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1

哈苏

编译/fotobug

1841年,在瑞典西部港口城市哥德堡,哈苏(Hasselblad,亦译为"哈色布来德")建立该家族第一个商 行:FW哈苏公司(F.W. Hasselblad & Co.)。哥德堡邻近欧洲大陆,和英国、荷兰、丹麦、德国等国家保持着贸易联系的传统,对于国际进出口公司,哥德堡无疑是理想地点,FW哈苏公司因此脱颖 而出,迅速成为瑞典最富有的商号之一,那时,哈苏就已销售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摄影器材。

公司第一代传人阿维德-维克多-哈苏(Arvid Viktor Hasselblad)是个狂热的摄影爱好者,当他在公司建立下属摄影分部时,他是这么说的:"我当然不指望能从这项业务中挣到大钱,但至少我们可以免费 拍片"。不过,阿维德很快就就意识到自已错了,摄影部不久就成了FW哈苏公司的主要业务部门,但是,他仍然不知道这最初试探性的步子将走向何处。

阿 维德后来到英格兰度假,遇上了乔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乔治此后不久就创建了著名的柯达公司,将贵族专属的摄影推向平民。两人在简单的握手中建立了商业伙伴关系,这个合作持续了近80年。 1888年哈苏公司作为柯达在瑞典的唯一代理商,开始进口销售柯达产品。摄影的流行和技术发展对摄影器材有了更大的需求,这是哈苏公司求之不得的,为了应 对形势变化,哈苏家族于1908年组建了独立的摄影公司:Hasselblad's Fotografiska AB,那时就是后来的伊斯曼-柯达公司的瑞典唯一代理商,业务包括建立遍布全国的销售网和冲印店,两位巨人间的信任和尊重铸就的合作,被历史证明取得了巨 大的成功。

公司的第二代传人卡尔-埃里克-哈苏(Karl Erik Hasselblad)的儿子维克多(Victor Hasselblad)1906年出生,被指定为家族产业的自然继承人,维克多有两个姊妹和一个弟弟,儿童时表现羞涩,感情脆弱,喜爱在乡间漫步,观察鸟 类。青少年时的维克多少年老成,热爱摄影,而且喜爱改造现有器材。那时他就有了一些器材改良的想法。

今天看起来可能有些奇怪,卡尔让维克 多18岁就退学了,转而去德国德累斯顿学习相机和光学制造。也许是天性,年轻的维克多经常早起到野外观察鸟类,为此消耗太多精力,以至上课时经常打瞌睡。 维克多花了几年时间完成父亲指派的学业,同时在自然世界时学习自已的东西。维克多这段时间以相机学徒工的身份满世界跑,先是德国和法国,然后是美国,从相 机和胶片的制造,到冲印车间,到照材商店,涉及了任何与摄影有关的行业。 维克多的父亲希望他能有广泛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必须足以支撑家族的产业。一有空闲时间,维克多就到郊外用镜头捕捉飞鸟和野生动物,在丛林时光中获得的摄 影经验和耐心对以后可谓是无价之宝。

同样珍贵的是他的相机工业的经历,哈苏家族的名望和交往为年轻的维克多接触这个圈子和树立观念提供了 得天独后的机会。维克多和家族的商业伙伴乔治-伊斯曼建立了友谊,那时的柯达已经完善了胶片,成为世界摄影界最重要的公司之一,通过柯达,维克多接触最杰 出的摄影师和技师。虽然维克多最终还是返回了瑞典,返回自已的祖传产业,但对位于大西洋另一侧的这个新兴国家的终生恋情由此开始。

一回到 欧洲,维克多继续他的旅行,首先是荷兰,然后是法国、摩洛哥,追逐捕摄那些罕见的鸟类。1934年他娶了19岁的艾尔纳-内索斯特(Erna Nathorst)。1935年维克多出版了"候鸟的足迹"(Migratory Bird Passages)一书,里面有大量他拍摄的飞行中的鸟,这样的照片那时还非常少见。

由于与家族其他成员和冲突和父亲的意见不合,回归后的维克多在自已家族产业并不成功,离开是迟早的事。1937年维克多在哥德堡市中心开了自已公司:维克多摄影(Victor Foto),这个独立后的第一个产业其实就是一间冲印店,维克多从此展示出经商的才华。

1939 年二战爆发,德国随后入侵丹麦和挪威,到1940年代初期,欧洲陷入困境,与瑞典相邻的斯堪的那维亚国家相继遭到德国侵略,形势迫使毫无准备的瑞典军队紧 急动员,不甘沦陷的国家匆忙武装自已。与此同时,德国军队被阻于挪威边境地区,德国侦察机经常闹入瑞典领空,并数次坠落在瑞典国土,多数都是飞机和装备都 毁了,但有那么一次例外,飞机上的货物完好无损,其中就是一个工作正常的德国航空侦察照相机。相机缴获的确切地点和方式也许永远是个迷了,但有一件事是清 楚的:瑞典军队迫切需要这样的相机,但是,瑞典政府很快就意识到,缴获和制造完全是两回事。

此时正处而立之年的维克多在相机领域已经声名 卓著,他经常发表摄影和技术的文章,"哈苏"这个姓也在瑞典最成功的摄影供应商名单之列,瑞典政府自然而然就想到找维克多帮这个忙。1940年春,瑞典政 府找到34岁的维克多,问他能否生产一台和那缴获相机一模一样的相机,"不能",传说中维克多是这样回答的,"不过,我能制造一台更好的"。那年4月,维 克多在哥德堡市中心的一个汽车工厂建了一个相机车间,旁边就是一个汽车废品收购站,大量的原材料从那里唾手可得。到晚上,在工厂的技师和兄弟的支持下,维 克多开始逆向研究那台德国相机,设计出第一台哈苏相机HK-7。几个月后一个具有20名员工的真正工厂建立了,1941年名为罗斯股份有限公司(Ross Incorporated Co.)迁入新址,并开始组装手持使用HK-7,HK-7使用80mm胶片,片幅是7X9,有两支镜头,一支是蔡斯的biotessar,另一支是 Meyer的Tele-Megor或施耐德的Tele-Xenar。这一年末,维克多拿到空军的一个订单,军方非常喜欢HK-7和后继机型SKa4,这些 相机具有是哈苏战后产品的一些重要特性,其中就包括可换胶片后背,这个设计后来被很多品牌拷贝。

1942年卡尔-埃里克-哈苏去世,维克 多买下了FW哈苏公司大部分股份。1941年至1945年哈苏共向瑞典军方提供342台相机。预见到巨大的民用市场,哈苏不想仅做军用相机,而是把军用相 机生产看成是步入民用市场的第一步。维克多此时已经有了新机型的基本想法,那必须是即便于携带,还是顶级质量的产品。维克多希望新机能适合他手持,而他的 手相对是较小。

梦想在这个年轻的工厂逐渐走向现实,在生产军用机的同时,新的原型机也在设计、再设计中,间工人们还要忙于生产钟表,这段时共生产了95000个钟表,钟表生产所需的精细正好锻炼了工人,为即将到来的新机型生产提供了技术储备。

一俟战争结束,维克多和他的团队全力以赴,去实现民用相机生产的梦想,终于在1948年10月6日推出了第一台哈苏生产的民用相机-哈苏1600F。这是一台单镜头反光相机,6X6片幅,配可拆御的柯达镜头。在纽约的新闻发布会立即博得满堂喝彩,此后好评如潮。

但 是,一个全新的产品不可能没有缺陷,1600F也不例外。它足够精细,但在牢固耐用上还存在问题。于是,许多部件又进行改进和重新设计,结果就是哈苏 1000F。1000F和一系列镜头(后来达到6支)问世,立即得到广泛承认,美国"现代摄影"(Modern Photography)杂志的实地测试的结果激动人心,后背经过500卷的测试毫无故障。在解决耐用性问题后,一个传奇就此诞生。

成功 的产品和由此回收的资金扩大了维克多的公司,公司继续加强研发,每一个设计都得益于维克多与摄影圈的广泛接触和他自身的摄影经历。1957年,哈苏革命性 的新产品500C上市,500C采用了镜间中央叶片快门,实现了全程快门的闪光同步。其间哈苏还发布哈苏SWA(1954年)及配广角镜头的哈苏SWC (1957年),1965年发布马达驱动的哈苏500EL。这些机型在很长时间内是哈苏的产品基础,其背后的哲学是模块化、灵活性和可靠性,50多年来哈 苏一直奉行这样的哲学思想。哈苏的设计思路被许多厂家拷贝,但都未能取得同样的成功。"哈苏"几乎成了可靠性和像质的代名词。

1962年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一位年轻的宇航员携哈苏进入太空,哈苏的名望肯定是影响这个决定的因素之一。不过,这仅仅是哈苏和这个全球头号航天局的长期互 利合作的开端。1969年,阿波罗11再续哈苏的太空传奇,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mstrong)和小埃德温-阿尔德林(Edwin Aldrin Jr.)用哈苏500EL/70拍下了第一张人类在月球地表的照片和第一张从月球看地球的照片,摄影史上大概还没有别的照片在知名度和影响力上和这些哈苏 照片抗衡。

1966年,维克多将从事代理和零售网络业务的哈苏摄影公司(Hasselblad Fotografiska AB)卖给柯达公司,终止了长达80年的业务伙伴关系,但是友谊并未就此了结。1976年维克多将生产相机的维克多-哈苏公司(Victor Hasselblad AB)的控股权卖给瑞典投资公司。两年后,72岁的维克多-哈苏与世长辞。维克多将他的绝大部分股份给了妻子艾尔纳和维克多基金会。维克多基金会的目标是 支持自然科学和摄影的研究和教学,该基金会颁发一次哈苏基金会国际摄影大赛。

1984年维克多-哈苏公司(VHAB)进入斯德哥尔摩证券 交易所,瑞典投资公司握有57.5%的股份。1985年哈苏公司建立电子影像子公司,开发制造电子影像产品。同年,瑞典Incentive公司获得 VHAB 58.1%的股份,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1991年Incentive公司买下其余股份,VHAB再次成为私营公司,但1996年Incentive将公 司卖过UBS(荷兰)、CINVen(英国)和哈苏管理公司(Hasselblad Management)。2003年,哈苏长期的亚太地区代理商石利洛(Shriro)公司成为哈苏最大股东,由分销商演变为管理者,而亚洲恰恰是哈苏产 品近年销量增长最快的地区。

哈苏相机历史简表

1941-1945---Hasselblad Aerial Camera HK7
1942-1945---原型机Rossex等
1948-1952---Hasselblad 1600F
1952-1957---Hasselblad 1000F
1954-1959---Hasselblad Supreme Wide Angle
1957-1970---Hasselblad Space Camera 500C、SWC、EC、EDC
1959-1979---Hasselblad Super Wide C, SWC
1965-1972---Hasselblad 500EL
1972-1984---Hasselblad 500EL/M
1977-1981---Hasselblad 2000FC
1979-1988---Hasselblad SWC/M
1981-1984---Hasselblad 2000FCM
1984-1988---Hasselblad 2000FCW
1984-1988---Hasselblad 500ELX
1988--------Hasselblad 903 SWC
1988-1999---Hasselblad 553ELX
1988-1990---Hasselblad 2003FCW
1988-1994---Hasselblad 503CX
1989-1994---Hasselblad 500 Classic
1991-1995---Hasselblad 205TCC
1994-1997---Hasselblad 501C
1994-1998---Hasselblad 201F
1994--------Hasselblad 203FE
1994-1996---Hasselblad 503Cxi
1995--------Hasselblad 205FCC
1996--------Hasselblad 503CW
1997--------Hasselblad 501CM
1998--------Hasselblad 202FA
1999--------Hasselblad 553ELD
1998-2003---Hasselblad Xpan
2002--------Hasselblad H1 / Fujifilm GX645AF
2003--------Hasselblad Xpan II


回 顾哈苏的历史可以看出,哈苏一直是谨慎地选择合作伙伴和分销商,与知名公司如柯达、蔡斯等建立长期友谊。遵循这个策略,1998年哈苏与富士摄影胶片公司 (Fujifilm)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再次推出革命性产品:XPan。XPan可以在35mm胶片拍出类似于中画幅的宽幅照片,籍此产品哈苏终于跨入 35mm领域。2003年X系列更新产品Xpan II上市。2002年9月,哈苏与富士再次联手,推出自动聚焦645中画幅单反相机H1,该机即传承传统相机的辉煌,又将新兴的数字影像技术无逢融合其 中。。。。。。

至此,哈苏终于在五十年后补齐了产品线,并重新做了分类:

V系统



6X6 的方画幅系统,V取创始人维克多(Victor)的名的第一个字母,以示纪念,同时V也代表灵活(Versatile)。始创于1948年,V系统外形紧 凑典雅,做工精致,包括使用镜间快门的500系列、焦平面快门的200系列和特殊设计的900系列。V系统保持固有规格,附件兼容各个型号。由于良好的扩 充性、灵活性和高质量,在挤兑了双反相机之后,渐成6X6方画幅霸主,受到包括安塞尔•亚当斯在内的顶尖摄影师的喜爱。


H系统



645 画幅自动聚焦相机,目前为止只有H1一个型号。H是Hasselblad的第一个字母,也表示可以手持(Handheld)拍摄的系统。2002年9月上 市,为研发这个机型哈苏付出了6年时间,运用了数百名工程师,耗费3千5百万美元的研发资金。合作伙伴是富士胶片公司(Fujifilm)。

X系统



35mm宽幅,目前有XPan和XPan II两代机型,取XPan的第一个字母。XPan即可拍摄宽幅,又可拍摄标准的135画幅,故为双画幅(Dual format)机型。


(1841-2001)

