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尾伯勞 伯勞屬 伯勞科 Laniidae
辨.識.重.點 黑色的嘴短厚且呈鉤狀,有醒目的黑色眼罩。飛行時尾略長,栗紅色的尾上覆羽甚為醒目。雌雄相似。台灣可見兩亞種,主要為普通亞種(灰頭紅尾伯勞)。
在台灣,紅尾伯勞目前確認有兩個亞種:普通亞種為普遍的過境鳥與地區性普遍的冬候鳥;指名亞種則僅為偶見的過境鳥。
本種是最早抵達台灣的非濕地型候鳥之一,7月底即可見零星的南遷個體,抵台的主要時間始於8月中旬;秋季遷移的群體中,亞成鳥占有極大的比例。本種度冬的族群雖廣見於各地,但在恆春半島的數量顯然較多;遷移群體到達度冬地之後,隨即各自占據領域,並有極明顯的護域行為。晨、昏時常見其停棲於電線或裸露的高枝大聲的鳴叫,並不時將尾部似劃圈圈般小幅的轉動。
獵食時常藏匿於樹叢邊緣,伺機捕食昆蟲、小型兩棲、爬蟲類,甚至鳥類與幼鼠;有將食物插於尖銳細枝上之特殊習性,功能可能僅止於固定食物以便撕食,而非過往所稱的「儲食」;通常只取食獵物之內臟與肌肉,餘多丟棄。並不十分懼人,干擾接近時,常先發出聒噪的警戒聲,再低飛至較遠樹叢內躲避,飛行姿態略顯笨拙。
●鳴聲:警戒聲為大聲、粗啞且快速的「嗄、嗄、嗄……」,常持續甚久;雄鳥於春季會發出小聲但極細膩的囀鳴,甚為悅耳。
棕背伯勞 伯勞屬 伯勞科 Laniidae
辨.識.重.點 大型伯勞,有白色翼斑;嘴黑色,前額的黑色向後延伸為寬大眼罩;體上為灰色、橙色與黑色的搭配,體側的橙色亦頗鮮明,長尾。飛行時,橙紅色的尾上覆羽十分醒目。雌雄同色,但♀眼罩可能較窄,且帶褐色。
區域性普遍的留鳥,除北部外,廣見各地,東台灣與恆春半島尤多;以開闊的平原為棲地,多見於樹木頂端、木樁或開闊農地周邊的電線上,較少藏匿於樹叢內。除捕食地面上的昆蟲、兩棲類及爬蟲類外,亦會追捕小鳥,甚至有模仿小型鳥類的鳴聲,再將其誘殺的行為;也同紅尾伯勞(dP.68)一樣,會將食物插於尖銳物上。不十分懼人,干擾接近時多僅低空短距的飛離,有時會先竄入樹叢內,但不久即又躍至高處。
本種少數個體的體色明顯偏暗灰色,橙色常以極淡的方式表現;此外,於金門地區有獨特的「暗色型」與「中間型」族群。暗色型除金門外,亦分布於福州及廈門,遠可至上海;其特徵為體羽橙色的部分黑化為灰棕或灰黑色,很多時候僅腹側可見些許的污棕色,翼斑可能為白色或灰褐色。中間型則僅於體下可見不同程度的橙色,餘同暗色型。金門地區的族群,按地緣應屬中國大陸的指名亞種。蘭嶼地區曾於1989年3月記錄過一隻菲律賓亞種(L. s. nasutus),該亞種大部分的臉頰至上背黑色,與暗灰色的下背對比明顯。
●鳴聲:警戒聲較其他小型伯勞更為聒噪,但歌聲十分婉轉悅耳,且經常模仿其他鳥種之鳴聲,唯妙唯肖。
黑色的眼罩與翼部極為醒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