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1

派對拉人脈,贏在下班後

封面故事 

派對拉人脈,贏在下班後

除了專業技能的硬實力之外,什麼是頂尖商學院非常重視的軟實力?
  
一個7月的午後,長春藤名校哥倫比亞大學的義大利樓(Casa Italiana),聚集來自全球逾兩百名菁英學生。除了哥倫比亞的EMBA學生外,還有共同參與此次盛會的合作夥伴,包括美國西岸的一流學府柏克萊、全球EMBA排名第六名(倫敦《金融時報》2007年EMBA排名)的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 )等名校學生。
  
這看來像是雞尾酒宴會的活動,其實是一堂EMBA學生的必修課,每個學生在接下來的一小時內,必須密集地與八個人會談,每人會談的時間只有短短六分鐘。這六分鐘內,你必須盡可能了解對方,讓對方留下好印象,同時在離開時,要累積對你未來發展有助益的人脈名單。
  
這堂課的正式名稱是「快速活絡人脈活動」(Speed networking event),始於2005年,包含這堂宴會人脈學課程的學程,深受學生與教育評鑑者肯定,在倫敦《金融時報》2007年的學程排名評比中,高居全球第四名。

宴會競爭力,連頂尖EMBA都重視
  
最早,這項課程是由MBA的校友傑夫(Tom Jaffee)所發起,讓學生嘗試在六分鐘內建立活絡的人脈,並發展長期且成功的商業關係。這或許像是一次快速聯誼活動,卻是為了教導學生如何與資本家、企業人士相互熟絡而精心設計,EMBA學生必須懂得在宴會或公關場合中,短時間擴展人脈,有效率地發展具價值的商業關係。
  
短短六分鐘夠嗎?非正式會議的會面與溝通,真的會有神奇的效果嗎?參加此項課程的哥倫比亞 EMBA全球課程的學生喬西,卻肯定地表示,「兩分鐘的談話足夠讓人留下印象,六分鐘簡直就是大量而充足的時間」。
  
試想,你剛進入一家大型國際企業,如何有機會直接跟高級主管面對面談上一、兩句話,並且在對方心中留下一些好印象?唯一的場合,就是宴會。
  
英國維京集團(Virgin Group)老闆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就有感於集團規模龐大,領導階層鮮有機會與員工直接溝通,因此,他每年舉辦一次宴會週,參加員工總數多達3500人。員工只要自認為有好點子,都可以報名參加,每個人也都可以直接走到他面前,向布蘭森提供意見。
  
但當這類機會來臨,你真的有勇氣直接走上前,和老闆說話嗎?該怎麼穿著打扮?行為舉止該如何才算得宜?有什麼絕對不能犯的天條?這些知識都是在專業技能課堂上學不到的,卻常是影響你職涯與事業成敗的臨門一腳。
  
積極參與公司內部宴會,絕對是個讓自己發光的重要契機,《財星》(Fortune) 雜誌評選為最佳人力銀行的Vault,其2007年的調查顯示,75%的公司會舉辦假日派對。

找人才 企業在宴會裡遇見好員工

嘉裕西服大中華區副總經理溫筱鴻,就在一次宴會上,遇上夢寐以求的好員工。
  
在一次浪琴表(LONGINES) 所舉辦的社交宴會上,她初識方國強,但是當天互動的機會不多。在不久後另一場宴會中,兩人又相遇,閒聊中,發現這位很有品味氣度的男人,國際視野相當豐富。溫筱鴻進一步了解後,才知道方國強從小住在法國,並有在國際品牌服務十二年的資歷。
  
半年後,當嘉裕準備推出休閒系列,期望讓老品牌年輕化,她腦中立刻想起方國強,認為由他來詮釋這個品牌再適合也不過,因而力邀他擔任首席設計師。
  
這個創立三十多年只做西服的老品牌,從此變年輕。除了原來的主軸──西裝,更推出了可更換西裝領的「幻領西服」,以及休閒服、配件、皮箱等多元商品;這些商品占所有嘉裕產品的四成,這個策略使嘉裕的消費客層拓展至年輕族群,並讓嘉裕西服內銷事業部經過十幾年虧損後,今年首度轉虧為盈!
  
