學系多領一倍,電腦科學也不錯,可以 多領六成。
教育部指出,國內大學教師的薪資待遇按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和講師等四級而不同,其中本俸加學術研究費的月收入,陽春教授最高十萬元出頭,副教授八萬至 九萬元,助理教授七至八萬元,講師則最多五至六萬元。私立大學教師的待遇,原則比照公立大學;但也有少數私立大學為爭取人才,提供具博士學位者或特定優秀 研究成果者,按月加薪一萬至兩萬不等,例如逢甲大學、南台科大等。另有少數財力雄厚的私大提供教師高額的研究獎金,例如長庚大學、元智大學等,有能力有本 事的學者,都能為自己加薪。
至於國內五年五百億的十二所頂尖大學,也多訂有各式各樣的教師薪資彈性或授課減少時數等方案,少數有成就的特聘教授,有機會爭取月薪加薪五十%的上限,即月入十五萬元,但各校比例人數都不多,約一至兩成。
因此,台大校務會議中通過新聘教師額外加給規定,以學校自籌經費給予教師額外加給月薪,甚至金額不設上限的作法,相當吸引人。

台大祭重金攬才╱成大交大薪癢癢 清大搖頭

台大新聘教師的薪資,目標希望比照美國柏克萊或史丹福大學給薪,提供學生最好的師資。圖為台大碩博士新生訓練。(資料照,記者陳則銘攝)
台大取消新聘教師額外加給上限,希望有籌碼可以延攬國際學者。圖為元智大學聘請外籍專任教授Dr. Venezian授課情形。(資料照,元智大學財金系提供)
學風鼎盛的柏克萊校園。(美聯社)

清大直言:不如改善研究環境

〔記者申慧媛╱台北報導〕台大昨日取消新聘教師額外加給上限,希望藉此延攬國際學者,成大、交大都考慮跟進,清大則不以為然,清大副校長葉銘泉直言:「與其大肆加薪,不如協助新聘教師建構良善研究環境。」

交大肯定:加速提升學術水準

交大校長吳重雨認為,國外部份大學也是透過類似作法,加速提升大學的學術水準及研究產能,瑞士就有一所理工學院提供有潛力的優秀新聘教師的薪水,比教授待遇還高,也因此有不錯的研究成果,大學國際排名進步快速。

他說,國內十二所頂尖大學,雖都有特聘教授等相關辦法,聘請諾貝爾得主級的大師學者時,年薪最高可到達五百萬元水準,但個案數量不多;而校內也需要提供助理教授等基層學者鼓勵,做法是讓薪水更有彈性,不致一下就被高薪的香港、南韓大學挖走。

成大期待:吸引一流學者來台

成大校長賴明詔說,國內希望能有一流大學,待遇也要有競爭力,南韓的大學教授待遇是台灣的兩倍,香港是台灣的三到四倍;要吸引一流學者來台,台大的作法和精神是正確的。

成大、交大均有意提供年輕優秀學者更合理、更有彈性、更有競爭力的待遇,也希望透過一些新的待遇彈性作法,吸引優秀國際學者來台灣發展。

清大副校長葉銘泉則質疑台大作法是疊床架屋,他說,台大只針對特定新聘教師提供額外加碼,會造成現職教授的心裡不平,而且目前各校都訂有特聘教授等彈性加薪方案,若新聘教師真的有成就有份量,直接聘為特聘教授即可。

他認為,年輕有潛力的學者,需要的是良好的研究環境,不是追求高薪;所以清大提供二十萬至一百萬不等的設備研究補助,協助年輕學者及建構良好的實驗室,以快速取得研究成就表現。

活化市場機制 活化管理教育

日期 2004-03-12 09:07:06
文章主題: 文章分享


由市場經濟、教育者的薪資、學費、政府管制…等層面思考如何提高台灣管理教育之水準,並提出美國教育制度做為檢討。

「我們政府給的框架太窄、太厚了!」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洪茂蔚喟歎著。教育產業在台灣是高度管制的產業,而在各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及教授的認知中,商 管學院受到的管制尤多,原因可能是供需過熱、市場頻出亂象,政府只有更加強管制。然而此種邏輯的後果卻是行政管制愈嚴、產業發展愈混亂。

