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就業機會、失業補助、職業訓練或創業貸款,政府各部門蘊藏許多寶藏,只要你懂得挖掘,這些唾手可得的資源,都將助你對抗失業! 文╱祝康偉 攝影╱黃建賓
台灣的失業潮有多凶猛,走一趟就業服務站就知道。
位在承德路三段的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就業服務中心中心站,從去年8月起,便開始嗅到不尋常的氣味。
原本清一色弱勢、中高齡藍領的隊伍,突然多了白領青壯年男性,而且像感冒大流行一般,人潮迅速擴增,到11月衝上高峰,一天突破360人,今年元旦4天連假後第一天,流量更一舉逼向500大關。
即使現場同時有15個櫃臺運作,等候號碼仍在100多人間打轉,平均每人得耗上3個小時,才能完成失業申請,焦慮、徬徨、不耐,加上抱怨聲不斷,讓空氣裡瀰漫著一股沉重的低氣壓。
「我們幾乎把所有能動員的個案管理員都找來,還是沒辦法快速消化一波波人群,而且下班後光是查核與整理資料,就得忙到晚上8、9點!」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就業服務中心中心站站長魏麗惠無奈地說。
6年前,勞委會為了便民,將就服站設定為單一窗口,整合了分屬於勞保局、職訓局的「失業給付」、「就業服務」、「職業訓練」3項業務,並安排了許多個案管理員負責諮商。
當個管員簡易的諮詢評估後,會依失業者需求與條件,發給救助金、代為媒合工作,或推介到職訓中心受訓,若具備創業的條件,還設有相關課程協助創業。
失業海嘯來襲,讓各個就業服務站窮於應付,效率大打折扣。不過,對失業者而言,與其像隻無頭蒼蠅,氣急敗壞地只為辦妥「失業給付」,不如利用等待時間,冷靜思考政府有哪些資源,可解燃眉之急外,還能幫自己找到未來生涯的出路。
失業給付 按月提撥,生活有保障 即使只是需要政府的金錢資助,「失業給付」相關的條件與其他配套的補助項目,你也必須搞懂,才不會損及權益。
首先,你得確定自己失業的前3年內,就業保險的年資合計是否已滿1年,且得拿著公司開立的「非自願離職證明」,才有資格申請。
其次,「失業給付」採按月撥給制,期限為6個月。當你在就業服務站辦妥求職登記,並經就業諮詢後14日內,仍找不到工作時,才可領取月投保薪資60%的金額,且每個月都要回就服站提出2次以上求職紀錄,再次接受失業認定,方能繼續請領。
值得注意的是,「失業給付」並非只要失業即可請領,而是每當領滿6個月,就業保險年資便會重新起算,下一次得等你找到工作,重新加入滿1年後,才能再提出申請,且第2次請領失業給付,最多只能領3個月。
另外,為了鼓勵失業者積極尋找工作,還有一項獎助辦法,就是在失業給付領完前找到工作,重新參加就業保險滿3個月,即可領取「提前工作獎助津貼」。金額是扣除已領取的部份,一次發給剩下金額的一半。也就是說,「愈早找到工作,可一次領取的金額就愈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就業服務組組長賴樹立提醒。
若你經過就服站個案管理員諮詢後,選擇的是接受「全日制」的職業訓練,雖然不能領取「失業給付」,但仍有金額相同、期限一樣是6個月的「職業訓練生活津貼」可領,且好處是受訓完畢,若找不到工作,可接續6個月的「失業給付」,等於受政府支助的時間,最長可以維持1年。
所以,賴樹立強調:「若你對未來的方向十分徬徨,不妨先接受職訓,再請領失業給付,起碼在經濟上,有1年的緩衝,可以幫自己充分思索。」
