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主編推薦 | | | | | | |
|
特別報導 | | | | 教授腦袋裡挖金礦 七年賺近兩億
技術轉移權利金,成為交大新財源 在美國行之有年的技術轉移模式,培養出如Google等幫學校賺進可觀權利金的金雞母,正在起步的台灣,智權產出第一的交通大學可以提供哪些參考? (文)王茜穎 台灣沒有一所大學不在哭窮。現在大學必須自籌二○%至二五%的經費,但遇上景氣不好,募款不易,學校究竟要上哪找錢? 二○○七年十二月初公布的教育部高等教育評鑑中,交通大學在國立大學「智權產出成果與應用效益」項目中拿下全國第一。自二○○一年成立智權中心,七年來,交大累計的智權權利金收益達一億八千六百萬元。其中「無名小站」的授權金達三千萬元,居個案最高;機械系教授洪錫源的「3C產品前瞻技術」,亦獲得二千五百萬元權利金。 這條新財源,其實是找出大學教授腦袋裡的金礦,行銷出去。 祭出八成高回饋金 鼓勵教授花時間投入研發 這個做法在美國已經行之有年,一九七○年代美國史丹佛大學就成立了技轉中心,養出的金雞母之一,就是有名的Google,它的模式後來成為美國大學技轉中心的原型,但台灣能否套用美國模式?從交大的例子,可以參考什麼? 最初就參與校內技轉制度建立的交大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劉尚志曾建議校方,台灣才剛起步,風氣尚未形成,最好能提供教授較高的技轉誘因,否則教授都很忙,一開始就仿照國外的低誘因,沒有人要花時間在這上面。「如同生火,火種開始起來,你一不小心就會吹熄。」前研發長林一平如此比喻。因此,交大明訂創作人有八○%的回饋。 交大的高回饋不只是全國第一,劉尚志說可能還是全球第一,因為相較之下,史丹佛大學的教授,扣除行政費用後,還只能拿回三分之一,其餘則回饋給學校,進行再投資、成立獎學金等。 要給高回饋並不難,不只交大,清大技轉中心的回饋大約在五到七成之間,目前也打算參考交大的模式,朝更高的回饋做檢討。但一位熟悉國內大學技轉運作的教授指出,拉高回饋來吸引教授投入,存在著隱憂,「這就像年金加碼,但對制度並沒有好處。」他認為給創作者高於五成的回饋率並不合理,因為根據科技基本法,學校必須回饋二○%給出資的國科會,在這個前提下,若分配過高比率給教授,學校會缺乏足夠的收益可以長期投入在建立一個專業的團隊,長久下來並不利於大學智權中心的發展。 加給、獎勵金留人才 聘用專職法務讓技術加值 大家都知道,要做好技轉,必須投資在專業人員招攬或培養,但偏偏要以公務預算來吸引一流好手,實在有困難,這是一般學校先天的限制。交大的眼光在於,它願意先做好投資,目前它聘了一名專職法務,然後將來自各領域的專員通通送去修智慧財產權學程,自己培養人才。交大並提供專業加給、佣金、獎勵金給技轉專業人員來激勵與留住員工。 林一平與智權技轉組組長黃經堯都是業界出身,很清楚法律和專業服務可以保護自己且為專利加值。 過去在美國貝爾通訊研究公司擔任研究員的林一平印象深刻的是,法務的薪水竟高出研發人員的兩倍,「因為沒有那些人,你不知道怎麼賺錢!」研究人員或許對技術瞭若指掌,但卻沒有商業概念,連這項技術價值,都可能估不出來。若是由研究人員來賣,可能賣了五十萬就很高興了,結果法務加值後賣出去,可以賣一百萬。 智權中心的專案人員利用專利分析工具,鎖定幾個廠商,但只有技術還不足以打動廠商,還要幫技術加值。專案人員要先瞭解廠商需求,幫他分析出這個技術可以做什麼?它的替代性,可以幫他們省下多少權利金的支付?甚至進一步幫他們想到如何做專利部署,有了此項專利,你可以跟誰對抗?你可以排除哪些障礙? 台大圖書資訊系教授黃慕萱說:「專利的好壞,決定能不能技轉出去。」所謂的好壞,指的是專利的附加價值,這並非全由品質決定,而是譬如說在關鍵的地方,人家要做,就要經過你。但要對廠商的需求抓得這麼精準,必須要先知道你的客戶是誰? 善用科學園區地利 與業界互動,掌握需求 劉尚志觀察,大學裡的研究往往不是從商業價值出發,而多數大學賣技術的方式也較為被動,都是等別人來看才展示,但往往上網公開十個專利,來看的不到五家,人家也不知道你這個技術可以做什麼。空有專利、技術,卻找不到買家,還需要負擔專利的維護費用。況且,申請專利是有成本的,以國內來說一件專利的申請約需十至十五萬,國外專利則高達百萬。 成大技轉育成中心專案副理林意茵說,確實在有限的時間、人力,學校很難主動出擊,運作的方式比較像是學校的行政窗口。但成大的想法是,「東西要好,人家自然會上門。」或是由教授自己積極找廠商,再由技轉中心來媒合,並幫教授談到較高的權利金。 但林意茵觀察,不同區域間有很大的差別。以交大來說,地理位置就在新竹科學園區旁邊,師生和園區的互動也很密切,產業嗅覺也因此較為敏銳,成大沒辦法在南部複製這樣的模式。成大沒有交大的條件,即使很多單位都在推廣技術,舉辦座談、說明會等,希望有人慧眼識英雄,但多數時候都在等待。 交大也的確善用了它在園區的校友人脈。交大在校內設有的專利審查委員會,當中網羅了來自企業界的校友,「業界最清楚這個有沒有用。」劉尚志說。由業界來參與把關,沒有用,就請教授再提出解釋,不適合者,就停止申請。接著,技轉中心也會請教授推薦潛在客戶。平時,專案人員也藉著舉辦座談會、說明會等方式,有系統的蒐集園區的人脈與直接聯絡管道。 七年來,靠著高回饋、培養人才和人脈,交大如螞蟻雄兵般累積了近兩億的技轉權利金,但交大也只是台灣眾多智權中心的先驅者之一,二○○六年的交大與無名小站權利金之爭,以及未來能否解決高回饋與投資專業人才的衝突問題,交大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 | |
| .本電子報內容由 商業周刊 提供 .關於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欲轉載請聯絡 | | |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05號11樓 ,TEL:(02)2708-8038,FAX:(02)27094848。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