任何一個產業要能自發性的長期健全發展,市場機制是充分必要條件。曾任經濟部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孫震先生,在任內曾開玩笑說,台灣之所以能締造出 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原因之一是政府的效率不夠高。如果政府效率太高,每個角落都管到,市場的力量就釋放不出來,而台灣經濟奇蹟的創造靠的就是對市場 機會嗅覺敏銳、會鑽能拚的企業家。因此,以產業發展的經濟角度來檢視台灣管理教育問題,最大癥結就在「市場機制太弱」。

管理教育 市場機制差

即使站在單一產業的圈內觀察,這個觀點也能獲得許多事實的佐證。在全球管理教育競賽中,美國管理教育何以能一直領先?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院長陳鴻基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市場大且採取自由經濟制度,教育產業受到很少的束縛。

歐洲及日本都花了很大的力氣追趕美國的管理教育,但是數十年的努力一直徒勞而無功,即使管理教育發展甚早的英國,其倫敦經濟管理學院也追不上美國的管理教 育水準。美國管理教育的力量在他們引以為豪的「美國風格」、「美國模式」,前者表達的是美國的精神、文化,後者表達的是美國的商業模式。

陳鴻基指出,自由經濟體制的激烈競爭,使供需雙方可依自利原則作最有效的資源配置,好的創意能得到應有的獎酬,好的商業模式也能獲得最大利潤;以管理教育 而言,受此自由市場機制的刺激,新的管理典範、新的管理理論也因而百家爭鳴,並可在市場經過實務實證後,產生大師級的管理學家、孕育出當代的管理主流學 說。

唯有市場機制能夠細膩而恰當的管好各種經濟活動,對照台灣的教育體制,更能有此體會。國內許多管理學院的院長及EMBA執行長,比較海峽兩岸管理教育發展現況時,最為憂心的是雙方管理教育體系背後的經濟力量不同,他們都認為這將是未來的決勝因素。

舉例而言,一個現實而影響深遠的問題是大學教授的薪水。台大管理學院院長洪茂蔚以自己為例,管理學院院長月薪新台幣10萬元,年薪領13.5個月,即稅前所得135萬元,而十年前一位剛拿到博士學位的助理教授,月薪約5萬多近6萬元。

換言之,在我們的教育體系內求發展,一位管理領域的助理教授升等順利、當上管理學院院長,大約花上十年的時間,但月薪只從5萬多元增加到10萬元。「好像 你一生的志業就在拚這10萬元!」「十年的光陰,只是把自己的待遇從5萬元增加為兩倍!」洪茂蔚坦言,管理學院教授普遍有這種挫折感。

薪資制度 難吸引人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吳思華指出,目前一位助理教授月薪是6萬6,000元,換算年薪不到3萬美元,但香港科技大學給年輕教授的年薪是10萬美元以上, 新加坡大學年薪12萬美元,如果不比這些地區,就與中國大陸比較,我們也少得多。大陸給剛拿到博士學位的年輕教授 (助理教授)年薪約4萬美元左右,副教授5萬美元、教授6萬美元,都遠比我們高。這是普遍的薪資水準,如果要挖角著名的國外教授還可以彈性給價。

價格機能是自由經濟最根本的機制,價格可以引導資源往最有利的方向配置,使整個體系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率。如果一個經濟體系沒辦法自由訂價,好的資源不可能投入,這種「平頭式」的薪資制度由於違背經濟原則,已產生很多明顯的負面效應。

其中之一是國內願意唸博士學位的學生愈來愈少,洪茂蔚惋惜許多台大優秀的碩士班學生不願再唸博士學位。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葉匡時分析:「同樣碩士畢業,一 個進入科技界就業,一個繼續唸博士而進入學術界,十年後當教授的年薪百來萬,當科技公司經理或副總經理、總經理的,年薪500萬或上千萬元都可能,你會走 那條路?」