許多人擔心失業期間無力負擔健保,政府也貼心的設想到,只要你處於領取「失業給付」或「職業訓練生活津貼」期間,眷屬亦符合補助規定,皆可享有健保全額補助。
就業服務 資訊完整,快速謀得新職 若你想要盡快謀得新職,就業服務站的就業資訊區,除了現場張貼的職缺,還可使用勞委會專屬的網路人力銀行「全國就業e網(www.ejob.gov.tw)」查詢。
賴樹立指出,與其他民營人力網站不同的是,「全國就業e網」擁有最大的公務、醫療、教育及非營利組織職缺資料庫,包括此次政府推動的「立即上工」、「短期就業促進計劃」,由公、私部門釋出的上萬筆職缺,都是這個網站才看得見的獨家資訊。
另一個專屬台北市勞工局的台北人力銀行(www.okwork.gov.tw)則以高科技白領為對象,擁有內湖、南港兩大科技園區廠商提供的工作機會。
在就業服務站裡,還有一項重要的資源,就是探索職業興趣、性向的評量工具。
勞委會職訓局副局長郭振昌提醒,失業階段,其實正是重新審視自己的最好時機。「因為離開一個工作,固然是景氣使然,但自己過去的能力、興趣、性向等因素,是否限制了職場上的表現?」
透過工具評量,再經過諮詢,往往能夠看出些端倪,破除思考上的盲點。
郭振昌指出,考量時間限制與理解能力,在就服站的簡易諮詢過程中,通常只會提供通俗易懂、且題數較少的「興趣量表」與「個人工作態度」,作為生涯探索的工具。
但此波失業族群的特徵是高學歷且年輕化,無論重新選擇工作,或使用職訓的學習資源,都必須要深度了解自己,才不會白白浪費時間。
所以,他建議不妨可以要求個案管理員提供另外兩套「進階型」的評量工具,像是「我的生涯興趣工作單」與「成人生涯的興趣量表」,雖然題數與面向較多,得花上一倍的時間填答,但對生涯的探索,會有較完整的認知。
職業訓練 課程多元,打造多項專長 面對白領失業潮,除了等待景氣回溫,否則能對應的工作資源不多,郭振昌坦言:「我會鼓勵大家在這個階段,多多利用政府資源參訓、充電。」
究竟有哪些地方可以「充電」?
郭振昌指出,隸屬於勞委會職訓局的6大職訓中心各有特色,以自辦課程而言,北區職訓中心的重點在培訓造船相關人才,桃園職訓中心以物流、服務業為主,中區因工業區產業屬性,精密機械與金屬人才課程十分出名,南區以多元工業技能為方向,台南為創意人才養成為主,泰山則為運籌研發中心。
自辦課程部份,較高比例集中技術訓練,委外的課程則考慮市場需求,較具彈性,因此有許多白領可以選擇的進修資源,例如多媒體、設計、餐飲、行銷等課程。
此外,北高兩大直轄市勞工局下,亦各有所屬的職訓中心,特色與資源豐富,若再加上青輔會與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的訓練中心,全省等於有10所大型職訓中心的資源可供利用。
儘管可用資源不少,但擔任多年職涯輔導老師的1111人力銀行人力發展事業群執行長郭芊彤認為,當你決定踏入職訓中心,接受一連串訓練時,除了要知道自己受訓的目的、想獲得什麼技能,同時也必須認知:「受訓不代表你一定會找得到新工作。」
所以,職訓時的思考點不是「歸零」重來,而是如何替舊有工作經驗「加值」。
中華民國職業訓練研究發展中心顧問桂正權進一步提醒,因為職訓中心在地特色鮮明,且與附近廠商聯繫密切,無論訓練類型或資源多寡,都攸關未來的就業機會。「不妨以興趣、就業機會為交集,找出適合的上課地點,不要為了貪圖距離的方便,到最後徒勞無功。」
沒工作的人勤於學習,以求翻身,有工作的人更要學習,因為誰也不敢保證下一波會不會輪到自己。
對在職的人打造第二專長,勞委會提供每人3年5萬元進修補助的產業人才投資計劃(tims.etraining.gov.tw/timsonline/index.aspx),看似「棉薄之力」,但合作對象囊括職業工會、學校、訓練發展中心、工業發展中心、金融研訓院等機構,課程亦十分實用豐富,對想提升競爭力的上班族,仍值得一試。
