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牽動效應強 台股布局有學問 台股在次貸效應與通膨壓力雙重影響下,盤勢多次上沖下洗,現階段是否適合布局?總統大選前儘管盤勢仍受美股牽動,但低接具未來前瞻性的內需、資產、觀光等類股,待選後態勢明朗,即是收割好時機。 口述╱黃書明、葉泰宏 整理╱今周刊馬自明
編按:台股遭受美股牽連,雖然近日漲幅驚人,但短線仍難逃大環境打壓,獲利回吐賣壓衝擊仍多次上演。台股面臨年線攻防戰,到底能不能突破美國經濟低迷,在國際股市間異軍突圍?成為投資人現階段最關心的話題。《今周刊》此次邀請兩位投資專家,第一富蘭克林投信總經理黃書明、台壽保投信基金經理葉泰宏,從國際經濟情勢到台股未來走勢,逐步剖析,值得參考。以下為口述內容:
凸顯低本益比價值╱台股等同大型價值股 目前全球最大的問題,還是在美國經濟,而次貸風暴走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看到美國經濟前景有釐清的跡象。畢竟,這是一個長期低利率政策所製造出來的問題,民眾習慣於借貸度日,過度擴張信用消費。房貸證券化的後果,則是讓美國人過度擴張信用的壞毛病,丟給全世界一起埋單。
細數次級房貸效應,肇因利率上揚,造成房貸緊縮,房屋價格下滑,而對不喜歡儲蓄的美國民眾來說,房屋就是他們賴以舉債消費的後盾。當房價不振,將會壓抑到美國消費能力,而消費又占美國國民生產毛額(GDP)的六○%,連帶使美國經濟受到衝擊。
價值型投資成主流 不但如此,油價飆升,還讓美國聯準會走入兩面為難的處境:到底是要顧好經濟成長?還是要壓抑通膨?如今來看,聯準會幾次大動作降息,顯然認為「降息是必要之惡」,讓通膨隨時間而解決。的確,中國奧運基礎建設或許已經暫告段落,配合美國年底總統大選,與中東國家緊張的關係可能舒緩,但通膨的疑慮能否解除,還真的需要時間才能給答案。
但美國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這點現階段是不會改變的。一般以為,新興市場可以靠著自給自足的消費力道,抵銷美國所帶來的衝擊,但以出口結構來看,目前新興市場大部分生產的產品,還是銷往美國,美國若消費下滑,仍然會對新興市場造成不小的壓力。當然,台股後市無法自外於這個壓力環境,但在投資策略上,倒也不是沒有趨吉避凶的方向。
不妨從基金思惟來談起,觀察各價值型和成長型基金,可以得到一項有趣的發現。平均而言,價值型基金的表現,都要比成長型基金優秀,股市在多頭最顛峰時,成長型基金績效都會超越價值型基金,但這同時意味著市場即將反轉,○七年就是如此。換言之,當市場氣氛轉入保守,價值型投資會成為主流。而現在的台股,就等於是大型的價值型股票!