     以生产中画幅单镜头反光相机而闻名于世的哈苏公司,创建于1841年,它原本是一家经营杂货、服饰和画像材料的小商店,1887年开始经营摄影用的感光材 料,1908年成为美国柯达公司在瑞典的总代理。而生产相机,还是从维克多·哈苏开始的。
     1906年出生于瑞典哥德堡市的维克多·哈苏,青年时代曾热衷于鸟类摄影,并对当时市场上的徕卡、康泰时、格拉弗莱克斯及禄来等相机耳熟能详。他的梦想就是制造一台"可以更换镜头、胶片盒和取景器的单镜头反光相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瑞典空军从维克多·哈苏发表的文章中了解到他对先进的相机设计思想,便向他订购侦察用的相机。为此,哈苏于1941年制成了第一台 航空相机――HK7型,并随后为陆军设计制造了SKA4、SKA5和MK80型相机。在1941年至1945年间,哈苏公司交付瑞典空军和陆军使用的相机 共有36台。
     诞生于1948年的哈苏首台中画幅单镜头反光相机1600F,标志着哈苏相机开始进入一般摄影领域。它可靠的性能和优异的成像质量不仅很快受到专业摄影师 的青睐,而且引起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重视。1969年,阿波罗宇宙飞船首航月球,那张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照片就是使用哈苏相机拍摄的,哈苏相机从 此更是名声显赫。
     在中画幅相机的发展史上,哈苏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最早采用镜间快门,实现了1/500秒的闪光同步速度;最早采用自动收缩光圈,摆脱了收放光圈的繁 琐;它的外形设计几十年很少变化,但内部结构的改进和功能的增加,演绎出众多新机型。如今,它的品牌和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相机发展史上永恒的经典!
、 早期的F系列相机
     1948年10月6日,是哈苏公司最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首台哈苏中画幅单反相机1600F在美国纽约上市。哈苏首创的组合式结构,高达1/1600 秒的快门速度,均使人们赞叹不已。1600F采用金属帘幕快门,机身右侧旋钮可向外拉出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调校快门速度,向里缩回往前转即是快门上弦及 连动过片。(可卸式后背与机身连接点有齿轮联动)镜头与机身接环无任何机械接点。需全开光圈调焦,否则取景器太暗;曝光前须再收缩光圈至预调级数,否则会 曝光过度。1600F的缺陷显而易见,尤其是高速快门精度不高。维克多是造诣很深的摄影师,自然明白这些缺陷会带来什么。以后的许多年里,他悉心致力于改 进。1953年出品的1000F,最高快门速度降至1/1000秒,快门速度旋转调节由双向改为单向,快门精度与快门旋钮的耐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 超广角S系列相机
     单反相机广角镜的像差与畸变校正是个技术难题。当时由于非球面技术尚未开发,光学修正遇到了更大的局限。而哈苏则另僻蹊径,采用旁轴取景,舍去了反光镜, 则能使镜头后镜组能更近地接近焦平面,这样使畸变校正的效果十分理想。1954年哈苏发布了基于这一技术的SWA广角型相机。这台旁轴取景、机身极短的相 机,将视角极广的38毫米镜头固定于机身(相当于135相机的22毫米左右焦距)。SWA的成像特别明锐,解像力极高,没有线性变形,层次丰富,其影像质 量能与当年4×5座机的广角镜相媲美。SWA相机在1954年的科隆摄影器材博览会上大出风头,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SWA的C镜头在1982年改换 成CF镜头,机顶水平仪改设到取景器内,改型后称为SWC/M型。后来的最新型号被称为903SWC,售价高达46000元人民币,是哈苏唯一的一款固定 镜头的中画幅相机。
三、 500系列的的"主干"503型
     1957年,是哈苏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哈苏500系列的首台相机500C率先采用镜间叶式快门自动收缩光圈镜头。尽管最高快门速度由1000F 的1/1000秒降至1/500秒,但快门精度及快门寿命有明显的提高。首次实现的全程闪光同步较先前1600F的1/30秒同步而言,实在是一个质的飞 跃。值得一提的是,首创的镜间快门自动收缩光圈镜头,是中画幅相机制造技术上的一次革命,摆脱了对焦、拍摄收放光圈的繁琐操作程序。500C开创了500 经典系列的先河,是哈苏占领中画幅相机滩头阵地的重要历史转折点,它使哈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平心而论,500C尚有某些不尽人意之处,如取 景器不够明亮;焦长大于150毫米时,取景器未能显示整幅影像等等,但这些终归是瑕不掩瑜。1970年500C/M型,对焦屏改成了可换式;1982年 CF镜头取代了C镜头,使500系列更趋成熟。1988年的503CX取代了500C/M。这是500系列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主干——503系列的第一代相 机。503CX首次采用"镜后焦平测准闪光灯曝光系统"(TTL),并引进了美能达的Acute Matte-D型对焦屏技术,使取景器明亮了许多。同时推出的专业闪光灯Proflas配合503CX,使哈苏机械相机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503CX仍继续改进,1994年503系列的第二代机型503CXⅠ问世,其特点是:
     1、加大了快门按钮的直径,使手感更柔顺,手震更小。取消了503CX的快门锁钮,以免操作中无意锁上快门。
     2、改良了卷片曲柄,改503CX的Ⅰ型前转曲柄为可卸式E型曲柄(这是503CXⅠ能安装1996年出品的附件CW卷片器,而503CX则不能的关键所在)。
     3、机身底座的改良。503CXⅠ机身座部新增一个3/8英寸螺丝孔,兼备了对各种三脚架的适应性。并增设底部塑料托板,以防机身受损。
     4、503CXⅠ机身增设的接座,可容纳6×4.5及全景片幅的挡板。
     哈苏公司1996年又推出503CW,它的出现使503系列完全走向成熟。该机首次采用滑动反光镜系统(GMS)。每次快门上弦时,反光镜在回落的过程中 会向下滑动约3毫米距离,从而使配用焦距长于150毫米的镜头或使用延伸接圈和皮腔时,取景器能完整地显示整幅影像。503CW配用同时推出的CW卷片 器,有以下拍摄模式:S-单张拍摄;C-每秒0.8幅的连续拍摄;M-多重曝光;RC-遥控拍摄。10米内的红外线遥控对于微距摄影,非常实用,是机械相 机具有开拓意义的一种改进。503CW还有反光镜预升功能,使用RC模式时尤为方便实用。在配用CW卷片器后,对于手持拍摄来说,由于右手握持承担重量, 同手食指释放快门,减轻了释放快门的手震。CW卷片器的开发,使503系列步入颠峰。
四、500系列中的EL型
     就机械相机而言,电动过片的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比如,它能使摄影师全神贯注地注意被摄体的不断变化,争取拍摄时机抓住精彩瞬间。早在60年代初,哈苏 就致力于这方面的开发,几经试验,首台500EL于1965年推出。500EL是在500C的基础上增设连体电动卷片马达,实现每秒1.2张的自动过片。 500EL的面市,立即受到美国宇航局的重视,后来被选定为太空机型。除了哈苏性能可靠,像质优异,EL机型更适于宇航员戴着肥厚手套的操作。1969年 阿波罗号宇宙飞船载着人类首航月球,那张载入人类史册的"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宇航员登上月球的照片,就是哈苏500EL/70型相机拍摄的杰作。
     1971年出品的500EL/M,对焦屏可选择更换;1984年的500ELX增加了TTL;1988年的553ELX则改用了美能达Acute- Matte对焦屏,加大了的反光镜(不同于GMS)使得装用长焦镜头时取景器能完整地显示整幅影像。1996年,CW电动卷片器面市后,503CXⅠ、 503CW均能配用CW卷片器,实现电动过片,只是比553ELX每秒慢了0.4幅,EL系列的优势正在失去。哈苏不忍其消亡,又推出555ELD,可置 换数码后背,配用哈苏IR遥控器,又能进行遥控拍摄。哈苏555ELD顺应了数码摄影的发展潮流,EL系列再次令摄影界瞩目。
五、500系列的"枝干"C型
     500系列的"元老"是500C,1970年的500C/M改动不大,但由此分枝——503CX是"升级版"501C是"同级"的改进型(1994年出 品)。与500C/M相比,501C的机身没有上弦/快门释放指示窗。快门前转曲柄为Ⅰ型非可卸式,使其不能适配CW卷片器(这可能是哈苏公司故意设置的 "身价"分级)。501C的最新版是501CM,采用了滑动式反光镜系统,套机配置的标头是CB头,在镜组上比CF镜头略有简化,并省略了"F"挡,但哈 苏公司称"CB系列的镜头相当于CFI及CFE系列之镜头,有CF镜头改良后的种种质素及使用叶式镜间快门。"与503CW相比,501CM省略了TTL 功能。
     501CM是整个哈苏中画幅体系中性价比最高的相机,曾被评为世界十大物超所值的相机之一。
六、 新的2000系列
     本世纪70年代,相机开始朝电子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潮流,哈苏公司作了很大努力,但同时又不愿放弃原始设计的概念。1977年发表的 2000FC正是这样的一种"矛盾"机型——虽增设1/2000秒的电子焦平快门,基本框架却还是不落窠臼:无内测光及自动曝光功能。2000FC的缺陷 是,装卸后背时金属帘幕快门极易受损起皱。(现在的基辅88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哈苏公司接到用户投诉后,迅速作出改进。2000FC/M就是后来推出的改 进型。巧夺天工的设计解决了这个难题——在后背卸除机身的刹那,快门帘会自动缩回机身,帘幕就此免遭其损。
     2000系列的主要优势还是来自配套镜头。当时卡尔·蔡司为其配套的被称为"F"的镜头,均是全新设计,拥有更大光圈的优势(除标头外,较同型号的"C" 镜头要大一挡光圈)2000型同时又能兼容C系列镜头。后来的2003FCW只是在卷片手柄上附加了电动推进器,2000型的发展就此终结。
七、哈苏的200系列
     经过2000型的探索,哈苏公司在相机电子化方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为后来真正迈入电子化奠定了基础。205TCC是哈苏电子控制焦平面的第一代顶级相 机。为了配合多种调控,机身、镜头、后背均是全新设计。新设计的镜头内置测光数据库,并在接口处设有四个电子接点,用于讯息交流。205TCC及其配件都 以双蓝线为记,并有TCC以作识别。205TCC拥有16秒至1/2000秒的快门速度,精度极高。点测光的测读面积是整个影像面积的1%,且光敏感应元 件完全不受外来杂光的干扰。测光系统有20EV光值的测读范围。205TCC具有多种曝光模式,其中部分可以个别设定程式。它有自动曝光模式,分析光暗对 比模式及区域测光模式——都可预定光圈由相机自选快门速度配合自动曝光。手动调校,也与测光系统连动。同时,205TCC能够适配哈苏F型电动卷片器,实 现每秒1.3张的自动过片。
     201F是200系列的最简单型,最高快门速度为1/1000秒,无内测光及自动曝光,唯一的优势是能够使用大口径镜头及能够加装F型电动卷片器。203FE同样拥有区域性测光系统,其机身价格低于FCC7000元左右。
     202FA是200系列性价比最高的一台相机。与哈苏203FE相比,主要的差别仅是最高快门速度由203FE的1/2000秒降至1/1000秒。 202FA许诺低价位提供比以往的哈苏200系列更多的功能。205FCC是200系列的第二代顶级相机。较第一代顶级机205TCC相比,其重大进展首 先表现在程序化测光区域定位、程序化闪光灯输出及程序化电动输片自动包围式曝光。(附加F型卷片器)变量为1/4挡。
205FCC的快门速度由205TCC的16秒——1/2000秒,增宽到34分钟——1/2000秒;在自动曝光模式下,最长曝光时间为90秒。新的自 拍装置与反光镜预升功能合二为一,并且在使用C或CF、CFI镜头时指示测光数据。自动测光表能控制快门速度的范围是90秒——1/2000秒,轻按快门 钮即能储存当前的曝光值。
205FCC可称得上多才多艺。它的分区法测光非常实用。分区法测光功能即是通过1%点测光,测得任何部位的读数,将其锁定,即表现为中灰区,再通过按 钮,将其转移到任意部位,便可得出该部位在分区法中应当属于哪一区,利用差别模式作出光圈优先自动曝光。205FCC扩展了205TCC的功能,造型更具 有现代感,操作更加方便。
八、 特殊用途相机及最新35毫米双制式相机
     哈苏的配套镜头中,虽拥有CFI 120毫米f/4和CF 135毫米f/4两只微距镜头,能拍出大至1:1的影像,但景深上的局限,限制了它的适用范围——尤其是广告摄影。于是哈苏公司在1995年推出了 FlexBody这首台特殊用途的中画幅相机。
     FlexBody的机身置有伸缩皮腔,适配镜头是哈苏原有的镜间叶式快门镜头(C、CF、CB、CFI、CFE),同时亦适配哈苏原有的配件。机身重量为1400克。对于哈苏相机的老客户,只要购置一台机身即可。
     FlexBody能控制景深并能作15度的移轴,但移轴后,因镜头像场的不足,画面像质难保(主要是边缘与中心相去甚远)。于是,哈苏公司在1997年推 出特殊用途相机的改进型ArcBody,配用4×5寸像场的罗敦斯得镜头,解决了这个难题。ArcBody的机身能适配哈苏后背及取景器,但前机架的四爪 插刀卡口,使原有的镜头不能装上ArcBody。
     ArcBody适配的镜头均设有镜间快门,快门速度1-1/500秒及B门、T门。镜头上固定有一根坚固的红色快门线。配合哈苏PME90后,能增加 ArcBody所缺少的内测光功能。与FlexBody相比,ArcBody作15度移轴后,仍拥有出色的像质,但非兼容哈苏原有的配套镜头,使其适用范 围大打折扣,成为更"专业"的特殊用途相机。
     哈苏的宽幅双制式相机Xpen,于1998年科隆世界摄影器材博览会上推出,是哈苏首台35毫米旁轴相机,很快在专业市场上再次引起轰动。笔者曾撰写《双制式相机新概念》一文介绍这款相机,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历经半个世纪的演绎,哈苏相机终于形成上述的几大系列。至今仍在生产的尚有以下几大系列:500系列:501CM、503CW、555ELD;200系 列:202FA、203FE、205FCC;超广角、特殊用途及宽幅系列:903SWC、FlexBody、ArcBody、Xpen。此外,哈苏尚有两 台从事测量摄影的相机:哈苏MKWE和MK70。哈苏就此拥有了全球最为庞大和最为完整的中画幅相机体系,占有了中画幅相机的"半壁江山"。
     1978年,维克多·哈苏辞世,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相机王国,仍然在不断发展壮大。

                                                                          
作者  汪荐鑫
 

 

 

 

 

 

 

 


         哈苏1600F


        哈苏 SWC/M


        哈苏 903 SWC


         哈苏 500C


           哈苏 503CM




           哈苏 503CX


          哈苏 503CW

 


         哈苏 555ELD


           哈苏 501CM


          哈苏 201F


          哈苏 203FE

          哈苏 203FCC


          哈苏 xpan




Hasselblad 201f


For critical studio and on locationwork. The 201F offers the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 thewidest choice of options and largest selection of lenses including the large aperture types.

Robust, durable rubberised, silk textile focal plane curtain assures reliable shutter operation with electronically timed precision from 1 to 1/1000 sec. Shutter-speeds are lockable and can be set in 1/2 stop increments for exposure and bracketing versatility. Focal plane shutter flash sync up to 1/90 sec.

TTL dedicated flash system automatically measures the light off the film plane for excellent, consistent exposures with focal plane or lens shutter.Flash exposure adjustable with ISO setting. Ready light and low light warning visible in finder.

Use of large aperture lenses for low light photography. Flexibility in shutter speeds and depth of field control are increased. Maximum apertures: f/2.8 on the 50mm wide angle and 150 tele, f/4 on the longer 250, and 350mm focal lengths.

Choice of manual or motor-driven film advance with accessory motor drive. Self timer with programmable delay of 2 and 10 seconds operates with the mirror in locked up position for maximum image sharpness. Self timer operating signal on camera.

Double or multiple exposure capability without removing film magazine for speed and registration accuracy.


Full Specifications:

Camera body: One-piece, cast aluminium alloy shell with tripod socket and tripod plate for rapid mounting
Film advance: Manual with crank. Motor driven with winder accessory; maximum speed 1.3 frames per second. Instant return mirror in both operations.
Film format: 6 x 6cm and 6 x 4,5cm with different magazines. Film choice 120 and 220 roll-film, 70mm perforated long rolls and Polaroid film with different magazines.
Shutter: Focal plane shutter, with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speeds from 1 to 1/1000s and B for longer speeds. Shutter speed setting in half stop increments. Shutter can be locked.
Flash sync: Up to 1/90s with focal plane shutter.
Flash control: TTL centre-weighted dedicated system with OTF metering. Useable with a wide variety of flash units using appropriate adapters (e.g. SCA390 or SCA590) and focal plane or lens shutter. Film speed setting 16 to 1000 ISO.
Viewfinder and focusing screens: Bright Acute-Matte interchangeable for other types. Full viewfinder image with all lenses and accessories. Standard foldable focusing hood interchangeable with 90° or 45° prism finders with high eyepoint interchangeable correction eyepieces or magnifying hood with built-in diopter correction eyepiece.
Exposure metering: With center weighted meter prism finder accessory.
Lenses: Carl Ziess wide aperture FE/TTC-lenses with digital data bus connections. 50, 80, 110, 150, 250 and 350mm. All F-, CF-lenses from 30 to 500mm. Tele Converter 2XE, PC-Mutar 1,4x Shift converter.
Camera operation: Smooth front release. Built-in self timer with 2 to 10 sec. delay and operating signal on camera. Double exposure without removing the magazine.
Battery: 6V PX28L Lithium type or equivalent. Battery check in viewfinder.
System Compatibility: All lenses and film magazines made since 1957. Viewfinders, winders and most other accessories.
Size: With focusing hood, lens Planar F 2.8 80TCC and magazine A12: width 117mm, height 110mm, length 184 mm. Body only: 117 x 110 x 91mm.
Weight: With focusing hood, lens Planar F2.8 80TTC, magazine A12 and battery: 1650g. Body only 750g.



Hasselblad cameras in space

A closeup view of the Skylab space station taken with a hand-held 70mm Hasselblad camera using a 100mm lens and SO-368 medium speed Ektachrome film.
A closeup view of the Skylab space station taken with a hand-held 70mm Hasselblad camera using a 100mm lens and SO-368 medium speed Ektachrome film.

Several different models of Hasselblad cameras were taken into space, all specially modified for the task.[8]

The Hasselblad cameras were selected by NASA because of their interchangeable lenses and magazines. Modifications were made to permit ease-of-use in cramped conditions and while wearing spacesuits, such as the replacement of the reflex mirror with an eye-level finder.

Modifications by NASA technicians were further refined and incorporated into new models by Hasselblad. For example, development of a 70mm magazine was accelerated to meet the space program.

The first modified (in fact simplified) Hasselblad 500C cameras were used on the last two Project Mercury missions in 1962 and 1963. They continued to be used throughout the Gemini spaceflights in 1965 and 1966.

A general program of reliability and safety was implemented following the Apollo 1 fire in 1967, addressing such issues as reliability and safe operation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in a high-oxygen environment.[9]

EL electric cameras were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on Apollo 8. A heavily modified 500 EL, the so called Hasselblad Electric Camera (HEC) was used from Apollo 8 on board the spacecraft. Three 500EL cameras were carried on Apollo 11. An even more modified Hasselblad EL Data Camera (HDC), equipped with a special Zeiss 5.6/60 mm Biogon lens and film magazines for 150–200 exposures, was used on the moon surface on the Apollo 11 mission. All following NASA missions also had Hasselblad cameras on board. The photographic equipment and films used on the five subsequent flights were similar to that taken on Apollo 11. On Apollo 15, the 250mm telescopic lens was added. During the Space Shuttle period cameras based on the 500 EL/M, 553 ELX, 205 TCC and 203 FE have been used.[10][11]



V-System

Hasselblad 503CW with Zeiss Distagon 3,5/30 and Ixpress V96C.
Hasselblad 503CW with Zeiss Distagon 3,5/30 and Ixpress V96C.

The Hasselblad V-System evolved out of Victor Hasselblad's desire to develop a flexible camera system. This system includes interchangeable bodies, lenses, viewfinders, winders, film magazines and holders, and other accessories. Problems with the focal plane shutters in the 1600F and 1000F cameras and especially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electronic flash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nual leaf shutter based medium format 6×6 (6×6 cm or 2¼×2¼ in.) 500C SLR camera in 1957 which offered flash synchronization at all shutter speeds. The 500C was joined by the motor driven 500EL SLR camera in 1964. These two cameras, together with the Superwide Camera (SWC) which was introduced in 1954 as a wide angle camera using the excellent Carl Zeiss Biogon 38mm f/4.5 lens and built-in levels for exacting architecture photography, formed the core of the V-system and shared most accessories (with a few exceptions). All accessories are extremely robust, and well-designed.

