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總統大選帶來的商業變化,經理人準備好了嗎?根據「2008台灣經理人競爭力大調查」,答案可能是:「還沒!」 距離3月20日,已經過了兩個多月。「馬上」是否會與「經濟轉好」畫上等號,尚在未定之天;但「觀光」「三通」「陸資」等各種與兩岸關係進展可能帶來利多的議題,卻已炒得沸沸湯湯。
如果,台灣經濟已經盼到了春燕……經理人,你準備好了嗎?
根據「2008台灣經理人競爭力大調查」,多數經理人的答案可能是:「還沒!」
行動認知不一致 本次的調查中,我們發現許多「認知」和「行為」矛盾的結果。
比如說,經理人自認最強的職能是「全球思維」,但獲致全球思維的兩個重要方式「語言溝通」(含外語)及「適應變革」(含外派),卻被評為最不重要的兩項職能。
另一個例子是,約9成台灣經理人都預期,可能會到國外工作,甚至用英語做為職場主要溝通語言,但「語言溝通」卻又是經理人自認最差的能力之一。 再看一個數據:83%台灣經理人認為,中國經理人若來台工作,將對本地經理人造成強大威脅;但「兩岸關係的進展」,卻只會激起9%台灣經理人提高競爭力的動機。
「台灣經理人在逃避現實,」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斷言,這些現象顯示出「缺乏執行力」的弱點;也說明了為何企業最重視的「獲得成果」這項職能,被台灣經理人自評為能力最差的原因。
資誠企業管理顧問人力資源整合管理服務協理萬子綾,連續參與大調查3年。過去,台灣經理人將自己的職能,與香港、新加坡經理人相比時,信心度普遍不高,甚至還將「全球思維」視為為最需加強的能力。然而,當今年問卷中不再做比較時,結果竟大翻盤。「難道不跟國外比,台灣經理人就信心大增嗎?」她感到疑惑。
種種現象顯示,台灣經理人似乎偏重思考類的職能,卻忽略行動類職能的重要性。
職能也要與時俱進 競爭力(competitiveness)是由許多「職能」(competence)組成。所謂職能,是個人在某項工作上表現稱職的標準要求,包含知識、技巧與行為,以求取績效上的成長。
如果環境產生變化,使工作需求的職能改變,即使你的知識、技巧和行為都沒變,依然會被列為「不適任員工」,因為你沒有與時俱進,追求讓自己在新環境下依然能表現稱職的新職能。
舉例來說,在30年前的台灣製造業公司,經理人的關鍵重要職能,可能包括會說閩南語,與勞動工作者溝通;懂得機械設備的構造,還要知道讓生產有效率的管理技巧。
但在全球化時代的台灣,製造部門外移到成本低廉的東南亞國家,經理人的關鍵職能,可能就轉變為要會說外語,與當地府與勞工溝通;具備跨文化團隊的領導能力,和對組織變化的適應能力,以跟上企業擴張的腳步。
舊職能依然重要,但新職能的需要更迫切。
好消息是,因為台灣企業的積極擴張,經理人有更多機會在「發展性的計畫」「職務輪調」「派任海外」等實務經驗中,趕進度似地追求國際級經理人應具備的能力;也有人努力自學,用讀商管書、聽演講和就讀遠距MBA的方式,吸收國外資訊。
這些台灣經理人的拼勁,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梁定澎有深刻的感受:「談到跨國經營的實務經驗,現在學生能講的,已經比老師還多了!」
《執行力》(Execution)一書提到:「少了執行,突破性思考沒有用,學習不會帶來價值。」要成為有競爭力的台灣經理人,這句話,將是深切而實用的提醒。
★關於「2008台灣經理人競爭力大調查」 ■主要發現 ● 經理人認為「商業洞見」最重要 ● 經理人自評「全球思維」最自信 ● 34%經理人自認績效領先全球同儕 ● 購併、外移比兩岸關係更棘手 ● 83%經理人,擔心中國搶飯碗 ● 90%經理人,預期工作更國際化 ● 發展性任務,提升能力最有效 ■基本資料 共同主辦:經理人月刊、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 資料統計:萬子綾•楊香容•黃柏翔 調查時間:2008年4月16日至5月4日 調查方式:網路自填問卷 調查對象:台灣籍經理人(有效問卷4019份)、中國籍經理人(有效問卷192份)與兩地之人資經理人(有效問卷541份)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