看好房地產未來潛力 因為兩岸政策的限制,當新興市場走向多頭時,台灣沒有機會能和中國、香港或韓國參與演出多頭大戲。事實上,台灣企業競爭力在亞洲是數一數二,不論是高科技技術的精進,還是人民素質,都毫不遜色於他國。
正當全球經濟走緩,資金尋找其他尚未漲過,最有可能有效率創造利潤的市場時,台股低本益比的價值就被凸顯出來,在資金挹注下,由價值型往「成長型」股票邁進,因此本益比在資金行情推波助瀾下,往上推升。
台股本益比重估,台灣內需與資產股最為看好。如果未來台灣與對岸能夠三通,交通方便,移往中國大陸的台商因勞動合同法等緣故,經營越來越困難,自然願意回流台灣,可以創造不小商機,讓服務類等內需類股動起來。
房地產中長期潛力不可小覷。以香港為例,香港運用地理優勢成為經濟樞紐,房地產價格遠高出台灣。台灣介於中國與美國之間,若是將來能夠成為兩地之間的轉機點以及高科技營運中心,不只是陸資,「所有外資」都可能進入台灣設點,房地產有機會創造高峰。從壽險業進入房地產市場,切入商用不動產與豪宅市場,已經可見其中端倪。
美股仍有探底危機╱台股看選後 內需成明星 美股跌破一萬兩千點支撐,而且沒有留下長下影線,有持續探底危機,美國聯準會十八日降息幅度成為國際焦點,至於台股選前觀望則可能提前啟動,投資人宜留心。
美股走弱,過去強勢的新興亞洲股市表現同樣提不起勁,根據統計,過去七年時間,國內資金外流購買海外基金高達一千億美元以上,而觀察○七年,外資僅僅買超不到五億美元,資金外流相當嚴重。
不過在立委選後,由於對大選結果預期,台幣猛烈升值,顯示外資開始回流台灣,可以看出這些龐大的海外資金流入,力道十分驚人。只要選舉沒有意外,兩岸開放能順利進行,儘管短期台股會有波折,但台股中長線仍被看好。
台股等於大型通膨概念股 事實上,只要兩岸開放,台股就是大型的通膨概念股。怎麼說呢?通膨的定義是需求大過於供給,兩岸如果能夠三通,走向開放,不但錢能夠進來,人和物也會進來,以台灣市場規模,將沒有足夠的能力應付這麼龐大的需求,台股內需型的產業自然就會提升起飛,價值膨脹。
營建、資產、觀光最具漲相 而哪一種內需股最可能爆發?其中以營建、資產股與有陸客來台潛在商機的觀光股,最被看好具有漲相。但資產股因為已經提前反映,股價不少已經漲多,許多短線的資金獲利了結,提前下車,所以紛紛下測,不少還打落至跌停,同樣營建和觀光股,都有回檔的疑慮。不過,短線上雖然有震盪,這些類股季線以上支撐力道頗強,中長期而言還是持續看好的標的。
金融股雖然近來受惠於金融到對岸開放的政策利多,但短期內卻仍有匯損等利空隱憂衝擊。但是部分匯損程度輕微或受次級房貸影響較少,體質健全的金融股,未來都不排除有上漲表現機會。
至於權值重的電子股,則因跌深而有反彈行情出現。電子股由於台幣急速升值,美元相對貶值下,毛利遭到壓縮,營收可能下滑,因此選股上,應該避開以美元報價的企業,而選擇以歐洲作為主要銷售基地的公司。另外,部分電子企業以中國大陸為銷售對象,而非美國市場,同樣可以減少匯兌損失。
電子股在員工分紅費用化等重大利空測試後,股價直直落。但就營運上的基本面來看,第一季營收由於淡季效應,估計不會繳出太漂亮成績單,第二季營收可望回穩,而第三季營收的季成長可能又將超越第二季。所以電子股可能要到下半年以後,才會有捲土重來的表現...
■《今周刊》586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獨家曝光!中資購買台灣房地產意向大調查╱人民幣登台搶屋
◎征服股海:低接內需、資產、觀光類股╱美股牽動效應強 台股布局有學問
◎個人理財:績效超越大盤30倍的經理人╱克服慣性 周雷沒有不能做的行情
◎特別企畫:直擊德國漢諾威資訊大展╱環保引爆科技新商機
◎高科技:日本第一結合台灣最大╱統一樂天網站還有三大挑戰
◎焦點新聞:阿呆合約?還是另有隱情?╱中華電信匯損40億的三大疑雲
◎兩岸風雲:一千萬美元打造上海旗艦店╱夏姿小王子高調收服中國新貴
◎新聞現場:學巴菲特賺次貸財 有錢人搶購危難基金
◎國際眼:全球減肥藥廠的樂透夢╱致命的瘦身誘惑
◎征服股海:二月營收未走出谷底╱電子股選前操作 打帶跑為上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