Throughout the life of the V Series, Hasselblad incrementally updated the cameras. The 500C gave way to the 500C/M, the 501C, and finally the 501C/M as the basic manual. The SWC was replaced by the SWC/M, the 903 SWC, and finally by the 905 SWC. The 500EL's replacements included the 500EL/M, 500ELX, 553ELX, and the 555ELD. Added later to the line were cameras that included TTL/OTF (through the lens/off the film) flash metering the 503CX, which was replaced by the 503CXi and the 503CW. Also added was the 2000/200 series of focal plane shutter cameras starting with the 2000FC, 2000FCM, 2000FCW, 2003FCW and then followed by the 201F, 202FA, 203FE, and 205FCC, which added a level of automation to the V series. There were also two series of medium format view cameras developed related to the V series: the FlexBody and the ArcBody. The name "V System" was not created unti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 System"; with a new, digital-based system premiering, Hasselblad needed a designation to differentiate the older product line.



The EL-Series

In 1964 Hasselblad started production of a motorized camera, the 500 EL. Apart from the housing that incorporates the motor drive and the NiCd-batteries this camera is similar in appearance and operation to the Hasselblad 500 C and uses the same magazines, lenses and viewfinders. This camera and its successors:

  • 500 EL (1964–1970)
  • 500 EL/M (1971–1984, introduced user-interchangeable screen),
  • 500 ELX (1984–1988, introduced TTL-flash sensor and larger non-vignetting mirror),
  • 553 ELX (introduced new internal light-absorbing coating and use of AA-batteries), and
  • 555 ELD (1998–2006, introduced new mirror mechanics and electronic contacts for communication with digital backs)

have been and still are used mainly as workhorses in photo studios. This camera type became also very famous when it was used in the U.S. Apollo lunar exploration program. As an outgrowth of the experience with NASA cameras a photogrammetric version of the Hasselblad 500 EL/M, the Hasselblad MK70, was constructed with specially calibrated components.[13]

这还是一篇翻译文章。比较详尽地介绍了哈苏历史上和目前仍在产的镜头特点,对于已经拥有哈苏的用户和哈苏的潜在用户它都是一篇有益的文章。很多关于哈苏镜头的使用方法我是翻译完了以后才掌握的。我会陆续以我手头拥有的哈苏镜头图片来为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地方加以注释。
水平和能力所限,难免错漏之处,欢迎方家斧正!谢谢!
***************************************************************************
哈苏镜头指南
D. A. 门罗
(1.7 98.05.14版)
中片幅摄影器材的优势是其系统主体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因此,在超过四十年的生产历史中,各种不同的中片幅系统通常都有大量的可更换配套组件,包括机身、取景器、后背和镜头等。
这篇镜头指南是基于以下想法写就的:首先,帮助哈苏中片幅系统的潜在用户了解不同系列的哈苏镜头;其次,为大家提供一个最新的哈苏镜头产品历史年表作为参考。
D. A. Munroe
dmunroe@vcd.hp.com


目录
1. 预备知识:哈苏镜头标识符号
2. FAQs
3. 快速选择指南
4. 1600F和1000F型配套镜头
5. C系列镜头
6. C系列带T*镀膜镜头
7. CF系列镜头
8. 501C型机身专配C型标准镜头
9. CB系列镜头
10. F系列镜头
11. FE (TCC)系列镜头
12. CFE系列镜头
13. ArcBody型机身配套镜头
14. 特殊镜头及附件

附录

A: 在焦平面快门机身上使用叶片式镜间快门镜头
B: 如何使用C系列镜头上的绿色完整秒时刻度
C: 滤镜
D: 建议阅读
E: 购买二手哈苏镜头注意事项


1. 预备知识:哈苏镜头标识符号
------------------------------
尽管具有众多不同型号的机身和镜头,哈苏中片幅系统还算是易于掌握的。哈苏系统最大的优势是:尽管生产时间跨度超过四十年且拥有大量的可更换配套组件,除了1600F和1000F两个已有五十年历史的特殊型号外,所有组件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哈苏中片幅系统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系列:一是只能使用具有叶片式镜间快门镜头的无快门机身系列;二是叶片式镜间快门镜头和无快门镜头两者都可以使用的焦平面快门机身系列。后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机身快门或者镜头上的快门。
从1600F型开始,哈苏将不同产品能达到的最高快门速度和快门类型以机身型号的方式标出。比如,1600F型的最高快门速度就是1/1600秒并使用焦 平面快门(以F表示)。与此相似,500C型的最高快门速度为1/500秒并配套使用具有Synchro-Compur型镜间快门的镜头(以C表示)。 1977年推出的2000FC型仍然沿用这种方式,它的型号表明该产品具有1/2000秒的最高快门速度,而且既可以以机身上的焦平面快门配套使用无快门 的新F系列镜头,也可以使用具有叶片式镜间快门的C系列镜头。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随着新型机身的不断推出,哈苏一直严格遵循着以数字标明机身特性的原则。因此,501、503和553型都属于500C系列的产品, 机身都没有快门,必须使用具有镜间快门的C系列、CF系列或者CB系列镜头。而200F系列机身由于安装了焦平面快门,因此它既可以使用无快门的F或FE 系列镜头,也可以使用具有镜间快门的镜头。(在200F系列的命名方式上哈苏打破了一个传统:200F系列就像是数字被删节的2000FC系列的后裔,其 最高快门速度依具体型号或者是1/2000秒,或者是1/1000秒。)
较新的202FA型是个特例,它只能使用机身上的焦平面快门。

2. FAQs
----------
许多关于哈苏的被经常问及的问题并没有确定的答案。也就是说,答案完全取决于用户的个人喜好。下面我将列出一些最常被问及的问题,并且根据那些实际操作过 哈苏相机的用户们的集体经验来解答这些问题。对那些完全或者部分地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来回答的问题我已做出说明。但请你们注意,我的个人理解并不比任何其他 人更具有权威性。

Q: 我有必要拥有T*镀膜镜头吗?C系列的T*镀膜镜头比普通C系列镜头到底好多少呢?
A: 请参阅本文C系列T*镀膜镜头部分。

Q: 在镜头长期不使用时,镜间快门是保持上弦状态好呢还是将其释放好呢?
A: 绝大多数用户,包括安塞尔·亚当斯在内,都认为最好还是将镜间快门释放。然而,也有其他一些人指出,带马达的哈苏照相机是自动将镜间快门上弦的,这对快门 并没有什么损害。我的观点是这两种状态并没有什么实际差异。正确地使用镜头比如何存放它更为重要。而且,无论是在工厂里还是在用户手中,许多镜头都是在快 门上弦的状态下长时间存放的(有时长达数年之久)。

Q: 镜间快门镜头长期不用时应该以什么频率来激发快门以保持快门的精确?
A: 多数人的意见是至少每个月要进行一次,特别是较低的快门速度。

Q: 镜间快门卡死是怎么回事儿?
A: 镜间快门镜头必须在机身和快门都处于上弦的状态下才可以安装或者卸载。解决这一问题的简单而又无成本的办法请参阅Gary Gaugler先生的网页:http://photoweb.net/pw_tech/hassy_unjam.html

Q: 我从镜头外面看到里面已经关闭的快门时,通常会发现有一个快门叶片的顶角弯折了,我该怎么办?
A: 没什么可担心的,在设计上就是如此。

Q: 有必要购买SWC系列或者40MM镜头吗?
A: 这一问题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将新型的40MM CF FLE(浮动镜片)镜头与使用CF型Biogon镜头的903SWC型或者其他SWC/M型进行对比而产生的。在两者之间做出决定是非常困难的,最终的选 择也带有很强的个人偏好。我相信,SWC型的镜头在光学性能上仍然比40MM镜头有优势,尽管与采用了浮动镜片的新型40MM镜头相比这一优势显得很微 弱。青睐40MM镜头的用户最主要的观点是认为它更适于快速摄影(与风景摄影和建筑摄影相比较而言),还可以反射取景,成本也略低于SWC。但是,如果需 要通过镜头进行精确调焦,SWC的用户也可以使用毛玻璃调焦屏和取景放大器。我个人的观点是你可以先租借这两种不同的机身和镜头,使用一段时间后再决定哪 一种更适合你的需求。

Q: 150mm CF和180mm CF镜头哪一个更适于拍摄肖像照?
A: 许多用户认为180MM CF镜头是哈苏最锐利的镜头之一。事实是,即便与大名鼎鼎的100MM F/3.5 CF Planar镜头进行MTF曲线对比,这款镜头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即便如此,150MM CF镜头也足够锐利了。所以真正能决定这两款镜头取舍的标准也就是其焦距对构图的影响哪一个更适合你的习惯。例如,180MM镜头可能不用增距镜也能满足 你拍摄满框"大头照"的需要。所以,我的观点还是先借来用一用吧!

3. 快速选择指南
-------------------------
首次购买哈苏中片幅相机的用户可以将下表作为一个快速指南,它将哈苏镜头与机身的配套关系说得很清楚。
但是,为ArcBody型配套的镜头不在此表内,我们将在后面讨论这种特殊镜头。
例如,我们从下表可以看出:哈苏200F系列机身的用户可以选择FE系列镜头以享受200F系列机身带来的全部自动功能,但他们也完全可以毫无问题地选择使用CF系列镜头。
下表将使用如下符号:
-- :表明机身与镜头无法配套使用;
OK :表明机身与镜头可以配套使用;
E :表明机身与镜头可以配套使用,同时还可以选择使用焦平面快门或者镜间快门;
使用的后缀:
-b :表明该镜头无法完全使用机身的所有功能;
+l :镜头的某些功能在机身上无法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 镜 头 _______________
|| / \
机身型号 || 1600F, | C C T* | | | FE | |
| || 1000F | 501C CB | CF | F | (TCC) | CFE |
- V -----+--------+-------------+--------+--------+--------+-------|
| | | | | | |
1600F, | | | | | | |
1000F | O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0C | -- | OK | OK | -- | -- | OK+l |
| | | | | | 1|
-+--------+-------------+--------+--------+--------+-------|
| | | | | | |
2000FC | -- | E-b | E | OK | OK+l | OK+l |
| | 2 | | | 1| 1|
-+--------+-------------+--------+--------+--------+-------|
| | | | | | |
200F | -- | E-b | E-b | OK-b | OK | E |
| | 2,3 | 3 | 3 | | |
-+--------+-------------+--------+--------+--------+-------|
| | | | | | |
202FA | -- | -- | OK-b+l | OK-b | OK | OK+l |
| | | 3,4 | 3 | | 4 |
---------------------------------------------------------------------|
SWC,900 | 所有SWC系列均采用固定不可更换式38mm f/4.5 Biogon镜头 |
---------------------------------------------------------------------
注释:
1.某些镜头上的电子数据触点在500C和2000FC型机身上没有任何作用。
2.将C系列和CB系列镜头置于B门用在焦平面快门的哈苏机身上时,只有上弦后焦平面快门才能处于打开的状态,否则一直是关闭的。
3.这些镜头与机身之间不能进行电子数据交换,尤其是它们不能提供镜头的光圈设置信息。
4.202FA型与200F系列的其他型号不同,它不能使用具有镜间快门的CF或CFE型镜头,而只能使用F型镜头和焦平面快门。


4. 1600F型和1000F型机身配套镜头
--------------------------
最早的哈苏机身和镜头与后期的哈苏系统不能匹配使用。这些镜头是为采用焦平面快门的1600F型和1000F型配套生产的。1600F型于1948年正式 推出,1949年投放市场。1000F型稍晚一些于1953年推出并投放市场。这些镜头只能用在1600F型和1000F型机身上,后期的2000FC型 和200F系列都不能使用这些镜头。
最早的一款标准镜头是Kodak 80mm f/2.8 Ektar,其后改为Carl Zeiss 80mm f/2.8 Tessar镜头。除了蔡司公司以外,其他镜头制造厂商也曾为1600F型和1000F型制造过配套镜头。
这些镜头的特点是没有快门速度调节环,而且在某些型号上也没有光圈环。调焦环和光圈环有圆滑的外齿。作为特例,80mm f/2.8 Tessar镜头是镀铬镜身,但滤镜接环却是黑色的。

1600F和1000F型配套镜头详细数据:

焦 距 最大光圈 结构类型
--------- ------------ ----------
60mm f/5.6 Distagon
80mm f/2.8 Ektar
80mm f/2.8 Tessar
135mm f/3.5 Ektar
135mm f/3.5 Sonnar
250mm f/4 Sonnar
250mm f/5.6 Sonnar

这些镜头生产于1948-1957年间。

5.C系列镜头
------------
随着1957年500C型机身的推出,哈苏为其开发了C系列镜头。它配备Synchro-Compur型镜间快门,不但可以用于1957年至今所生产的所有500C系列机身上,而且,将快门置于B门时,还能用于所有2000FC和200F系列机身上(202FA型除外)。
随501C型机身而推出的C型镜头其实与后来的CF系列镜头无论在内部结构上还是在光学设计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比CF系列镜头少了几个控制装置。这款镜头将在后文谈及。
以下是C系列镜头的共同特性:
快门速度为1秒-1/500秒,有B门。在B门的旁边,有一组以绿色标识的4至125的数字,它不能作为快门速度来选定,其作用是根据不同的EV值为用户 提供一个B门曝光的参考时间(在本文中我将其称为"绿色完整秒时刻度"-译注),在附录B中会给大家提供一个例子。正常情况下快门速度和光圈调节是联动 的,因此无论调节改变快门速度还是光圈都不会导致曝光EV值的变化。如果想改变曝光EV值,可以推开解除联动锁再调节光圈或快门速度。
C系列镜头具有可随光圈调节而变化的景深表,有两个红色箭标指示景深范围,红色箭标的位置与光圈调节联动。镜头最高闪光同步速度为1/500秒,在镜身左 侧有一个小拨杆,用来选择进行X电子闪光灯或者M闪光泡拍摄。此外,还有一个V门,是大约为8秒延时的自拍机,在选定或取消自拍机时,必须按住一个附加的 锁定拨杆。必须在镜头上弦后才可以设置自拍机。
通常在取景时,镜头光圈是处于全开状态的。镜身的右侧有一个收缩光圈的拨杆(也就是景深预视拨杆),如果先按动这个拨杆收缩了光圈,当你再选择全开光圈, 镜头会自动取消收缩光圈的操作,此时无论你选择的光圈是多少,取景都处于光圈全开状态下。在任何情况下,给镜头快门重新上弦后光圈都会自动打开。如果你把 镜头安装在机身上,那么你在机身上完成过片和重新上弦后光圈也会自动打开。最早期的C系列镜头没有设置这个景深预视拨杆,为Superwide型机身配置 的Biogon镜头也没有这个装置。
C系列镜头在500C系列机身和采用焦平面快门的机身上都可以使用,其镜身外表是光滑的白色镀铬层,在1970年代开始生产黑色镜身产品。镜头的调焦环和 快门速度环都有圆滑的防滑齿,镜筒上蚀刻有"Synchro-Compur"字样。调焦环位于镜身后部,快门速度环在前面,EV值刻度是红色的。

镜头详细资料:
早期的C系列80mm Planar标准镜头在取景时光圈不是全开的,除非你选择了f/2.8的光圈,否则它的光圈在取景时大约处于f/3.5档。
早期的120mm S-Planar镜头具有f/32的最小光圈。
30mm f/3.5镜头和350mm f/5.6镜头于1973年推出。
在外形尺寸上已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500mm Tele-Tessar望远镜头,在1977年之前的产品还具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硕大的调焦环。
这些镜头绝大部分都是黑色的,一些早期版本的快门和光圈环周边区域是镀铬白色的。

C系列镜头数据:
焦距 最小及最大光圈 近摄距离 滤镜口径 结构类型
------ ------------ ---------- ------- ----------
30mm f/22 - f/3.5 0.3m 26 Distagon
40mm f/32 - f/4 0.5m 104 Distagon
50mm f/22 - f/4 0.5m 63 Distagon
60mm f/22 - f/4 63 Distagon
60mm f/22 - f/5.6 63 Distagon

80mm f/22 - f/2.8 0.9m 50 Planar
100mm f/22 - f/3.5 0.9m 50 Planar
105mm f/32 - f/4.3 1.8m UV Sonnar
120mm f/32 - f/5.6 0.95m 50 S-Planar
120mm f/45 - f/5.6 0.95m 50 S-Planar
135mm f/45 - f/5.6 0.53m 50 S-Planar
w/皮腔

150mm f/32 - f/4 1.4m 50 Sonnar
250mm f/45 - f/5.6 2.5m 50 Sonnar
250mm f/45 - f/5.6 2.8m 50 Sonnar Superachromat
350mm f/45 - f/5.6 5.0m 86 Tele-Tessar
500mm f/64 - f/8 8.5m 86 Tele-Tessar
140-280mm f/32 - f/5.6 2.5m+macro 93 Schneider Variogon

该系列镜头在1957年至1970年代之间生产,并逐步被采用T*镀膜的C系列镜头所取代。其中某些镜头,比如105mm UV Sonnar镜头,只有C系列的非T*镀膜版本,也就是说,该镜头从未生产过采用T*镀膜的版本。

