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師級導演侯麥最重要的作品全新拷貝再現光芒! 誰能看見綠光,誰能得到幸福 盛夏的七月天,黛芬原本計畫與朋友一起消磨假期,卻臨時被爽約。與男友分手多時的她,頓時感到一陣說不出的寂寞,不願繼續待在巴黎這座不見陽光的空城,啟程前往尋找心中的陽光。旅途上,她無意聽見一群婦人討論一本叫〈綠光〉的小說,並被他們描繪的那道光芒深深吸引。黛芬決心等待綠光的同時,也等待愛情。
祈禱吧,祈禱更多的陽光 【綠光】(Le Rayon vert)是描寫「期待」的最偉大作品,期待假期的到來,期待愛情的來臨。被封為愛情大師的侯麥(Eric Rohmer),善於處理主人翁內心細緻的情感起伏,經由一場場精彩的對話辯證真理,剝去外在包覆的價值觀。【綠光】的女主角黛芬不想要自己旅行,卻又因內向的個性找不到同遊的朋友。她往返巴黎和其他城市,努力尋找心靈的寄託,卻無功而返使她陷入更哀傷的情緒。這種無法和他人交流的壓抑,迫使黛芬一次次以眼淚宣洩,不管在草地上、風裡、沙灘邊、海濱的小城,獨自一人或與陌生人聊天,黛芬都清楚意識到自己的孤單。其實,黛芬的靈魂只是在等待命運的暗示,在看到綠光的那一剎那,她終於洞悉了內心的真實情感。
侯麥電影的雋永影像總是非常迷人,看他的電影就像閱讀一本小說,令人玩味再三,反覆思索。【綠光】是侯麥「喜劇與諺語」系列中最詩意浪漫的一部,替他贏得當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更是許多電影人的啟蒙影片。女主角是常常在侯麥電影裡出現的Marie Riviere,劇中的許多台詞皆是她即興發揮,因此Riviere也在編劇上掛名。事實上,【綠光】裡許多角色都是侯麥或Riviere的朋友或親人,Riviere的星座也電影和現實生活中相同,都是摩羯座。
什麼是綠光? 可曾觀察過海平面的日落?是否一直觀察著它,直到它眼看著就要全部消失?當天空一片澄淨時,就在太陽放射出最後的光芒時會出現一道綠光。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綠色,沒有一個畫家能夠在他的調色板上調出這種綠色;在自然界,無論是種類繁多的植物,還是最為清澈的海水,它們的色彩沒有一個與這種綠色相同!要是天堂上有綠色的話,或許便是這種綠色,它無疑是代表著希望的真正的綠色!綠光很罕見,看到它就可以讀懂自己和對方的心,誰能有幸看到綠光,誰就能得到幸福。 ——凡爾納小說《綠光》
綠光是太陽落入地平線時,最後一瞬間出現一道淡綠光芒。像劍鋒一樣的耀眼,很漂亮的綠色,但稍縱即逝。這種自然現象是因陽光在大氣中折射,靠近地平線時所產生的色散。女主角曾說過,她相信發生在自身周遭的迷信,就像她在巴黎路邊撿到象徵壞運的黑桃Q、看到「恢復自己與他人的聯繫」廣告傳單、在海邊又無意發現好運的紅心K一樣,她也相信如凡爾納書中所述,看見綠光,便能得到幸福。也是這一份真摯情感打動銀幕前的觀眾,使這部電影至今都是侯麥作品中最經典難忘的一部。
最擅長談情說愛的電影大師 艾力克侯麥 1920年出生的侯麥是法國電影新浪潮大師中最晚發跡,卻最能保留新浪潮原始精神的佼佼者。他的電影穿插深刻的人文思維,角色流露細緻的情感,持續探討人性幽微的內在層面,觀眾往往無法從中立即獲得解答,卻在散場時發現周遭的人群竟和電影角色相互重疊。畫面中的一段漫談、一次不經意的邂逅、一通不知所云的電話,經過侯麥細膩的處理,都成為一個個極具能量的電影元素。
侯麥電影的對話總是充滿智慧,就像【綠光】的經典名句:「我不固執,生命對我才固執。」同時又帶著俏皮和優雅,如女主角談到吃素:「我覺得生菜很遙遠,就像朋友。」他的特色還包括長鏡頭和鮮少配樂的使用、乘坐大眾運輸來往各地的年輕男女、堅強並複雜的女性角色、沿海度假勝地場景、飽富哲理的論述及室外景和自然光。除了愛情是侯麥熱衷探討的主題外,人際關係、自省、信仰和命運也再三於他作品出現。侯麥的電影不喜涉入過多的社會或政治議題,不同於較為激進的高達,侯麥試圖在他作品中喚起19世紀小說富有的感性和理智。他並不關心角色作什麼事,而關心他們在做或談論這事件時的心理狀態。至今侯麥的作品在三大電影節(坎城、柏林、威尼斯)共獲獎13次,2001年更在於威尼斯電影節被授予終身成就獎。
【追殺比爾】的導演昆丁塔倫提諾是侯麥的忠實影迷,曾多次提到自己深受侯麥影響,他說:「你得先看侯麥一部作品,如果是你的菜,那你也會愛上其他部。無論如何,至少一定要找一部來看。」已故的好萊塢大導演史丹力庫柏力克也非常喜愛侯麥作品,台灣著名導演楊德昌更說過:「侯麥是世界上最知道如何拍電影的人。」【綠光】不僅是侯麥「喜劇與諺語」系列最好看的一部,許多人更稱讚它為侯麥最完美的作品。這次【綠光】重新引進全新電影拷貝,讓還沒看過電影的朋友一飽眼福,已觀賞過的影迷再度於大銀幕享用,絕對是千載難逢的年度電影盛事。
--節錄自世界電影
http://www.worldscreen.com.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