知識經濟時代進行的是「人才戰」,台灣的管理教育產業不僅自行培育的學術人才後繼乏力,在國際學術市場的人才戰也節節敗退,以台灣這樣的價碼,在國際學術市場上根本吸收不到優秀人才來任教。

當然,市場機制活化必須全盤檢討,因為經濟活動是環環相扣的,訂價機能的僵化源頭之一,是學費的僵化。但現今採取的是部分機制活化的權宜措施,較能依市場 供需訂價的是管理學院的在職專班,即各大專院校現今最為風行的EMBA學程,這些為企業界執行長量身訂作的高學費學程,便成了各大學的「金雞母」。

陳鴻基指出,美國教資訊管理的助理教授一個月薪水多在8萬至9萬美元水準 (一年領九個月薪水),清大的科技管理學院為提高吸引力,便須設法從學分班、推廣教育、在職專班的學費收入中節餘出額外的福利津貼給教授。

每個當家的都必須唸這本難唸的經,但能變通的途徑有限,難怪各大學院校競相開設在職專班,已幾近浮濫的地步。葉匡時不諱言:「現在各大學在搶社會資源。」 吳思華憂心的,則是知識層面的負效應,他說:「現在人人唸管理、談管理,『管理』已成了世俗化的概念,其專精層面被忽略了。這種知識的世俗化結果,是我們 管理教育的危機。」湯明哲則認為,現今種種亂象,政府已管不住,「只有交給市場了!」

知識世俗化 危機顯現

然而「市場力量」在哪裡?管出了一種亂象,只有用更多管制來加強管制,如此循環的結果,我們的管理教育市場機制就更弱。比如,面對各種管理推廣教育過於浮 濫的現象,教育部已宣布凍結今年的推廣教育招生員額,各校在一定總額管制下,若要增收某一在職專班的學生名額,則另一專班的名額就需減少。但是此種管制, 又是另一種不問品質只限量的「平頭管理」,無法發揮物競天擇的淘汰力量。

市場失去應有的機制,不僅競爭力差的院校無法退場,競爭力差的教師也無法鑑別。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黎漢林指出,國立大學的教職雖然形式上有評鑑考核 制度,但實際上難以落實執行,使得大學教職形同終身職,差的教師請不走,新的、好的教師進不來,長期而言,「師資」堪憂。

各大學一再強調落實考核,事實上是雷聲大雨點小。台大三、四年前開始實施,有位教授在考核壓力下離開台大,許多教授開始擔心政府有關單位及校方會開始「玩真的」。

美國能樹立管理教育的權威,市場的淘汰機制也發揮相當大的力量。湯明哲指出,美國有十分嚴格的淘汰制度,像麻省理工學院(MIT)、哈佛、芝加哥大學幾乎 平均20位助理教授才一位獲准升等,MIT 甚至規定助理教授超過六年未升等便須淘汰,哈佛則規定助理教授必須在12年內由助理教授升等成正教授,而每階段升等都須覓得同級大學12位正教授的推薦 函。因此,能在這些頂尖學府任教的教授是極大的專業驕傲,這些頂尖教師更打造出學校不可撼動的品牌聲望。

黎漢林則指出另一種致命的管制。他說,目前我們政府雖然允許台灣的大學到中國大陸開設EMBA班,「但是只准招收台商,不准招收大陸學生!」EMBA是提 供企業高階主管唸的學程,必備的功能之一是要能提供當地的人脈網絡,供學生作為架構其個人人際關係的平台,失去此種功能,怎麼會有吸引力?以致台灣各大學 眼睜睜地看著大陸本土的大學後來居上,以天時地利人和之便搶占這塊利基最大的市場。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許多外國大學頻頻來台活動;大陸著名的大學近幾年更急起直追,「閉門造車」式的改革已緩不濟急,市場門戶再也封不了關不緊,唯一辦法,只有強化市場機制,打開門戶走出去,進行一場知識產業的全球公開競賽。

【2004/03/12 經濟日報】

http://ebrc.ntpu.edu.tw/modules/news/print.php?storyid=3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