6.C系列T*镀膜镜头
---------------
该系列镜头从光学结构上来说与没有T*镀膜的C系列镜头是相同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为了减少眩光和改进反差而为镜片表面加上的六层镀膜。T*镀膜并非只是蔡司公司为哈苏所定制的镜头所独有,蔡司公司为其他照相机配套生产的多层镀膜镜头也都采用 "T*"的标志。
很多人经常问起C系列镜头有无T*镀膜在成像上到底有什么差别。对这个问题比较一致的回答是:在没有眩光并采用合适的遮光罩的拍摄条件下,C系列镜头的成 像在反差上只比它的对手C系列T*镜头稍逊一点儿,实际上在某些拍摄场景中这种差别真是难以察觉。但是,当存在眩光光源时,特别是使用广角镜头时,有T* 镀膜的C系列镜头成像质量明显要好一些。
C系列T*镀膜镜头除了最早期的一款是光滑的镀铬镜身外,其余均为黑色镜身。镜头的调焦环和快门环都有圆齿,在镜身的侧面蚀刻有"Synchro-Compur"字样。
采用T*镀膜的镜头以红色字母"T*"在镜头的前部标出。随着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会出现下述正常现象:比如从500C型过渡到500CM型,在哈苏的生 产车间里,一些500C型的机身经过改进已经升级为500CM型,但机身上并未标出是500CM型,所以一些最后期版本的500C型实际与500CM型已 无任何区别。同样,尽管并非普遍现象,一些旧款的非T*镀膜镜头在生产车间里经过改进后装配了带T*字样的镜筒也是有可能的。
第一批采用T*多层镀膜的哈苏镜头有30mm、40mm和38mm Biogon几款。80mm f/2.8 C T*镜头于1974年晚些时候推出。到了1976年底,绝大部分C系列镜头都已采用了T*多层镀膜。
这一时期生产的140-280mm Variogon变焦镜头没有T*镀膜,因为它是德施耐德公司而非蔡司公司的产品,但它同样也采用了多层镀膜。

C系列T*镀膜镜头数据:

焦 距 最小及最大光圈 近摄距离 滤镜口径 结构类型
---------- ------------ --------- ------ ---------
30mm f/22 - f/3.5 0.3m 26 Distagon
40mm f/32 - f/4 0.5m 104 Distagon
50mm f/22 - f/4 0.5m 63 Distagon
60mm f/22 - f/3.5 0.6m 63 Distagon
60mm f/4 63 Distagon
80mm f/22 - f/2.8 0.9m 50 Planar
100mm f/22 - f/3.5 0.9m 50 Planar
120mm f/5.6 0.95m 50 S-Planar
135mm f/45 - f/5.6 0.53m 50 S-Planar
w/皮腔
150mm f/4 1.5m Sonnar
250mm f/45 - f/5.6 2.5m 50 Sonnar
350mm f/45 - f/5.6 5.0m 86 Tele-Tessar
500mm f/64 - f/8 8.5m 86 Tele-Tessar

该系列镜头的生产年代为1974年至1982年。

7. CF系列镜头
-------------
1982年,蔡司公司将C系列镜头重新设计后推出了CF系列镜头。这次重新设计改进了快门,镜头更易于操作,并增加了F档,使该系列镜头可以与采用焦平面快门的哈苏机身匹配使用。新镜头采用了Prontor型镜间快门。
以下是CF系列镜头的共同特点:
最高闪光同步速度为1/500秒,快门速度为1-1/500秒,有B门。在C系列镜头上B门旁边那一排绿色完整秒时刻度被取消了。在B门的旁边是F档,将 快门置于此档就可将镜头用于采用焦平面快门的哈苏机身。快门环和光圈环改为非联动式,但也可以通过按压一个联动锁将二者联动。该系列镜头取消了可移动式景 深指针,改为用蚀刻在镜筒上的景深表来表示景深范围。CF系列镜头都没有设置自拍机。
该系列镜头在无快门的500C系列机身和有焦平面快门的200F系列机身(202FA型除外)上都可以使用,本文后面有详细介绍。
在通常操作条件下,取景时该系列镜头的光圈是处于全开状态的。镜身的左侧有一个收缩光圈的拨杆,可以将光圈叶片收缩或者将其重新打开。每次曝光之后,快门会处于关闭状态,直到重新给快门上弦后才会打开。
该系列镜头为黑色镜身,快门环和光圈环上都有肋状槽以方便握持。快门环位于镜头的前部,其后是光圈环,调焦环在前二者之后。光圈环显然是为右手操作者设计的,从镜头的左侧控制光圈环显得非常不便。
CF 40mm FLE和50mm FLE(浮动镜片)这两款镜头的最前部设置了一个第二调焦环,可以在近摄时移动前部镜片以优化成像。在40mm FLE镜头上,第二调焦环有三个距离选择档,而50mm FLE镜头的可选距离档有四个。
135mm Makro Planar微距镜头没有调焦环,它是专门为使用近摄皮腔而设计的。配合专用近摄皮腔使用时,它的调焦范围可以从无限远到1:1的微距。
在1989年之前生产的500mm Tele-Apotessar镜头具有8.5米的最近调焦距离。
140-280mm Variogon变焦镜头由施耐德公司代工生产,镜身前部蚀刻有"Schneider Kreuznach"字样,其后就是调焦环(绿色英制距离标示),再其后是变焦环。快门速度环、光圈环和联动锁的设置与蔡司公司的产品是相同的。
CF系列镜头在镜身上蚀刻有"CF"字样和焦距数值。除了EV值和英制距离数值是橙色的,镜身上的其他数字标识都是白色的。所有的CF系列镜头都使用Prontor快门,早期产品的镜身上有"Prontor"字样,后期的则没有。
除以下特例外,所有的CF镜头都采用了T*多层镀膜:
105MM UV Sonnar镜头的镀膜类型在哈苏的文献记载中找不到,很有可能是未镀膜镜头,当然更不是多层镀膜镜头了。
250MM Superachromat Sonnar镜头是一款为了在所有可见光谱——包括部分红外光谱(400nm-1000nm)——范围内达到最佳光学性能而特殊设计的镜头。据说为了在如此宽的光谱范围内达到最佳光学性能,它采用的是单层镀膜。
140-280 Variogon变焦镜头是德国施耐德公司的产品,也是多层镀膜镜头,但并非T*膜。

CF系列镜头数据:

焦 距 最大及最小光圈 近摄距离 滤镜口径 结构类型
------------ ------------ ---------- ------ -------
30mm f/22 - f/3.5 0.3m 26 Distagon
40mm f/22 - f/4 0.5m Distagon
40mm f/22 - f/4 0.5m 93 Distagon FLE
50mm f/22 - f/4 0.5m 60 Distagon
50mm f/32 - f/4 0.5m 60 Distagon FLE
60mm f/22 - f/3.5 0.6m 60 Distagon
80mm f/22 - f/2.8 0.9m 60 Planar
100mm f/22 - f/3.5 0.9m 60 Planar
105mm f/32 - f/4.3 1.8m UV Sonnar
120mm f/32 - f/4 0.8m 60 Makro Planar
135mm f/45 - f/5.6 1:1 60 Makro Planar
150mm f/32 - f/4 1.4m 60 Sonnar
180mm f/32 - f/4 1.55m 60 Sonnar
250mm f/45 - f/5.6 2.5m 60 Sonnar
250mm f/5.6 3m 60 Sonnar Superachromat
350mm f/45 - f/5.6 4.5m 93 Tele-Tessar
500mm f/64 - f/8 8.5m 93 Tele-Apotessar
500mm f/64 - f/8 5.0m 93 Tele-Apotessar
140-280mm f/45 - f/5.6 2.5m+macro 93 Schneider Variogon

该系列镜头从1982年推出,至今仍在生产。

8. 501C型机身专配C型标准镜头
-----------------------------
该镜头与501C型机身一同推出,它与CF系列的标准镜头无论在内部结构还是光学设计上都是相同的。它采用了从CF系列镜头上改进而来的镜间快门,与 80/2.8 CF Planar镜头的光学设计完全相同,也采用了T*镀膜。这是一款生产年代相对较近的镜头(1994年),501CM系列机身的一些早期产品也采用了这款 镜头。
该镜头与CF系列的标准镜头有两处不同:
第一,它没有CF系列镜头上那种光圈与快门的联动锁,因此在该镜头上光圈和快门总是需要单独进行调节。
第二,该镜头没有用于焦平面快门机身的专用F档,如果用于焦平面快门机身必须使用B门。
该镜头之所以用"C"来命名,似乎是因为它用在焦平面快门机身上时与C系列镜头的操作非常相似的缘故。遗憾的是,这种命名方式经常让人们把它与C系列镜头混淆。
该款镜头是黑色镜身,镜身上所有的数字标识都是白色的(在CF、F和FE系列镜头上哈苏用红色字体来标识英制距离和EV值)。
该镜头只有此一款:
焦 距 最大及最小光圈 近摄距离 滤镜口径 结构类型
------------ ------------ ---------- ------ -------
80mm f/22 - f/2.8 0.9m 60 Planar

该镜头在1994年至1997年间生产。由于其本质上就是一款CF系列镜头,只不过做了一些功能上的删减,因此它与廉价版本的501C型机身配套发售时吸 引了不少想拥有哈苏的用户,而且它还不会对CF系列的标准镜头的销售带来什么影响。现在,这款镜头已被新的CB镜头所取代。

9.CB系列镜头
-------------
CB系列镜头在1997年秋季推出,当年11月份配用80mm f/2.8 CB镜头的501CM型套机也正式上市。该系列镜头的推出使CF系列镜头有了一个低成本的选择。
CB系列镜头在功能上与CF系列镜头相似,主要有以下几处不同:
80mm f/2.8 CB镜头有6片镜片,比CF系列标准镜头的7片少了一片,而且从哈苏公司公布的该镜头MTF数据看它与CF系列的标准镜头在光学性能上也是有差异的。但 是,这种差异是否会在实际拍摄中很明显的表现出来,还得取决于拍摄主体的特性及底片最终放大的尺寸。
该镜头外观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它的调焦环和快门速度环外面包裹着一层具有肋状凹槽的人工合成橡胶类材料。调焦环上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有精密的肋状槽,而是取 代以非常特殊的"柱状"凸起,调焦时的手感非常顺滑和迅捷。与CF系列镜头一样,它的光圈环设计充分考虑了右手操作。尽管CB系列镜头也设置了EV值联动 锁,但它的外形尺寸缩减了不少,不像CF系列镜头上的那样显眼。
镜头上的景深预视拨杆经过重新设计,是一种滑动式的拨杆,不像CF系列镜头上的是一种按压式的拨杆。
PC同步插孔设置了一个锁死开关。
该系列镜头没有设置可用于焦平面快门机身的F档,如果要用在焦平面快门机身上必须使用B门。附录A详细介绍了使用方法。
镜头前部安装滤镜的部分改用碳纤维材料制造。
镜头尾部接装于机身的部分是用单块不锈钢材料加工的,而以前的镜头是用四块金属材料加工而成的。
该系列镜头均为黑色镜身,所有数字标识都是白色的。

CB系列镜头数据:
焦 距 最大及最小光圈 近摄距离 滤镜口径 结构类型
------------ ------------ ---------- ------ ----
60mm f/22 - f/3.5 0.6m 60 Distagon
80mm f/22 - f/2.8 0.9m 60 Planar
160mm f/32 - f/4.8 1.5m 60 Tessar

该系列镜头从1997年开始至今仍在生产。

10.F系列镜头
-------------
该系列镜头于1977年推出,是为2000FC系列焦平面快门机身设计的。它与CF系列镜头在结构上相似,只是没有快门而已。
以下是F系列镜头的共同特点:
调焦环位于镜身前部,光圈环在镜身尾部。通常情况下光圈独立于机身上的快门进行调节,但设有联动锁,可以进行光圈和快门联动调节。取景时光圈通常处于全开状态,但具有可以收缩和打开光圈的拨杆。
镜身均为黑色,调焦环和光圈环的外观样式有多种,镜身上蚀刻有"F"字样和焦距数值。
可能所有的F系列镜头均采用了T*多层镀膜,而且比相同焦段的CF系列镜头具有更大的光圈和更短的近摄距离。
50mm Distagon FLE镜头没有设置第二调焦环。
该系列镜头也可以用于200F系列机身,但由于没有电子触点,所以无法使用200F系列机身的电子功能。

F系列镜头数据:

焦 距 最大及最小光圈 近摄距离 滤镜口径 结构类型
------------ ------------ ---------- ------ ---------
50mm f/22 - f/2.8 0.32m 86 Distagon FLE
80mm f/22 - f/2.8 0.6m 50 Planar
110mm f/16 - f/2 0.8m 70 Planar
150mm f/22 - f/2.8 1.4m 70 Sonnar
250mm f/32 - f/4 2.5m 70 Tele-Tessar
350mm f/4 1.9m Tele-Tessar
140-280mm f/32 - f/5.6 1.07m+macro 93 Schneider Variogon

该系列镜头于1977年至1991年间生产。

11.FE (TCC)系列镜头
--------------------
FE系列镜头原先被称为TCC镜头,是在1991年推出的专门为200F系列机身研制的镜头。它们与F系列镜头相似,但镜头尾部有四个向机身传递数据的电子触点。
FE系列镜头有以下共同特点:
调焦环位于镜身的前部,光圈调节环在镜身后部。通常情况下,光圈的调节独立于机身上的快门速度调节环,但在镜身上设有一个专门的联动锁,也可以使光圈与快 门联动调节以保持EV值不变。但在选择使用光圈优先拍摄模式时,这个联动锁是无效的。在取景时光圈通常处于全开状态,但设置了一个拨杆可以收缩和打开光 圈。
该系列镜头均为黑色镜身,调焦环和光圈环的外观有多种不同样式。FE系列镜头可以从镜身左侧的"双蓝线"和卡口位置的四个金属触点来识别,同时,在镜身上 还蚀刻有"F"(非"FE")字样和镜头焦距。所有的FE系列镜头均采用了T*多层镀膜。与同焦段的CF系列镜头相比,FE系列镜头(包括F系列镜头)具 有更大的光圈和更近的近摄距离。
50mm Distagon FLE镜头没有设置第二调焦环。
200F系列机身在光圈全开进行测光时,FE系列镜头可以将光圈数据传递给机身。如果在200F系列机身(比如203FE或者205FCC)上使用非FE系列镜头进行TTL测光,那么要么你临时收缩光圈进行测光,要么就根据光圈对测光值进行适当补偿。
FE系列镜头可以用在2000FC系列机身上,但电子数据传递功能自然就没什么意义了。
FE (TCC)系列镜头数据:

焦 距 最大及最小光圈 近摄距离 滤镜口径 结构类型
------------ ------------ ---------- ------ --------
50mm f/22 - f/2.8 0.32m 93 Distagon FLE
80mm f/22 - f/2.8 0.6m 60 Planar
110mm f/16 - f/2 0.8m 70 Planar
150mm f/22 - f/2.8 1.4m 70 Sonnar
250mm f/32 - f/4 2.5m 70 Tele-Tessar
350mm f/32 - f/4 1.9m 93 Tele-Tessar


12.CFE系列镜头
---------------
从名称中可以看出来,CFE系列镜头是一款具FE系列镜头的电子数据触点的CF系列镜头。这一特点使用其在200F系列机身上使用时可以进行光圈全开自动测光。
该系列镜头在外观上有两个与众不同之处,一是在镜筒上标有双蓝线(这也是FE系列镜头上的通用标志),另一处是在镜筒前部的两侧各有一个调焦限制钮。这对 调焦限制钮在某些拍摄场合是有用的,比如在进行体育摄影时,摄影师根据被摄物的距离可以用这对限制钮将镜头的调焦范围限制在某一距离范围内,以免在调焦时 超出距离范围而贻误拍摄时机。
该系列镜头上的PC同步锁死开关、景深预视拨杆和快门速度环与CB系列镜头是相同,但F档和F档锁定钮都是橙红色的,不是原来的绿色。

焦 距 最大及最小光圈 近摄距离 结构类型
------------ ------------ ---------- ----------
350mm f/45 - f/5.6 3.75m Tele-Superachromat

1997年秋季,哈苏宣布推出350mm f/5.6 Tele-Superachromat CFE型镜头。截止本文成稿时,这是哈苏唯一的CFE型镜头。(译注:实际上哈苏总共生产了七款CFE型镜头,包括CFE 40 IF,CFE 40,CFE 80,CFE 120,CFE 180,CFE 250 SA,CFE 350 SA。这七款CFE型镜头的外观和一些功能键的设置也许会与本文作者在本节内的描述相异。)

13.ArcBody机身专用镜头
-------------------
以下摘自哈苏官方网站:
哈苏AcrBody型相机是一款富涵革命性概念的全新相机,它集高度移轴和倾斜调节功能、极为紧凑的机身设计以及友好的用户操控界面于一身。它不但特别适 用于进行建筑和工业摄影,而且也能胜任包括产品广告、风光和自然景物摄影在内多种拍摄需求。此外,ArcBody相机还是一种极富创造力的工具,能给人们 带来印象深刻并极具艺术美感的影像!它的机身后组不但能进行多达28mm的移轴以有效控制透视畸变,还可以进行15度的倾斜以控制景深。德国罗敦司得公司 为ArcBody相机特制了三款可更换型镜头,分别为Apo-Grandagon 4.5/35 mm,Apo-Grandagon 4.5/45 mm和Grandagon-N 4.5/75 mm。
这三款镜头的色散控制得极为出色,扭曲变形也几乎不存在。所有镜片均采用了多层镀膜工艺,确保了成像时极佳的反差和色彩饱和度。如果配用专用的中灰滤镜,在任意的移轴位置整个画面的亮度都非常均匀。所有镜头的前部均采用相同口径的卡口,可以使用相同的中灰镜和滤镜接架。
镜头参数:采用Copal 0型镜间快门,速度为1-1/500秒,有B门和T门。