由於此計劃是受訓完才撥款,郭芊彤特別提醒,許多不肖職業訓練機構會打著政府補助的名義招生,讓學員上完了課才發現上當。
所以,「事前透過網站,或是撥打職訓局服務專線查詢,都是預防受騙的方法,」郭芊彤強調。
創業計劃 專業輔導,再造生涯第二春 除了努力找工作、受訓外,創業也是許多失業者選擇的出路,政府亦有不少對應的資源可供利用。
3年前,在台北縣保母協會擔任總幹事時,被雇主無預警裁員,已屆50歲、頓失所依的詹瑜,卻能在二度就業之際,轉而創業成功,就是善用這些政府的協助。
當時,詹瑜遍尋不著工作,沮喪之餘,突然靈機一動,利用過去擔任服裝設計師的專長,開始在網路上販賣自己設計的布包,她不僅設立網頁,經營部落格行銷,更開始利用政府資源協助自己創業。
她先參加青輔會的「女性創業育成班」與「飛雁計劃」,學習如何規畫、經營與行銷,憑藉著過去在非營利組織擔任行政工作,嫻熟計劃書的撰寫,一舉申請到勞委會只限女性申請的「創業鳳凰計劃」,藉著50萬元成立「絹布坊」,專賣手工布包與布料,月入30萬元。中年創業的夢想上了軌道,也激勵了她繼續研習創業,今年將從嘉義大學EMBA畢業。
如詹瑜一樣,因失業「被迫」創業,在勞委會福利處長藍福良看來,的確變成一種趨勢。因為以勞委會近來開設的創業課程,報名人數就是去年7月的兩倍,申請「微型創業貸款」與「創業鳳凰貸款」的案件,也比過去多了約3成。
不過,老闆並非人人能當,失業後再經歷創業失敗,承受的不只是雙重挫折,還可能因此負債,拖累家人。詹瑜以自身創業經驗提醒:「努力尋求財務資源的同時,得要確認自己想要什麼,可以確定的是,創業跟年齡無關,重要的,是要不停的學習,才會有出頭的機會!」
過於短線操作,資源亦待整合 雖然政府協助失業的資源,看似充沛,且近來如「立即上工」、「充電加值」、「愛心企業」等政策,令人目不暇給,「上菜」速度很快,但仔細檢視,仍難脫「短線操作」與「缺乏整合」的弊病。
長期參與勞工政策制訂的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就直言批評,政府一連串的失業政策,並非長期思考,而是一味追著失業率跑,造成各部門競相「拼業績」,例如,「短期促進就業措施」硬要求公部門擠出職缺,不問資源多寡,只問執行率,甚至一些職訓中心都開始計畫縮短原有正規的受訓週期,以容納更多的失業者進入學習,儼然是一種「鋸箭」式的失業療法。
另外,面對陌生的白領大量失業,只能以金錢補貼或舊有的職訓機制對應,各部會競相提出的解決方案,都只在僅有的資源、思考框架裡打轉,提不出任何具有前瞻性且創新的解決方式,吸納這群知識型的工作者,讓他們真正發揮所長。
辛炳隆分析,背後原因在於,政府忙於盯著失業率,卻沒有加速研擬一套產業政策,使得人力政策無所適從,導致各部會各行其事,產業各憑本事,以致於政府對應的訓練資源,仍依過去邏輯消極分配,無法替人才「加值」,只求「過冬」的意味濃厚。
因此桂正權認為,失業日益嚴峻,不能只靠主管勞工事務的勞委會,而該由行政院成立跨部會小組或諮詢委員會,請政務委員層級擔任資源整合與分工工作,並進行經常性的跨部會協調,找出產業與人力政策,才能集中火力,謀求長遠之計。
不過,面對這股來勢洶洶,且難以逆料的白領失業潮,如何力挽狂瀾?催促政府端出更多政策牛肉同時,上班族也絕不要忽視自己的權益,雙方合力才能度過難關。
◎延伸閱讀:
如何製作有個性的履歷表? 轉寄工作運占卜,送Cheers紀念電子雜誌特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