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2

標靶藥物戰勝乳癌

 
雙週 四 出刊.2008.10.23
 
本 期 目 錄 簡介/舊報明細
標靶藥物戰勝乳癌
資料融合:整合你的一舉一動
『隱私覺醒』部落客留言好禮相送
廚房的鑽石
松露有『廚房的鑽石』之稱!
最Hot科學 

標靶藥物戰勝乳癌

藉由最新的標靶療法,醫生將可根據病患的情況量身定做更有效的治療辦法。

撰文/艾斯特瓦(Francisco J. Esteva)、荷特巴吉(Gabriel N. Hortobagyi)
翻譯/涂可欣

重點提要

■由於早期發現率增加,以及有了越來越多的全新治療方法,北美和歐洲地區乳癌病患存活率不斷穩定上升。

■許多新療法針對腫瘤細胞上的特定分子,讓醫生能根據病患腫瘤特徵來設計個人化醫療。

■乳癌是第一個擁有標靶療法的實心腫瘤,而標靶療法的成功意味著未來在癌症治療上將有巨大變革。

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癌症,也是北美地區第二名致命癌症,僅次於肺癌。不過和肺癌不同的是,過去10年來乳癌病患的存活率大幅提升,很快就可擺脫第二號癌症殺手的惡名,對我們這些臨床醫師來說,沒有什麼比這更令人振奮的了。

乳癌病患整體醫療前景的改善,除了因為婦女的意識提高,定期接受檢查而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外,還因為科學研究日新月異,讓我們對乳癌有更深入的認識,從而發展出更多的醫療選擇,讓醫生能依據病患情況,搭配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法。近10年來甚至出現某些藥物,能夠直接打擊那些引發腫瘤的禍首分子。

事實上,乳癌是第一種能以分子標靶藥物治療的實心腫瘤:1998年獲准上市的trastuzumab(商品名賀癌平)會攻擊促進腫瘤過度生長的蛋白質「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在賀癌平問世前,含過量表現HER2的腫瘤中總讓病人萬念俱灰,現在卻是預後最好的腫瘤之一,因為醫生有越來越多打擊HER2的利器。

未來10年,癌症分子標靶療法領域將繼續推陳出新:現正進行動物和人體試驗的其他藥物,可望針對更多不同的腫瘤特徵分子,不讓這些與腫瘤形成、存活和惡化有關的分子作亂。這些新一代藥物加上現有療法的改進和支持性照護的提升,能讓醫生更得心應手,針對腫瘤分子特徵的組合來設計專屬治療計畫,而這些新知也讓我們體認到,乳癌並非簡單的疾病。

治療方法大躍進

針對腫瘤分子特徵予以迎頭痛擊的治療法,確實令人拭目以待,然而過去的一些進展對乳癌婦女死亡率的降低也是功不可沒。舉例來說,篩檢技術的進步肯定有助於偵測和確認乳癌初期病例,這對婦女來說是一大福音,因為初期乳癌有很高的治癒率,新的造影技術包括數位乳房X光攝影(其影像比增感屏–底片乳房攝影清晰)、超音波和磁共振造影(MRI)。有家族病史或BRCA基因帶有突變的乳癌高危險群,現在每年都可以接受MRI乳房檢查;而超音波則用於身體檢查或乳房攝影檢查有異樣時進一步追蹤檢驗。

此外這20年來,腫瘤外科手術也從激進的切除整個乳房組織(即使有時腫瘤只局限於乳房的一小部位),轉變為盡力保存乳房。放射線治療的範圍較過去集中,也避免了心、肺等正常組織遭池魚之殃。這些改變都減少了治療的破壞性,卻能得到相同的治療效果。

除了篩檢和局部控制腫瘤的技術不斷進步外,新藥的推出、藥物傳送途徑的改良以及副作用的控制,也讓全身性輔助治療(佐劑療法)更加精良。這類治療法的目標,是進一步根除任何在外科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後仍苟延殘喘的惡性腫瘤細胞,而這麼做通常是必要的,因為即使是很小且看來局限一角的腫瘤,也有可能已悄悄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只是微小到難以偵測,佐劑化學療法會攻擊那些看不見的腫瘤,延長可能再次發病的間隔,並增加乳癌病患的整體存活率。

佐劑化學療法也能增加末期患者的存活率。1970年代,我們和其他臨床醫療小組開始發展跨學科計畫,來治療局部末期乳癌病患,這類病患通常是在腫瘤大到無法單靠外科手術治療、癌細胞已侵犯鄰近組織時才發現罹病。我們的做法是以手術前化療(又稱新佐劑化療)讓腫瘤萎縮到可手術切除的大小,並在手術後輔以化學療法和放射線治療。30年來,醫療人員利用這套「三明治法」,大幅提升了病患的治癒率。現在即使是乳癌腫瘤已經轉移到其他器官的病患,也有全新的治療辦法來延長壽命,並能利用支持性照護來提高生活品質。

另一個重要的乳癌治療法是內分泌療法,適用於那些腫瘤大小決定於雌性素或黃體素的乳癌病患。事實上,以激素來治療乳癌可追溯到1890年代,當時醫生觀察發現,尚未停經的末期乳癌婦女若移除卵巢,則腫瘤會縮小。1966年,研究人員確認出人體多種組織細胞上的激素受體(會和特定激素結合的分子),其中包括了乳房組織,後續研究顯示,在侵襲性乳癌病患中,高達75%的患者細胞上都帶有雌性素或黃體素的受體(或兩者皆有),這類分子很快就成為藥物治療的目標。
推薦專欄 

資料融合:整合你的一舉一動

將你的個人資料,從信用卡帳單到手機通訊記錄,全部整合在一個無所不包的數位檔案中,就可以全面監控你的一舉一動。但請先別擔心,資料融合技術沒有一般人想像的那麼簡單。

撰文/賈范克(Simson L. Garfinkel) 翻譯/周坤毅

重點提要

■將資料庫連結在一起的概念稱為「資料融合」,這是隱私權擁護者最害怕的事情。然而到目前為止,這項技術似乎只應用在某些特定領域,譬如說賭場防止詐騙與強制追討子女贍養費。

■資料融合技術具有相當的挑戰性,原因是資料庫中充斥著錯誤與無意義的巧合。新的演算法克服了部份的障礙,但是否真能改善損益比?