焦 距 最大及最小光圈 近摄距离 结构类型
------------ ------------ -------- --------
35mm f/22 - f/4.5 0.5m Apo-Grandagon
45mm f/32 - f/4.5 0.5m Apo-Grandagon
75mm f/45 - f/4.5 1.0m Grandagon-N


14.特殊镜头及附件
------------------
1.4X PC-Mutar
这是一款可以进行移轴的透视畸变矫正附加镜,根据配用镜头焦距的不同,该附加镜可以在进行纵向8mm至12mm的移轴调整。该附加镜配合40mm Distagon镜头使用时效果最佳,也可以配合40mm-100mm焦距的镜头使用,但它没有为FE系列镜头设置电子触点。在使用此附加镜时,镜头最大 光圈将缩减一档,镜头焦距要扩大为原来的1.4倍。它有五片镜片,采用了T*镀膜工艺。

1.4XE Teleconverter
这是一款系数为1.4的增距镜,配用此镜时镜头最大光圈将缩减一档。哈苏100mm-500mm焦距的镜头都可以配合此镜使用。该镜具有电子触点,因此它也可以配合FE系列镜头使用。

1.4XE APO Teleconverter
以下内容摘自哈苏网站:
该增距镜专为配合Tele-Superachromat CFE 5.6/350mm镜头使用,可使原镜头变为一款f8/490mm的超级望远镜头,并且丝毫无损于原镜头的光学性能。

2X Teleconverter (也被称为2X Mutar)
该增距镜使配用镜头的焦距加倍,最大光圈缩减二档。它采用了T*镀膜工艺,可以配合除CF 135mm Makro Planar微距镜头以外的所有哈苏镜头使用(在CF 120mm Makro Planar微距镜头功能受限)。它没有配合FE系列镜头使用的电子触点,后来被2XE型增距镜所取代。

2XE Teleconverter
该增距镜与2X型基本相同,但因为具有电子触点所以可配合FE系列镜头使用。采用多层镀膜镜片。

38mm f/4.5 Biogon镜头
这是一款配用于Superwide系列机身上的固定式镜头。它是一款真正的超广角镜头,具有出色的边缘锐度表现。根据生产年代不同,该镜头也有C型、C型 带T*镀膜型和CF型之分,与同时期的其它镜头并无明显差别。最大的不同是由于焦距非常短,使用该镜头时无法进行反射取景,因此它配置了一个外置式的专用 取景器。此外,因为在上弦之后快门一直处于关闭状态,所以在这款镜头上光圈收缩拨杆也就没必要设置了。
第一款Superwide型机身于1954年推出,它配用的38mm f/4.5 Biogon镜头是早于C系列推出的。这个镜头采用Compur型快门,快门上弦与过片不是联动的。此外,它的光圈环和快门环是分开设置的,具有自拍机。
SWC型在1959年至1981年间生产,早期产品的C型镜头外表镀铬,后期产品有黑色外表的,最后期的产品开始采用T*镀膜。
1980年,配用带T*镀膜的C型Biogon镜头的SWC/M型开始生产,1983年转为采用CF型镜头。
1988年以后推出的903SWC型和905SWC型均采用CF型镜头。
镜头指数:
结 构 类 型: Biogon (真正光学广角)
焦 距: 38mm
最 小 光 圈: f/22
最 大 光 圈: f/4.5
最近调焦距离: 0.3 m (12 inches)
景 深: 光圈f/4.5时为3m (10 feet)至无穷远
光圈f/22时为0.65 m (26 inches)至无穷远
快 门: B门, 1秒至1/500秒;各档快门均可以闪光同步拍摄
滤 镜: 63系列(Superwide型,SWC型和配C T*镜的SWC/M型)
或者60卡口系列(配CF型镜头的903SWC和SWC/M型)

60mm f/5.6 MK Biogon
该镜头专门为MK70型测绘专用照相机研制,最近拍摄距离为0.9米。

100mm f/3.5 MK Planar
该镜头也是为MK70型测绘专用照相机研制的,焦点固定于无限远处。


附录A:在焦平面快门机身上使用叶片式镜间快门镜头
----------
2000FC和200F系列机身既可以使用F和FE系列无快门镜头,也可以使用C、CT*、CF、501C专配、CB和CFE系列具有叶片式镜间快门的镜头。
下面介绍如何在焦平面快门的哈苏机身上使用具有叶片式镜间快门的镜头(202FA型除外,这是一个特例,后面有补充说明):
当你想用机身上的焦平面快门时,将镜头快门置于B档或者F档,然后在机身快门上选择速度。当你想用镜头上的快门时,将机身上的快门置于C档,然后使用镜头 上的快门选择速度。你可这样来简单地记忆:将镜头快门置于F档它就变成F系列镜头了;而将机身快门置于C档它就变成500C系列机身了!
无论选择哪个快门,如果镜头上的快门被置于B档,那么在每次曝光后镜头上的快门将处于关闭状态,直到重新上弦后才会打开。而如果镜头快门置于F档的话,那么每次曝光后镜头快门都是处于打开状态的,是否上弦对其并不影响。
在将镜头快门置于F档或者从F档上解脱时,必须按住镜身上的那个绿色按钮。
没有快门的F和FE系列镜头不能用在同样没有快门的500C系列机身上。
当你在焦平面快门的哈苏机身上选择使用镜头快门时,焦平面快门的作用就像是500C系列机身的辅助快门。因为拍摄时要求这两个快门的释放过程精确同步,所以你必须保证这两个快门都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在200F系列机身配用FE系列镜头时,在光圈全开进行测光时,镜头可以向机身传递镜头的光圈数据。如果在200F系列机身(比如203FE和 205FCC型)上使用非FE系列镜头进行TTL测光,那么你可以将镜头光圈临时收缩进行测光,否则你就得因为光圈处于全开状态而对测光数值进行适当补 偿。
由于202FA型机身只能使用机身上的焦平面快门,所以除了F和FE系列镜头外,它只能使用具有F档的CF或者CFE系列镜头。根据哈苏官方网站介绍,C、CT*、501C型专配和CB系列镜头都不能用在202FA型机身上。

附录B:如何使用C系列镜头上的绿色完整秒时刻度
------------
C系列镜头上的绿色完整秒时刻度仅仅是一种辅助性的判断依据,它可以帮助你使用B门时确定合适的快门时间和光圈值。如果你根据EV值来拍摄,你可以非常简 单地根据镜身上的EV刻度来选择快门和光圈进行合适的曝光。当你确定了快门和光圈后,也许你会发现某些光圈值所对应的快门速度位于绿色完整秒时刻度区内。
举个例子:根据测光表的读数,你决定要进行一次在f/2.8光圈上快门速度为1秒的曝光(或者说是EV值为5的曝光,反正都是一回事儿)。当你选定了快门 和光圈后,你会注意到有几个光圈所对应的快门速度在绿色完整秒时刻度区域内。因此,你既可以进行快门速度为1秒、光圈为f/2.8的曝光,也可以将快门置 于B门,选择以下组合进行曝光:2秒和f/4光圈,4秒和f/5.6光圈,8秒和f/8光圈,15秒和f/11光圈,等等。最终它们的曝光EV值都是完全 一样的。

附录C:滤镜
----------
哈苏滤镜的数字编号代表着以毫米为单位的滤镜直径大小。在滤镜的边框上刻有以下信息:滤镜的直径,滤镜系数,颜色,曝光补偿参数。例如,一个边框上刻着 "50 4X O -2"字样的滤镜表明它是一个50毫米直径的橙色滤镜,滤镜系数为4,或者-2档光圈(也就是说开大两档光圈)。
26:这是专门为30mm Distagon鱼眼镜头配置的滤镜。由于该镜头的视角太大,所以在镜头前部无法安装滤镜,只能装在镜头的尾部。该镜头在进行光学设计时就已经考虑到在光路上总是集成一块滤镜,因此通常它总是在尾部安装着一块透明无色的玻璃滤镜。
50:这是一款双卡口的滤镜,主要用于老款的C系列和C系列T*镀膜型镜头,还有F系列的80mm标准镜头。采用双卡口设计使其可以与其他滤镜组合使用。
60:这是最为常见的一款哈苏双卡口滤镜,它主要用于CF系列镜头,也可与其他滤镜组合使用。
63:这款滤镜主要用于老款的广角镜头,有专用的滤镜架。通过转接环,它也可以用于50系列滤镜可配用的镜头。
70:双卡口滤镜,可以和其他滤镜组合使用。
86:双螺口滤镜,可以和其他螺口滤镜组合使用。
93:这是一款安装于镜头遮光罩或者转接环上才能正常使用的滤镜,它不能与其他滤镜组合使用。
104:这是一款卡口滤镜,不能与其他滤镜组合使用。

附录D:推荐读物
----------
略………

附录E:购买哈苏二手镜头注意事项
----------
在购买之前,先确定你的需求:是需要一个接近全新的镜头,还是需要一个有正常使用痕迹的但光学性能和机构功能都没有问题的二手镜头?
首先,对镜头的整体外观做一个评估。即使是一个外观接近全新的镜头,也只是说明它的使用率非常低,由此对其快门的检查则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潮湿地区,长期 不使用闲置的镜头很容易长酶斑。镜头上出现的刮擦痕迹、数字模糊或者是黑色表面漆脱落现象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话,则可以考虑其为正常的使用痕迹而非过度使 用所致。要特别注意镜头上的凹痕,特别是在镜片边缘和镜头卡口位置上出现的。同时,位于镜头尾部卡口底座上的快门上弦和快门激发联动装置是否损坏也要特别 关注。你可以轻轻地晃动镜头,绝不能听到丝毫的类似镜片松动而产生的异响。另外,还要注意查看闪光同步PC插口。
第二步,对镜片进行评估。可以带一只小电筒来照射镜片内部,或者至少可以将镜头冲着一个明亮的漫散光源对镜片进行检查。要注意查看内部镜片的长酶、起雾、 脱胶、浮尘颗粒以及刮擦痕迹情况。如果在镜片的镀膜上出现一两处非正常痕迹并不算什么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完全不镀膜的镜片可以将入射光线95%的光量顺 利地传递,而剩余的5%光量因为反射而发散。单层镀膜的镜片可以将反射光量大致减少至1%,多层镀膜镜片则可以将其减少至不到0.5%。因此,在单层镀膜 或者多层镀膜镜片上出现的相对很小的非正常痕迹对反射光或者反差的影响非常非常小,不到1%。
第三步,对镜头的操控部分进行评估。最好将镜头安装到机身上并把胶片后背拿掉,以便能从机身后面直接看到镜头。
——转动调焦环:应该非常柔顺,没有任何运动不畅的感觉。除了CB系列镜头外,转动调焦环的力度应该比转动35mm照相机镜头的调焦环相对缓慢一些。
——对无限远处进行调焦:在取景器内注意观察图像情况,如果可能的话,在机身后部装上毛玻璃屏来观察图像更为直观(可以将快门设在B门并将快门打开)。对 最近拍摄距离的成像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带浮动镜片的FLE型镜头具有第二调焦环的话,一定注意要将其置于合适的距离范围档上。
——检查光圈叶片:对于C系列和C系列T*镀膜镜头,将光圈置于非最大光圈的任意一档上并按下景深预视拨杆进行观察,再拉开联动拨杆将光圈收缩于最小档 位,所见到的光圈叶片表面应该非常干净。再将光圈开至最大,从机身后部观察光圈叶片应该是完全打开的。再次收缩光圈(但不要按下景深预视拨杆),这时光圈 叶片应该处于全开或者比全开状态收缩1/2档的位置。对于其他系列的所有镜头,按动景深预视拨杆收缩光圈,检查光圈叶片应该是干净的,然后再按动景深预视 拨杆将光圈打开。请注意,SWC系列机身的镜头和早期的C系列镜头上没有景深预视拨杆。
——检查快门:建议最后在给快门上弦之前先设定光圈。选择f/5.6或者f/4光圈,在这两档光圈下检查所有快门速度档。从1秒的快门速度开始,逐步阶 进,从机身后部观察每次通光的时间在感觉上应该是以1/2时间递减的。在快门释放的过程中,从1秒至1/15秒档延时器运行发出的声音听起来应该感觉很顺 畅无迟滞。如果可能的话,最好用拍摄反转片(非负片)的方式来评估快门的准确性。
——检查光圈和快门的联动机构。将光圈置于最小档位,然后从快门的最慢速度到最快速度逐级试试,并换用不同光圈档位。通过机身后部注意观察通光量的变化情况,每次快门的激发光圈叶片都应该按照你的选择准确到位。
——检查自拍机(C和CT*系列镜头)。选择一档快门速度(最好是1秒档),给快门上弦,然后按下MXV拨杆,将其转到V档位,再激发快门。你听到的自拍 机工作的声音应该持续大约8秒钟,然后快门释放。自拍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听起来应该非常平顺,没有任何迟滞的感觉。
——检查快门与光圈之间的联动锁。在C和CT*系列镜头上,快门环与光圈环应该能很正常地联动,将解锁钮拨开光圈环应该能非常平顺地独立调节。在CF、F、FE、CB和CFE系列镜头上,快门和光圈调节环正常情况下是各自独立的,想让二者联动的话必须按下联动锁。
最后要说的是,最好找到镜头的原配前后盖。

参考书目:
略………

2006-04-20 13:12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0
浏览数:7721  回帖数:50  
zephyrus
资深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1 级
泡网分:25.1
交易分:1
帖 数:2008-109
图 数:0/0-0
字 数:243K-5K
注 册:2002年04月

唉,我就担心那些表格类的东西会乱,所以很小心地在发文时处理了,结果还是乱了。

2006-04-20 13:13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1
zephyrus
资深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1 级
泡网分:25.1
交易分:1
帖 数:2008-109
图 数:0/0-0
字 数:243K-5K
注 册:2002年04月

有哈苏老C头的DX可以对照一下,写的还是很准的。

2006-04-20 13:55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2
傻博士
泡菜 泡网:1 级 交易:0 级
泡网分:11
交易分:0
帖 数:1534-16
图 数:0/0-0
字 数:96K-0K
注 册:2005年10月

收藏
谢谢楼主

2006-04-20 14:15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3
jt
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0 级
泡网分:18.9
交易分:0
帖 数:276-2
图 数:0/0-0
字 数:7K-0K
注 册:2002年03月

补充一下还有一支CB120mm f/32 - f/4 0.8m 60 Makro Planar.

2006-04-20 14:51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4
jt
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0 级
泡网分:18.9
交易分:0
帖 数:276-2
图 数:0/0-0
字 数:7K-0K
注 册:2002年03月

再补充一下zeiss tele-superachromat(sa)FE2.8/300mm配合zeiss APO-mutar1.7XE增距镜

2006-04-20 15:13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5
zephyrus
资深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1 级
泡网分:25.1
交易分:1
帖 数:2008-109
图 数:0/0-0
字 数:243K-5K
注 册:2002年04月

谢谢JT兄的指点!
原文在网站上贴出时,我记不清了,大概是在2000年左右,所以肯定有不少遗漏之处。请各位DX不吝赐教,把自己发现的错漏之处都补充出来,然后我找时间再整理一遍。先谢过!

2006-04-20 15:29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6
zephyrus
资深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1 级
泡网分:25.1
交易分:1
帖 数:2008-109
图 数:0/0-0
字 数:243K-5K
注 册:2002年04月

下面就以我手头拥有的哈苏器材来做说明。
这是205FCC机身,红圈内就是C门,用于接装非F和非FE镜头。

2006-04-21 09:37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7
zephyrus
资深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1 级
泡网分:25.1
交易分:1
帖 数:2008-109
图 数:0/0-0
字 数:243K-5K
注 册:2002年04月

这是黑色镜身白嘴的C系列SUPERACHROMAT头,我的看家头。上面红色圈内是橙色的景深标尺,绿色圈内就是绿色完整秒时刻度了。

2006-04-21 09:38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8
zephyrus
资深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1 级
泡网分:25.1
交易分:1
帖 数:2008-109
图 数:0/0-0
字 数:243K-5K
注 册:2002年04月

这是500毫米的C头,红圈内就是文中所说的那个"硕大"的调焦环。

2006-04-21 09:39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9
zephyrus
资深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1 级
泡网分:25.1
交易分:1
帖 数:2008-109
图 数:0/0-0
字 数:243K-5K
注 册:2002年04月

黑白又煞!黑色250C头和白色250C头,均无T*镀膜。

2006-04-21 09:40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10
zephyrus
资深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1 级
泡网分:25.1
交易分:1
帖 数:2008-109
图 数:0/0-0
字 数:243K-5K
注 册:2002年04月

这是白色镜身的非T* C系列50MM镜头。

2006-04-21 09:53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11
zephyrus
资深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1 级
泡网分:25.1
交易分:1
帖 数:2008-109
图 数:0/0-0
字 数:243K-5K
注 册:2002年04月

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楚地看到景深标尺、VXM档还有绿色完整秒时刻度。

2006-04-21 09:53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12
zephyrus
资深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1 级
泡网分:25.1
交易分:1
帖 数:2008-109
图 数:0/0-0
字 数:243K-5K
注 册:2002年04月

这是黑色镜身的50MMT*C系列镜头局部,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一些。

2006-04-21 09:56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13
老豆儿
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0 级
泡网分:16.8
交易分:0
帖 数:472-11
图 数:0/0-0
字 数:25K-0K
注 册:2003年02月

请问,哈苏众多镜头中,哪只最烂?