「常有人問我貴人要到哪裡找,其實貴人就在你身邊。」溫筱鴻笑說,她跟方國強,都在宴會上,碰到彼此的貴人。

找工作 職場人在飯局裡謀好職位
  
宴會,也是當前求職者找到好工作的重要契機,富比士(Forbes)雜誌在2007年11月號指出,因為美國企業愈來愈重視透過派對、餐會等非正式的軟性聚會進入校園做徵才工作,因此MBA學生也需要大幅增加這類活動的經驗,預計學生們一學期將參加二十場的晚餐、雞尾酒派對。
  
前知名酒商人頭馬(Remy Martin)形象大使束煥新,過去要加入一家美商前,曾在餐廳進行面談七次。面試者刻意選在餐廳面試,就是要藉此深入了解她的應對進退與教養,畢竟未來這些應徵者有可能代表公司邀宴客戶,到了餐廳,別人看的不只是你的能力與產品,你在餐桌上的表現與教養也是重要考量,因為做生意也講求「門當戶對」。
  
有些經理人有意從中階主管裡選才,拔擢至高階主管,他們也會邀請屬下一同用餐,或是參與宴會,從中來觀察此人的禮儀、社交技巧等做為關鍵資訊。因為此時專業力已不需質疑,社交能力反而是極重要的因素。
  
汽車業鉅子,創辦福特汽車的亨利.福特(Henry Ford)在準備任用某一重要工作的主管時,會和他們一起午餐。福特會仔細觀察,如果這名候選人,在未嚐菜餚之前即加調味料,他便不會任用此人。這是福特獨特的品人術,他認為在未嚐味道前加鹽,表示這個人主觀性過強,會在蒐集資料、進行測試前,便執行一項計畫,這不是把工作做好的態度。餐桌或宴會上的一些小動作或禮儀,都可能在無形中影響你的職場發展。
  
曾經在全球知名管理顧問公司擔任顧問的簡士晶,有豐富的商業宴會經驗,她認為許多主管會在宴會上談論他們對事情的態度與看法,聰明的人可以藉由這些機會,來推論更多主管未來做決策時的考量重點。同時,在公司內部派對中,與其他各部門同事建立良好關係,即便你所在的部門很邊陲,因為有了先前的軟性接觸,也能幫助你行事更順利。

找商機 異業在閒談中發現合作商機
  
「參加宴會並不是想像中只有吃喝玩樂,更重要的是to see and to be seen(看人和被看)。」束煥新說,平日要邀約許多重要人士可能無比困難,但藉由宴會,卻能擁有近距離接觸的機會,甚至有進一步合作可能。
  
鑽石諮詢中心台灣業務總監朱翠華,曾在短短的餐會中,因為一張名片促成三次合作機會。2006年的「麗晶精品名流之夜」宴會裡,朱翠華與貴婦喜愛的資生堂體系中,頂級保養品牌肌膚之鑰董事長李國祥同桌進餐,席中,雙方僅只輕鬆交談生活的心得。
  
不久後,朱翠華先接到肌膚之鑰行銷經理的電話,希望將鑽石與美麗結合,邀請朱翠華做為名人來證言。一年後,鑽石諮詢中心在百貨周年慶時,結合肌膚之鑰,推出異業結合的贈品活動。第三次合作,則是肌膚之鑰委請鑽石諮詢中心設計鑽石項鍊,送給頂級貴賓。
  
宴會表現好,可以贏得商機,搞砸了卻可能丟掉大訂單,有一位業務員就在美國雜誌投書,陳述自己的慘痛經驗,因為不知刀叉的正確用法,結果丟掉幾乎到手的上百萬美元訂單,原因是在簽約前夕,業務員請對方吃飯,對方認為他連刀叉都不知道如何使用,因此無法信任他所販賣的高價格、高品味的產品。
  
服裝界有「極度女人」封號,並是許多名模喜愛喜愛的設計師黃淑琦,經常為客戶設計性感、華麗的禮服,有趣的是,個性直率的黃淑琦,卻曾經非常不適應社交生活,連要開口向人介紹自己:「您好,我是黃淑琦。」對她而言都是件苦差事。

找學習 虛心者透過討教擴大格局
  
為了克服這個弱點,她花了長達兩年的時間,學習對陌生人說話,只要有宴會、演講、活動、服裝秀,即便與她無關,她都盡量參加,就為了克服面對陌生人的障礙。
  
漸漸地,她尋找到參加宴會的樂趣,更了解應該在適當場合與時機表現自己。有一次在宴會中,她遇到一群貴婦,彼此相談甚歡,其中有人沒穿過黃淑琦的衣服,黃淑琦當下允諾,將特地到店內為貴婦介紹她的服裝特色,結果一口氣來了八個人,後來全成為她的客人,其中有三、四位現已成為她的粉絲,非她設計的衣服不穿。
  
對黃淑琦來說,宴會除了可以拓展人脈與商機之外,更是絕佳的學習機會,尤其是其他產業的老闆,黃淑琦強調,在宴會的輕鬆氣氛下,有些人感覺對了,會把自己交出來,吐露許多內心話,她便可以在短暫的時間中找到對方的生活、做事原則。
  
曾有一次她向年過半百的食品業老闆請教,「為什麼你會那麼成功?」對方雖然一再謙稱「並沒有很成功」,但接下來卻把自己的奮鬥過程、經營理念與處事方式,鉅細靡遺,一一道來。「不論他們說什麼,我都是撿到!」黃淑琦藉此也學習到不同時空、產業的處事方法,讓自己的格局更開闊。