幾年前,我在開車前往機場的路上,順路在星巴克買了一杯拿鐵,到機場停好車後,我搭上前往英國的班機。八個小時後我抵達希斯洛機場,先買了一張手機預付卡,然後想買前往倫敦的火車票。就在此時,我的信用卡開始罷工,不能使用。直到返回美國,我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很顯然的,上飛機前我在星巴克消費,沒多久之後就在海外購買手機預付卡的行為,觸發了信用卡公司的電腦中某種反詐騙的資料管理機制。信用卡公司試圖打電話通知我,卻轉接到語音信箱,於是決定停用我的信用卡。

這次經驗最讓我生氣的是,電腦早該知道在英國購買預付卡的正是我本人。畢竟我購買機票時用的也是這張信用卡,而且我搭乘的是美國的主要航班。這些資料庫不是都應該互相連結嗎?

大部份的人可能以為事情本該如此。在看過「全民公敵」和「神鬼認證三部曲」這類好萊塢電影後,我們預期某個地下政府組織,能夠隨時存取我們倚賴的所有資料庫,而且只要敲幾下鍵盤,便可以隨時監視我們的行蹤。從不同的來源收集資訊並加以合併的程序稱為「資料融合」,目的是建立一個比原始資料的功能更強大、更有彈性,也更精確的資料庫。資料融合的擁護者宣稱,他們的系統能讓政府機構更有效率地利用現有的資訊;批評者則擔憂這項技術會威脅公民自由,因為當初人民提供這些資訊時,沒有預期要讓資料轉做他用。正反兩造都假定資料融合系統確實可行,但事實上,這個系統與大家想像的那麼無所不包、穩定可靠而發展成熟,還有著相當大的差距。

全面資訊監控計畫

資料融合技術可以追溯至1970年代發展的電腦配對程式。美國國會在1974年通過隱私權法案,也同時授權創立了聯邦家長協尋服務,這個單位擁有一個龐大的黑名單,用來禁止那些失去監護權後,就未善盡贍養責任的父母取得多項聯邦福利(例如護照)。這些資料也與全美新聘僱員檔案相連結,能夠找出最近剛找到工作卻沒有按時支付贍養費的父母,以便從他們的薪水扣除相關費用。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先進科技中心的研究人員在1984年發表了兩篇論文,討論一種「戰術資料融合系統」,能夠從感測器、資料庫與其他來源即時蒐集戰場資訊,加以融合後提供給分析人員,從此「資料融合」正式成為科技新名詞。這個概念隨後在各個領域蓬勃發展:生物資訊研究人員討論基因組資料融合;美國國土安全部花費超過2億5000萬美元,設立58個全國與地方性的資料融合中心;消費者市場行銷公司尼爾森(Nielsen)也研發了資料融合產品,能夠辨認並鎖定具有特定特徵的潛在顧客群,而不必浪費精力在傳統亂槍打鳥式的行銷手法。

資料融合的用途廣泛,而應用在尋找潛藏的恐怖份子時,引起了最激烈的公共辯論。美國海軍少將彭岱特(John Poindexter)與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DARPA)的波普(Robert L. Popp)在2006年表示:「偵測恐怖份子的關鍵在於觀察現在與過去恐怖攻擊的計畫,據此尋找恐怖攻擊計畫的行動模式。」他們認為如果美國政府能從市場交易的資料庫中,找出不是農民卻大量購買肥料的記錄,那麼1993年的世貿中心爆炸案、1995年的俄克拉荷馬爆炸案都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想要取得這些購買記錄,並與農田所有者與聘僱記錄的資料庫媒合,政府必須史無前例地取得私人電腦系統的使用權,全國每個人的每筆轉帳記錄都會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形下受到監控。基於上述理由,國會決定在2003年取消彭岱特與波普的「全面資訊監控」(TIA)研究計畫。
活動訊息 

『隱私覺醒』部落客留言好禮相送

在Google查過自己的名字嗎?是否訝異自己小時候得的獎、入學資料、發表的文章…等,許多資料已不知不覺的在網路上流傳,甚至遭受詐騙集團的利用。10月號《科學人》喚醒您在資訊時代下的隱私,在看完雜誌後邀請您到《科學人》部落格分享您的網路生活經驗。我們將選出三位贈送《科學人》「重新想像」探索手札一本。
前期文章 全部歷史文章
出刊日期 出刊主題
2008-10-09 資訊時代下的隱私
2008-09-25 不怕髒的仿生材料
2008-09-11 對抗缺水危機
2008-08-21 寓數學於魔術方塊
主編推薦  
景氣差•雜誌免費看
壞年冬下的好機會
The Traditions of Halloween 萬聖節傳統
愛上政大的6條路
我要訂閱這份報紙 我要取消這份報紙 訂報說明
.本電子報內容由 科學人雜誌 提供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05號11樓 ,TEL:(02)2708-8038,FAX:(02)27094848。
廣告刊登授權服務隱私權聲明消費者保護兒童網路安全關於PChome徵人
網路家庭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c PChome Onlin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