2006-04-21 10:52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14
zephyrus
资深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1 级
泡网分:25.1
交易分:1
帖 数:2008-109
图 数:0/0-0
字 数:243K-5K
注 册:2002年04月

哈哈哈,这可是个难回答的问题!以哈苏的设计理念,估计不会把不成熟的东西拿出来生产的,所以也不会有所谓的什么最烂镜头吧?还是个人偏好重要一些。
我那个白色的250MMC镜没有T*镀膜,里面有一块镜片的周围已经脱胶了,但拍出的照片照样精彩。

[zephyrus 编辑于 2006-04-21 10:56]

2006-04-21 10:55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15
SRT101
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0 级
泡网分:21.8
交易分:0.2
帖 数:3624-265
图 数:0/1-0
字 数:192K-3K
注 册:2003年07月

80/2.8 tesser 的滤镜是什么规格的

2006-04-21 10:58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16
zephyrus
资深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1 级
泡网分:25.1
交易分:1
帖 数:2008-109
图 数:0/0-0
字 数:243K-5K
注 册:2002年04月

回SRT101兄:80mm f/2.8 Tessar头好像只有在最早的1000F和1600F机身上用过,后来全部改为Planar镜头了。你有这款镜头吗?那可算是个藏品了。但十分抱歉,我真不知道它的滤镜口径是多少的。谢谢!

2006-04-21 13:27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17
SRT101
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0 级
泡网分:21.8
交易分:0.2
帖 数:3624-265
图 数:0/1-0
字 数:192K-3K
注 册:2003年07月

是中间的那一支

2006-04-21 13:42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18
SRT101
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0 级
泡网分:21.8
交易分:0.2
帖 数:3624-265
图 数:0/1-0
字 数:192K-3K
注 册:2003年07月

已改在135机上用了

2006-04-21 13:44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19
SRT101
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0 级
泡网分:21.8
交易分:0.2
帖 数:3624-265
图 数:0/1-0
字 数:192K-3K
注 册:2003年07月

此头经常被一些不识货的人认为是一支东菜头

2006-04-21 13:45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20
野草
资深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0 级
泡网分:24.3
交易分:0.5
帖 数:441-19
图 数:0/12-0
字 数:27K-0K
注 册:2000年08月

谢谢楼主,收益匪浅!

2006-04-21 16:55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21
zephyrus
资深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1 级
泡网分:25.1
交易分:1
帖 数:2008-109
图 数:0/0-0
字 数:243K-5K
注 册:2002年04月

呵呵,是蓝紫膜!和白色C头差不多。这个头就不要为它加滤镜了,这不是挺好的吗?

2006-04-21 17:18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22
zephyrus
资深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1 级
泡网分:25.1
交易分:1
帖 数:2008-109
图 数:0/0-0
字 数:243K-5K
注 册:2002年04月

呵呵,不谢,为各位服务!过两天再推出一篇《未来的经典》,是专门介绍几款被作者认为注定未来将成为经典的大片幅镜头的,适用于钟爱大片幅摄影的兄弟。

2006-04-21 17:20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23
山河好大
资深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0 级
泡网分:20
交易分:0
帖 数:2888-126
图 数:0/73-0
字 数:124K-1K
注 册:2000年05月

好铁,赞一个

哈苏的63MM滤镜不仅有C头用的两种卡框,还有CF头用的B60规格卡框

HASS的小零碎实在是太多了

2006-04-21 18:56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24
SRT101
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0 级
泡网分:21.8
交易分:0.2
帖 数:3624-265
图 数:0/1-0
字 数:192K-3K
注 册:2003年07月

偶不懂这头的这种膜有什么好的?

2006-04-21 21:15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25
mahler9
资深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0 级
泡网分:20.9
交易分:0
帖 数:1165-17
图 数:0/0-0
字 数:60K-0K
注 册:2002年04月

來佔個位

2006-04-21 22:39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26
chris01
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0 级
泡网分:20.1
交易分:0
帖 数:110-9
图 数:0/6-0
字 数:9K-0K
注 册:2001年11月

多谢分享,强贴留名!

2006-04-21 23:56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27
SRT101
泡菜 泡网:2 级 交易:0 级
泡网分:21.8
交易分:0.2
帖 数:3624-265
图 数:0/1-0
字 数:192K-3K
注 册:2003年07月

说大幅头好呀
记得说一说TELE APO TELE-XENAR HM 400/5.6
(前后组不同色的那一款)

2006-04-22 00:04 发送电邮 个人图文专集 二手记录 个人收藏夹 无忌博客 28
原版咕咚
泡菜 泡网:3 级 交易:0 级
泡网分:40.2
交易分:0.3
帖 数:3017-27
图 数:0/0-0
字 数:1290K-86K
注 册:2004年05月
引用:
原文由 zephyrus 发表
这还是一篇翻译文章。比较详尽地介绍了哈苏历史上和目前仍在产的镜头特点,对于已经拥有哈苏的用户和哈苏的潜在用户它都是一篇有益的文章。很多关于哈苏镜头的使用方法我是翻译完了以后才掌握的。我会陆续以我手头拥有的哈苏镜头图片来为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地方加以注释。
水平和能力所限,难免错漏之处,欢迎方家斧正!谢谢!
***************************************************************************
哈苏镜头指南
D. A. 门罗
(1.7 98.05.14版)
中片幅摄影器材的优势是其系统主体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因此,在超过四十年的生产历史中,各种不同的中片幅系统通常都有大量的可更换配套组件,包括机身、取景器、后背和镜头等。
这篇镜头指南是基于以下想法写就的:首先,帮助哈苏中片幅系统的潜在用户了解不同系列的哈苏镜头;其次,为大家提供一个最新的哈苏镜头产品历史年表作为参考。
D. A. Munroe
dmunroe@vcd.hp.com          
                              
                              
目录                              
1. 预备知识:哈苏镜头标识符号
2. FAQs          
3. 快速选择指南
4. 1600F和1000F型配套镜头
5. C系列镜头
6. C系列带T*镀膜镜头
7. CF系列镜头
8. 501C型机身专配C型标准镜头
9. CB系列镜头
10. F系列镜头
11. FE (TCC)系列镜头
12. CFE系列镜头
13. ArcBody型机身配套镜头
14. 特殊镜头及附件
                              
附录                              
                              
A: 在焦平面快门机身上使用叶片式镜间快门镜头
B: 如何使用C系列镜头上的绿色完整秒时刻度
C: 滤镜
D: 建议阅读
E: 购买二手哈苏镜头注意事项
                              
                              
1. 预备知识:哈苏镜头标识符号
------------------------------
尽管具有众多不同型号的机身和镜头,哈苏中片幅系统还算是易于掌握的。哈苏系统最大的优势是:尽管生产时间跨度超过四十年且拥有大量的可更换配套组件,除了1600F和1000F两个已有五十年历史的特殊型号外,所有组件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哈苏中片幅系统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系列:一是只能使用具有叶片式镜间快门镜头的无快门机身系列;二是叶片式镜间快门镜头和无快门镜头两者都可以使用的焦平面快门机身系列。后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机身快门或者镜头上的快门。
从1600F型开始,哈苏将不同产品能达到的最高快门速度和快门类型以机身型号的方式标出。比如,1600F型的最高快门速度就是1/1600秒并使用焦 平面快门(以F表示)。与此相似,500C型的最高快门速度为1/500秒并配套使用具有Synchro-Compur型镜间快门的镜头(以C表示)。 1977年推出的2000FC型仍然沿用这种方式,它的型号表明该产品具有1/2000秒的最高快门速度,而且既可以以机身上的焦平面快门配套使用无快门 的新F系列镜头,也可以使用具有叶片式镜间快门的C系列镜头。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随着新型机身的不断推出,哈苏一直严格遵循着以数字标明机身特性的原则。因此,501、503和553型都属于500C系列的产品, 机身都没有快门,必须使用具有镜间快门的C系列、CF系列或者CB系列镜头。而200F系列机身由于安装了焦平面快门,因此它既可以使用无快门的F或FE 系列镜头,也可以使用具有镜间快门的镜头。(在200F系列的命名方式上哈苏打破了一个传统:200F系列就像是数字被删节的2000FC系列的后裔,其 最高快门速度依具体型号或者是1/2000秒,或者是1/1000秒。)
较新的202FA型是个特例,它只能使用机身上的焦平面快门。
                              
2. FAQs          
----------
许多关于哈苏的被经常问及的问题并没有确定的答案。也就是说,答案完全取决于用户的个人喜好。下面我将列出一些最常被问及的问题,并且根据那些实际操作过 哈苏相机的用户们的集体经验来解答这些问题。对那些完全或者部分地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来回答的问题我已做出说明。但请你们注意,我的个人理解并不比任何其他 人更具有权威性。
                              
Q: 我有必要拥有T*镀膜镜头吗?C系列的T*镀膜镜头比普通C系列镜头到底好多少呢?
A: 请参阅本文C系列T*镀膜镜头部分。
                              
Q: 在镜头长期不使用时,镜间快门是保持上弦状态好呢还是将其释放好呢?
A: 绝大多数用户,包括安塞尔·亚当斯在内,都认为最好还是将镜间快门释放。然而,也有其他一些人指出,带马达的哈苏照相机是自动将镜间快门上弦的,这对快门 并没有什么损害。我的观点是这两种状态并没有什么实际差异。正确地使用镜头比如何存放它更为重要。而且,无论是在工厂里还是在用户手中,许多镜头都是在快 门上弦的状态下长时间存放的(有时长达数年之久)。
                              
Q: 镜间快门镜头长期不用时应该以什么频率来激发快门以保持快门的精确?
A: 多数人的意见是至少每个月要进行一次,特别是较低的快门速度。
                              
Q: 镜间快门卡死是怎么回事儿?
A: 镜间快门镜头必须在机身和快门都处于上弦的状态下才可以安装或者卸载。解决这一问题的简单而又无成本的办法请参阅Gary Gaugler先生的网页:http://photoweb.net/pw_tech/hassy_unjam.html
                              
Q: 我从镜头外面看到里面已经关闭的快门时,通常会发现有一个快门叶片的顶角弯折了,我该怎么办?
A: 没什么可担心的,在设计上就是如此。
                              
Q: 有必要购买SWC系列或者40MM镜头吗?
A: 这一问题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将新型的40MM CF FLE(浮动镜片)镜头与使用CF型Biogon镜头的903SWC型或者其他SWC/M型进行对比而产生的。在两者之间做出决定是非常困难的,最终的选 择也带有很强的个人偏好。我相信,SWC型的镜头在光学性能上仍然比40MM镜头有优势,尽管与采用了浮动镜片的新型40MM镜头相比这一优势显得很微 弱。青睐40MM镜头的用户最主要的观点是认为它更适于快速摄影(与风景摄影和建筑摄影相比较而言),还可以反射取景,成本也略低于SWC。但是,如果需 要通过镜头进行精确调焦,SWC的用户也可以使用毛玻璃调焦屏和取景放大器。我个人的观点是你可以先租借这两种不同的机身和镜头,使用一段时间后再决定哪 一种更适合你的需求。
                              
Q: 150mm CF和180mm CF镜头哪一个更适于拍摄肖像照?
A: 许多用户认为180MM CF镜头是哈苏最锐利的镜头之一。事实是,即便与大名鼎鼎的100MM F/3.5 CF Planar镜头进行MTF曲线对比,这款镜头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即便如此,150MM CF镜头也足够锐利了。所以真正能决定这两款镜头取舍的标准也就是其焦距对构图的影响哪一个更适合你的习惯。例如,180MM镜头可能不用增距镜也能满足 你拍摄满框"大头照"的需要。所以,我的观点还是先借来用一用吧!
                              
3. 快速选择指南          
-------------------------          
首次购买哈苏中片幅相机的用户可以将下表作为一个快速指南,它将哈苏镜头与机身的配套关系说得很清楚。
但是,为ArcBody型配套的镜头不在此表内,我们将在后面讨论这种特殊镜头。
例如,我们从下表可以看出:哈苏200F系列机身的用户可以选择FE系列镜头以享受200F系列机身带来的全部自动功能,但他们也完全可以毫无问题地选择使用CF系列镜头。
下表将使用如下符号:
-- :表明机身与镜头无法配套使用;
OK :表明机身与镜头可以配套使用;
E :表明机身与镜头可以配套使用,同时还可以选择使用焦平面快门或者镜间快门;
使用的后缀:
-b :表明该镜头无法完全使用机身的所有功能;
+l :镜头的某些功能在机身上无法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 镜 头 _______________
|| / \
机身型号 || 1600F, | C C T* | | | FE | |
| || 1000F | 501C CB | CF | F | (TCC) | CFE |
- V -----+--------+-------------+--------+--------+--------+-------|
| | | | | | |
1600F, | | | | | | |
1000F | O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0C | -- | OK | OK | -- | -- | OK+l |
| | | | | | 1|
-+--------+-------------+--------+--------+--------+-------|
| | | | | | |
2000FC | -- | E-b | E | OK | OK+l | OK+l |
| | 2 | | | 1| 1|
-+--------+-------------+--------+--------+--------+-------|
| | | | | | |
200F | -- | E-b | E-b | OK-b | OK | E |
| | 2,3 | 3 | 3 | | |
-+--------+-------------+--------+--------+--------+-------|
| | | | | | |
202FA | -- | -- | OK-b+l | OK-b | OK | OK+l |
| | | 3,4 | 3 | | 4 |
---------------------------------------------------------------------|
SWC,900 | 所有SWC系列均采用固定不可更换式38mm f/4.5 Biogon镜头 |
---------------------------------------------------------------------
注释:
1.某些镜头上的电子数据触点在500C和2000FC型机身上没有任何作用。
2.将C系列和CB系列镜头置于B门用在焦平面快门的哈苏机身上时,只有上弦后焦平面快门才能处于打开的状态,否则一直是关闭的。
3.这些镜头与机身之间不能进行电子数据交换,尤其是它们不能提供镜头的光圈设置信息。
4.202FA型与200F系列的其他型号不同,它不能使用具有镜间快门的CF或CFE型镜头,而只能使用F型镜头和焦平面快门。
                              
                              
4. 1600F型和1000F型机身配套镜头
--------------------------
最早的哈苏机身和镜头与后期的哈苏系统不能匹配使用。这些镜头是为采用焦平面快门的1600F型和1000F型配套生产的。1600F型于1948年正式 推出,1949年投放市场。1000F型稍晚一些于1953年推出并投放市场。这些镜头只能用在1600F型和1000F型机身上,后期的2000FC型 和200F系列都不能使用这些镜头。
最早的一款标准镜头是Kodak 80mm f/2.8 Ektar,其后改为Carl Zeiss 80mm f/2.8 Tessar镜头。除了蔡司公司以外,其他镜头制造厂商也曾为1600F型和1000F型制造过配套镜头。
这些镜头的特点是没有快门速度调节环,而且在某些型号上也没有光圈环。调焦环和光圈环有圆滑的外齿。作为特例,80mm f/2.8 Tessar镜头是镀铬镜身,但滤镜接环却是黑色的。
                              
1600F和1000F型配套镜头详细数据:
                              
焦 距 最大光圈 结构类型
--------- ------------ ----------
60mm f/5.6 Distagon
80mm f/2.8 Ektar
80mm f/2.8 Tessar
135mm f/3.5 Ektar
135mm f/3.5 Sonnar
250mm f/4 Sonnar
250mm f/5.6 Sonnar
                              
这些镜头生产于1948-1957年间。          
                              
5.C系列镜头          
------------
随着1957年500C型机身的推出,哈苏为其开发了C系列镜头。它配备Synchro-Compur型镜间快门,不但可以用于1957年至今所生产的所有500C系列机身上,而且,将快门置于B门时,还能用于所有2000FC和200F系列机身上(202FA型除外)。
随501C型机身而推出的C型镜头其实与后来的CF系列镜头无论在内部结构上还是在光学设计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比CF系列镜头少了几个控制装置。这款镜头将在后文谈及。
以下是C系列镜头的共同特性:
快门速度为1秒-1/500秒,有B门。在B门的旁边,有一组以绿色标识的4至125的数字,它不能作为快门速度来选定,其作用是根据不同的EV值为用户 提供一个B门曝光的参考时间(在本文中我将其称为"绿色完整秒时刻度"-译注),在附录B中会给大家提供一个例子。正常情况下快门速度和光圈调节是联动 的,因此无论调节改变快门速度还是光圈都不会导致曝光EV值的变化。如果想改变曝光EV值,可以推开解除联动锁再调节光圈或快门速度。
C系列镜头具有可随光圈调节而变化的景深表,有两个红色箭标指示景深范围,红色箭标的位置与光圈调节联动。镜头最高闪光同步速度为1/500秒,在镜身左 侧有一个小拨杆,用来选择进行X电子闪光灯或者M闪光泡拍摄。此外,还有一个V门,是大约为8秒延时的自拍机,在选定或取消自拍机时,必须按住一个附加的 锁定拨杆。必须在镜头上弦后才可以设置自拍机。
通常在取景时,镜头光圈是处于全开状态的。镜身的右侧有一个收缩光圈的拨杆(也就是景深预视拨杆),如果先按动这个拨杆收缩了光圈,当你再选择全开光圈, 镜头会自动取消收缩光圈的操作,此时无论你选择的光圈是多少,取景都处于光圈全开状态下。在任何情况下,给镜头快门重新上弦后光圈都会自动打开。如果你把 镜头安装在机身上,那么你在机身上完成过片和重新上弦后光圈也会自动打开。最早期的C系列镜头没有设置这个景深预视拨杆,为Superwide型机身配置 的Biogon镜头也没有这个装置。
C系列镜头在500C系列机身和采用焦平面快门的机身上都可以使用,其镜身外表是光滑的白色镀铬层,在1970年代开始生产黑色镜身产品。镜头的调焦环和 快门速度环都有圆滑的防滑齿,镜筒上蚀刻有"Synchro-Compur"字样。调焦环位于镜身后部,快门速度环在前面,EV值刻度是红色的。
                              