宴會兩大原則,拉人脈有效率

參加宴會是門大學問,應該怎麼做,才能有效率又不失禮?有兩大原則。

原則1:事前做功課,找到最佳戰鬥位置
  
原則一,從穿著到話題,事前準備充分。富比士(Forbes)雜誌就特別提醒參加宴會的人,事前要做好功課。不同宴會,將遇見的重要人物也不同,你若想從中建立關係,一定要先了解什麼類型的人會去,若是商業或者專業的聚會,可以請主辦單位先提供名單,以做好沙盤堆演。
  
從台灣到日本工作,著有《日本人真妙》的作者中古小姐,就提到自己剛到日本,因為沒有準備,導致在聯誼宴會上出糗的經驗。當時,她不懂日本聯誼場合必須著正式服裝,竟穿著T恤、牛仔褲,像個快遞小妹一般;而身旁的日本女性,個個身著小禮服,猶如孔雀般盛裝打扮,兩相對照,形成強烈對比,「我像是從鄉下上京來的,搞不清狀況,當電梯門一開的剎那,所有目光都停在我身上,我真想找個地洞鑽!」回想起那時的困窘狀況,中古小姐餘悸猶存地說。這也讓她當天自信全失、留下極度恥辱的深刻印象。
  
在宴會上,為了能夠有話題,平日也要多累積談話資本,有助於交談愉快。朱翠華的專長在鑽石產業,但她每天固定閱讀兩到三份報紙,一至兩本國內外雜誌,並積極上網了解國際事件、汽車、鐘錶、科技、室內設計等各領域的資訊,對一切事物保持好奇心。廣泛涉獵讓她參與宴會時,即便遇到不同領域的與會者也能侃侃而談,自然容易讓人留下好印象,開啟日後合作的大門。
  
葡萄酒專家、外交部次長楊子葆以宴會常見到的葡萄酒為例,解釋他的宴會葡萄酒戰術,「我們在外交上喜歡說你的戰鬥位置在哪裡,同樣地在派對中你也要認清自己是否選擇了最佳戰鬥位置。」
  
他強調,如果你只是討好同儕,可以買便宜一點的酒,這樣就可以買多一點跟大家一起分享,但是你的老闆可能會不願意喝,因為太便宜了。所以如果帶酒是要送給長官,就要帶好一點的酒,重點在於這個派對場合,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人士誰?有沒有優先順序?這些都要事前思考清楚。

原則2:打游擊戰術,打通各領域人脈
  
原則二,遊擊戰術,周遊全場。參與上百場宴會的簡士晶就建議,一場宴會頂多兩到三小時,在短暫時間內要盡可能跟所有人行銷自己,因此,在同個團體中停留討論的時間,絕對不要超過10∼15分鐘。若一直停留在同一團體,就只能認識固定的人。可以藉口拿東西、上洗手間,結束與一個團體的對話,讓自己與不同的人碰面。
  
參加這樣的聚會,目的就是幫助你跳脫出舒適圈,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的莫里斯(Michael Morris)表示,根據她在活動中觀察發現,人們很自然地傾向和他們已經認識的人說話,即便他早就設定了要認識新夥伴的目標。因此,她強調,想要有效率的建立人脈,基本前提是「不要只跟你同一夥的人說話!」
  
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也以自身經驗為例,強調在宴會上不要一開口就談到工作,或者展現積極尋找工作機會的意圖。許多人在宴會中跟她談合作,卻根本沒有想清楚雙方的互惠立場,她建議在宴會場合中最好先由交朋友開始,以開啟未來合作的可能性。
  
宴會的穿著、舉止、談吐不僅關乎個人職場競爭力,在古代歐洲,甚至可能攸關性命。楊子葆就指出,當時歐洲講求各國間的合縱、連橫,法國國王在沒見過該國外交特使的情況下,會先宴請特使,席間可能談到葡萄酒的相關知識,藉此了解此人是否真的是出身貴族的特使,或是冒牌貨。譬如他會問:「這葡萄酒很好,應該是波爾多地區最豐沃土壤孕育出來的酒!」此時對方若回答說「是」,就會被拖出去斬首。因為肥沃的土地,只能產出二、三級的酒,最高等級的葡萄酒必須由最貧瘠的土地中才能孕育出。在那樣的土地中生長的葡萄為了要獲取養份,它的根必須扎深,因而能在不同土壤層吸取到不同的微量元素,所釀造出的葡萄酒口感才夠複雜深刻。
  
你是否老是覺得,自己在上班時間盡心盡力,還常把工作帶回家,可是升官、加薪總與你擦身而過?在這個大學過剩,專業知識普及化的時代,只靠專業的硬實力遠遠不夠,你不能總是輸在下班後的另一個戰場,趕快培養你的軟實力──宴會裡的競爭力。


--
[垃圾桶] 裡沒有會話群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