镜头详细资料:          
早期的C系列80mm Planar标准镜头在取景时光圈不是全开的,除非你选择了f/2.8的光圈,否则它的光圈在取景时大约处于f/3.5档。
早期的120mm S-Planar镜头具有f/32的最小光圈。
30mm f/3.5镜头和350mm f/5.6镜头于1973年推出。
在外形尺寸上已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500mm Tele-Tessar望远镜头,在1977年之前的产品还具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硕大的调焦环。
这些镜头绝大部分都是黑色的,一些早期版本的快门和光圈环周边区域是镀铬白色的。
                              
C系列镜头数据:          
焦距 最小及最大光圈 近摄距离 滤镜口径 结构类型
------ ------------ ---------- ------- ----------
30mm f/22 - f/3.5 0.3m 26 Distagon
40mm f/32 - f/4 0.5m 104 Distagon
50mm f/22 - f/4 0.5m 63 Distagon
60mm f/22 - f/4 63 Distagon
60mm f/22 - f/5.6 63 Distagon

80mm f/22 - f/2.8 0.9m 50 Planar
100mm f/22 - f/3.5 0.9m 50 Planar
105mm f/32 - f/4.3 1.8m UV Sonnar
120mm f/32 - f/5.6 0.95m 50 S-Planar
120mm f/45 - f/5.6 0.95m 50 S-Planar
135mm f/45 - f/5.6 0.53m 50 S-Planar
w/皮腔
                              
150mm f/32 - f/4 1.4m 50 Sonnar
250mm f/45 - f/5.6 2.5m 50 Sonnar
250mm f/45 - f/5.6 2.8m 50 Sonnar Superachromat
350mm f/45 - f/5.6 5.0m 86 Tele-Tessar
500mm f/64 - f/8 8.5m 86 Tele-Tessar
140-280mm f/32 - f/5.6 2.5m+macro 93 Schneider Variogon
                              
该系列镜头在1957年至1970年代之间生产,并逐步被采用T*镀膜的C系列镜头所取代。其中某些镜头,比如105mm UV Sonnar镜头,只有C系列的非T*镀膜版本,也就是说,该镜头从未生产过采用T*镀膜的版本。
                              
6.C系列T*镀膜镜头          
---------------
该系列镜头从光学结构上来说与没有T*镀膜的C系列镜头是相同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为了减少眩光和改进反差而为镜片表面加上的六层镀膜。T*镀膜并非只是蔡司公司为哈苏所定制的镜头所独有,蔡司公司为其他照相机配套生产的多层镀膜镜头也都采用 "T*"的标志。
很多人经常问起C系列镜头有无T*镀膜在成像上到底有什么差别。对这个问题比较一致的回答是:在没有眩光并采用合适的遮光罩的拍摄条件下,C系列镜头的成 像在反差上只比它的对手C系列T*镜头稍逊一点儿,实际上在某些拍摄场景中这种差别真是难以察觉。但是,当存在眩光光源时,特别是使用广角镜头时,有T* 镀膜的C系列镜头成像质量明显要好一些。
C系列T*镀膜镜头除了最早期的一款是光滑的镀铬镜身外,其余均为黑色镜身。镜头的调焦环和快门环都有圆齿,在镜身的侧面蚀刻有"Synchro-Compur"字样。
采用T*镀膜的镜头以红色字母"T*"在镜头的前部标出。随着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会出现下述正常现象:比如从500C型过渡到500CM型,在哈苏的生 产车间里,一些500C型的机身经过改进已经升级为500CM型,但机身上并未标出是500CM型,所以一些最后期版本的500C型实际与500CM型已 无任何区别。同样,尽管并非普遍现象,一些旧款的非T*镀膜镜头在生产车间里经过改进后装配了带T*字样的镜筒也是有可能的。
第一批采用T*多层镀膜的哈苏镜头有30mm、40mm和38mm Biogon几款。80mm f/2.8 C T*镜头于1974年晚些时候推出。到了1976年底,绝大部分C系列镜头都已采用了T*多层镀膜。
这一时期生产的140-280mm Variogon变焦镜头没有T*镀膜,因为它是德施耐德公司而非蔡司公司的产品,但它同样也采用了多层镀膜。
                              
C系列T*镀膜镜头数据:          
                              
焦 距 最小及最大光圈 近摄距离 滤镜口径 结构类型
---------- ------------ --------- ------ ---------
30mm f/22 - f/3.5 0.3m 26 Distagon
40mm f/32 - f/4 0.5m 104 Distagon
50mm f/22 - f/4 0.5m 63 Distagon
60mm f/22 - f/3.5 0.6m 63 Distagon
60mm f/4 63 Distagon
80mm f/22 - f/2.8 0.9m 50 Planar
100mm f/22 - f/3.5 0.9m 50 Planar
120mm f/5.6 0.95m 50 S-Planar
135mm f/45 - f/5.6 0.53m 50 S-Planar
w/皮腔
150mm f/4 1.5m Sonnar
250mm f/45 - f/5.6 2.5m 50 Sonnar
350mm f/45 - f/5.6 5.0m 86 Tele-Tessar
500mm f/64 - f/8 8.5m 86 Tele-Tessar
                              
该系列镜头的生产年代为1974年至1982年。          
                              
7. CF系列镜头                    
-------------
1982年,蔡司公司将C系列镜头重新设计后推出了CF系列镜头。这次重新设计改进了快门,镜头更易于操作,并增加了F档,使该系列镜头可以与采用焦平面快门的哈苏机身匹配使用。新镜头采用了Prontor型镜间快门。
以下是CF系列镜头的共同特点:
最高闪光同步速度为1/500秒,快门速度为1-1/500秒,有B门。在C系列镜头上B门旁边那一排绿色完整秒时刻度被取消了。在B门的旁边是F档,将 快门置于此档就可将镜头用于采用焦平面快门的哈苏机身。快门环和光圈环改为非联动式,但也可以通过按压一个联动锁将二者联动。该系列镜头取消了可移动式景 深指针,改为用蚀刻在镜筒上的景深表来表示景深范围。CF系列镜头都没有设置自拍机。
该系列镜头在无快门的500C系列机身和有焦平面快门的200F系列机身(202FA型除外)上都可以使用,本文后面有详细介绍。
在通常操作条件下,取景时该系列镜头的光圈是处于全开状态的。镜身的左侧有一个收缩光圈的拨杆,可以将光圈叶片收缩或者将其重新打开。每次曝光之后,快门会处于关闭状态,直到重新给快门上弦后才会打开。
该系列镜头为黑色镜身,快门环和光圈环上都有肋状槽以方便握持。快门环位于镜头的前部,其后是光圈环,调焦环在前二者之后。光圈环显然是为右手操作者设计的,从镜头的左侧控制光圈环显得非常不便。
CF 40mm FLE和50mm FLE(浮动镜片)这两款镜头的最前部设置了一个第二调焦环,可以在近摄时移动前部镜片以优化成像。在40mm FLE镜头上,第二调焦环有三个距离选择档,而50mm FLE镜头的可选距离档有四个。
135mm Makro Planar微距镜头没有调焦环,它是专门为使用近摄皮腔而设计的。配合专用近摄皮腔使用时,它的调焦范围可以从无限远到1:1的微距。
在1989年之前生产的500mm Tele-Apotessar镜头具有8.5米的最近调焦距离。
140-280mm Variogon变焦镜头由施耐德公司代工生产,镜身前部蚀刻有"Schneider Kreuznach"字样,其后就是调焦环(绿色英制距离标示),再其后是变焦环。快门速度环、光圈环和联动锁的设置与蔡司公司的产品是相同的。
CF系列镜头在镜身上蚀刻有"CF"字样和焦距数值。除了EV值和英制距离数值是橙色的,镜身上的其他数字标识都是白色的。所有的CF系列镜头都使用Prontor快门,早期产品的镜身上有"Prontor"字样,后期的则没有。
除以下特例外,所有的CF镜头都采用了T*多层镀膜:
105MM UV Sonnar镜头的镀膜类型在哈苏的文献记载中找不到,很有可能是未镀膜镜头,当然更不是多层镀膜镜头了。
250MM Superachromat Sonnar镜头是一款为了在所有可见光谱——包括部分红外光谱(400nm-1000nm)——范围内达到最佳光学性能而特殊设计的镜头。据说为了在如此宽的光谱范围内达到最佳光学性能,它采用的是单层镀膜。
140-280 Variogon变焦镜头是德国施耐德公司的产品,也是多层镀膜镜头,但并非T*膜。
                              
CF系列镜头数据:          
                              
焦 距 最大及最小光圈 近摄距离 滤镜口径 结构类型
------------ ------------ ---------- ------ -------
30mm f/22 - f/3.5 0.3m 26 Distagon
40mm f/22 - f/4 0.5m Distagon
40mm f/22 - f/4 0.5m 93 Distagon FLE
50mm f/22 - f/4 0.5m 60 Distagon
50mm f/32 - f/4 0.5m 60 Distagon FLE
60mm f/22 - f/3.5 0.6m 60 Distagon
80mm f/22 - f/2.8 0.9m 60 Planar
100mm f/22 - f/3.5 0.9m 60 Planar
105mm f/32 - f/4.3 1.8m UV Sonnar
120mm f/32 - f/4 0.8m 60 Makro Planar
135mm f/45 - f/5.6 1:1 60 Makro Planar
150mm f/32 - f/4 1.4m 60 Sonnar
180mm f/32 - f/4 1.55m 60 Sonnar
250mm f/45 - f/5.6 2.5m 60 Sonnar
250mm f/5.6 3m 60 Sonnar Superachromat
350mm f/45 - f/5.6 4.5m 93 Tele-Tessar
500mm f/64 - f/8 8.5m 93 Tele-Apotessar
500mm f/64 - f/8 5.0m 93 Tele-Apotessar
140-280mm f/45 - f/5.6 2.5m+macro 93 Schneider Variogon
                              
该系列镜头从1982年推出,至今仍在生产。
                              
8. 501C型机身专配C型标准镜头           
-----------------------------
该镜头与501C型机身一同推出,它与CF系列的标准镜头无论在内部结构还是光学设计上都是相同的。它采用了从CF系列镜头上改进而来的镜间快门,与 80/2.8 CF Planar镜头的光学设计完全相同,也采用了T*镀膜。这是一款生产年代相对较近的镜头(1994年),501CM系列机身的一些早期产品也采用了这款 镜头。
该镜头与CF系列的标准镜头有两处不同:
第一,它没有CF系列镜头上那种光圈与快门的联动锁,因此在该镜头上光圈和快门总是需要单独进行调节。
第二,该镜头没有用于焦平面快门机身的专用F档,如果用于焦平面快门机身必须使用B门。
该镜头之所以用"C"来命名,似乎是因为它用在焦平面快门机身上时与C系列镜头的操作非常相似的缘故。遗憾的是,这种命名方式经常让人们把它与C系列镜头混淆。
该款镜头是黑色镜身,镜身上所有的数字标识都是白色的(在CF、F和FE系列镜头上哈苏用红色字体来标识英制距离和EV值)。
该镜头只有此一款:
焦 距 最大及最小光圈 近摄距离 滤镜口径 结构类型
------------ ------------ ---------- ------ -------
80mm f/22 - f/2.8 0.9m 60 Planar
                              
该镜头在1994年至1997年间生产。由于其本质上就是一款CF系列镜头,只不过做了一些功能上的删减,因此它与廉价版本的501C型机身配套发售时吸 引了不少想拥有哈苏的用户,而且它还不会对CF系列的标准镜头的销售带来什么影响。现在,这款镜头已被新的CB镜头所取代。
                              
9.CB系列镜头                    
-------------
CB系列镜头在1997年秋季推出,当年11月份配用80mm f/2.8 CB镜头的501CM型套机也正式上市。该系列镜头的推出使CF系列镜头有了一个低成本的选择。
CB系列镜头在功能上与CF系列镜头相似,主要有以下几处不同:
80mm f/2.8 CB镜头有6片镜片,比CF系列标准镜头的7片少了一片,而且从哈苏公司公布的该镜头MTF数据看它与CF系列的标准镜头在光学性能上也是有差异的。但 是,这种差异是否会在实际拍摄中很明显的表现出来,还得取决于拍摄主体的特性及底片最终放大的尺寸。
该镜头外观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它的调焦环和快门速度环外面包裹着一层具有肋状凹槽的人工合成橡胶类材料。调焦环上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有精密的肋状槽,而是取 代以非常特殊的"柱状"凸起,调焦时的手感非常顺滑和迅捷。与CF系列镜头一样,它的光圈环设计充分考虑了右手操作。尽管CB系列镜头也设置了EV值联动 锁,但它的外形尺寸缩减了不少,不像CF系列镜头上的那样显眼。
镜头上的景深预视拨杆经过重新设计,是一种滑动式的拨杆,不像CF系列镜头上的是一种按压式的拨杆。
PC同步插孔设置了一个锁死开关。
该系列镜头没有设置可用于焦平面快门机身的F档,如果要用在焦平面快门机身上必须使用B门。附录A详细介绍了使用方法。
镜头前部安装滤镜的部分改用碳纤维材料制造。
镜头尾部接装于机身的部分是用单块不锈钢材料加工的,而以前的镜头是用四块金属材料加工而成的。
该系列镜头均为黑色镜身,所有数字标识都是白色的。
                              
CB系列镜头数据:          
焦 距 最大及最小光圈 近摄距离 滤镜口径 结构类型
------------ ------------ ---------- ------ ----
60mm f/22 - f/3.5 0.6m 60 Distagon
80mm f/22 - f/2.8 0.9m 60 Planar
160mm f/32 - f/4.8 1.5m 60 Tessar
                              
该系列镜头从1997年开始至今仍在生产。
                              
10.F系列镜头                    
-------------
该系列镜头于1977年推出,是为2000FC系列焦平面快门机身设计的。它与CF系列镜头在结构上相似,只是没有快门而已。
以下是F系列镜头的共同特点:
调焦环位于镜身前部,光圈环在镜身尾部。通常情况下光圈独立于机身上的快门进行调节,但设有联动锁,可以进行光圈和快门联动调节。取景时光圈通常处于全开状态,但具有可以收缩和打开光圈的拨杆。
镜身均为黑色,调焦环和光圈环的外观样式有多种,镜身上蚀刻有"F"字样和焦距数值。
可能所有的F系列镜头均采用了T*多层镀膜,而且比相同焦段的CF系列镜头具有更大的光圈和更短的近摄距离。
50mm Distagon FLE镜头没有设置第二调焦环。
该系列镜头也可以用于200F系列机身,但由于没有电子触点,所以无法使用200F系列机身的电子功能。
                              
F系列镜头数据:                    
                              
焦 距 最大及最小光圈 近摄距离 滤镜口径 结构类型
------------ ------------ ---------- ------ ---------
50mm f/22 - f/2.8 0.32m 86 Distagon FLE
80mm f/22 - f/2.8 0.6m 50 Planar
110mm f/16 - f/2 0.8m 70 Planar
150mm f/22 - f/2.8 1.4m 70 Sonnar
250mm f/32 - f/4 2.5m 70 Tele-Tessar
350mm f/4 1.9m Tele-Tessar
140-280mm f/32 - f/5.6 1.07m+macro 93 Schneider Variogon
                              
该系列镜头于1977年至1991年间生产。
                              
11.FE (TCC)系列镜头          
--------------------
FE系列镜头原先被称为TCC镜头,是在1991年推出的专门为200F系列机身研制的镜头。它们与F系列镜头相似,但镜头尾部有四个向机身传递数据的电子触点。
FE系列镜头有以下共同特点:
调焦环位于镜身的前部,光圈调节环在镜身后部。通常情况下,光圈的调节独立于机身上的快门速度调节环,但在镜身上设有一个专门的联动锁,也可以使光圈与快 门联动调节以保持EV值不变。但在选择使用光圈优先拍摄模式时,这个联动锁是无效的。在取景时光圈通常处于全开状态,但设置了一个拨杆可以收缩和打开光 圈。
该系列镜头均为黑色镜身,调焦环和光圈环的外观有多种不同样式。FE系列镜头可以从镜身左侧的"双蓝线"和卡口位置的四个金属触点来识别,同时,在镜身上 还蚀刻有"F"(非"FE")字样和镜头焦距。所有的FE系列镜头均采用了T*多层镀膜。与同焦段的CF系列镜头相比,FE系列镜头(包括F系列镜头)具 有更大的光圈和更近的近摄距离。
50mm Distagon FLE镜头没有设置第二调焦环。
200F系列机身在光圈全开进行测光时,FE系列镜头可以将光圈数据传递给机身。如果在200F系列机身(比如203FE或者205FCC)上使用非FE系列镜头进行TTL测光,那么要么你临时收缩光圈进行测光,要么就根据光圈对测光值进行适当补偿。
FE系列镜头可以用在2000FC系列机身上,但电子数据传递功能自然就没什么意义了。
FE (TCC)系列镜头数据:
                              
焦 距 最大及最小光圈 近摄距离 滤镜口径 结构类型
------------ ------------ ---------- ------ --------
50mm f/22 - f/2.8 0.32m 93 Distagon FLE
80mm f/22 - f/2.8 0.6m 60 Planar
110mm f/16 - f/2 0.8m 70 Planar
150mm f/22 - f/2.8 1.4m 70 Sonnar
250mm f/32 - f/4 2.5m 70 Tele-Tessar
350mm f/32 - f/4 1.9m 93 Tele-Tessar
                              
                              
12.CFE系列镜头          
---------------
从名称中可以看出来,CFE系列镜头是一款具FE系列镜头的电子数据触点的CF系列镜头。这一特点使用其在200F系列机身上使用时可以进行光圈全开自动测光。
该系列镜头在外观上有两个与众不同之处,一是在镜筒上标有双蓝线(这也是FE系列镜头上的通用标志),另一处是在镜筒前部的两侧各有一个调焦限制钮。这对 调焦限制钮在某些拍摄场合是有用的,比如在进行体育摄影时,摄影师根据被摄物的距离可以用这对限制钮将镜头的调焦范围限制在某一距离范围内,以免在调焦时 超出距离范围而贻误拍摄时机。
该系列镜头上的PC同步锁死开关、景深预视拨杆和快门速度环与CB系列镜头是相同,但F档和F档锁定钮都是橙红色的,不是原来的绿色。
                              
焦 距 最大及最小光圈 近摄距离 结构类型
------------ ------------ ---------- ----------
350mm f/45 - f/5.6 3.75m Tele-Superachromat
                              
1997年秋季,哈苏宣布推出350mm f/5.6 Tele-Superachromat CFE型镜头。截止本文成稿时,这是哈苏唯一的CFE型镜头。(译注:实际上哈苏总共生产了七款CFE型镜头,包括CFE 40 IF,CFE 40,CFE 80,CFE 120,CFE 180,CFE 250 SA,CFE 350 SA。这七款CFE型镜头的外观和一些功能键的设置也许会与本文作者在本节内的描述相异。)
                              
13.ArcBody机身专用镜头          
-------------------          
以下摘自哈苏官方网站:          
哈苏AcrBody型相机是一款富涵革命性概念的全新相机,它集高度移轴和倾斜调节功能、极为紧凑的机身设计以及友好的用户操控界面于一身。它不但特别适 用于进行建筑和工业摄影,而且也能胜任包括产品广告、风光和自然景物摄影在内多种拍摄需求。此外,ArcBody相机还是一种极富创造力的工具,能给人们 带来印象深刻并极具艺术美感的影像!它的机身后组不但能进行多达28mm的移轴以有效控制透视畸变,还可以进行15度的倾斜以控制景深。德国罗敦司得公司 为ArcBody相机特制了三款可更换型镜头,分别为Apo-Grandagon 4.5/35 mm,Apo-Grandagon 4.5/45 mm和Grandagon-N 4.5/75 mm。
这三款镜头的色散控制得极为出色,扭曲变形也几乎不存在。所有镜片均采用了多层镀膜工艺,确保了成像时极佳的反差和色彩饱和度。如果配用专用的中灰滤镜,在任意的移轴位置整个画面的亮度都非常均匀。所有镜头的前部均采用相同口径的卡口,可以使用相同的中灰镜和滤镜接架。
镜头参数:采用Copal 0型镜间快门,速度为1-1/500秒,有B门和T门。
                              
焦 距 最大及最小光圈 近摄距离 结构类型
------------ ------------ -------- --------
35mm f/22 - f/4.5 0.5m Apo-Grandagon
45mm f/32 - f/4.5 0.5m Apo-Grandagon
75mm f/45 - f/4.5 1.0m Grandagon-N
                              
                              
14.特殊镜头及附件          
------------------          
1.4X PC-Mutar          
这是一款可以进行移轴的透视畸变矫正附加镜,根据配用镜头焦距的不同,该附加镜可以在进行纵向8mm至12mm的移轴调整。该附加镜配合40mm Distagon镜头使用时效果最佳,也可以配合40mm-100mm焦距的镜头使用,但它没有为FE系列镜头设置电子触点。在使用此附加镜时,镜头最大 光圈将缩减一档,镜头焦距要扩大为原来的1.4倍。它有五片镜片,采用了T*镀膜工艺。
                              
1.4XE Teleconverter          
这是一款系数为1.4的增距镜,配用此镜时镜头最大光圈将缩减一档。哈苏100mm-500mm焦距的镜头都可以配合此镜使用。该镜具有电子触点,因此它也可以配合FE系列镜头使用。
                              
1.4XE APO Teleconverter          
以下内容摘自哈苏网站:          
该增距镜专为配合Tele-Superachromat CFE 5.6/350mm镜头使用,可使原镜头变为一款f8/490mm的超级望远镜头,并且丝毫无损于原镜头的光学性能。
                              
2X Teleconverter (也被称为2X Mutar)
该增距镜使配用镜头的焦距加倍,最大光圈缩减二档。它采用了T*镀膜工艺,可以配合除CF 135mm Makro Planar微距镜头以外的所有哈苏镜头使用(在CF 120mm Makro Planar微距镜头功能受限)。它没有配合FE系列镜头使用的电子触点,后来被2XE型增距镜所取代。
                              
2XE Teleconverter          
该增距镜与2X型基本相同,但因为具有电子触点所以可配合FE系列镜头使用。采用多层镀膜镜片。
                              
38mm f/4.5 Biogon镜头          
这是一款配用于Superwide系列机身上的固定式镜头。它是一款真正的超广角镜头,具有出色的边缘锐度表现。根据生产年代不同,该镜头也有C型、C型 带T*镀膜型和CF型之分,与同时期的其它镜头并无明显差别。最大的不同是由于焦距非常短,使用该镜头时无法进行反射取景,因此它配置了一个外置式的专用 取景器。此外,因为在上弦之后快门一直处于关闭状态,所以在这款镜头上光圈收缩拨杆也就没必要设置了。
第一款Superwide型机身于1954年推出,它配用的38mm f/4.5 Biogon镜头是早于C系列推出的。这个镜头采用Compur型快门,快门上弦与过片不是联动的。此外,它的光圈环和快门环是分开设置的,具有自拍机。
SWC型在1959年至1981年间生产,早期产品的C型镜头外表镀铬,后期产品有黑色外表的,最后期的产品开始采用T*镀膜。
1980年,配用带T*镀膜的C型Biogon镜头的SWC/M型开始生产,1983年转为采用CF型镜头。
1988年以后推出的903SWC型和905SWC型均采用CF型镜头。
镜头指数:
结 构 类 型: Biogon (真正光学广角)
焦 距: 38mm
最 小 光 圈: f/22
最 大 光 圈: f/4.5
最近调焦距离: 0.3 m (12 inches)
景 深: 光圈f/4.5时为3m (10 feet)至无穷远
光圈f/22时为0.65 m (26 inches)至无穷远
快 门: B门, 1秒至1/500秒;各档快门均可以闪光同步拍摄
滤 镜: 63系列(Superwide型,SWC型和配C T*镜的SWC/M型)
或者60卡口系列(配CF型镜头的903SWC和SWC/M型)
                              
60mm f/5.6 MK Biogon
该镜头专门为MK70型测绘专用照相机研制,最近拍摄距离为0.9米。
                              
100mm f/3.5 MK Planar          
该镜头也是为MK70型测绘专用照相机研制的,焦点固定于无限远处。
                              
                              
附录A:在焦平面快门机身上使用叶片式镜间快门镜头
----------                    
2000FC和200F系列机身既可以使用F和FE系列无快门镜头,也可以使用C、CT*、CF、501C专配、CB和CFE系列具有叶片式镜间快门的镜头。
下面介绍如何在焦平面快门的哈苏机身上使用具有叶片式镜间快门的镜头(202FA型除外,这是一个特例,后面有补充说明):
当你想用机身上的焦平面快门时,将镜头快门置于B档或者F档,然后在机身快门上选择速度。当你想用镜头上的快门时,将机身上的快门置于C档,然后使用镜头 上的快门选择速度。你可这样来简单地记忆:将镜头快门置于F档它就变成F系列镜头了;而将机身快门置于C档它就变成500C系列机身了!
无论选择哪个快门,如果镜头上的快门被置于B档,那么在每次曝光后镜头上的快门将处于关闭状态,直到重新上弦后才会打开。而如果镜头快门置于F档的话,那么每次曝光后镜头快门都是处于打开状态的,是否上弦对其并不影响。
在将镜头快门置于F档或者从F档上解脱时,必须按住镜身上的那个绿色按钮。
没有快门的F和FE系列镜头不能用在同样没有快门的500C系列机身上。
当你在焦平面快门的哈苏机身上选择使用镜头快门时,焦平面快门的作用就像是500C系列机身的辅助快门。因为拍摄时要求这两个快门的释放过程精确同步,所以你必须保证这两个快门都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在200F系列机身配用FE系列镜头时,在光圈全开进行测光时,镜头可以向机身传递镜头的光圈数据。如果在200F系列机身(比如203FE和 205FCC型)上使用非FE系列镜头进行TTL测光,那么你可以将镜头光圈临时收缩进行测光,否则你就得因为光圈处于全开状态而对测光数值进行适当补 偿。
由于202FA型机身只能使用机身上的焦平面快门,所以除了F和FE系列镜头外,它只能使用具有F档的CF或者CFE系列镜头。根据哈苏官方网站介绍,C、CT*、501C型专配和CB系列镜头都不能用在202FA型机身上。
                              
附录B:如何使用C系列镜头上的绿色完整秒时刻度
------------          
C系列镜头上的绿色完整秒时刻度仅仅是一种辅助性的判断依据,它可以帮助你使用B门时确定合适的快门时间和光圈值。如果你根据EV值来拍摄,你可以非常简 单地根据镜身上的EV刻度来选择快门和光圈进行合适的曝光。当你确定了快门和光圈后,也许你会发现某些光圈值所对应的快门速度位于绿色完整秒时刻度区内。
举个例子:根据测光表的读数,你决定要进行一次在f/2.8光圈上快门速度为1秒的曝光(或者说是EV值为5的曝光,反正都是一回事儿)。当你选定了快门 和光圈后,你会注意到有几个光圈所对应的快门速度在绿色完整秒时刻度区域内。因此,你既可以进行快门速度为1秒、光圈为f/2.8的曝光,也可以将快门置 于B门,选择以下组合进行曝光:2秒和f/4光圈,4秒和f/5.6光圈,8秒和f/8光圈,15秒和f/11光圈,等等。最终它们的曝光EV值都是完全 一样的。
                              
附录C:滤镜                    
----------                    
哈苏滤镜的数字编号代表着以毫米为单位的滤镜直径大小。在滤镜的边框上刻有以下信息:滤镜的直径,滤镜系数,颜色,曝光补偿参数。例如,一个边框上刻着 "50 4X O -2"字样的滤镜表明它是一个50毫米直径的橙色滤镜,滤镜系数为4,或者-2档光圈(也就是说开大两档光圈)。
26:这是专门为30mm Distagon鱼眼镜头配置的滤镜。由于该镜头的视角太大,所以在镜头前部无法安装滤镜,只能装在镜头的尾部。该镜头在进行光学设计时就已经考虑到在光路上总是集成一块滤镜,因此通常它总是在尾部安装着一块透明无色的玻璃滤镜。
50:这是一款双卡口的滤镜,主要用于老款的C系列和C系列T*镀膜型镜头,还有F系列的80mm标准镜头。采用双卡口设计使其可以与其他滤镜组合使用。
60:这是最为常见的一款哈苏双卡口滤镜,它主要用于CF系列镜头,也可与其他滤镜组合使用。
63:这款滤镜主要用于老款的广角镜头,有专用的滤镜架。通过转接环,它也可以用于50系列滤镜可配用的镜头。
70:双卡口滤镜,可以和其他滤镜组合使用。
86:双螺口滤镜,可以和其他螺口滤镜组合使用。
93:这是一款安装于镜头遮光罩或者转接环上才能正常使用的滤镜,它不能与其他滤镜组合使用。
104:这是一款卡口滤镜,不能与其他滤镜组合使用。
                              
附录D:推荐读物          
----------          
略………          
                              
附录E:购买哈苏二手镜头注意事项
----------                    
在购买之前,先确定你的需求:是需要一个接近全新的镜头,还是需要一个有正常使用痕迹的但光学性能和机构功能都没有问题的二手镜头?
首先,对镜头的整体外观做一个评估。即使是一个外观接近全新的镜头,也只是说明它的使用率非常低,由此对其快门的检查则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潮湿地区,长期 不使用闲置的镜头很容易长酶斑。镜头上出现的刮擦痕迹、数字模糊或者是黑色表面漆脱落现象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话,则可以考虑其为正常的使用痕迹而非过度使 用所致。要特别注意镜头上的凹痕,特别是在镜片边缘和镜头卡口位置上出现的。同时,位于镜头尾部卡口底座上的快门上弦和快门激发联动装置是否损坏也要特别 关注。你可以轻轻地晃动镜头,绝不能听到丝毫的类似镜片松动而产生的异响。另外,还要注意查看闪光同步PC插口。
第二步,对镜片进行评估。可以带一只小电筒来照射镜片内部,或者至少可以将镜头冲着一个明亮的漫散光源对镜片进行检查。要注意查看内部镜片的长酶、起雾、 脱胶、浮尘颗粒以及刮擦痕迹情况。如果在镜片的镀膜上出现一两处非正常痕迹并不算什么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完全不镀膜的镜片可以将入射光线95%的光量顺 利地传递,而剩余的5%光量因为反射而发散。单层镀膜的镜片可以将反射光量大致减少至1%,多层镀膜镜片则可以将其减少至不到0.5%。因此,在单层镀膜 或者多层镀膜镜片上出现的相对很小的非正常痕迹对反射光或者反差的影响非常非常小,不到1%。
第三步,对镜头的操控部分进行评估。最好将镜头安装到机身上并把胶片后背拿掉,以便能从机身后面直接看到镜头。
——转动调焦环:应该非常柔顺,没有任何运动不畅的感觉。除了CB系列镜头外,转动调焦环的力度应该比转动35mm照相机镜头的调焦环相对缓慢一些。
——对无限远处进行调焦:在取景器内注意观察图像情况,如果可能的话,在机身后部装上毛玻璃屏来观察图像更为直观(可以将快门设在B门并将快门打开)。对 最近拍摄距离的成像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带浮动镜片的FLE型镜头具有第二调焦环的话,一定注意要将其置于合适的距离范围档上。
——检查光圈叶片:对于C系列和C系列T*镀膜镜头,将光圈置于非最大光圈的任意一档上并按下景深预视拨杆进行观察,再拉开联动拨杆将光圈收缩于最小档 位,所见到的光圈叶片表面应该非常干净。再将光圈开至最大,从机身后部观察光圈叶片应该是完全打开的。再次收缩光圈(但不要按下景深预视拨杆),这时光圈 叶片应该处于全开或者比全开状态收缩1/2档的位置。对于其他系列的所有镜头,按动景深预视拨杆收缩光圈,检查光圈叶片应该是干净的,然后再按动景深预视 拨杆将光圈打开。请注意,SWC系列机身的镜头和早期的C系列镜头上没有景深预视拨杆。
——检查快门:建议最后在给快门上弦之前先设定光圈。选择f/5.6或者f/4光圈,在这两档光圈下检查所有快门速度档。从1秒的快门速度开始,逐步阶 进,从机身后部观察每次通光的时间在感觉上应该是以1/2时间递减的。在快门释放的过程中,从1秒至1/15秒档延时器运行发出的声音听起来应该感觉很顺 畅无迟滞。如果可能的话,最好用拍摄反转片(非负片)的方式来评估快门的准确性。
——检查光圈和快门的联动机构。将光圈置于最小档位,然后从快门的最慢速度到最快速度逐级试试,并换用不同光圈档位。通过机身后部注意观察通光量的变化情况,每次快门的激发光圈叶片都应该按照你的选择准确到位。
——检查自拍机(C和CT*系列镜头)。选择一档快门速度(最好是1秒档),给快门上弦,然后按下MXV拨杆,将其转到V档位,再激发快门。你听到的自拍 机工作的声音应该持续大约8秒钟,然后快门释放。自拍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听起来应该非常平顺,没有任何迟滞的感觉。
——检查快门与光圈之间的联动锁。在C和CT*系列镜头上,快门环与光圈环应该能很正常地联动,将解锁钮拨开光圈环应该能非常平顺地独立调节。在CF、F、FE、CB和CFE系列镜头上,快门和光圈调节环正常情况下是各自独立的,想让二者联动的话必须按下联动锁。
最后要说的是,最好找到镜头的原配前后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